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英國銀行業股票

英國銀行業股票

發布時間:2022-12-14 17:28:46

⑴ 英國的金融市場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

根據經營的業務性質,主要可分為倫敦短期資金市場、倫敦長期資本市場、倫敦外匯市場、倫敦黃金市場、歐洲貨幣市場和倫敦保險市場等。

倫敦短期資金市場
倫敦短期資金市場:主要包括貼現市場、銀行同業拆放市場、地方政府借貸市場和銀行英鎊定期存單市場等。
① 貼現市場。由11家貼現行組成。根據政府各個時期對資金的需求程度,每星期五由英格蘭銀行代表財政部發行一定數額的國庫券,最通行的是91天期的國庫券。發行時採用招標方式,從1971年9月16日起,每家貼現行都可按自己願出的價格和需求數額進行投標,然後由英格蘭銀行予以分配。有些貼現行開始承做地方政府借貸債券等非傳統性業務。它們也參與銀行存單市場的交易,有的還經營外匯期票和美元存單業務。
②銀行同業拆放市場。開始發展於20世紀 60年代。銀行之間的拆放業務,部分是通過貨幣經紀人進行,部分由銀行直接交易,每筆交易額最低為25萬英鎊,高的可達數百萬英鎊。還款期限一般為1天~3個月,也有長達半年至一年的。銀行同業拆放無需提供抵押品,一般利率比國庫券利率為高,但低於地方政府債券利率。
③地方政府借貸市場。英國的地方政府大小有1500多個單位,它們的財政收入主要是房地產稅,一般每年分兩次徵收,但政府開支是經常性的,因此,地方政府當局需要不時到資金市場上借款。貸款人以銀行為主,此外還有投資信託公司、養老金機構、房地產抵押公司等一些金融機構。海外資金有時也進入這一市場,但一般都由銀行經手辦理。貸款額每筆低者為10~100萬英鎊,最高時可達5000萬英鎊。
④銀行可轉讓英鎊定期存單市場。存單面額最低為5萬英鎊,期限一般為1~12個月,也有的長達2~5年。存單利率一般較即期同業拆放利率為高,同時還可以在市場貼現,因此深受市場歡迎,業務發展較快。

倫敦長期資本市場
倫敦長期資本市場:包括倫敦證券交易所、倫敦新發行市場和倫敦國際債券市場等。
①倫敦證券交易所。由169家證券經紀商和21家證券交易商的3600個會員組成,目的在於匯集國內外存儲的資金並安排其投資去向。交易所成立於1773 年,1802年獲英國政府正式批准。業務主要是買賣英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門的債券、外國政府債券、工商企業和公司的股票、債券等,共達7000 余種,每日成交額達7億多英鎊,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交易所內按不同類型的證券業務分為16個交易點,參與交易活動的主要是證券經紀人和證券交易商。
②倫敦新發行市場。包括政府發行新債券市場和公司發行新證券市場。政府債券市場是倫敦資本市場中最主要的一環。由於政府債券能保證按期付息還本 ,沒有什麼風險 ,通稱「金邊債券」。英格蘭銀行代表財政部發行和管理政府債券,發行後未被認購的剩餘新債券則由該行發行部持有,並通過經營政府債券的經紀人隨時供應市場,按市價出售。英國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一般是通過商人銀行和股票經紀人辦理,債券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有的債券還可換成股票。
③倫敦國際債券市場。倫敦是重要的國際債券市場。到1983年初,這類債券發行總額已超過300億美元。

倫敦外匯市場
倫敦外匯市場:由近300家經英格蘭銀行批準的「外匯指定銀行」和14家經紀公司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並無具體的交易場所,從事外匯交易的銀行和經紀公司通過該市場巨大的通訊網路,迅速、靈活地處理各種即期和遠期外匯交易及外匯兌換業務。到1983年初,每日成交額達600多億美元。英格蘭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時刻注視著整個市場動向,並利用外匯平準基金隨時進行干預,以穩定匯率,維持市場秩序。

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現貨市場。由五家大黃金交易公司組成,即:羅特希爾德父子公司、塞繆爾·蒙塔古公司、夏普·皮克斯利公司、約翰遜·馬瑟公司和莫卡泰·戈德史密斯公司。5家公司每天在上午10時半和下午3時在羅特希爾德公司集會,根據各公司供應及需求的數量進行協商,分別定出當天上下午的定價。這兩次定價是整個市場大宗交易的市價基礎,也是其他黃金市場上國際金市的晴雨表。1982年4月19日,倫敦遠期黃金交易所開始營業,任何人可以經營長達6個月的黃金期貨交易,成為歐洲第一個遠期黃金交易市場。

歐洲貨幣市場
歐洲貨幣市場:20世紀60年代後期形成以美元為主的歐洲貨幣市場。進入70年代,美國連年出現的巨額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以美元為主的大量石油收入,使歐洲貨幣市場規模急劇擴大,整個歐洲貨幣市場業務1/3以上集中到倫敦城。該市場經營的貨幣包括所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貨幣,業務范圍遍及全世界。

倫敦保險市場
倫敦保險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業中心。通過勞埃德保險社和倫敦保險協會所屬的許多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人,經營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幾乎任何類型的保險業務。勞埃德保險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一個保險組織,由許多個體的承包會員組成。每個會員根據其擁有的資產和經營的業務量繳納數額不同的保證金,由勞合社的管理委員會保管。只要提出擁有10萬英鎊的證明,並繳納2.5萬英鎊的保證金,就可以承做保險費不超過10萬英鎊的生意,成為會員。這些會員按各自承保的險別,組成聯合小組(辛迪加),各小組的成員多少不一,有的小組會員達1000個以上。1982年勞合社屬下的會員數已由1962年的5126個增至20156個,聯合小組由271個增至429個。

⑵ 德國銀行 與英美銀行 結構差異

內容摘要: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是二者在金融制度上卻存在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關鍵詞:英德 金融制度 對比分析

金融制度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由一國的金融監管制度、金融組織制度和金融市場三大部分構成。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二者在金融制度上有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金融市場的差異

(一)股票市場的差異
英國擁有一家股票交易所—倫敦股票交易所,1973年,所有11家地方證券交易所被全部合並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在倫敦交易所里有兩個市場:主板市場和另類投資市場(AIM)。主板市場專門為經營業績良好的成熟企業融資,上市條件嚴格。AIM市場專門為規模較小的成長性企業籌集資金,上市條件較為寬松,沒有規模、經營年限和公眾持股量等限制。截止2007年2月,共有3211家公司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1579個公司在主板市場上市,1632家公司在AIM市場上市,這包括700多家外國公司在英國的主板或AIM市場上市。
德國有8個地區股票交易所,但大多數的交易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進行。德國的股票市場可以劃分為官方市場、受管制的官方市場、新市場和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官方市場是最重要的市場,90%的股票在此交易,上市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條件才能在此發行股票。在官方市場上交易的多是德國傳統大型股份公司(如賓士、奧迪、西門子等)和一些國外大型企業的股票。官方市場上市費用高,對信息披露的義務要求非常嚴格。受管制的官方市場,上市條件相對寬松,無須提供公司創辦書,可用一份簡單的報告代替。入市成本比官方市場低50%。新市場於1997年開市,主要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新市場一度迅猛發展,由於上市標准過於寬松,對上市企業缺乏監管,投資者對其失去信心。2003年5月被關閉。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Freiverkehr),是一個無固定組織形式的市場,原則上沒有法定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沒有審批問題,證券的上市交易只需司法機構的認可即可。到2004年1月,在德國所有市場上有10710家上市公司,其中法蘭克福有5781家。但是在這1萬余家公司中,德國本土企業只有973家,而來自國外的公司高達9737家。
從分析可以看出,英國股票交易所只有一個,擁有兩個市場,德國有8個交易所、3個市場(新市場實際已經不存在)。英國本土企業占市場主體,德國的外國股票所佔比重比英國的外國股票比重更高。共同點是兩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都很高,但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遠比德國大。以2002年為例,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是21000億美元,德國是1010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20倍。
(二)債券市場的差異
英國債券市場按發行人劃分,可以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公司債券和非金融公司債券。任何債券的發行都要經過FSA的審核和批准。近年來政府發行債券的數量大幅度上升,自2003年以來,每年發行額都在500億英鎊以上。政府債務的發行與管理在傳統上由英格蘭銀行負責,1998年4月以後,這項職能轉移至財政部的債務管理局(DMO),同時短期利率的制定職責也轉移到DMO手中。英國政府債券發行最顯著的特點是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指DMO批準的具有直接從DMO買賣政府債券並銷售的經紀商,它肩負兩種職能,既可以自己購入,也可幫助其他公司購買,一般通過競標的方式購買,目前英國政府債券市場上有17家金邊證券做市商和5家內部交易商經紀人。
德國債券市場是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發行部門有非金融公司、政府部門、金融公司和外國籌資者,債券的類型有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德國的公司債券與英國類似,公司債券所佔比重較小,如果只考慮國內債券籌資情況,非金融公司籌資比重多數年份低於10%,造成這種原因是德國公司債券的發行額度需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手續繁復,耗時較多,另一個原因是間接融資容易。對於政府債務的管理,德國採用的是多部門分工合作方式,即由聯邦財政部、聯邦中央銀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共同負責, 聯邦財政部制定國債發行政策並對政府收入與支出進行監控,聯邦中央銀行負責具體發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負責債券債務登記管理以及還本付息工作,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負責制定具體的發行方案,顯然這種管理體制與英國有很大的差異。
英國債券發行的總量遠遠高於德國的發行額,但德國的外國機構發行的債券所佔比重高於英國同類指標。

銀行中介業的差異

(一)業務范圍的差異
英國的銀行部門可以分為兩類:全面認可銀行和許可存款銀行(LDTs)。全面認可銀行經營范圍廣泛,包括存款、信貸和債券買賣。LDTs的服務領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吸收公眾存款方面,這些是小的金融機構,在公司名稱里不能使用「銀行」二字。
德國銀行業可以分為綜合銀行和專業銀行。綜合銀行屬於「全能銀行」,提供全部金融服務,包括吸收存款、貸款以及從事有價證券業務等,它主要由三類銀行構成:儲蓄銀行、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專業銀行指從事特殊業務的銀行如抵押貸款銀行、開發銀行、住房儲蓄銀行等,其業務范圍通常受到相關法律限制,但是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的放鬆,其經營的范圍有擴大的趨勢。
英德銀行業的差異表現在於德國實行的全能銀行制,而英國實行嚴格的銀行分業經營制。英國在金融「大爆炸」後,這種管制放鬆了,銀行可以持有保險公司和企業的股票,參與金融市場,各種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界限變得模糊。
(二)其他差異
除了在銀行結構即業務范圍的差異外,英德銀行部門的差異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銀行在企業外部融資的地位不同。英國的非金融性企業的外部資金雖然主要來自於銀行,但其比重不到50%,而股票與債券合計有近40%。相反,從1970—1996年,德國企業的外部長期融資中,銀行貸款所佔比重平均為82%,股票和債券僅佔12%。由於英國的銀行地位相對低下而金融市場地位相對重要,西方學者將英國金融體系歸屬於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德國的情況正相反,因此德國的金融體系歸屬於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
2.盈利水平不同。英國銀行業擁有較高的利潤率。由於德國的州立銀行和抵押銀行利率非常低,排除這些銀行所得到的數據更具可比性。從利息收入看,二者差不多,但是英國的非利息收入遠遠高於德國,而在人員成本上德國又高於英國,所以英國的利潤與資產的比率高於德國0.4個百分點。英德銀行業績的差異也可以從股票反映出來,2003年,德國所有銀行股票的平均收益是0.7%,英國則高達11.1%。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有:英國銀行的非傳統銀行業務很發達,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德國的銀行業壟斷程度較英國低,英國可以在一定程度獲得壟斷利潤,英國銀行業務的收費普遍高於德國;德國的公共銀行部門和合作銀行在銀行業占的比重很大,這些銀行不以銀行最大利潤為目標,提供服務的費用和利息要求都很低;英國的銀行都是盈利為目標的;德國中小企業主要從公共銀行部門(儲蓄銀行)獲取服務,降低了德國整個銀行業的收入;英國的零售銀行和分支機構較德國少,降低了經營成本。3.銀行國際化程度不同。英國的銀行業國際化程度一直高於德國,英國擁有更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外國銀行的貸款量佔英國總貸款量的20%以上,而德國的外資銀行所佔份額不到10%。
4.銀企關系不同。相對英國而言,德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這種親疏有別的關系根源於公司治理制度的差異。英國和美國的法律強烈要求公司管理者代表股東利益行事,利潤最大化是公司唯一的目標。如果代理人不能滿足股東的利潤目標,公司將會被敵意接管。德國的治理機制可以用「雙層管理,共同決策」來概括。
雙層管理指德國的股份公司有監事會和管理委員會共同負責公司的治理,其中監事會負責公司的治理和監督管委會,對於特殊問題,如公司結構調整、改變業務范圍、戰略性安排、紅利分配以及收購其他公司等均需得到監事會的同意,監事會有權任命、監督和解散管委會或某些成員;管委會則是負責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
共同決策是指監事會的成員一半由股東選舉的代表構成,另一半則由雇員選舉,代表勞方的利益,公司的決策由資方和勞方共同作出。股東利益是管理層追求的目標但不是唯一的目標,還必須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在公司的利益鏈條中有股東、管理者、銀行和雇員四方,而銀行居於核心地位。如果公司資金陷入困境,銀行採取的手段是追加貸款,而不是讓其破產,因此在德國很少發生敵意接管。反過來,由於德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公司缺少其他的籌資渠道,只能依賴開戶銀行並與其保持長久的關系。
物質產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表現為供給的無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有效需求及創新不足。可持續發展是網路經濟的基本發展模式。原基生產的M-B和B-C就是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它選擇任何具有最低使用價值和最小社會(含企業)成本的物質材料作為生產投入來備制B,同時,它是按最終消費品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來備制B,B構造為C,不能實現社會價值的產品量極少。可見,網路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存在必然的聯系,其聯系也具有重大意義。

⑶ 歐洲主要股市名稱

一般將以下三個視為歐洲主要股市:英國股市,德國股市,法國股市

代表性的股市指數是: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

這些股市指數行情都可以在英為財情上找到:環球股指代表了整個股市的股價表現和走勢。

各只股票行情也可以在歐洲股市網頁鏈接頁面查詢。

⑷ 英國的銀行賬戶能不能買美股

我覺得英國的銀行賬戶是可以買美國的,因為美國的股票也是在英國上市。

⑸ 英國股票市場的英國股票市場的主要特點

1.英國股票市場的國際性
英國是最早完成產業革命的國家,並有世界工廠之稱。在很長的時期內英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主要是海外投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證券中,有80%是國外證券,充分顯示出證券市場的開放性和國際性。1929年至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英國經濟力量的削弱,倫敦證券交易所的這種國際性特點雖然有所變化,但它仍是經營外國股票最多的股票市場。1989年共有526種外國股票在此注冊,與之可以相題並論的只有法蘭克福股票市場。但注冊的外國股票只有310種。而在蘇黎世、巴黎、東京、紐約股票市場注冊的外國股票只有219、217、112和77種。倫敦股市佔世界外國股票市場營業額的1/2,1988年為700億美元,比紐約多150%,是東京的10倍。由此可見,英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特點是很顯著的。
2.英國股票發行市場的業務專業化
在英國,存款業務和證券業務歷來分開的,普通銀行專營信用業務,證券金融業者專營證券買賣業務,交易所與證券買賣機構是各自分別承擔專業任務。英國股票發行市場有證券銀行、信託及金融公司、發起業者、經紀人等發行機構。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職能,分擔不同的專業任務,有明確的業務范圍。這種業務專業化的特點使英國股票發行市場缺乏統一性,割裂了證券業之間的聯系,限制了股票籌資及交易的發展。
3.團體投資機構在英國股市中起重要的作用
英國的團體證券投資家除了金融機構外,還有人壽保險、養老基金、聯合托拉斯、投資信託等。人壽保險公司從19世紀起就成為最大的證券投資機構,在50多年前,人壽保險公司將其1/2~1/3的資產用於持有上市證券,尤其是二次大戰以後。為了平衡運用資產的急劇增長,人壽保險公司增加了對普通股票的持有,已經其總資產的1/5用來購買普通股票。同時,由工會組織經營管理的養老基金,將其大部分資金用於股票投資,約有500億英鎊的金額,占上市股票總金額的1/3左右。在英國,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是從職工的工資中扣除的,由工會統一負責管理,職工年老退休後按月發放。在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英鎊連年貶值的情況下,將部分養老基金用於股票投資,實是貨幣保值的主要措施。聯合拖拉斯近幾年的平均增長率為20%左右,今後將增長得更快,公司型投資信託在內的大團體投資機構對證券的持有率也很高。1963年底,它們持有普通股票的24%,公司債的79%和優先股票的42%,這種股票今後還有持續增長的趨勢。

⑹ 英國巴克萊銀行的發展歷程

十七世紀晚期,盡管倫敦的街道上沒有鋪設黃金,但是倫敦城中滿是銀行家,為皇家和商人提供資金。其中的一家這樣的企業是John Freame和他的合作者Thomas Gould創立的,位置在倫敦的Lombard大街。「巴克萊」的名字是1736年以John Freame的女婿James Barclay命名的。
私人銀行業務在18世紀變得非常普遍,為顧客保管黃金,向有信譽的商人提供貸款。到了90年代,這樣的銀行已經有了幾百家。1896年,其中的20家銀行合並成為新的股份制銀行,因為家庭、業務、宗教關系而聯系起來,新銀行的負責人是Barclay。新的銀行共有182家支行,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和東南部地區,存款共有600萬英鎊,在那時,這已經是很大的一筆錢了。通過兼並其他銀行(包括1905年兼並的Bolithos銀行,1916年兼並的United Counties銀行),新的銀行的營業網得到了迅速的擴展。
1918年,巴克萊銀行與倫敦地區銀行和西南銀行合並,從而成為英國最大的五家銀行之一。到1926年,以「巴克萊」命名的銀行已經達到了1837家,其中的曼徹斯特聯合銀行在1940年開始獨立經營。
1969年收購Martins銀行是國內進行的最後一次收購活動,Martins銀行是最後一家總部沒有設在倫敦的銀行,成立於1831年,1918年由倫敦的一家銀行和利物浦的一家銀行合並而來。
巴克萊銀行在世界范圍內業務的擴展是1925年開始的,三家擁有巴克萊銀行股份的銀行進行了合並,這三家銀行是:殖民銀行、英國-埃及銀行、南非國家銀行。新的巴克萊銀行的業務活動主要在非洲、中東地區和西印度地區開展。1954年,銀行的名稱更改為巴克萊銀行DCO以適應變化的經濟和政治形勢。
1981年,巴克萊銀行成為華盛頓擔保和交易數目最大的外國銀行,提高了在紐約的市場份額。1986年8月,巴克萊銀行成為在東京股市上市的第一家英國銀行,1986年9月,巴克萊銀行的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6年成立的投資銀行BZW銀行加速了巴克萊銀行的國際發展。這之後,有著9年歷史的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合並。1997年,巴克萊銀行進行了重組,BZW銀行的大部分部門發展成為了今天的巴克萊資本銀行。
2008年9月20日電美國法院20日批准了英國巴克萊銀行收購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核心業務,包括投資銀行業務。法官作出裁決時指,他認為除了巴克萊收購核心業務,雷曼兄弟的資產沒有更好的出路,亦是唯一出路。由於巴克萊銀行拒絕全面收購雷曼兄弟,雷曼兄弟申請了破產保護令。巴克萊收購雷曼兄弟的部分業務,在美國約有9000名員工。美聯社報道估計,交易額約13.5億美元,包括雷曼兄弟在紐約市曼哈頓的辦公大樓。
另外,在英超成立之前,巴克萊卡公司一直贊助英格蘭甲級聯賽長達7年之久,但92年英超成立時,Carling公司(啤酒商,Bass公司旗下)獲得了冠名權,贊助金額為每年3600萬英鎊。直至2001年,巴克萊卡才重新成為英超的冠名贊助商,贊助金額為每年4800萬英鎊,合同期為3年。2004年雙方續約三年,贊助金額為每年5700萬英鎊。2006年9月27日,雙方再次續約四年,合同簽至09-10賽季,贊助金額達到每年6580萬英鎊。

⑺ 工商銀行股票歷史工商銀行股票近兩年行情工商銀行年後會跌多少

從當前銀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提升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能力,需降低實體行業的融資,投入更多精力用於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業發展的重心。接下來今就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關於銀行業的龍頭企業--工商銀行!


在開始分析工商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1月1日。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公司銀行業務、零售銀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直銷銀行業務等。經過持續努力和穩健發展,已經邁入世界領先大銀行之列,擁有優質的客戶基礎、多元的業務結構、強勁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連續八年位列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和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榜首、位列美國《財富》500強榜單全球商業銀行首位。


簡單介紹了工商銀行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看下工商銀行有什麼亮點,值不值得我們投資?


亮點一:打造綜合金融標桿行


公司基本面良好,客戶基礎比較理想,持續促進第一金融銀行戰略合作,城鄉聯動發展協同推進卓有成效。2021年二季末個人金融資產規模合計16.6萬億元,總量再次創新高,領先地位更加穩固。公司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繼續實施數字化轉型,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全力打造成為綜合金融界的標桿。


亮點二:境外業務覆蓋面廣泛


工商銀行在42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建立了412家機構,在非洲20個國家都有通過參股標准銀行集團,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507家外資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服務網路包括六大洲以及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和地區部署建造了127家分支機構。這就使得公司可以做到為全球范圍內的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優質和全面的金融服務。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工商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工商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銀行在基本面上擁有政策的照顧,對財富管理業務繼續看好,目前我國的政策趨勢任然是"穩字起頭"。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徵信業范規發展,平台經濟反壟斷以及支付互聯網持續的改進,傳統銀行(尤其是具備零售業務優勢的銀行)很有可能會獲得一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考慮到目前貸款的供需情況,還有就是未來信用利差或也許會提高,所以生息資產端綜合收益率稍有回升,由此可見,資產端或將成為促使息差企穩的主要推動力。根據以後的發展來看,國內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等出現的大幅度波動概率並不是特別高,銀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趨於平穩向好。


這么看來,我認為工商銀行實力不容小覷,最有可能在行業平穩向好之際,將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是文章稍微會有一些滯後性,假如想更准確地了解工商銀行未來有著怎麼樣的行情,直接點擊下方鏈接瀏覽,有專業的投顧在診股方面替你把關,看下工商銀行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工商銀行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⑻ 英國稱霸之路--英格蘭銀行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企業家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中堅力量。經濟的發展為科技進步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而經濟良好發展,離不開穩定政治和經濟環境。在英國稱霸世界的過程中,一系列政治經濟事件頻發,英格蘭銀行最終承擔起了穩定金融市場的作用,雖然它成立之初並沒有這么舉足輕重的地位,最終呈現出這樣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歷史偶然性,卻足以奠定現代央行理論的基礎。

前面文章提到,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國通過《權利法案》,法案規定,未經議會的同意,國王不得徵收任何的賦稅。所以在當英國陷入與法國的戰爭時,為籌集軍費,英格蘭銀行獲得英王特許,於1694年成立,股本120萬英鎊,向社會募資。開始的時候,英格蘭銀行並不是中央銀行,而是私人股份銀行,其主要業務是向英國政府提供貸款以支持英法戰爭,對應獲得不超過總股本的銀行券發行權。英政府貸款也不是靠權利強制借款,而是靠未來的稅收作為信用背書,相當於英政府發行國債向英格蘭銀行借款,而英格蘭銀行用自己發行的銀行券購買英國國債。

銀行券在當時的歐洲已經被普遍接受,因為金屬貨幣攜帶不方便,人們開始用金屬貨幣存儲收據進行交易,銀行券就是從存儲收據中演化而來,其信用基礎是隨時可以兌換成金屬貨幣,後來銀行券進一步演化變為貨幣。

當時給英國政府提供貸款的銀行也不止英格蘭銀行一家,1720年南海泡沫,讓英格蘭銀行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南海泡沫是西方早期的三大泡沫經濟事件之一(剩下兩個分別是鬱金香狂熱、法國密西西比公司泡沫)。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擁有南海(即南美洲)的貿易壟斷權,而後認購了政府債券,作為回報享有酒、醋、煙草等商品永久性免稅權。1720年,南海公司為了競標國債,提出非常優惠的條件,英格蘭銀行放棄國債競標。南海公司股價從128英鎊上升到160英鎊,隨後上升到每股1000英鎊,在南海公司股價的帶動下,倫敦市場股價狂飆,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機對象,其中不乏皮包公司。1720年6月,為了制止各類「泡沫公司」的膨脹,英國國會通過了《泡沫法案》,許多公司被解散,公眾清醒過來,紛紛拋售手中股票,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了。在這場瘋狂中,連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牛頓也不能倖免,最終虧損2萬英鎊,這是他一生的積蓄,他不僅感嘆道,「我能計算天體的運動,但不能計算人心的瘋狂」。在這場浩劫中,很多有實力的公司紛紛破產,英格蘭銀行脫穎而出。

雖然英格蘭銀行成為最後贏家,但業務也僅局限在倫敦銀行業,廣大鄉村還有很多鄉村銀行,1725年英格蘭銀行壟斷鄉村銀行票據清算。1833年,英國議會規定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為無限法償貨幣,這為英格蘭銀行成為英國的中央銀行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1844年通過的《銀行特許條例》,即《比爾條例》結束了英國有279家銀行發行銀行券的局面,規定其他商業銀行需要銀行券只能從英格蘭銀行提取,所以必須在英格蘭銀行存款。這使英格蘭銀行成了集中其他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的銀行,為英格蘭銀行成為中央銀行奠定了基礎。1854年英格蘭銀行成為英國銀行業的票據交換中心,1872年,它開始對其他銀行負起在困難時提供貸款(最後貸款人)的責任。

從英格蘭銀行的歷史中可以看出,其最終發展成為中央銀行,並非在一開始成立時就如此設計,而是隨著不斷探索,一步步演化而來。在英國稱霸世界的道路上,逐漸擔負起舉足輕重的作用。

⑼ 巴克萊在英國銀行業處於怎樣一個地位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英國最大商業銀行之一,1862年成立,叫Barclay & Co. Ltd,1917年改用現名,總行設在倫敦。1998年總資產為3652億美元。巴克萊銀行是位於匯豐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之後的英國第三大銀行公司。巴克萊銀行在全球約60個國家經營業務,在英國設有2100多家分行。巴克萊銀行經營消費及公司銀行、信用卡、抵押貸款、代管、及租賃業務,此外還提供私人銀行業務。 公司業績:1999年營業收入21,573.0百萬美元。2000年前半年,巴克萊銀行的稅前營業收入達到了八億四百二十萬英鎊,股票總價值是二十億英鎊,一層資本率是8.0%。 公司業務:巴克萊銀行通過銀行網點、自動取款機、電話、互聯網向英國的個人客戶和小型商業部門、非洲的一些集團公司提供一系列的服務。除此之外,巴克萊銀行還為全世界富裕的人們提供財產管理服務,特別是投資、資產評估、長期金融計劃等業務。 公司規模:巴克萊銀行以英國為中心,提供金融服務,主要業務是銀行業及投資業。如果以資產來衡量,巴克萊銀行是英國最大的金融銀行之一。巴克萊銀行在其他的許多國家設有分行,是一家影響巨大的跨國銀行。巴克萊銀行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業務范圍覆蓋到了60多個國家,包括所有的金融中心。
巴克萊銀行一直在堅持發展業務,從而滿足現代經濟工業提出的挑戰。巴克萊資本銀行將發展先進的服務措施,做到使顧客高度的滿意。 擁有超過300年歷史和專業銀行知識,巴克萊銀行的主要業務集中於以下6個方面: 英國銀行業務,為超過1, 400萬名個人顧客和76.2萬家公司提供銀行產品和服務。 巴克萊信用卡,是最大的全球信用卡發行公司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大約1,500萬名用戶。 巴克萊資本,是全球領先的投資銀行,為大型公司、機構和政府客戶提供融資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巴克萊全球投資者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經營者之一,也是領先的投資管理產品和服務供應商。 巴克萊財富管理公司,管理著超過740億英鎊的客戶基金 國際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為遍及加勒比海、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非洲和中東的公司客戶提供一系列銀行服務。

閱讀全文

與英國銀行業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還是etf好股票太危險 瀏覽:874
連續4漲停的股票有哪些 瀏覽:348
看股票app軟體哪個好 瀏覽:17
中國股票總利潤 瀏覽:419
股票賬戶凈資產不包括融資盈虧嗎 瀏覽:912
美國上市公司給員工股票 瀏覽:793
京東股票app賬號 瀏覽:991
股票是下降趨勢做T能賺錢嗎 瀏覽:505
603196股票走勢 瀏覽:369
發放現金股利對股票市價的影響 瀏覽:552
一隻股票流通盤 瀏覽:724
股票分紅怎麼到賬戶 瀏覽:243
青島農商銀行股票歷史數據 瀏覽:239
博暉創新股票業績好嗎 瀏覽:166
股票賣出時顯示資金可用數不足 瀏覽:804
美股股票退市了怎麼辦 瀏覽:708
股票投資咨詢去卓信寶 瀏覽:750
奧特佳股票2020走勢 瀏覽:340
雪球股票只能看近一年的賬戶分析 瀏覽:107
中國中材股份股票行情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