㈠ 發哥是哪個股票
聯發科
被網友們親切地稱之為「發哥」的聯發科,已經在2020年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績單。根據此前市場研究機構Omdia發布的數據,2020年聯發科以27%的手機晶元市場佔有率,超過了高通的25%,如願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晶元供應商。聯發科全名叫做中國台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於諧音的緣故,被一些科技愛好者稱為「發哥」。
㈡ 聯發科主要股東是哪些公司
中國台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著名IC設計廠商,專注於無線通訊及數字多媒體等技術領域。
聯發科是台灣公司,台灣屬於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MTK是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簡稱,英文全稱叫MediaTek。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公元1997年,是世界頂尖的IC專業設計公司,位居全球消費性IC片組的領航地位。
產品領域覆蓋數碼消費、數字電視、光儲存、無線通訊等多大系列,是亞洲唯一連續六年蟬聯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唯一的華人企業,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亞洲企業50強」。
聯發科技成立於1997年,已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股票代號為2454。公司總部設於台灣,並設有銷售及研發團隊於中國大陸、美國、英國、愛爾蘭、丹麥、印度、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
㈢ 688110股票
東芯股份(688110)
東芯股份是國內存儲晶元行業的領先企業,公司可以同時提供 NAND、NOR、DRAM 等存儲晶元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設計研發的 24nm NAND、48nm NOR 均為我國領先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工藝製程,已達到可量產水平,實現了國內快閃記憶體晶元的 技術突破。
1、公司打造了以低功耗、高可靠性為特點的多品類存儲晶元 產品,憑借在工藝製程及性能等方面出色的表現,公司產品不僅在高通、博通、 聯發科、紫光展銳、中興微、瑞芯微、北京君正、恆玄科技等多家知名平台廠商 獲得認證,同時已進入三星電子、海康威視、歌爾股份、傳音控股、惠爾豐等國 內外知名客戶的供應鏈體系,被廣泛應用於通訊設備、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 移動終端等終端產品。
2、公司已經與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工藝調試 設計、產品開發、晶圓測試優化等全流程各環節形成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雙方 在高可靠性、低功耗存儲晶元的特色工藝平台上展開連續多年的深度技術合作, 研發了多種快閃記憶體晶元的標准工藝,提高了晶圓的產品良率和生產效率,繼共同開 發大陸第一條 NAND Flash 工藝產線後,目前已將 NAND Flash 工藝製程推進至 24nm。
3、公司與全球最大的存儲晶元代工廠力積電建立了多年的緊密合作,在其 多條存儲晶元先進製程的生產線上實現了產品的穩定量產,進一步擴充了產品種 類,提升了公司市場競爭力。在封裝測試方面,公司已經與紫光宏茂、華潤安盛、南茂科技、AT Semicon等境內外知名封測廠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2019 公司 NAND 系列產品全球市場佔比約為 1.26%;NOR Flash系列產品全球市場佔比約為 0.86%;DRAM 系列產品全球市場佔比約為 0.16%。
4、2021 年 1-9 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78,510.55萬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32.7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 16,810.1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23.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6,199.53萬元,較上年度同期增長935.25%。
5、公司預計 2021 年度營業收入區間為 110,000.00 萬元至 115,000.00 萬元,同比增長 40.25%-46.63%;歸 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 22,500.00 萬元至 24,000.00 萬元;歸屬於母公司 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區間為 21,800.00 萬元至 23,300.00 萬元。
㈣ 聯發科最大股東
最大的股東就是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控股的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於1998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同年10月,「大唐電信」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作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產業骨幹企業,大唐電信已形成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與應用、終端設計、移動互聯網四大產業板塊。
近年來,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大唐電信進一步明確了「以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與應用、終端設計和移動互聯網業務為核心競爭力,成為細分行業綜合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的發展定位,建立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業務體系,圍繞「芯-端-雲」進行產業布局,以產業專業化發展為重心,同步搭建產業協同和融合管道,以及面向市場以客戶為核心的運營模式,為政府、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
㈤ 「山寨機教母」翻盤
國產通信市場從來不缺故事。二十餘年間,有先行者湮沒在大浪淘沙中,也有後來者居上。
在諾基亞稱雄的年代,被稱為「山寨機之王」的天語手機,2007年出貨量達到了1700萬部。次年,被譽為「山寨機教母」的天語創始人榮秀麗,還以42億元的財富首次登上了胡潤IT富豪榜。
在各大財富榜單中,榮秀麗早已不見身影。不過,她並沒有遠離手機江湖,只是隱匿在了手機產業的上游,變成了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的射頻器件供應商。
主營射頻前端晶元業務的唯捷創芯(天津)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唯捷創芯」),已提交科創板IPO注冊。這意味著,馬上60歲的榮秀麗,即將在A股迎來人生的第一個IPO。
從手機到晶元,榮秀麗的人生起落,可以看作是中國通信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1963年5月,榮秀麗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要強的她,16歲時就考上了湖南大學,學習內燃機專業,成為班級中唯有的4個女生之一。
大學畢業後,榮秀麗被分配到國營單位洛陽拖拉機研究所擔任工程師,負責對拖拉機進行各項測試。她在這里一干就是10年,已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按照這個軌跡,榮秀麗將在國營單位中安穩度日,直到退休。
安穩的另一面,是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榮秀麗意識到,自己才29歲,但上升空間已十分有限。當時,研究所的領導十分優秀,年紀輕輕就擔任了所長職位。 這也就意味著,榮秀麗的職業生涯「天花板」很可能就是研究所的副所長一職。
經過幾番思考,創業成為了榮秀麗「求變」的第一選擇。
但是,榮秀麗並不知道該從何做起。「那時候對未來的世界、對未知的商業機會還是感到非常的無知、一片茫然,不知道從哪裡去入手,就選擇了一個邏輯:那我先去學習一下吧。」
1992年,恰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國內招生,並為學生提供每月150元的優厚獎學金。榮秀麗順勢選擇抓住機會赴北京深造,就讀對專業背景要求不高的通信終端相關專業。
拿到MBA學位後,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一家經營電話交換機的公司擔任銷售崗位。
在這里,榮秀麗與手機行業結緣,開啟了自己的第二個職業人生。
1993年,芬蘭最大的手機代理商百利豐有意進入中國市場,找到榮秀麗所在的公司進行市場調研。當時,市場上的主流通訊工具是BP機(尋呼機)。
經過約一年的調研,榮秀麗認為,相比BP機,手機的即時通訊功能更為突出,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榮秀麗建議老闆拿下了芬蘭百利豐在中國的代理權。
可是,手機推廣哪有榮秀麗想像的那麼容易。
當時的「手機」因為外型較大而被稱為「大哥大」,不僅自身售價貴,話費也高達一分鍾三四元,超出普通消費者的消費能力,短時間內難以打開市場。
到1995年初,「大哥大」庫存積壓嚴重,榮秀麗任職的公司在這樁生意上虧損了160萬元。
「大哥大」推廣不暢,榮秀麗的老闆想要認賠出局。出於責任和不甘,榮秀麗選擇承擔下這160萬元的債務,同時接手「大哥大」的存貨和百利豐的手機代理權。
此前,榮秀麗的工資只有幾百元,160萬元無疑是一筆巨款。
對於這個選擇,榮秀麗曾解釋道:「這主要歸結於那時自己MBA剛剛畢業不久,當時MBA(畢業生)非常少,畢業生都很自我膨脹,我認為肯定能掙回來。」
憑一腔孤勇走上手機代理創業之路的榮秀麗,成立了北京市百利豐通訊器材有限責任公司。當務之急,是為大哥大開拓銷路。
一番嘗試後,榮秀麗意識到,手機滯銷,問題不僅僅是售價和資費的昂貴。
在回訪老客戶過程中,她發現「大哥大」時常出現電話無法接通的情形,但之前的業務員並未向上反映,而是一瞞再瞞。
為解決這一問題,榮秀麗迅速召集百利豐的50多家渠道商,聯名給芬蘭廠商寫信,要求補上售後漏洞,並對客戶承諾「從百利豐購買的每部手機,打不通都可以以舊換新」。
自此,北京百利豐迎來拐點,還清160萬的債務也不再是難題。 到了1998年,榮秀麗已經是北電、三星和愛立信三家手機品牌的中國區代理,每年的銷售流水超過10個億。
手機代理讓榮秀麗挖到了第一桶金,但她並不滿足。
在手機行業,代理商處於行業下游,利潤率無法和上游的研發、製造商相比。在摸清門路後,榮秀麗動了向中上游產業鏈延伸業務的心思。
2002年,天宇朗通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以租用手機生產牌照、貼牌生產(ODM)的方式經營,也就是俗稱的山寨生意。作為第一批國產手機創業者,榮秀麗「山寨機教母」的頭銜由此而來。
榮秀麗並非不想打造自有品牌。2002年,作為「固定電話的補充和延伸」的小靈通盛行,民營企業想要拿到手機生產牌照難上加難。這樣的背景下,大量山寨機廠商紛紛成立,形成了一個草莽江湖。
一個例子是,在天宇朗通成立同年,另一家老牌國產機廠商金立也注冊了。兩家公司纏斗近10年, 天宇朗通多名高層管理人員還曾「集體跳槽」金立,其中就包括盧偉冰(現已為小米集團合夥人) ,但這是後話了。
(盧偉冰)
對於想自研手機的榮秀麗來說,貼牌、山寨只是權宜之計。榮秀麗理想的手機,要「又便宜又好」。為此,從公司成立伊始,她就邀來電子學博士、當時受雇於微軟的著名晶元程序工程師詹軍坐鎮。
起初,自研之路並不順利。大筆資金投入換來了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但實驗室中的測試結果並不等於工廠中的良好品控。
山寨機廠商們大多採用「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廠房內的各項生產、技術指標並不先進,也沒有建立起優良的產品測試體系。這樣的背景下,「大神」詹軍可以帶隊在實驗室里搞出當時的「黑 科技 」,但天宇朗通的製造技術還跟不上趟,產出的手機次品率極高。
一時間,天宇朗通廠房裡積壓了一堆半成品手機。榮秀麗一度想放棄。
絕境之際,不懂技術的榮秀麗決定親自上陣參與研發工作,同時還要參與采購、生產鏈條,重塑實驗室研發、供應商采購、物流、工廠生產的全流程。
在這個過程中,榮秀麗的思想逐漸轉變, 開始推動天宇朗通從一家「研產銷」一體的手機廠商,轉變為「輕資產+集成商」的模式。
2005年,榮秀麗遇見了擁有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晶元商——聯發科,通過采購後者的晶元,天宇朗通手機研發進度大幅加快。隨後,榮秀麗又先後與比亞迪(電池供應)、富士康(生產代工)等企業牽手。一番改造下來,天宇朗通的產品質量開始獲得市場首肯。
2006年前後,隨著「手機牌照核准制度」的全新牌照審核方式開始實行,天宇朗通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手機牌照,天語(K-touch)品牌終於破繭。
同時,榮秀麗創造性地採用了「買斷銷售」的銷售模式。
不同於此前的「總代理制」由手機廠商定價,「買斷銷售」指的是把手機以固定價格賣給代理商,代理商想賣多少錢自己說了算。 這種模式下,代理商主動性更強,廠商還可以節省營銷費用。
憑借前期的積累,天語手機勢如破竹。2007年,出貨量達到了1700萬部。
(2007年,天語手機電視在播放電視劇節目)
2008年,美國華平投資集團以5.3億元投資天宇朗通,進一步抬高了天宇的江湖地位。彼時,榮秀麗豪言,天語要做「中國的諾基亞」,向中高端手機市場進軍,同時謀劃上市。
同年,天宇朗通成為唯一擠入中國市場手機銷量前五名的國產手機廠商,僅次於諾基亞、三星和摩托羅拉。榮秀麗也以42億元的身家,登上2008年胡潤IT富豪榜排名的第11名。
不過,誰都沒有料到,這一片輝煌景象,來得很快,去得更快。
2009年,中國進入3G元年,聯通率先引入兩款iPhone,拉開了智能手機行業發展的序幕。
同時,運營商對手機銷售渠道的把控力逐漸顯現出來。作為提供手機資費套餐的服務方,運營商就像是「正規軍」,對手機銷售天然具備把控力,也更能贏得消費者信任。
如何重塑渠道推出運營商定製機,如何打造智能手機,成為天語不得不解決的兩大問題。
手機廠商做定製機的好處在於不必花大力氣做渠道推廣,代價則是丟掉了定價權。這與天語此前推行的「買斷銷售,門店定價」原則相悖,一時間引起渠道商的不滿。
在推廣智能機方面,榮秀麗則不小心「站錯了隊」。
智能化轉型之初,天語動作迅速,通過組建了一支近600人的研發團隊,到2009年5月就推出首款3G智能手機。但是, 天語3G智能手機選擇搭載微軟操作系統,而非安卓。
榮秀麗的判斷是,谷歌自己都要退出大陸市場,那誰還會用谷歌開發的安卓系統呢?
相比安卓,微軟操作系統使用體驗並不符合消費者預期,短時間內也沒有形成規模化的操作生態,因此市場反響平平。
天語也曾短暫轉向安卓系統,推出了相應機型。但是,這一策略沒能貫徹下去,原因是2011年前後,互聯網廠商掀起手機系統熱潮,榮秀麗將「寶」錯押在了曇花一現的阿里雲OS上。
同時,老牌手機廠商「中華酷聯」還在安卓之路上狂奔。
在智能手機的風口上,新的「生力軍」也在快馬趕到。 典型代表如2010年成立的小米公司,2011年6月份發布的首款智能手機小米1,當年出貨量就達30萬台。之後幾年,增長更為迅猛。
反觀天語,一再踏錯節奏,遲遲摸索不出智能化的名堂。
天語手機最後的高光一瞬,是2012年發布「大黃蜂二代智能手機」。彼時雷軍還曾發微博慶賀「國產手機行業就應該一起沖擊高端智能手機」。
(雷軍2012年8月8日微博,圖源網路)
曾經的國產機龍頭,就這樣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里。
數據顯示,2015年國產手機出貨量前五名為小米、華為、中興、OPPO和vivo。同年天語傳出「員工放假、工資停發、公司變相裁員」。盡管榮秀麗親自辟謠,但天語的沒落已是事實。
在一些銷售渠道,天語手機仍在售賣,不過主打機型已經變成老人機。 市界發現天語手機京東自營官方旗艦店中,有貨在售的27款老人機產品售價均在300元以下。
此外,2015年,天宇朗通子公司維太創科(天宇朗通已注銷)在香港上市。其主要從事海外市場ODM手機業務供應,榮秀麗任董事長,與丈夫倪剛共同持股56.54%。截至2月22日,維太創科總市值僅2.12億港元(約合1.72億人民幣)。
如今,當雷軍喊出「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時候,榮秀麗的重心,已經不在手機市場了。雷軍依然活躍在微博上,而榮秀麗的微博,已經停更7年了。
天語敗退,榮秀麗曾向華平投資承諾的上市,也不了了之。但是,另一個IPO卻在趕來。
2010年,天語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一再掙扎之時,榮秀麗創辦了唯捷創芯。
一塊手機的主板上,有1/3的空間被用於射頻電路,射頻電路共同作用,完成手機接收、發送信息的過程。
手機射頻前端晶元需要集成功率放大器(PA)、濾波器(Filter)、射頻開關(Switch)、低雜訊放大器(LNA)等元器件。
唯捷創芯所從事的主要是射頻中的功率放大器(PA)模組,相關產品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佔比達到97.27%。根據CBInsights發布的《中國晶元設計企業榜單2020》, 公司的4G射頻功率放大器產品出貨量位居國內廠商第一 。
全球主要PA模組供應商為美國公司RFMD、Skyworks等,選擇空間有限。手機和晶元行業的周期性行情決定了,PA模組時常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
唯捷創芯初創時部分研發人員正是來自射頻老廠RFMD,主要研發2G射頻PA產品。從這一角度解釋,榮秀麗選擇切入射頻市場,部分原因在於滿足天語的需求。
不過,與天語錯失智能手機市場機遇不同,2010年成立的唯捷創芯一腳踏上射頻晶元風口,甚至在射頻市場中「擊敗」了曾經的天語「故交」聯發科。
2017年,聯發科以公開收購的方式將絡達 科技 收入麾下。絡達 科技 成立於2001年,產品線十分廣泛,包括手機功率放大器、射頻開關、低雜訊功率放大器、藍牙晶元等。
為了搶奪市場,榮秀麗與曾經的「老朋友」聯發科打起了價格戰,最終以聯發科退讓而收場。
2019年4月,聯發科通過100%持有的Gaintech公司,戰略投資唯捷創芯,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同時解散絡達旗下PA部門,宣告了唯捷創芯在國內PA市場中的地位。
2020年,哈勃投資、OPPO移動、維沃移動、小米基金等也入股了唯捷創芯。 唯捷創芯的實際控制人為公司董事長榮秀麗與董事、總經理孫亦軍,發行前,二人合計持有38.29%的股份。
唯捷創芯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的下遊客戶主要包括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機品牌廠商,以及華勤通訊、龍旗 科技 、聞泰 科技 等移動終端設備ODM廠商。
從2018年至2020年, 唯捷創芯的營業收入增長很快,但是,嚴重依賴於大客戶——對前五大客戶的營收佔比高達99%左右。而且,歸母凈利潤在連續虧損, 這主要是因為,公司毛利率較低,大額股份支付費用與高額研發費用等期間費用支出大。
2018 2020年,唯捷創芯主營業務毛利率在17% 22%間徘徊,2021年上半年,提升至26.61%。相比之下,國內同行業可比公司同期平均毛利率為39.10%,而美國Skyworks高達49.69%。
除了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的美系和日系射頻前端企業,國產PA廠商競爭也十分激烈。而唯捷創芯最核心的產品為毛利率較低的4G PA模組,2020年營收佔比仍近89%。
招股書顯示, 2020年,唯捷創芯4G型號PA模組的銷售單價為2.93元/顆,毛利率為16.53%,遠不及5G型號5.11元/顆的單價、31.17%的毛利率。
唯捷創芯同時還提到,公司尚不具備5G高集成度射頻前端架構方案的完整能力,面臨4G向5G迭代過程中更高技術挑戰的風險。
在2018年與2020年,唯捷創芯實施了3次股權激勵和1次股票期權激勵。其中,2020年,公司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74億元,受此影響,當期歸母凈利潤為-0.78億元。
因實施股權和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唯捷創芯將於2021年至2024年逐年確認大額股份支付費用,預計2021年確認股份支付費用約6.4億元,預計歸母凈利潤仍為負。
商業市場頗有些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意味。天語手機敗退,榮秀麗一個轉身站在了手機產業的上游,與曾經的競爭對手變成了合作夥伴。不過,這一次轉身,前路依然充滿了挑戰。
參考資料:
1、《天宇朗通:去山寨化之路》,中國企業家,劉建強 秦姍
2、《從打工到做老闆 女強人從負債8000萬到收入80億》央視網 財富故事會
3、《天宇朗通:開放的秘密》,搜狐IT,丁曉磊 申音
4、《「國產機王」天語的沒落:10年前與華為比肩,今以老人機求生》,21世紀商業評論,葉映橙
5、《半月談(共築中國夢大型系列訪談活動)》,半月談網
6、《酷派智能機靠運營商定製:省渠道成本丟定價權》,投資者報
(作者丨董溫淑 編輯丨雷彥鵬)
㈥ 聯發科背後大股東是誰
聯發科背後的大股東就是大唐電信。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電信科學技術第十研究所、國際電話數據傳輸公司、西安高科(集團)公司、北京凱騰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陝西省國際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益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陝西順達通信公司、山東郵電實業總公司、山西鴻飛通信實業總公司、河北通信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北京設計院等共13家發起人共同發起,以募集設立方式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
拓展資料: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控股的的高科技企業,公司於1998年在北京注冊成立,同年10月,「大唐電信」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作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產業骨幹企業,大唐電信已形成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與應用、終端設計、移動互聯網四大產業板塊。
近年來,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大唐電信進一步明確了「以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軟體與應用、終端設計和移動互聯網業務為核心競爭力,成為細分行業綜合領先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的發展定位,建立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業務體系,圍繞「芯-端-雲」進行產業布局,以產業專業化發展為重心,同步搭建產業協同和融合管道,以及面向市場以客戶為核心的運營模式,為政府、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
2014年2月26日晚間,大唐電信(600198,SH)發布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於2014年2月26日召開的2014年第10次並購重組委工作會議審核,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獲得有條件通過。 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自 2014 年2月27日起復牌。
經營范圍
電子及通信設備,行動電話機,儀器儀表,文化辦公設備,電子計算機軟硬體及外部設備,系統集成,光電纜,微電子器件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製造、銷售;通信及信息系統工程設計;出口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通信傳輸設備、通信接入設備、通信軟體、通信終端設備、手機、無繩電話、IP 電話、網路適配器;進口本企業生產科研所需的原輔材料、電子元器件、晶元、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生產、銷售安全防範產品及安全防範工程設計施工(僅限成都分公司經營);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及技術除外);經營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經營轉口貿易和對銷貿易。
㈦ 聯發科晶元股票代碼
聯發科股票代碼是2454TW,這家公司是在我國台灣省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它主要的經營業務為向各大廠商提供晶元的整合系統方案,總部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
拓展資料:
一、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是全球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在移動終端、智能家居應用、無線連接技術及物聯網產品等市場位居領先地位,一年約有15億台內建MediaTek晶元的終端產品在全球各地上市。MediaTek力求技術創新並賦能市場,為5G、智能手機、智能電視、Chromebook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音箱、無線耳機、可穿戴設備與車用電子等產品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動計算技術、先進的通信技術、AI解決方案以及多媒體功能。
二、發展歷程
聯發科技於2010年7月12日正式加入由谷歌為推廣Android操作系統而發起的「開放手機聯盟」,並將打造聯發科「專屬的Android智能型手機解決方案」。分析認為,聯發科的加盟,有望讓Android系統智能手機成本降低2/3。[2][3]2011年底,聯發科發布Android智能手機平台MT6573,正式進軍智能手機市場。2012年2月,聯發科技發布最新Android智能手機平台MT6575。2012年6月,聯發科發布最新雙核智能手機解決方案 MT6577。2012年6月,聯發科技宣布公開收購開曼晨星股權。2012年12月,聯發科技發布全球首款四核智能機系統單晶元MT6589,以絕佳的系統優化達到性能與功耗的平衡,大幅提升用戶體驗。2013年4月,聯發科技北京子公司全新辦公大樓落成啟用,落戶高 .新技術企業雲集的朝陽區電子城國際電子總部。2013年5月,聯發科技發布世界首款採用28納米製程的入門級雙核MT6572,SoC高度整合WiFi、FM、GPS以及藍牙功能,全新定義入門級手機的標准,持續領跑全球智能手機普及化風潮。2013年6月,聯發科技發布的MT6589T大量上市,應用於紅米手機和大可樂2S等國內知名中高端智能手機。2013年7月,聯發科技發布改進型四核MT6582,首度將TD-SCDMA及WCDMA雙模整合在同一單晶元中;與MT6589相比,MT6582在提升綜合性能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2013年11月21日,聯發科技發布全球首款八核晶元MT6592,華為、酷派、TCL、北斗青蔥等國內知名手機廠商已明確採用。同時浮出水面的還有聯發科最強四核MT6588。聯發科似乎已開始切入以往被高通佔領的中高端手機晶元市場。
㈧ 半導體龍頭股票有哪些
1、紫光國芯
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光國微」,SZ002049)是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業,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以智慧晶元為核心,聚焦數字安全、智能計算、功率與電源管理、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業務,是領先的晶元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務、汽車、工業互聯、物聯網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