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陸現在可以買中國華融股份嗎
可以。
2022年1月5日,停牌9個月後,中國華融股票恢復買賣,盤中一度暴跌50%,是可以進行買賣的。
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央金融企業,2012年9月25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公司注冊資本258億元人民幣,由財政部控股,持股比例為98.06%,總部位於北京市。
㈡ 華融證券是否是央企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國企。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由財政部、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國有大型非銀行金融企業。
簡介: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證券公司。2007年9月3日,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開業,9月19日,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5.1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出資15億元,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出資0.1億元。公司的注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北街26號。
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下設21家營業部和8家服務部,分別位於北京、上海、新疆、湖南、湖北、重慶、四川、天津、山西、陝西、遼寧、安徽、廣東、深圳等地,可為客戶提供股票發行上市、債券發行上市、並購重組、財務顧問、資產證券化、投資咨詢、證券經紀等多方面服務。公司將緊緊依託第一大股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資產管理、信託和金融租賃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努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價值增值服務。
㈢ 半年巨虧1千億,華融的至暗時刻和私募女俠的滑鐵盧
一個處理不良資產的企業,最終把自己搞成了不良資產!
變胖容易,瘦身難!
延期幾個月後,中國華融將在8月28日發布2020年報。10天前,8月18日,華融發布了2020年的盈利警告:經初步測算,本集團2020年度經營業績預計將出現虧損,歸母凈利潤虧損預計為人民幣1029.03億。
1029億虧損,刷新了中國上市公司的虧損記錄!華融的市值也只有398億港元,一下子虧了3個自己;華融凈資產1204億,一下子差點把凈資產虧光,原本負債率高達90%,這一把讓負債率直接爆表,逼近99%!
2020年上半年,華融歸母凈利潤2億,虧損都來自於下半年,主要是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1、私募女俠的滑鐵盧!
得益於去杠桿和金融脫媒,華融迎來了一波瘋狂發展,那段歲月,也是影子銀行跨越式發展的時候,也是信託經理紙醉金迷的歲月!
2017年,是華融的高光時刻!2017年,華融歸母凈利潤220億,總資產1.87萬億,都是 歷史 新高!
當時,很多股市大V對華融趨之若鶩,紛紛拿著本金或者從粉絲那裡募集來的資金,重倉華融!
其中,有一位股市女俠,從北京辭職,去了十八線小城市,開始了職業炒股,美其名曰「創業」,當時,她不僅重倉華融,還持續發帖鼓吹華融,美其名曰「價值投資」。
當時,華融的各項估值指標確實不錯,市盈率只有5倍,市凈率跌破1,更重要的是,華融的凈利潤是持續高增長的,這讓很多價值粉很抓狂,開始了無腦買入!但是,這些偽價值粉,並不懂得華融的模式和資產質量,作為一家萬億資產的金融多元化集團,只要現金流不斷,利潤是很容易做出來的,把一些好的資產進行出售或者重估,差的資產就按成本計量或者不出售,利潤就出來了!
這位股市女俠,重倉華融兩個月,就迎來了大腿斬,不僅有她的本金,還有她從粉絲那裡募來的基金,遭遇了慘重浮虧,基金凈值一度跌到0.4!華融從2018年初的3.79一路下跌到2021年初的1.02,跌幅高達80%,不知道這位私募女俠,還會進一步浮虧多少。
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是炒股創業失敗,又要從十八線小城市逃回北京,重操舊業,靠股評度日!
2、華融的至暗時刻!
2018年初,隨著賴小明被調查,這家萬億資產的巨輪,其實早已千瘡百孔,風險逐漸浮出水面,利潤迅即就崩了!
2018年,華融歸母凈利潤15.76億,同比下降92.84%!2019年,歸母凈利潤勉強維持在14.24億!
當然啦,2018年和2019年的盈利,也是做出來的,好的資產開始賣,差的資產沒賣掉,虧損還沒體現出來,最後,累積到2020年下半年,這些雷開始了一起爆!
2020年6月末,華融總資產1.73萬億,總負債1.56萬億,負債率90.30%!
借款7660億,吸收存款2629億,應付債券及票據3388億,這三項負債就高達1.3677萬億!
怎麼說呢?資產可以縮水,但是這些負債,可是貨真價實的,而且還有利息!華融的日子,可謂是極其艱難!
2020年下半年,虧損了1千億,華融的負債率逼近99%,什麼概念呀?一家金融企業的杠桿近乎100倍!
這時候,華融急需補充資本金,於是出來了,以中信集團為代表的五家戰略投資者。
3、華融的萬億資產之路:變胖容易瘦身難!
賴老闆曾經傲嬌地自稱,把一個處理不良資產的小企業,干成了萬億資產的金融巨頭。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1999年,四大AMC公司誕生,承接四大行的不良資產!
隨著中國經濟騰飛,那些不良資產,不僅可以還錢了,有些資產還變成了香噴噴的現金牛,華融等四大AMC,都開始賺錢了!
原來,不良資產不是處理的,中國經濟的騰飛,一下子讓華融等四大AMC,躺著賺到錢了!
原本10年到期的四大AMC,應該在2009年,完成使命結束了!但是,華融走向了一條逆勢擴張之路,不斷包裝和吸納不良資產,直至把自己變成了不良資產!
2009年,賴小明來到了華融,開啟了一波瘋狂擴張之路,正好也趕上了影子銀行跨越式發展的時候,信託行業也是那個時候開始井噴的!
2009年,華融總資產還不到1千億,是四大AMC裡面最小的一家,轉眼到2017年,華融資產漲了200倍左右,總資產高達1.87萬億,是四大AMC裡面最大的一家!
華融不斷擴張,不斷將一些不良資產進行包裝,然後抵押融資,再進行吸納新一輪不良資產!
風險資產終究是風險資產,不會因為華融的參與,風險會變小,當現金流運轉不暢時,風險就開始爆出來了!
還是那句樸素話,你惦記著別人的利息,別人惦記著你的本金!
為什麼金融精英賴老闆就沒明白到呢?
賴老闆或許認為,順便收點好處,幫公司拿到高利息,規模也做大了!
那些職業老賴或許認為,給你點好處,承諾一個高利息,拿到你公司的本金!
賴老闆跟職業老賴們這一戰,可謂輸得很慘,直至賠了小命!
㈣ 個人持有華融湘江銀行的股權更名後有什麼
個人持有華融湘江銀行的股權更名後有什麼
還是一樣持有股權哪
11月13日,華融湘江銀行召開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同意更名為「湖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名稱及有關條款相應修改。
官方資料顯示,華融湘江銀行成立於2010年10月,是在重組湖南原株洲、湘潭、衡陽、岳陽市商業銀行和邵陽市城市信用社的基礎上,依法合並新設的一家省級法人銀行。
成立伊始,中國華融持有華融湘江銀行50.98%股份,為該行第一大股東。隨著幾輪增資擴股完成,中國華融持股比例有所下降。
2021年,中國華融發布公告稱,根據監管機構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按照財政部國有金融企業股權轉讓有關規定,擬將持有的華融湘江銀行40.53%股權對外公開轉讓。
最終,這部分股權由湖南財信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信金控」)與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共同接手。具體來說,財信金控受讓20.53%股權、中央匯金受讓20%股權。
推進名稱變更相關程序的同時,華融湘江銀行也在調整人事安排,於本次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部分董事、非執行董事、獨立董事的選舉議案。
現階段,除華融湘江銀行外,湖南本地法人銀行還有長沙銀行、長沙農商行等。去年出台的《湖南省「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曾明確提出,鼓勵長沙銀行、華融湘江銀行、農商行系統和三湘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並購、重組的方式做大做強;支持華融湘江銀行、長沙農商行、財信證券等一批有資格的金融機構上市融資,有條件的金融機構設立金融租賃、理財、直投等專業化子公司。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長沙銀行、華融湘江銀行、長沙農商行的資產總額分別為8786.73億元、4481.80億元、1711.31億元。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㈤ 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沿革
2010年5月27日
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10億元金融債券,開創了金融租賃公司市場化直接融資的先河,標志著我國金融租賃公司正式進入金融債券發行市場。
2010年2月8日
公司注冊資金由14.7405571億元增加至20億元。
2008年6月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向公司增資9.5791億元,公司注冊資金由5.1614571億元增加至14.7405571億元,其中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持股99.9009%。
2007年8月21日
「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3月
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批准同意,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對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重組,重組後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由原來的十家變為四家,其中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持有51468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99.71%。
2001年11月
公司完成增資擴股、整體改制,發起設立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16億元人民幣。
1998年6月底
公司吸收合並溫州、金華租賃公司,資本金繼續擴大,注冊資本達到17283萬元人民幣。
1995年4月25日
公司充實資本金,注冊資本達到10047萬元人民幣。
1988年1月15日
公司進行成立以來的首次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金達到2000萬元人民幣。
1987年
公司在杭州、衢州、湖州、紹興、金華、台州、麗水、椒江等地相繼設立代理處。
1986年9月19日
公司正式更名為浙江省租賃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00萬元人民幣,12月19 日人總行核發0463號《金融業務經營許可證》。
1984年9月20日
中國租賃有限公司浙江省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
1982年11月21日
公司前身中國租賃有限公司浙江代理部成立,注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
㈥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怎麼樣
簡介:(一)公司組建背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10月19日在北京成立。公司性質: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金融企業公司資本金:100億元人民幣公司的主要任務:收購、管理和處置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公司主要經營目標: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提高銀行業不良資產回收價值公司監管部門:公司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涉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范圍以外的金融業務,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等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監管,財政部負責財務監管(二)主要業務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范圍:收購並經營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含商業化收購)追償債務對所收購的不良資產形成的資產進行租賃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重組債權轉股權,並對企業階段性持股資產管理范圍內公司的上市推薦及債券、股票承銷發行金融債券,向金融機構借款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貸款財務及法律咨詢,資產及項目評估接受委託代理處置不良資產對管理范圍內的實物資產追加必要的投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活動(三)資產處置業務運作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於2000年間政策性收購了中國工商銀行4077億元,涉及7.2萬戶企業的不良資產。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已收購的不良貸款,承繼債權,行使債權主體的權利。華融在處置不良貸款過程中,有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金融監管部門確定的經營范圍和方式對承接的不良貸款實施重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對收購的不良資產,綜合運用出售、置換、資產重組、債轉股、證券化等方法對貸款及其抵押物進行處置;對債務人提供管理咨詢、收購兼並、分立重組、證券承銷等方面的服務,最大限度回收資產,減少損失。按照財政部統計口徑,截至2004年,華融公司累計處置政策性購入不良貸款3036.04億元,資產處置率達到74.47%,累計回收現金413.35億元,現金回收率16.82%。2004年初,國家財政部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正式實施處置回收目標考核責任制。華融公司資產處置目標考核責任制實施第一年開局良好,2004年不良資產處置綜合收現達156.4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按照財政部目標考核責任制口徑,2004年,華融公司共處置債權資產545.04億元,回收現金102.74億元,現金回收率為18.85%。同時,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公司每回收百元現金費用成本為3.88元,較上年減少2.46元。在盤活不良資產的同時,為了幫助國有企業減輕債務負擔,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扭虧脫困,國家推出了實施債權轉股權的重大舉措。截至2004年末,華融公司已經組建債轉股新公司368個,華融轉股金額628.57億元。實施債轉股後,華融即成為企業股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在持股期間,依法行使和履行股東的權利和義務。華融持有的股權,可依法向境內外投資者轉讓,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可以上市。截至2004年底,華融已向債轉股新公司派出董事、監事1638人次,派出人員參加債轉股新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會會議4000多次,認真履行了出資人的職責。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以來,積極發展與國內社會中介機構、金融同業的合作關系,在資產管理、債轉股、資產評估和企業重組等方面進行了密切合作。華融先後與100餘家國際金融機構、戰略投資者和中介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系。在總結第一次國際招標項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華融成功地舉行了第二次大規模對外資產打包處置國際招標。截至2004年末,第二次國際招標對外處置資產項目全部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並完成了資產交割。其中,2個資產包向花旗集團賣斷,11個資產包由華融與瑞士銀行、摩根大通、雷曼兄弟、高盛、摩根斯坦利成立中外合作資產管理公司合作處置。這次資產處置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不良資產國際招標,也是亞洲地區最大規模的不良資產交易活動。此次國際招標是華融公司利用市場化運作機制,通過國內外投資者競爭,從而發現和決定不良資產的價格,加快不良資產處置的又一次積極嘗試。通過這次國際招標批量處置不良資產,加快了華融公司的資產處置進度,提前收回了部分現金,提高了資產處置的效率和效益。2003年成功實施的資產處置信託項目是華融公司向資產證券化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該項目依據資產證券化和信託的基本原理,按市場化運作模式,將未來若干筆資產的處置收入集中整合成便於投資的受益權,調動市場資金參與資產處置,是按照我國現行法律和監管政策框架推出的一項全新的資產處置業務交易方式。2004年,據權威信用評級公司出具的跟蹤評級報告,資產處置信託項下優先順序收益權的信用等級跟蹤評級結果為AAA級。目前資產處置信託項目受託處置進展順利,截至2004年末,已累計收回現金13.07億元,預計2005年2月20日將提前贖回全部優先順序受益權,此後剩餘資產收益將全部歸華融所有。(四)開拓投資銀行業務為了提升資產質量,挖掘資產的潛在價值,培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華融全方位開拓以證券承銷和企業重組為重點的投資銀行業務,相繼與一些資產管理范圍內的公司簽訂了股票發行主承銷商服務協議,證券承銷業務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04年,投資銀行業務取得了新的進展,作為證監會公布的首批67家保薦機構之一,2004年完成了陝西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4,000萬股A股股票發行上市保薦項目。繼2002年8月由華融公司擔任主承銷商的河北太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5000萬股A股股票成功上市,首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擔任股份公司新股發行上市主承銷商的先河之後,2003年9月成功地完成了江西長力汽車彈簧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5000萬A股的主承銷和上市推薦,目前又有1個主承銷項目正在證監會審核,3個項目已完成輔導和製作發行申請文件工作,還有3個項目正在輔導和驗收階段。公司股票承銷業務居同業領先地位。截至2004年底,華融公司累計與90餘戶企業簽訂了共計130餘項管理咨詢和財務顧問服務協議。成立五年來,華融公司先後採取多種形式完成了一批上市公司的債務重組工作,為經營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實質性改善運行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另外,積極穩妥地開展了國債現券交易和國債回購等理財活動。受託管理和處置原中創公司資產的工作有了新進展,截至2004年末已累計收回現金6.32億元,其中2004年收現3.32億元。2004年8月,華融公司開始全面參與德隆系風險處置工作。2004年8月26日,華融公司與德隆國際戰略投資有限公司、新疆德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屯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資產託管協議》後,又相繼對金新信託及德恆、恆信、中富三家證券公司等德隆系金融企業實行了停業整頓和託管經營。截至2004年末,基本穩定了德隆系實業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保持了德恆、恆信、中富三家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正常進行,完成了新疆金新信託投資公司和德恆、恆信、中富三家證券公司的債務登記,啟動了個人債權收購工作,完成了三家證券公司重組處置方案的設計和上報,初步實現了託管工作的階段性目標,展示了統籌運作重大項目的能力和員工隊伍良好的專業素質及精神風貌,增長了知識,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為公司新業務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拓展了空間。2004年初,國家明確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即建立政策性收購不良資產處置目標責任制,允許資產管理公司開展商業化收購和接受委託代理處置不良資產業務,走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2004年4月,財政部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收購業務、委託代理業務、投資業務等三項新業務市場准入政策的出台,是資產管理公司從事商業化業務有了政策依據。2004年9月,華融公司率先獲准開辦商業化收購不良資產、接受委託代理處置不良資產、對部分不良資產追加投資等三項業務。目前,商業化業務正在全面鋪開。
工商注冊號:1000001003250
㈦ 中國華融
1、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央金融企業。2012年9月25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58億元,由財政部控股,持股比例98.06% ,總部位於北京。中國華融已經從政策導向型金融機構轉變為市場導向型金融機構。2015年10月30日,中國華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6年8月,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84位;2019年9月1日,公司歷史排名「2019年中國服務企業500強」第72位
2、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股票代碼:2799),原名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99年11月1日。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化解金融風險,推動國有銀行改革和國有企業紓困而成立的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2012年9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中國華融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3、中國華融的主營業務包括不良資產管理、金融服務業務、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其中不良資產管理是中國華融的核心業務。目前,中國華融共有33家分公司,服務網路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旗下擁有華融證券、華融金融租賃、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託、華融期貨、華融德國、華融實業、華融國際、華融消費金融等平檯子公司。
4、展望未來,中國華融將立足國家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功能定位,聚焦不良資產,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改革轉型,打造可持續經營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2018年4月17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個人涉嫌嚴重違法違紀,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10月15日,他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根據2020年8月12日晚間的公告,中國華融預計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凈利潤較2019年同期下降約90%至95%。同年9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案件。對於華融公司違規購買個人貸款、違規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等諸多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對該公司罰款2040萬元,並對2名責任人予以警告,並處行政處罰5萬元。本次行政處罰主要依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華融公司部分商業業務現場檢查前期發現的違法行為。賴嚴重違法違規的相關事實,由主管部門另行處理。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貪污罪、重婚罪判處賴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賴上訴後,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同月29日,賴被處決。
㈧ 華融證券被誰收購了
12月3日,中國華融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於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發布華融證券股權轉讓信息及有關材料,轉讓標的為公司持有的華融證券71.99%股權,掛牌價格為109.33億元,評估結果已財政部備案。掛牌公告期為自信息發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
華融證券的凈資產達100.6億元,照此估算,此次股權轉讓估值為1.5倍市凈率,高於此前其他券商股權轉讓的市凈率。
中國華融為何要轉讓71.99%的華融證券股權?這筆股權又將花落誰家?
轉讓價109億值不值?
那麼,逾109億的轉讓價格算不算貴?
華融證券轉讓評估基準日為9月30日,公告顯示,華融證券最新所有者權益為100.6億元。71.99%股權作價109億元,全公司的定價為151億元。照此估算,華融證券的轉讓市凈率為1.5倍。
截至今年9月30日,50家券商概念股中有27家市凈率高於1.5倍,其中14家市凈率超過2倍。
據掛牌信息,華融證券成立於2007年,注冊資本為58.41億元,屬於國有控股企業。第一大股東中國華融持有71.99%股權,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持有10.24%股權為第二大股東,葛洲壩集團、寧波元禾控股、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也在華融證券前十大股東名單內。
從收購價值來看,華融證券構建了包括「投行、資管、財富管理、自營投資、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較為全面的業務布局,同時擁有股票質押、代銷金融產品、新三板、股票期權等多項重要業務資格,形成了較為健全的牌照體系。
業務表現方面,華融證券今年前三度實現營業收入8.03億元,取得營業利潤1.11億元,凈利潤為0.86億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華融證券總資產為494.63億元,總負債為393.61億元,歸母所有者權益為101.02億元。
誰滿足受讓條件?
對於受讓方資格,信息顯示本次產權交易接受單一主體受讓或聯合體受讓,受讓方入股資金來源必須是自有資金,不得以借貸資金及他人委託資金入股。受讓方應該具備較強資本實力、良好商業信譽、清晰的股權結構及關聯關系和審慎的風險管控能力。本次轉讓後,華融證券與職工的勞動關系不變,雙方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有意者需要在掛牌公告截止日即12月30日17:00前遞交受讓申請文件,意向受讓方獲得資格確認當日繳納16.4億元保證金到指定銀行賬戶。如果因受讓方及其控股股東、實控人自身原因導致未通過監管機構審批,繼而導致標的股權無法轉讓給受讓方,則受讓方當以成交價格的15%支付違約金。
實際上,「出清」華融證券早有信息提示。
中國華融在9月29日發布擬實施華融證券股權轉讓項目,根據監管計劃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中國華融將所持的71.99%華融證券股權(共計42.05億股)轉讓出去,股權轉讓掛牌價格評估基準日為9月30日。
收購重組需注意這些
記者注意到,近期券商重組並購動作頻頻。
不久前,新時代證券98.24%的股權一度成為競拍「香餑餑」,得到西部證券、東興證券的青睞。但因「隊友」掉鏈子無法及時繳錢,西部證券目前已終止聯合收購新時代證券股權。
對此,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牌照吸引力巨大。當前券商業呈現「白熱化」競爭態勢,並購重組動作將進一步加速,中小券商之間的整合有助於拓寬規模優勢,提高業務布局發展實力。
但該人士也強調,券商在收購整合過程中,應該考慮業務均衡布局,實現針對性的業務互補。此外,監管層也會更加強調券商質量、合規發展,關注被收購標的的歷史遺留問題,收購是否存在「暴雷」等問題。
就華融證券而言,控股股東中國華融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但其發展風險也隨著「賴小民案件」浮出水面。2020年全年凈虧損1029億元,其中主要是因檔期確認資產減值損失1077.55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6.24億元。為整頓不良資產市場秩序,監管要求中國華融「回歸本源、聚焦主業」,除了華融證券,還在推進其他相關金融子公司股權轉讓工作。
中國華融自2021年4月1日在港交所停牌,並將繼續暫停買賣。2021年3月31日收盤價為1.02港元/股,總市值為398.52億港元。
㈨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信息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作為主發起人,聯合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證券公司。2007年9月3日,中國證監會批准公司開業,9月19日,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公司注冊資本30.03億元,其中:中國華融出資23.91億元,北京紐森特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和匯進出口有限公司、江陰市振新毛紡織廠、星星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金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南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吉林昊融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中南成長(天津市)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北京雙融福泰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等11家股東共出資6.12億元。公司的注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8號。公司可為客戶提供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與證券交易及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等多方面服務。公司緊緊依託中國華融在資產管理、銀行、信託和金融租賃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努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證券投資和增值服務。
公司下設29家營業部,分別位於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新疆、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陝西、遼寧、安徽、廣東、雲南、江蘇等地,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包括股票(A股和B股)、債券(國債和企業債券)、封閉式基金、ETF和權證等多元化的交易品種,並憑借支持現場委託、電話委託、手機炒股、網上交易委託等多種交易方式和強大的信息技術力量,為客戶提供國內最先進的交易平台服務。
中國華融是國內首批保薦機構,其原有的承銷和投資咨詢業務由公司承接。公司於2008年取得保薦人資格後,成功完成了杭氧股份的首次公開發行,完成了中航三鑫、特變電工、金隅股份、太行水泥、蘇寧環球、聯化科技、亞泰集團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增發及財務顧問業務,作為副主承銷商完成了工商銀行可轉債發行項目,並與國內外多家著名企業(集團)在多項業務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及服務關系,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㈩ 中國華融與中信集團財務並表了嗎
華融與股東中信集團簽署框架協議 擬互相開展資金及資產交易
新浪財經
2022-08-16 22:29 新浪財經官方賬號
中國華融與大股東中信集團簽署資產交易框架協議,將互相開展資金及資產交易。
8月16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融,02799.HK)發布公告稱,公司與中信集團簽訂資金及資產交易框架協議及其2022-2024年度上限,據此,中國華融與中信集團將互相開展資金及資產交易。
雙方在資金及資產交易框架協議項下,進行的資金交易范圍包括但不限於融資交易和存款交易;進行的資產交易范圍包括但不限於金融產品交易和不良資產交易。
融資交易方面,2022年至2024年,中信集團向中國華融提供不獲豁免財務資產的每日最高余額(包括利息)均為678.5億元,較2019年至2021年的500億元歷史每日最高余額,增加178.5億元;中國華融向中信集團提供不獲豁免財務資助的每日最高余額(包括利息)均為141.4億元,較此前三年亦有大幅增加,2019年至2021年的歷史每日最高余額依次為85.68億元、85.69億元、77.88億元。存款交易方面,2022年至2024年,中國華融在中信集團存款的每日最高余額均為1500億元,約為此前三年歷史每日最高余額的5至6倍,2019年至2021年的歷史每日最高余額依次為279.8億元、254.8億元、240.5億元。資產交易方面,2022年至2024年,中信集團向中國華融支付的對價總金額上限均為395億元,2019年至2021年中信集團向中國華融支付的對價總金額依次為1.28億元、0元、6.83億元;2022年至2024年,中國華融向中信集團支付的對價總金額上限依次為:945億元、825億元、725億元,2019年至2021年中國華融向中信集團支付的對價總金額依次為30.37億元、46.65元、103.6億元。
目前,中信集團持有中國華融23.46%股份。2021年11月,中國華融通過非公開發行內資股股份及非公開發行H股股份引入戰略及財務投資者,中信集團正是其中的戰略投資者。該次定增發行完成後,財政部對中國華融的持股比例稀釋為27.76%,仍為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持股比例分別達23.46%。今年3月29日,財政部利用其持有的中國華融3%股權向中信集團增資。待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後,中信集團將持有中國華融26.46%股份,並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財政部持股則降為24.76%。
2021年年報顯示,中國華融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930.67億元,同比增長23.4%;營業支出836.34億元,同比下降52.7%;凈利潤19.86億元,較2020年扭虧為盈。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受上半年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宏觀經濟承壓,以及房地產行業下行的影響,中國華融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凈虧損預計約為188.7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