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香港中小的股票趨勢

香港中小的股票趨勢

發布時間:2022-12-20 21:51:08

⑴ 港股的持續走低,是否說明香港股票沒有投資價值了

港股持續走低,也不能說明香港股票沒有投資價值。只是這個時候大家情緒比較低落而已。

⑵ 香港股票持續低估的原因是什麼

⑶ 香港股票種類分為多少種,誰能詳細的介紹一下

香港股票種類:

一、藍籌股
定義:藍籌股(Blue Chip),是指恆生指數成份股。這類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業代表性、流通量高、財務狀況良好、盈利穩定及派息固定。藍籌股的固定數目是43隻。由於這類個股的盈利能力強,大多屬於基金偏愛個股(即基金長期持有或加碼買入的股票),因此較少人為因素(如莊家活動)影響,股價相對穩定,適合作中長線投資。
起源:「藍籌」一詞源自英語「blue chip」,是華爾街的一種術語。在以前美國的賭場,所用籌碼是以不同顏色做代表的,而其中最大銀碼的籌碼是以藍色為代表。因此,人們便藉此稱某些大型上市公司股份為藍籌股,意思是這些公司的股價夠高,而市值又夠大,交投活躍,買賣容易。
另外,由於藍籌股股價高,每手買賣金額大,例如匯豐(0005)每手400股,若股價為100元,每手便要4萬元,因此買賣藍籌股以基金(機構投資者)為主,而基金的投資策略大都是中長線的。一般來說,如果基金看好某隻藍籌股的前景,他們便會作中長線投資,不會輕易沽出股份,由此形成股價有支持,經常長升長有。

二、國企股
定義:國企股是指那些獲中國證監會批核到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它亦可稱為 H 股,意指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在內地還有稱為N股及S股的,是分別在美國紐約及新加坡上市的國企的簡稱。
這樣看來,國企與紅籌同為內地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兩者究竟有何分別呢?可以說,由於國企股與紅籌股的內地色彩同樣濃厚,既同為內地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其主要業務又同樣與內地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對香港股市沒有深刻認識的新手是非常容易混淆的。
但是,要分辨兩者也不是那麼困難。簡單來說,在香港注冊的就會被區分為紅籌股,在內地注冊的就自然是國企股。事實上,紅籌股多是中國各省市、中央機關在香港注冊的窗口企業,而國企股則一般為紮根於中國的國營企業。
發展:自1993年7月,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國營企業獲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已經過整整10年的光景。在這10年間,陸陸續續已有超過80家國企在香港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上市,總集資額更接近1500億港元之多。
某些國企股會同時在兩地發行A、H兩種流通股份,但由於兩地資金的流通量不同,同一隻股份,H股的股價一般均要較 A 股的股價低數倍之多,因此,兩地股市的整體本益比(PE) 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對比內地 A 股市動輒50、60倍的本益比,香港國企股的本益比只有20倍不到,其投資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而隨著國企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內地宏觀經濟的持續好轉,加上QDⅡ、CEPA等利好中港的政策實施在即,可以預期,在可見的將來國企股可替換常規藍籌股在香港股市的領導地位。

三、紅籌股
版本一:

常規上,藍色與紅色是相對的,既然藍籌股是指39隻恆生指數成份股,那紅籌股理所當然便是指那些非藍籌類的股份吧?非也,紅籌股其實是指那些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
雖說紅籌股是指那些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並在香港上市的股份,至今,這定義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爭議。有一派認為,一隻股份是否屬於紅籌股應以主要獲利是否來自中國大陸為判定基準,彭博信息編制的紅籌股指數便是這一派的支持者;而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紅籌指數,亦即恆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則屬另一派系的表表者,是以中資股東權益比例來決定。因此,這兩個指數的成份股並不一定是相同的。
紅籌股之所以稱為紅籌股,主要是由市場上兩個流傳已久的典故引申而來:第一個典故沿用藍籌股一名的故事,在藍籌股一文曾提及過,在賭場上最大銀碼的籌碼為藍色,其次則為紅色籌碼。因此,紅色便被選為代表實力較藍籌股稍有不及的股份。
版本二:
另一個版本則較為直接,由於中國的五星國旗是以紅色為主,而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色亦同樣為紅色,於是,人們便慣性把那些由中資企業控制的股份稱之為紅籌股了。
雖然當前香港的股市仍然是由藍籌股作主導,而紅籌股的股票交易、股份數量仍是較少,但是,隨著中資入港的速度加快,紅籌股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其影響力必定會愈來愈大,不容忽視。

⑷ 我想去買一些香港的股票,怎麼做呢

天津還沒開呢,但是基本工作已完成。
我在天津中行問的。
最好不要找那些代理的,很多都是騙人的。
H股手續費確實便宜,但是你找內地的代理就不見得了。
如果你非要炒的話,可以和香港的券商直接聯系。

⑸ 香港股票的持續低估,對香港經濟有什麼影響

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港股持續低估,持續不漲,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主要原因可能是港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比較特殊,港股市場的投資者主要由中國內地、香港本地和歐美西方三方構成。

⑹ 如何購買中國內地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目前,在國內無法直接做到H股,一般都是通過港立的經紀公司開戶,所以,這些經紀公司會代理款項的轉入轉出。具體細則每個經紀公司是不同的。
你可以通過香港駐內地的經紀公司開通香港股票帳戶,方能對H股進行操作。開戶後,通過軟體、網上交易或電話交易直接進行港股的買賣。
開戶所需材料:
身份證明:護照或身份證
現居住地址證明:如一張最近三個月內的水電費單、物業管理費單、電話單、銀行信用卡結單
開戶券商:香港排名前十的券商
開戶完成時間:大約一個周左右
三、香港股市主要交易規則及交易時間
交易規則
1. 實際交收時間為交易日之後第2個工作日(T+2);在T+2以前,客戶不能提取現金、實物股票及進行買入股份的轉託管
2. 港股買賣可做T+0回轉交易
交易時間,
周一至周五
開市前時段 9:30-10:00
早市 10:00-12:30
午市 2:30-4:000
周六、周日及香港公眾假期休市
認購新股可根據相關政策,每隻新股可提供最多9倍的融資。即1萬本金,可放大至10萬資金;認購期間的融資利息,按當期市場利率為准,通常以佔用天數計算,如年率5%/365*佔用天數(通常為7天或9天)

⑺ 為什麼廣大股民評論現在香港股票的處境十分尷尬

今年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港股持續低估,持續不漲?畢竟港股是香港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也走過非常輝煌的歷史,比如在2015年A股牛市後切換到港股的朋友,都是人生贏家。不過,只贏兩年,2019年起,形勢完全逆轉,創業板指大幅反彈,目前的港股的處境確實有些尷尬。

⑻ 股市跌跌不休 還有寶藏值得挖掘么

最近幾個月跌跌不休的股市,讓風雲君的很多朋友都開始產生懷疑:股票、基金真的值得投資嗎?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可能都會選擇不參與了。


股市有回調很正常,但親歷其中,信心不動搖是很難的,「我是不是不適合投資?」「是不是方法不對?」「為什麼我當初要買這個產品?」這種想法都是家常便飯。

最近風雲君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剛好看到@DAVID自由之路的一篇演講後有了一些啟發,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如果能想清楚投資股票類資產最底層的邏輯,搞清楚自己在賺什麼錢,就知道自己該不該進入這個市場了。

那麼,投資股票,到底賺取的是什麼收益?

1、底層收益:經濟增長

國內經濟每年還有5-6%的增速,美國經濟也有3%左右的增速,A股和美股集結了大量優質的上市公司,如果只買滬深300、中證500、納斯達克、S&P500等寬基指數,就能獲得一個最基礎的經濟增長的收益。

2、增強收益:貝塔與阿爾法

在寬基指數的基礎上要獲得更高的回報並沒有那麼難,選擇高景氣度的行業布局即可,在一個較長的周期中,行業的大方向還是比較容易看清楚的,在過去五年,如果長期投資於醫葯、消費、科技類基金,就可以獲得遠超指數的回報,這賺取的就是行業的貝塔。

在貝塔之上想要獲得選股的回報就有五花八門的方法了,比如主觀多頭基金經理通過研究、調研,選出優質的公司,量化基金經理通過各種策略篩選和機器交易賺取超額收益,但也正因為阿爾法的挖掘越來越「卷」,一有機會市場很快就反應,導致阿爾法的賺取越來越難。

3、衍生收益:聚沙成塔

除了直接布局股票,股票衍生出來的很多品種也有投資價值。比如網下打新、可轉債、股指期貨、定增基金等,每個品種的收益可能都不一定很穩定,但經常也有賺錢的機會,這些收益一點一點累計,聚沙成塔,長期看也會貢獻超額收益。


股市賺取的這三種收益,看似都挺靠譜,但為什麼股民、基民還是經常虧錢?

踩坑一:誤把貝塔當阿爾法

很多股民都是牛市中後期入場,買入之後美滋滋,覺得自己的選股能力棒棒噠,不斷加倉、甚至滿倉滿融,殊不知這賺得都是貝塔的錢,等牛市退去後,虧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很多基金在某個時期表現也特別出彩,感覺選股特牛,但市場風向一變,業績就不行了,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之前賺的貝塔的錢更多。這類案例大家最近應該也見得不少,比如某些公募基金持股過度集中於一兩個細分行業,某些主觀私募持股過於集中,還有一些量化私募某個風格曝露過大,翻車翻得都很誇張。


踩坑二:最高點買、最低點賣

牛市末期入場,熊市末期退場,是大部分股民基民虧錢的重要原因。

以滬深300為例,如果是2015年牛市末期入場,且選股還不錯的話,要解套也要等到3、5年以後,如果選股不慎的話,可能錢已經打水漂了。

但避開這個是時間點,其他時間閉眼買入寬基指數,持有3-5年,都能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收益率。


把股市投資的大邏輯搞清楚之後,發現要在這里賺取最基礎的收益並沒有那麼難,配置寬基指數、行業ETF、量化指增或者一些組合策略都可以實現,如果想要獲得更多收益,還可以配置具有選股能力的基金或者私募;但股市投資也很難,難的是如何克服低買高賣的心態,如何擺脫錯誤歸因的心理,誤把運氣當做實力,而這些,都需要很長的市場歷練才能掌握

⑼ "恆生指數"的點數上升代表香港股票市場好嗎

'恆生指數'可以理解成我們大陸的上證指數,'恆生指數'上升代表香港股市上升,反之則下跌。
股市指數指的就是,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指數是各個股票市場漲跌的重要指標,通過觀察指數,我們可以對當前整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有直觀的認識。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對我們來說是有點復雜的,學姐在這兒就說這么多吧,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會由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分類,股票指數可以被劃分為這五種: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其中,見的最多的就是規模指數,比如我們熟知的「滬深300」指數,它體現了滬深市場中有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好、交易也很活躍的整體情況。
另外,「上證50 」指數也是常見的規模指數,其具體作用就是能夠表達出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其實就是對於某一個行業的整體情況的一個整體表現。舉個例子,「滬深300醫葯」就是典型的行業指數,由滬深300中的17支醫葯衛生行業股票構成,這也是反映了該行業公司股票的一個整體的表現究竟如何。
主題指數反映了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類似人工智慧和新能源汽車等方面,這是有關聯的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從上文可以了解到,指數實際上就是選擇了市場上有代表性的股票,因此通過指數,我們可以快速了解市場整體漲跌情況,進而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預測未來的走勢。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閱讀全文

與香港中小的股票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還是etf好股票太危險 瀏覽:869
連續4漲停的股票有哪些 瀏覽:345
看股票app軟體哪個好 瀏覽:11
中國股票總利潤 瀏覽:417
股票賬戶凈資產不包括融資盈虧嗎 瀏覽:910
美國上市公司給員工股票 瀏覽:791
京東股票app賬號 瀏覽:988
股票是下降趨勢做T能賺錢嗎 瀏覽:501
603196股票走勢 瀏覽:366
發放現金股利對股票市價的影響 瀏覽:547
一隻股票流通盤 瀏覽:721
股票分紅怎麼到賬戶 瀏覽:241
青島農商銀行股票歷史數據 瀏覽:237
博暉創新股票業績好嗎 瀏覽:163
股票賣出時顯示資金可用數不足 瀏覽:801
美股股票退市了怎麼辦 瀏覽:704
股票投資咨詢去卓信寶 瀏覽:747
奧特佳股票2020走勢 瀏覽:337
雪球股票只能看近一年的賬戶分析 瀏覽:106
中國中材股份股票行情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