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亞信科技轉正條件
干夠3年。亞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亞信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2014年宣布私有化完成從美國退市。2018年12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重新上市。想要在亞信科技轉正需要在公司干夠3年,了解公司的發展方向即可。
② 亞信科技是外包嗎
綜述:是的。
亞信科技是外包公司,主要是為中國電信運營商提供IT解決方案和其他相關服務。亞信科技通過為其提供的相關服務,保證了電信運營商能夠迅速響應市場變化,降低運營商運營成本,提升運營商盈利能力。
簡介:
亞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亞信科技,股票代碼:01675.HK)成立於1993年。是軟體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致力於成為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
亞信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NASDAQ交易代碼:ASIA),2014年宣布私有化完成 從美國退市。2018年12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重新上市(股票代碼01675.HK)。總部設在北京,在成都、廣州、上海、杭州、南京、福州、沈陽等地設有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
③ 亞信科技跳槽能到哪裡
都可以。
都可以,看你想出亞信科技後想去哪,一般都能去,只要你的能力優秀,別的公司都會搶著你去,亞信比國內企業好但比不了外企。
亞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亞信科技,股票代碼,016755HK成立於1993年,是軟體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致力於成為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
④ 中國有哪些企業在紐交所上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已有7年的歷史,在華爾街上經歷過三起三落,「7年中,既有像中華網這樣中國概念股風光無限好的輝煌,又有大半股票價格跌破發行價,有些股票僅值幾毛錢慘不忍睹的苦澀。」一位國際金融和投資銀行專家這樣總結中國公司海外上市的7年歷程。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中國股票首次登陸華爾街
1992年底中國證監會成立,隨後,就批准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中國公司第一次在美國股市上露面是在1993年7月的青島啤酒,隨後還有上海石化、馬鞍山鋼鐵、儀征化纖等八家。它們的主掛牌在香港,但通過全球存股證方式(GDR)和美國存股證方式(ADR)分別在全球各地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8月,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上市的同時,將50%的H股轉為ADR、GDR在紐約上市。通過其他途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與中國有關的股票是1992年10月9日上市的華晨金杯汽車,發行價為16美元,當年11月底升至33美元。第二家是中國中策輪胎,第三家是上海摩托車。由於是中國公司第一次在美國上市,很快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形成一股熱潮,在1993年7月份達到高峰。這些股票以青島啤酒受到追捧最為典型,當時,39家外國著名投資公司爭著要當其代理商,認購率也超額200倍,股價最高時達14港元。
第一批海外上市的企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絕大部分改制前為國企,二是行業限於製造業。那麼,這些股票為何受到國際投資人的青睞呢?專家認為,首先從宏觀上講,當時中國經濟GDP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平均值的一倍多。第二,國際投資人看好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做決策時,只關心幾個簡單的數字,就是說,中國人均某一個產品消費是多少,然後與國際平均數字進行比較,感到潛力驚人。此外,中國製造業有較長期的歷史,基礎比較雄厚,而且中國政府對製造業一向大力扶持。
第一次浪潮持續到1994年就消退了,股價跌到谷底。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公司本身的原因,這也是主要的原因。上市半年後的中期業績公報和一年後的年報業績較差,與公司管理層在上市推薦過程中所做的預測有很大出入。於是,國際投資人對中國製造業產生懷疑,雖然是股份制企業,但這些上市企業在管理制度、體制、公司的治理結構等方面仍存在著傳統的痕跡,特別是存在缺少激勵機制,公司運營業績和股價表現與管理層和員工利益關聯不大等一系列問題。第一次浪潮就這樣退下去了。
第二波浪潮:基礎設施類股票領風騷 以製造業為主的股票引發的第一次浪潮消退不久,到美國上市的第二批中國股票又開始出現在華爾街。不過,這次製造業公司很少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為主的公司,這些公司涉及航空、鐵路、公路、電力等領域。如華能電力國際、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大唐發電等公司。
這些公司一上市,很快吊起那些想購買中國基礎設施股票的人的胃口。不過,投資人換了一波。他們同樣拿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電量、人均能源消耗量等指標與國外進行比較,發現均遠遠落後於世界主要國家,具有極大的增長潛力。認為投資這類股票風險較小,於是,紛紛購買。 然而,好景不長。購買這些股票的主要是一類機構投資人,他們原打算長期持有,進行戰略投資,不到迫不得已時是不輕易出手的。結果,這些機構紛紛拋售這些中國公司股票,造成股價狂跌。
中國股票在華爾街的第二次潮漲潮落的原因與第一次大同小異。從宏觀上講,由於經濟疲軟,許多項目被迫緩建或停建。此外,基礎設施領域惡性競爭,導致企業嚴重虧損。像民航業,進口飛機過多,飛機運力過剩,機票打折,導致民航業全面虧損。
第三波浪潮:紅籌股一度紅透半邊天
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掀起的第三次狂潮是紅籌股,這波狂潮起始於1996年底,終結於1997年10月的金融風暴。它所引發的震盪遠遠超過頭兩次,其主戰場雖然是在香港,事實上華爾街也倍受沖擊。
所謂紅籌股,是我國以某一個部門和某一級政府為背景,投資到香港的窗口公司,這些公司利潤往往有超常規的增長。盡管這些公司主掛牌在香港,但通過美國存股證方式(ADR),也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些股票有航天科技、招商局、中國華潤、上海實業、北京控股、廣東粵海等。像北京控股認購時,香港六十個財團入股,凍結資金數千億,創造了1200倍認購率的香港股市記錄。香港六大富豪一同出席推介會,這在香港還是頭一回,一時成為投資界的美談。1997年5月18日掛牌,上市股價是11.48港元,當天收市漲到44元,最高時達到66元,去年收市價為12.25港元。
紅籌股有幾大因素吸引海外投資者:
一是最直接的「中國概念」,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二是海外投資者認為,紅籌股與前兩類企業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注冊在香港,由香港當地的管理層運作,有相當的自主靈活性,經營環境較好,融資方便,避免了前兩類企業的不足。中資企業背後要麼有行業部門的支持,要麼有強大的地方政府作後盾。
三是,這些企業可獲得優質和超常規資產注入,資產組合多元化,可帶來企業高速發展。
第四,擁有一大批戰略投資者。最後,與香港回歸祖國的大環境有關。然而,隨著1997年底亞洲金融危機的突然爆發,香港股市一落千丈,人氣極度低迷,再加上紅籌股業績和表現欠佳,結果,好景曇花一現,不少股票跌到發行價以下,至今仍在這一價位徘徊,像粵海還走上了清盤的道路,令人扼腕嘆息。
第三次浪潮消退後,國外資本市場對中國股票大門緊閉長達15個月。
第四波浪潮: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飆
1999年7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企業申請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同一天,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掛牌當日,股價由20美元飆升到67.2美元,上漲235%,當日市值超過110億人民幣,集資1億美元。16日股價由58美元,突然飆升至101.3美元,漲幅達75%;17日,再次狂漲至137美元。2000年1月11日,收盤價高達82美元(一拆二後)。
中國電信年前最後一天收盤價為128美元,逼近歷史最高價。中國榮昌國際控股公司在中美入世協議達成前,每股股價僅為一美元,16日,該股收盤價上漲了11倍,達到11.06美元,17日又狂升至每股32.06美元,幾天後,股價一度上升至每股80美元。中國華潤發展公司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現,17日上漲了19美元。中華輪胎公司兩天上漲77%,達到每股10.06美元。其它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現。
1999年2月17日,以生產數碼無線電話稱雄市場的廣東企業———僑興環球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因而成為我國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營企業。由於受到中美簽署入世協議利好因素刺激,僑興環球股票17日升幅達268%,上漲8.375美元,收市11.5美元,成交也創下天量。1999年12月31日,股價飆升至28美元。幾天內扶搖直上,價格榮登納斯達克市場一周漲幅十大股票第六位,市值一周內增加了1.5億美元。外國記者形容:這些日子,中國民營企業股票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樣往上漲。
⑤ 亞信申購是科創板嗎
是的,亞信申購屬於科創板
亞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結果公告(新浪微博)亞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信安全」、「發行人」或「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以下簡稱「本次發行」)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已經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並已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注冊(證監許可〔2022〕7號)。發行人的股票簡稱為「亞信安全」,擴位簡稱為「亞信安全」,股票代碼為「688225」。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37.850, -0.91, -2.35%)」或「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擔任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
本次發行採用向戰略投資者定向配售(以下簡稱「戰略配售」)、網下向符合條件的投資者詢價配售(以下簡稱「網下發行」)、網上向持有上海市場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憑證市值的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以下簡稱「網上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發行人與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根據初步詢價結果,綜合發行人基本面、市場情況、同行業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資金需求及承銷風險等因素,協商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30.51元/股。
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協商確定本次初始發行股票數量為40,010,000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0.00%,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公司股東不進行公開發售股份。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為400,010,000股。
本次發行初始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6,001,500股,占初始發行數量的15.00%。戰略投資者承諾的認購資金已於規定時間內全部匯至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指定的銀行賬戶。依據發行價格確定的最終戰略配售數量為5,601,400股,約占初始發行數量的14.00%,與初始戰略配售數量的差額400,100股回撥至網下發行。
戰略配售發行股數回撥後,網上、網下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下初始發行數量為27,607,100股,約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初始發行數量的80.23%;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上初始發行數量6,801,500股,約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初始發行數量的19.77%。
根據《亞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以下簡稱「《發行安排及初步詢價公告》」)、《亞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以下簡稱「《發行公告》」)公布的回撥機制,由於網上初步有效申購倍數為4,509.87倍,高於100倍,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決定啟動回撥機制,將扣除最終戰略配售部分後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10.00%(向上取整至500股的整數倍,即3,441,000股)從網下回撥到網上。
網上、網下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24,166,100股,約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公開發行數量的70.23%;網上最終發行數量為10,242,500股,約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29.77%。
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03339160%。
本次發行的網上、網下認購繳款工作已於2022年1月26日(T+2日)結束。具體情況如下:
一、新股認購情況統計
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根據本次戰略投資者繳款情況,以及上交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數據,對本次戰略配售、網上、網下發行的新股認購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如下:
(一)戰略配售情況
本次發行的戰略配售由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員工參與本次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組成。跟投機構為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財富」),發行人的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員工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為中金財富亞信安全員工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為「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截至2022年1月19日(T-3日),全部戰略投資者均已足額按時繳納認購資金及相應的新股配售經紀傭金(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因承擔發行人保薦業務獲配股票(即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部分的股票)或者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履行包銷義務取得股票的除外)。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將在2022年1月28日(T+4日)之前將戰略投資者初始繳款金額超過最終獲配股數對應金額(包括新股配售經紀傭金)的多餘款項退回。
本次發行最終戰略配售結果如下:
■
(二)網上新股認購情況
1、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的股份數量:10,142,554股;
2、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的金額:309,449,322.54元;
3、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99,946股;
4、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3,049,352.46元。
(三)網下新股認購情況
1、網下投資者繳款認購的股份數量:24,166,100股;
2、網下投資者繳款認購的金額:737,307,711.00元;
3、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0股;
4、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0元;
5、網下投資者繳納的新股配售經紀傭金:3,686,536.98元。
二、網下配售搖號抽簽
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依據《發行公告》,於2022年1月27日(T+3日)上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路778號紫金山大酒店四樓會議室海棠廳進行本次發行網下限售賬戶的搖號抽簽。搖號儀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搖號過程及結果已經上海市東方公證處公證。
中簽結果如下:
■
凡參與網下發行申購亞信安全股票並獲配的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證券投資基金和其他偏股型資產管理計劃(包括為滿足不符合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的投資者投資需求而設立的公募產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設立的企業年金基金、符合《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的保險資金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等配售對象持有的申購配號尾數與上述號碼相同的,則為中簽號碼。
本次發行參與網下配售搖號的共有3,452個賬戶,10%的最終獲配賬戶(向上取整計算)對應的賬戶數量為346個。根據搖號結果,所有中簽的賬戶獲得本次配售的股票限售期為6個月。這部分賬戶對應的股份數量為1,721,017股,占網下發行總量的7.12%,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5.00%。
本次網下搖號中簽的配售對象具體情況請詳見「附表:網下配售搖號中簽結果表」。
三、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包銷情況
網上、網下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包銷,總計包銷股份的數量為99,946股,包銷金額為3,049,352.46元,包銷股份的數量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後的發行數量的比例為0.29%,包銷股份的數量占總的發行股份數量的比例為0.25%。
2022年1月28日(T+4日),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將包銷資金與戰略投資者和網上、網下投資者繳款認購的資金扣除保薦承銷費及新股配售經紀傭金後一起劃給發行人,發行人將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提交股份登記申請,將包銷股份登記至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指定證券賬戶。
四、保薦機構(主承銷商)聯系方式
投資者對本公告所公布的發行結果如有疑問,請與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主承銷商)聯系。具體聯系方式如下:
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資本市場部
聯系電話:010-65353027
發行人: 亞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薦機構(主承銷商):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1月28日
⑥ 亞信科技到底怎樣為什麼那麼多負面消息
亞信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第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NASDAQ交易代碼:ASIA)。總部設在北京,在成都、廣州、上海、杭州、南京、福州、沈陽等地設有分支機構和研發中心,年收入逾10億人民幣。大公司有些負面消息也是很正常的。
亞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亞信科技,股票代碼:01675.HK)成立於1993年。是軟體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致力於成為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
亞信是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NASDAQ交易代碼:ASIA),2014年宣布私有化完成 從美國退市。
發展歷程:
亞信創業、發展歷程,書寫了中國高科技企業崛起的經典傳奇。作為中國歸國留學人員"科技報國"的重要成果,亞信曾率先將Internet引入中國。
為中國信息化建設作出卓越貢獻,享有"中國互聯網建築師"的美譽。亞信首開中國企業吸納風險投資之先河,率先引入國際化、規范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制度。
⑦ 亞信科技的收購事件
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亞信集團」)與聯創科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聯創科技」),於 2009年12月06日晚間聯合宣布,雙方已簽署最終協議,合並成立亞信聯創控股有限公司。預計該交易於明年上半年完成,聯創股東將在收購完成時得到6000萬美元現金與大約2680萬股亞信公司股票。
根據雙方協議,聯創股東將收到6000萬美元現金與2680萬股亞信股票。交易完成後,聯創股東將擁有新公司35.8%股份,亞信原股東持股為64.2%。本次合並也正式宣告聯創終止獨立上市。
合並後的亞信聯創將集兩家公司領先的市場地位、更完整的解決方案和更全面的服務於一身,為全球電信運營商提供從咨詢規劃、系統建設到運營於一體的端到端、更強大的全面服務。基於亞信集團2009年12月4日的股價,此次交易總價值達到7.33億美元。亞信集團將支付現金6000萬美元,並新增發約2680萬股亞信集團股票給聯創科技。根據合並宣布後第一個交易日2009年12月7日亞信集團的股票收盤價,合並後的新公司市值已近23億美元。 2015年9月1日,亞信科技與趨勢科技聯合發布公告 ,亞信科技收購趨勢科技在中國的全部業務,包括核心技術及著作權100多項,同時建立獨立安全技術公司——亞信安全,將亞信原有的通信安全技術與趨勢科技雲安全、大數據安全技術相結合,原趨勢科技中國安全及技術服務業務的全部核心研發與技術人員將整體並入亞信安全。
⑧ 阿里巴巴將在美國退市,在香港上市,會產生什麼影響
從表面上看,由於A股和香港股市規則的限制,最終選擇在美國上市。但是深入研究。您會發現,歸根結底,它受相應市場的外部法律環境的約束和影響。因為資本市場是高度依賴法治的市場。證券市場各種規則的制定。各種系統的創新需要法治環境和所在地的土壤作為保證。
根據數據提供商Dealogic發布的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去年,只有兩家中國公司登陸美國市場。相比之下,2011年和2012年,共有54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募集資金總額超過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