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中國奧國股票行情

中國奧國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2022-12-30 21:57:36

❶ 奧地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後花園是奧地利嗎

奧地利位於歐洲中間,與多個國家交界,東邊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邊是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西邊是列支敦斯登和瑞士,北邊是德國與捷克。奧地利是一個飛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是世界和挪威,丹麥一樣是高福利國家。奧地利是永久中立國,政治環境與國內治安環境享譽全球,北京首都維也納持續十年被權威部門「美世」評選為全球中國宜居城市居首。與此同時,維也納都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鎮,聯合國三大總公司之一便開設在此。

提到奧地利一定離不了歌曲,奧地利在歷史上形成了諸多名揚世界的作曲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也有出世德國但是長期在奧地利生活中的貝多芬等。這種音樂家在兩個多新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極為可觀的歷史文化遺產,構成了與眾不同民族的民族傳統文化。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會是世界歷史最久遠、水準最大、規模最大的古典風格音樂會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以說全世界觀眾數最多的演奏會。始建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乃是舉世公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❷ 宣鐵吾的惡斗

抗戰勝利後,宣鐵吾任上海警察局局長,後由於榮德生綁票案,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李及蘭引咎辭職,宣又兼任警備司令,集軍警大權於一身,成為上海叱吒風雲的紅人。宣鐵吾與杜月笙幾次三番鬥法,杜畏之如虎,坐立不安。杜月笙是個上可通天、下可入地的人物,宣鐵吾何以敢和他對抗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蔣經國的支持。
一、宣鐵吾和蔣家的關系
宣鐵吾,浙江諸暨人,早年喪母,由當裁縫的父親撫養成人。他家道貧寒,幼年只讀過私塾。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宣鐵吾和陳兆龍、張秋人等過從甚密,曾一度加入過CP。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宣考進軍校,為第一期學生。黃埔學生中有左傾的「青年軍人革命同志會」和右傾的「三民主義革命同志會」。宣鐵吾進黃埔後,思想即逐漸傾向於後者。當時,蔣介石和蔣經國均住在黃埔軍校內,宣曾當過蔣介石辦公室的侍衛,因為表現忠誠,又升為侍衛長。在黃埔這段時期,宣鐵吾和蔣經國的私人感情特別融洽,稱兄道弟,似為莫逆之交,直到1925年蔣經國去莫斯科學習,兩人才分手。
抗戰期間,浙東尚未淪陷時,蔣經國在奉化溪口舊宅讀書,由馬公愚講授《曾文正公全集》,宣鐵吾經常往訪,作徹夜長談。時宣鐵吾已是浙江省中將保安副司令,經蔣經國的推薦,又兼任三青團浙江省籌備主任、九十一軍軍長等職,成為身兼數職的浙江屈指可數的紅人。由此,更進一步奠定了他和蔣經國的關系。宣鐵吾對蔣介石忠誠,與蔣經國的觀點一致,私交融洽,所以頗得蔣氏父子信任。二人都認為,只有斗垮惡勢力和黑社會,國民黨的天下才有可為。
蔣介石是個多疑的人物。他組建中統和軍統,本來有相互牽制之意,但後來戴笠青雲直上,權大包天,到抗戰末期,蔣介石對之已有戒心。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重慶成立了一 個秘密五人小組,參加的有宣鐵吾、錢大鈞、胡宗南等人,唯獨沒有戴笠。小組表面上的任務是平衡中統、軍統兩個特務組織的矛盾,實質上也有抑制戴笠權勢的性質。蔣經國是深切了解內情的,因此,全力支持宣鐵吾。蔣經國和宣鐵吾都對當時的貪污和大發劫收財的現象深為反感,而這些醜事大部分是由中統和軍統的特務乾的。杜月笙和戴笠的關系之深,可以說甚於蔣、宣。蔣、宣後來和杜月笙的鬥法,實質上是對抗軍統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接管上海前,蔣介石已決定錢大鈞任市長。當時,吳鐵城和戴笠都曾推薦上海警察局長的人選;錢大鈞也開了一 套班子的名單。蔣介石對上海所有各局人選,都表同意,唯有警察局長一職,親自點名由宣鐵吾擔任。這樣一來,錢、戴、吳不僅無話可說,而且也真正感覺到了宣鐵吾的份量。蔣介石所以這樣信任宣鐵吾,與蔣經國的推薦和促成分不開。
宣鐵吾上任後,就提拔不屬於中統、軍統的俞叔平為警察局副局長(俞是奧國留學生,為中國甚少的警察法學博士);宣的親信徐旭、方誌超等分別任人事處長和行政處長,但為了敷衍戴笠,也錄用了一些軍統的人,如張師、張達。宣鐵吾在重慶啟程後,杜月笙為拉攏感情,曾設宴為宣餞行;但宣一到上海,對新聞界第一個談話卻是:不搞劫收,整頓風氣。並且特別提出要整頓青紅幫。凡是青紅幫門徒,一律不見,一律不用。宣鐵吾這第一炮,無異於給杜月笙一個下馬威。
蔣經國平生對兩個人最稱知己,一個是宣鐵吾,另一個是王新衡。王新衡是軍統的頭頭。後來蔣經國到上海,經常住在宣鐵吾家中。
從上可知,宣鐵吾之所以敢和杜月笙對抗,主要是蔣經國在幕後支持。宣在上海並無社會基礎,而杜月笙這個「水銀瀉地,無孔不入」的人物,卻對蔣經國、宣鐵吾的聯合力量感到束手無策。
二、抗戰勝利後的杜月笙
杜月笙從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起,結識了蔣介石。杜在青幫中的輩分極低,這是杜一生最感苦惱的事,但由於他後來和戴笠結下不解之緣,手下又有一批「智囊」人物出謀劃策,因此,實質上成了上海工商經濟和黃色工會的幕後操縱人物。杜在四·一二屠殺中雖然有「功」,但並未博得蔣介石的過分青睞,直到抗戰,杜竭力贊助戴笠組織「總動員委員會」和「蘇浙行動委員會」,方在政治上飛黃騰達。「蘇浙行動委員會」由戴笠任主任委員,杜月笙、楊虎等任委員。杜慷慨解囊,捐助輕武器快慢機五千支,在上海成立五個支隊,其中如陸京士、水祥雲等人,都是杜的門徒。這支雜牌部隊,就是後來戴笠的「忠義救國軍」的前身。抗戰勝利,軍統特務「五子登科」,大發劫收橫財,當然也和杜月笙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抗日勝利後的上海,錢大鈞雖是市長兼警備司令,但只是一個空名,掌握大權的實際上是吳紹澍。吳在國民黨系統內不是個頭面人物,但因吳開先被日本人逮捕又放回重慶後,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一直由吳紹澍負責。所以一旦勝利,他就從地下冒了出來,蔣介石不得不給他些頭銜和權力。當時,吳紹澍身兼東南軍政特派員、上海市副市長、上海三青團主任委員、上海市教育局長、社會局長和《正言報》社長等重要職務,紅極一時,炙手可熱。所以要在本文提一提吳紹澍。
吳當時年少氣盛,他一登上「寶座」,就頭腦昏昏,公開和杜對峙起來。對於初出茅廬的吳紹澍,杜月笙及其智囊團根本不放在眼裡。杜月笙的一大部分勢力是在黃色工會,因此,吳就任社會局長,他們就首先開刀。杜想讓吳開先當社會局長,陸京士當黃色工會總頭目,以此來控制上海的工人。
1945年秋冬,抗戰勝利後不久,杜一手包辦的黃色工會就以「改善工人生活」為借口,鬧起風潮,搞得吳紹澍惶惶不可終日,終於以「辦事不力」被轟下了台;再加上中統、軍統紛紛告狀,吳紹澍竟被剃了個光頭,只剩下了《正言報》社長一個閑職。對於杜月笙這種做法,蔣經國和宣鐵吾盡管袖手旁觀,但更加深了本來已有的反感,認定杜是要以黑手統治上海,因此決心和杜較量一番。
吳紹澍倒台後,杜月笙的觸須事實上已經緊緊纏住了上海的銀錢業、棉紡業、輪船業和黃色工會等等,但杜的公開身份,始終只是「中匯銀行董事長」和「恆社」社長(「恆社」是杜月笙門徒以社會團體面貌出現的青幫組織),此外就是辦辦「浦東同鄉會」、「上海小姐選舉」等無聊的事。不過,杜月笙對於軍隊和警察,對於蔣經國和宣鐵吾,卻毫無辦法。
三、萬墨林案件的前因後果
萬墨林是杜月笙的總管,為杜門第一紅人。早年,他專門站在煙榻邊為杜裝鴉片煙,很得杜的信任。日偽時期,萬在上海代杜看管家產,一經勝利,就儼然以地下工作者自居。
杜回上海後,萬更紅得發紫,一蹴而升為「米業公會理事長」,操縱著糧食的市場價格。由於法幣貶值,物資缺乏,糧價直線上漲,人們的咒罵集中在米商身上,罵之為「米蛀蟲」,萬墨林當然首當其沖。在蔣、宣和杜的鬥法中,他第一 個受到沖擊。
1946年7月1日,宣鐵吾兼任淞滬警備司令。當時工潮、學潮頻起,社會局勢動盪。宣鐵吾認為是杜月笙所操縱的惡勢力哄抬物價,如不鎮壓,局面不得平靜,於是,就決定拿萬墨林開刀。這當然是「殺雞給猢猻看」,沖著杜月笙來的。
當時的淞滬警備司令部位於蘇州河畔的河濱大橋。宣下手令逮捕萬墨林後,就關在七樓看守所內。全上海的日報、夜報和小報,都以顯著位置刊出了這一消息。宣鐵吾並招待記者,發表強硬談話說:「萬墨林有惡勢力為後台,囤積居奇,操縱米價,政府要以軍法從嚴懲辦。」這些對於杜月笙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杜月笙很明白蔣經國和宣鐵吾的聯合力量,而戴笠已死,自己的靠山不硬,因此,不免憂心忡忡。杜的「智囊團」如陸京士等則不以為然,認為必須以曲曲折折的方法進行回擊。
他們利用杜系的「立根」和各同業公會、黃色工會為武器,對警備司令部施加壓力,大叫大嚷,說什麼米價上漲,是產地糧食被共產黨所控制,運不出來,與米業公會和萬墨林無關,要求由司法機關進行仲裁。宣鐵吾針對這些論調,宣稱「治亂世用重典,政府為民除害,殺一儆百,責無旁貸」。這樣一 來,萬墨林已有被殺頭的危險。杜家在驚恐之後,苦思對策。
他們一方面叫軍統的小頭目戚再玉(警備司令部第六緝查大隊長,是個手操生殺大權的紅人)向滑稽曲藝界打招呼,不要再罵「米蛀蟲」;另一方面設法保萬墨林「獄外就醫」。杜月笙有個門徒陶建芳,黃埔六期出身,曾任浙江保安司令部第六團團長、挺進第三縱隊副司令和第三戰區高參等職。陶既和宣鐵吾熟悉,又對杜唯命是從,是個兩跨的人物。但陶不敢親自去對宣鐵吾講,就在深夜坐著杜的自備汽車,來找我商量,說萬墨林有嚴重的心臟病和高血壓,要求能到看守所探視。我不好推辭,就讓陶去了看守所。陶向萬轉達了杜月笙的關心。當天晚上,杜月笙和陶悄悄來到我家中,杜月笙裝得一臉苦相,一口咬定是「宣司令的誤會」。我感到難以下場,若不識抬舉,貿然得罪這位「大亨」,事情就麻煩了。
我就給想了個辦法,要陶建芳親自去打通警備司令部醫務所一位所長,告訴他,如果拿到病危證明,也許可能試行交保就醫。我當時認為他們通不了這個關節;萬一弄來證明,公事公辦,也可沒有責任。不料錢能通神,兩天以後,醫務所果然來了「萬墨林病危」報告,請求處理。我內心明白,落得順水推舟,就冒了個小小的風險,將萬交保就醫,要求隨傳隨到。事後向宣鐵吾報告時,他大為震怒,一面斥責我不該擅自作主,一面立即將那位馮所長找來核對。這位所長一 口咬定:「萬墨林病危,如不就醫,就有死在看守所的可能。」
事已至此,宣鐵吾也無話可說,只得公布一則新聞「萬墨林是交保就醫,並非無罪釋放」了事。其實,萬墨林根本沒有那麼嚴重的病,而我也領教了杜月笙的高明手法,感到宣鐵吾恐怕也難應付。後來和宣鐵吾一次聊天中知道,宣也並不是非置萬於死地不可,只是給杜月笙一點厲害看看而已。萬墨林事件煙消雲散以後,米價照樣狂漲,宣鐵吾也始終無能為力。從此,宣、杜交惡成為人所共知的事。
關於宣杜交惡,還有一段插曲可說。
1947年是杜月笙60大壽。杜和京劇界的關系一向很好,就於春季在上海中國大戲院唱戲兩天祝壽,一時名角雲集,轟動全國。宣是個京戲迷,只要名角,無有不看;宣的如夫人,就是一位京劇演員。遇到這樣的盛會,宣怎麼肯放過?但杜月笙請他,他又不肯去。杜當然發了請柬,座位是最好的第二排,宣不肯公開出席,這個座位就只能空著。但宣卻另外在第六七排搞到一張招待券,微服改裝,扮成一個商人,悄然前往。所有軍憲、特務和杜門子弟,竟然沒有一個認得出是「宣司令」。(那兩天演戲,憲兵從傍晚起就將南京路到北京路這一段封鎖,只憑請柬入內)。中國大戲院本是座年久失修的舊戲院,當第一天的《龍鳳呈祥》演到一半時,圓頂上竟掉下來一大塊石灰,正好落在宣鐵吾面前的座背上。這一 來,全場目光,頓時掃向宣鐵吾,宣一時窘迫萬狀,唯恐被人識破真相,下不了台,於是,拂袖而去。待走出門口,杜門子弟才認出是「宣司令」;但大家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追趕,連在場的杜月笙本人,也目瞪口呆,無法可想。事後,杜月笙曾再三道歉,要為宣鐵吾設宴壓驚,但都遭到宣的拒絕。
四、杜維屏被扣與獲釋
1948年5月,國民黨崩潰之勢已成,前線潰不成軍,後方動盪不定,蔣介石卻仍然掙扎,派蔣經國為經濟督導員,坐鎮上海,由宣鐵吾配合,希望消滅貪污,穩定物價,安定民心,以利前方。
蔣經國到上海後,在外灘中央銀行二樓辦公。此時和蔣過從最密的人,除宣鐵吾外,還有王新衡。王當時是保密局上海站站長、上海市政府參事。蔣經國到上海後,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一再宣稱,要鎮壓奸商,抑平物價。宣鐵吾為了配合,即在警備司令部成立經濟緝查機構,專門緝捕奸商;我當時即在此部門任職。蔣經國和宣鐵吾的行動,對杜月笙無異於當頭一棒,因為杜對於金鈔外匯黑市、股票漲落和糧價升降等,是一隻無形中的巨大黑手。
杜月笙的中匯銀行,由兒子杜維屏任經理。杜看到蔣經國、宣鐵吾來勢兇猛,就計劃將港幣45萬元,私自套匯外流。
此事被王新衡知道,就悄悄報告了蔣經國。蔣大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杜維屏,扣押在市警察局看守所內。王新衡是一 位十分圓滑的兩面人物,他既和蔣經國莫逆,又不想得罪杜月笙,故在杜維屏既將被扣時,又通風給杜,叫杜注意。這樣一來,嚇得杜對45萬港幣一時未敢下手。但據我事後所知,杜系的中匯銀行和通商銀行,還是連夜趕造帳冊,化整為零,零零碎碎地私套到香港,杜維屏被扣,當時務報以通欄標題報道,杜月笙威風掃地,在驚恐中曾一度避往香港。從表面上看,經此一擊,金鈔黑市的確下降許多。蔣經國覺得初戰勝利,十分得意;但漸漸就感到事情棘手,因為「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找不到杜維屏套匯的罪證,就只可「雷聲大,雨點斜,最後將杜交保釋放了事。
此外,蔣經國和宣鐵吾還辦了以下這些和杜月笙多少有關的事:一、嚴格按金圓券實行限價。蔣經國規定,凡一切商品的零售價格,全部凍結;商店不得轉移,不得拒售,必須開門應市。但這確是個非常不徹底的治標辦法。奸商囤積居奇,可說無孔不入,光靠軍警力量,查不勝查,抄不勝抄,而門市商品則立即被搶購一空。未及一月,全上海開著的幾乎全部是空店。資本家、店老闆和老百姓都怨聲載道,這個限價政策也就只好告終。
二、在扣押杜維屏的同時,蔣經國和宣鐵吾也對興風作浪的證券大樓和金鈔黑市實行鎮壓,其中有名的一件就是逮捕「楊家將」。所謂「楊家將」,是指控制場外股票金鈔黑市交易的楊長和、楊長仙和楊長庚三人,他們的綽號叫做「場外亨鼠牌」,意思是一群機警精明的「大亨老鼠」。「楊家將」也是直接或間接受到杜月笙的控制和影響的,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對杜的打擊。但不到一月,隨著限價政策的失敗,蔣經國自認倒霉,就將「楊家將」交保釋放。一場大公案,就此不了了之。
三、蔣經國和宣鐵吾還曾集中力量,打擊過孔氏豪門的「揚子公司」。宣鐵吾利用他控制的《大眾夜報》,以頭版頭條新聞,揭露「揚子公司」私套外匯的大案,還刊出了孔令侃的照片。但孔令侃畢竟不是杜維屏,蔣經國只是虛張聲勢,未敢下手。我記得很清楚,就在1948年10月初蔣介石到上海時,孔令侃和孔二小姐就親自向宋美齡哭訴告狀。當時蔣介石的心情正十分沮喪,因沈陽剛剛解放,廖耀湘和范漢傑兵團在遼西走廊全軍覆滅。國民黨已經盡失關外。在東平路官邸,蔣介石大發脾氣,命令封閉《大眾夜報》(同時封閉的還有吳紹澍的《正言報》),並當面斥責宣鐵吾,說宣周圍有共產黨。其實,在《大眾夜報》並無地下黨。
四、蔣經國和宣鐵吾在1948年秋還殺了幾個軍統惡霸。
一個是戚再玉。此人身任警備司令部第六緝查大隊長,後台是保密局的毛人鳳。戚敲詐勒索,無惡不作,在上海是個臭名遠揚之徒。特別是戚通風放走大貪污犯徐繼庄一案,使蔣經國大為震怒(當然還夾雜著軍統內部復雜的權力斗爭),就親自下令,將戚逮捕,經軍法判處槍決。另一個是張亞民。此人也是軍統特務,因敲詐一個挪威商人金司伯私售金鈔一案,後被告到蔣經國、宣鐵吾手裡,就也由蔣親自下令,將張槍決。這兩件大案,當時曾在上海各報連篇累牘刊載過,轟動一時,人民拍手稱快。但國民黨已經病入膏肓,殺幾個人已無起死回生之效。

❸ 如何客觀地評價奧地利經濟學派(摘錄)

首先,來說說奧地利經濟學的起源。18世紀時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在英國引起學術界的震動,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經濟學的重要性。長話短說,在亞當斯密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英國的經濟學界秉承這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以道德科學(Moral science)的方法來研究經濟學並提倡自由貿易。代表人物有亞當斯密,約翰·斯圖亞特·密爾(John·Stuart·Mill)。然而,在19世紀的德國,誕生了一個新的經濟學派:德國歷史學派。它主張以物理科學(Physical Science)的方法來研究經濟學,並且主張以經驗來指導經濟學研究。在德國歷史學派正盛之際,奧地利學派出現。德國學者將主張奧地利學派思想的學者稱為奧地利人,奧地利學派因此得名。

那麼,我再這里想要闡述一下奧地利經濟學和德國歷史學派的不同點。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觀上,奧地利經濟學派主張的是經濟是一門先驗哲學(Priori),即所謂知識是獨立於歷史經驗而存在的。研究方法上,奧地利經濟學使用的是邏輯分析(Logical Economics)。而德國歷史學派的主張是經濟是一門後驗哲學(Posteriori),即知識是由歷史經驗總結而得出的。研究方法上,德國歷史學派使用的是經驗分析(Empirical Economics)。

以上部分具體參見 Mises 的The Historical Setting of the 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

由於各種原因,新古典主義學派的經濟理論一直非常風靡,並且在高等教育里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奧地利學派的諸多論文都是針對新古典主義理論的反駁。本文也將著重介紹奧地利經濟學理論與新古典主義理論的異同,希望讀者能夠對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觀點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那麼,從歷史淵源展開來講,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奧地利經濟學到底在研究什麼?

跟所有經濟學流派一樣,奧地利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如何合理並且有效地分配社會資源。這個問題千百年來都沒有人能夠有一個准確的答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標准,所謂不同的流派,只是給了我們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式。那麼奧地利經濟學派主張的社會資源分配方式是怎樣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搞清楚人是什麼,或者具體一點來說,人類行為是什麼。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可笑,甚至是荒唐。研究經濟學為什麼要研究人類行為?答案很簡單,經濟是人類行為的結果,要弄清楚經濟的本質,就要弄清楚人類行為的本質。

在經濟學的定義中,人類行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行為,就是因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理性的。這句話你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聽過了無數遍,然而我在這里還是想要再說一遍。所謂的理性的人類行為,並不是說社會中的所有人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里所說的理性,是指的,每個社會中的個體,在選擇進行某項行為時,他的決定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是理性的。人類行為並不只是簡單的勞力投入,在進行這項行為之時,人們會放棄做另一件事情的可能。具體的論述,在 Misese 的 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 中有具體論述,這里不再贅述。這里本人想舉個例子,當年日本核泄漏的時候,許多人在超市瘋狂買鹽,導致鹽價飆升。這個例子後來成為許多網民茶餘飯後的談資。那些買鹽的人,他們是理性的嗎?是理性的。在他們心中,他們認為不買鹽的機會成本相當高,以至於每天飯後散步的時候都要去超市買兩包鹽。他們有錯嗎?沒有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行為尺度,他們認為這些鹽有可能受到輻射,所以應該多儲備一點。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行為也是理性的,任何人的行為都是理性的。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因為我們內心想要去做,我們自己有自己做這件事情的理由,這就是理性。所以本人想在這里指出一些網路經濟學家的誤區:所謂的理性,並不是去做你認為對的事情。你認為理性的事情,在別人眼裡可能也是不理性的。

在人類行為理性的大前提下,我們應該如何分配社會資源呢?通過價格機制。千百年以來,自從人類開始專門化生產開始,價格就已經出現。人們通過不同商品的不同價格來決定對不同商品的取捨。這種價格機制使得專門化生產變成可能,交易規模也逐漸擴大。在這個商品市場里,一個復雜的商品的不同部件,可能會由幾百個甚至上千個不同的供應商生產。這也就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第二個假定:市場存在。

奧地利經濟學的最後一個假定,是不完全信息。不同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將市場經濟過分理想化的模型,奧地利經濟學假定,存在於市場中的信息是非常多的,比如一輛二手車的使用程度,一瓶橙汁的味道好壞。而掌握這些信息的人也是不同的,同時每個人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橙汁銷售商對於橙汁口感,顏色,甚至是品質這些信息的掌握程度都比購買者所掌握的程度高。同樣的道理,一個二手車經銷商對於這輛二手車的損耗程度,舒適程度也比買家要了解得多。按照這個思路,可以擴展開來。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每個人掌握的信息又完全不同,那麼獲取信息的成本便會變得極其高昂,以至於你無法想像。這部分內容詳見 North 的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在這一點上,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模型假定市場中的信息是充分並且完全地被市場中的所有參與者所掌握的)

基於以上三個假定,奧地利經濟學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首先,關於市場機制。

不同於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奧地利學派認為市場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說說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對於市場均衡的理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通過分析市場中的供求關系,畫出供求關系曲線,然後得出一個市場均衡點。也就是說,在新古典主義的完美市場假定下,市場應該在這一點達到均衡並且維持均衡。那麼,奧地利經濟學的觀點是什麼呢?它會認為,你分析得沒錯。但是事實上現實中的市場並不是完美的。在新古典主義模型中所畫出的均衡點,在現實社會中永遠無法達到。現實社會中的經濟情況,往往是朝著均衡點前進的一個動態過程,但永遠也無法達到。同時,市場中的信息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今天的股票價格與明天的股票價格會完全不同,今天的某款商品的需求量跟明天的需求量也會完全不同,所以說,市場均衡點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與其說是市場均衡,奧地利經濟學派更願意說是市場過程(Market Process)。

關於市場均衡這個問題,再擴展一點。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市場完全均衡的條件是信息的完全性,即意味著市場中的所有參與者同時並且及時地掌握著所有與之相關的生產所必須的信息,這一點,顯然只有可能在假設中才能做到。並且,這里所說的市場信息,並不是外行人在一旁研究論文就能夠獲得的,所有的市場信息,只有你參與市場活動才能獲得。那麼,順水推舟,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論文中曾經提到過,如果市場信息完全被參與者所掌握,那麼會發生什麼呢(當然,提出這個問題對於現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所有生產者只會生產同一個商品,並且該商品的價格在不同生產者之間是完全相同的。當然,所有的這些都是後話了。

關於市場機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市場中的競爭,是通過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不斷探索,信息獲取以及談判而產生的一個最佳選擇。這一點十分抽象,但是對比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觀點,我們就可以看到,新古典主義把市場競爭看作是一個機械的過程:給定市場價格,或者給定商品需求量,商品供應量就自動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完全看不到市場參與者在其中的作用,就好像市場只是一個機器一樣。

第二,關於企業。奧地利經濟學認為,企業家,是產生經濟變化的主要原因。企業家掌控著分配企業內部生產資源的權利,同時企業家也是企業內部的利益宣稱者(Resial Claimant)。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企業家不斷探索,獲取相關信息。正是這種探索過程,推動了市場不斷前進,並且向均衡前進。在企業家的生產活動中,他們與其他企業不斷競爭,產品價格也在不斷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中關於企業的理論解釋。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模型中,企業活動是可以被人所預測的。在一個給定的(外生)價格下,企業應該怎樣生產,生產多少,這些經濟活動都可以通過圖形來求解。也就是說,在新古典主義的經濟模型下,如果價格是這么多,那麼市場中的企業必然會生產那麼多的商品。

對於這一點,奧地利經濟學認為,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把看得市場過分機械化了。我們在著眼於企業的經濟活動的同時,應當注重企業家的個人活動,包括企業家對於市場信息的探索,企業家的創新。這些因素都是市場的推動力,他們把市場不斷地向均衡方向推進。

同樣,承接第一點的市場機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市場中的企業家的探索過程也很值得思考。1. 該學派認為,市場中既有贏家也有輸家。一個企業家可能因為一個決策的失誤而導致其企業虧損甚至破產。同樣地,一個有先見之明的決策也有可能讓該企業盈利。這些觀點,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派並沒有著重強調。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模型中,市場中的企業家就像一台台機器一樣,事先商量好誰是贏家誰是輸家,誰應該在競爭中存活,誰應該退出市場。總的來說,新古典主義學派的模型中並沒有獲利的空間。2.競爭只是一個手段。企業家通過競爭,找到對自己合適,對市場合適的價格,並且,通過競爭,企業家能夠對於自己之前做出的決策進行修正。與之相反,新古典主義理論強調競爭只是一個目的,而非過程。具體論述過程參見參考資料。

第三,關於社會主義。沒錯,因為奧地利經濟學派和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誕生時間差不多,並且在二戰前後著名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曾經發表過許多關於討論社會主義可行性的論文,奧地利學派也因此在蘇聯崩潰之後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逐漸開始思考奧地利學派在幾十年前曾經思考過的問題:社會主義到底是否可行?

要討論社會主義的可行性,我們先得定義社會主義。米塞斯(Mises)和哈耶克(Hayek)對社會主義的定義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下,國家(政府)掌控所有生產資料。也就是說,政府可以決定生產資料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在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根據奧地利學派的定義,社會主義並沒有規定普通商品必須由政府支配,這一點待會會討論。

那麼簡而言之,奧地利學派對於社會主義的觀點是,社會主義經濟並不能解決資源合理分配的問題。市場中的信息是如此復雜,以至於世界上甚至沒有一台足夠強大的計算機能夠完全獲取市場中的所有信息並且將產品合理分配。對於一個公有制的經濟體制亦是如此。當某一個政府部門/政治首腦完全掌握了某種生產資料的分配權利,他並不能夠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分配。對此,奧地利學派提出,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需要收集的市場信息有如下三種:1.市場偏好 2. 可替代品的提供情況 3. 可用資源情況。 對於任何一個政府部門/政治首腦來說,獲取這些信息並且能夠完全計算出來,都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奧地利經濟學派中所說的經濟計算(Economic calculation)不可能。舉個例子,某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掌握了所有生產資料,貨幣被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行政計劃。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某個拖拉機廠今年應該生產多少台拖拉機呢?在自由市場下,生產多少拖拉機由價格來決定。今年價格高,多生產一些,明年價格低,少生產一些。那麼對於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呢?沒有價格作為指導,我們應該生產多少台呢?靠行政命令來指導?如果我們要靠行政命令來指導生產,我們怎麼算呢?各位可能會說:這很簡單啊!每個農村合作社需要多少台拖拉機,全部報告給政府,然後我們生產這么多不久得了!真的是這樣嗎?那麼政府有沒有考慮過在某些地方其實不用拖拉機也可以?有些地方用耕牛也能湊合用?還有萬一生產拖拉機用的鋼材不夠怎麼辦?誰來調配?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只是拖拉機這一個部門的問題,要知道,社會上的生產部門成千上萬,要分別計算出這些需求量和供給量,不靠價格是難於登天的。當然,在奧地利學派內部也有分歧,以上說的這些觀點只是學派內部所普遍認同的觀點。比如Caplan 就曾經在Is socialism really impossible?中提出過他的觀點。他認為社會主義經濟(集體所有制)並非不可行,我們可以在很多現實中的例子中看到集體所有制的影子,比如說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雙方集體控制家庭所有財產,並且能夠將他們很好地分配給各個家庭成員。

對於集體所有制,弗里德曼(Friedman)曾經提出過他的觀點。他認為,公權力介入(Public Intervention)有三個「滯後」:1. 市場需求的出現和發現的滯後(Lag between need and recognition) 2. 發現與設計並實行之間的滯後(Lag between recognition an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3. 實行與生效之間的滯後(Lag between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根據他的理論,這三種滯後會導致公權力介入對市場產生的麻煩。

第四,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

說實話,這一部分其實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奧地利經濟學派用數學方法解釋問題嗎?他們用圖表解釋問題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分析是以邏輯分析為主,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拒絕使用數學。

言歸正傳,很多人想知道的是,奧地利學派該怎麼解釋經濟危機?這個學派又該怎麼解釋經濟增長和經濟衰落?首先我們來解釋經濟增長:

這個圖想必各位應該很熟悉:可貸資金供需圖。來自奧地利經濟學派的Garrison從這張圖出發,向我們解釋了經濟周期是如何形成的。

現在我們設想一下,當一種新的技術出現在市場上時,比如說3D列印,那麼這個新技術是如何推動經濟進步的呢?當一個新技術產生時,市場中的企業對於投資的需求就會增加,因此需求曲線右移。資金需求曲線右移,投資增加,保持社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產邊界(Pro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將向外擴張, 需求增加。廢話不多說,上圖:

黑點是市場的最終狀態。為什麼利率上升之後又會下降呢?因為市場適應了新的科技之後,會自動調節至原有的利率水平。

那麼,這個科技變動是如何影響生產過程的呢?這里就要提到哈耶克提出的生產階段圖(我稱之為生產三角形):

簡而言之,就是用三角形來代替生產,三角形裡面的各個部分代表生產的不同階段。

那麼綜上

科技進步對生產帶來的影響應該是這樣的。

這一段內容,其實我自覺解釋乏力,畢竟沒有名家們那樣的歸納分析能力,所以貼出原圖以供參考:

題外話:其實從上面的各個方面,我想各位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奧地利學派是主張減少對於市場的干預的,也就是說,該學派是支持自由市場的。從經濟方面延伸開來,許多奧地利學派的支持者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的見解。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無政府主義。無政府主義的支持者認為,擁有管控市場的權利的政府,會阻礙市場的發展。同時,政府的另一項重要職能,社會保障,也可以通過市場自發組織產生。對於經典的市場失調(Market failure)問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者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所有的這些觀點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和探討。如果讀者心中抱有「西方的經濟學都是垃圾」或者「西方的經濟學對中國有偏見」這樣的觀點去學習的話,那麼這門學科或許不太適合你。

那麼,說了這么多,我們回過頭再來看開篇提出來的問題:奧地利經濟學派究竟是什麼?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各位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不過,本人想要強調的是,學派就是學派,是相同觀點的集合,不存在孰優孰劣。如果某個學派的邏輯是自洽的,那麼我們就不應該認為這個學派是錯誤的。我們不能說奧地利經濟學派就比新古典主義學派好。這些不同的學派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以及研究方法,支持某個學派是你的自由,但是在貶低某個學派前,請先找出它的錯誤。

(中間還有一部分未完待續)

最後,反對 @羅山 答主對於「奧地利經濟學派不做數學計算」的不知道從哪裡得出來的觀點。奧地利經濟學派從來就沒有反對過進行經濟計算和數學計算。等我有時間了把數學計算的某些論文貼出來好了。

還有錯誤請多指正

❹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意思

此語原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意思是,愛情誠然珍貴,愛情卻更加難的。但是如果是為了自由,那麼生命和愛情都可以不要。

這句話出自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47年創作的一首短詩《自由與愛情》。

(4)中國奧國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原文:

匈牙利語:

Szabadság, Szerelem!

E kettő kell nekem

Szerelmemért föláldozom

Az életet,

Szabadságért föláldozom

Szerelmemet.

-Petőfi Sandor, 1847

譯文: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參考資料:網路——自由與愛情

❺ 奧地利股市之父是雷伊達里奧嗎

不是,是羅傑斯

吉姆·羅傑斯是現代華爾街的風雲人物,同時被譽為最富遠見的國際投資家。從他畢業於牛津大學與耶魯大學就可以得出,此人並非等閑之輩。而後來在1970年和索羅斯共同創建量子基金,並且連續十年的年均收益率超過50%,毫無疑問,如此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也讓多數華爾街投行的精英也處於望塵莫及的狀態。

其次,他被稱為「奧地利股市之父」的主要原因是在1984年發現奧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羅傑斯親自通過實地考查並經過縝密的調查研究後,開始大量購買了奧地利相關企業的股票以及債券等。在第二年,奧地利股市果然出現了起死回生的走勢,並且奧地利股市指數在暴漲價中上升145%,因此,羅傑斯獲得空前絕後的收益,並且狠狠大賺一筆,從而也被稱之為「奧地利股市之父」。而在之後的數年內,在其他各國的股市當中也獲取到較高的收益,並且還成功躲過美國股市崩盤,從而做到了避免資金方面虧損。

而吉姆·羅傑斯本人基本上博覽群書,學識廣泛,並且他始終認為投資家最重要的素質是獨立思考能力,而在這一點上,喬治·索羅斯跟他非常相似,於是兩人成為非常要好的合作夥伴,並且共同創建量子基金。

再者,吉姆·羅傑斯本人非常勤奮,同時也支持價值投資法則以及絕不賠錢的投資理念等,雖說羅傑斯成功不可復制,但卻有許多後人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博覽群書讓自己學識廣泛,同時獨立思考等,而在最近一點都不安分的他發出「狙擊印度經濟」的號令,從而給正在「療傷」中的經濟體再撒上一把鹽,讓最後的結局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總之,從吉姆·羅傑斯眾多經典投資案例可知,他被稱為「奧地利股市之父」是名副其實的,同時或與「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合稱為投資「雙雄」也一點都不為過。

❻ 奧地利的社會

廣播
奧地利廣播電台(ORF )是奧地利最大的電視台和廣播台。
電視
奧地利大的電視台是奧地利電視1台(0RF1 )和奧地利電視2台(0RF2)。私人電視台有ATV等。
網路媒體
股票門戶網(Aktien Portal)、今日奧地利(Austria Today)、奧地利時代(Austrian Times)等。
報刊
12011年奧地利全國共有各類報紙294種,其中日報15種, 免費贈閱報紙3種,周報262種。奧地利的主要報刊有《信使報》、《標准報》、《新聞報》、《皇冠報》、《維也納報》和《經濟報》等。在奧地 利有一定影響的華文報紙有《歐洲時報》、《歐洲聯合周報》、《歐洲華信報》和《中國人報》。奧地利的主要期刊有《側面》、《新聞周刊》、 《趨勢》和《工業》等。
通訊社
奧地利的新聞通訊社有奧地利新聞社(Austria Presse Agentur)和奧地利文傳社(Pressetext Austria) 。 奧地利學齡兒童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均由國家負擔。凡持有高中畢業文憑者可免試上大學。著名的維也納大學創立於1365年,系德語區最古老的大學。
1774年,奧地利當時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女大公爵瑪莉亞·德蕾莎 (Maria Theresia)開先河為當時的奧地利訂定教育制度的基礎。奧地利的教育體制由聯邦政府控制,對6~15歲的兒童實行9年義務教育,其教育體制大體上可以分為4個部分,亦即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
學前教育
大部分滿3歲的兒童會進入幼稚園學習,但非強迫性。
初等教育
迄兒童滿6歲時 (每年9月1日為界定日) 即須進入國民小學 (Volksschule)接受為期4年的教育。期間,學齡兒童的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用由國家負擔。可就讀的學校除了一般國家設立的學校之外,在特定條件下尚可前往當地的私立學校就讀,甚至在家中學習。
中等教育
繼國民小學後,學童約10歲,可以選擇進入普通中學 抑或是主幹中學 ,為期4年。普通中學設有入學考試,須通過考試才可以就讀;主幹中學則無此限制。若學童有特殊問題可擇特別學校為其學習的機構。迄順利完成8年級 (9年義務教育) 的學習後,學童將面臨從4種教育機構中,即普通高中,高階職訓學校 ,中級職訓學校 ,多元技術學校附設進階職校 ,擇一就讀,每一種皆為新的階段,而其中只有高階職訓學校需考試且有分數門檻。由高階職業學校及普通高中躍升至高等教育時,須通過畢業考試。
高等教育
奧地利大學學習年限一般為4~5年,其中基礎學習階段為2年,專業學習階段為2~3年。學生在規定的年限內要完成必修課、選修課的學習,通過考試取得必要的學分,學習的最後階段寫篇畢業論文,在通過之後即可畢業。奧地利只在大學里設一個高級學位──博士學位。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續。博士生年齡不限,博士生教育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安排,主要形式由導師指導。傳統學制無學士學位,稱為Diplomstudium,分為2~3大階段(Abschnitt)。修學分通過各個階段畢業考試及論文(Diplomarbeit)答辯後授予碩士學位(Magister;工科為Diplom-Ingenieur)。修得碩士學位後得進入博士班(Doktoratstudium),撰寫博士論文(Dissertation)通過答辯後依學術分類授予不同的博士學位(Doctor)。
奧地利學制嚴謹,原則上,攻讀博士領域須與先前所修碩士同一類別。奧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進學士學位,但至目前為止,僅有極少數系所提供學士課程,大部分系所仍以傳統Diplomstudium修業規定授課。奧地利公立大學采分工制,各校水平平均,學生是以希望修習科目及交通便利與否作為選校依據。與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學文憑極受重視。 全國鐵路總長5702公里。2012年客運量2.629億人次,同比增長7.7%, 貨運量約1.005億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奧地利成為貫穿東西南北歐洲的軌道交通樞紐。正在建設的維也納中心火車站工程將於2014年底正式建成使用,屆時往來的旅客無需費很大週摺,即可實現東西和南北方向的直接通行,鐵路運輸也將更加快捷。於2009年年初開通的歐亞大路橋新線,只需2周多的時間即可由中國北方到達奧地利中部,為貿易提供了新的便利。
奧地利地處歐洲心臟位置,通過奧地利聯邦鐵路的四通八達的網路與周邊鄰國緊密相連,成為歐洲鐵路網的一部分。主要樞紐火車站,如維也納、薩爾茨堡、格拉茨、因斯布魯克等有頻密的火車前往奧地利各地,以及其鄰國的主要城市。
奧地利鐵路主要路線如下:
東西向:維也納一林茨一薩爾茨堡(進入德國),薩爾茨堡一因斯布 魯克一費爾德基希(Feldkirch)—布雷根茨(進人瑞士),薩爾茨堡一比紹 夫斯霍芬(Bischofshofen)—參爾茨谷(Selzthal)—格拉茨(進人斯洛文尼 亞)。
南北向:林茨一格拉茨(進入斯洛維尼亞),維也納-布魯克安德莫爾(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一菲拉赫(進入義大利),布魯克安德莫爾 一格拉茨(進入斯洛維尼亞),因斯布魯克一博萊納(Brenner)(進入義大利)。
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奧地利偉大的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他廣泛採用各種樂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奧、意等國的民族音樂和歐洲的傳統音樂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賦予它們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形式,為西方音樂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其創作手法新穎,旋律純朴優美,織體干凈細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發揮了復調音樂的積極作用,對後世音樂創作產生極大的影響。他一生中共創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後宮誘逃》、《魔笛》等著名歌劇,使歌劇成為具有市民特點的新體裁。並作有大量交響曲、協奏曲、鋼琴曲和室內樂重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奧地利精神科、神經科醫生、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於摩拉維亞一猶太商人之家。他4歲時隨家人遷居維也納。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開業行醫,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終生從事精神病的臨床治療工作。在探尋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拋棄了當時佔主流的生理病因說,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說,創立了心理分析學說。
主要著作有:《夢的解釋》(1900年)、《性學三論》(1905年)、《心理分析導論》(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 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奧地利小說家。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主要作品為4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3部長篇也均未寫完。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 的孤立、絕望的個人。
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地洞》(1923年)、《變形記》(1912年)、《城堡》、《審判》等。 格里戈·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孟德爾1822年7月20日出生於奧地利西里西亞,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孟德爾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孟德爾自幼就愛好園藝。從1851年到1853年,孟德爾在維也納大學學習了4個學期,系統學習了植物學、動物學和化學等課程。在孟德爾從事的大量植物雜交試驗中,以豌豆雜交試驗的成績最為出色。經過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865年發表了《植物雜交試驗》的論文,並揭示出遺傳學的兩個基本規律——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這兩個重要規律的發現和提出,為遺傳學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正是孟德爾名垂後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閱讀全文

與中國奧國股票行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個指標幫你選出好股票 瀏覽:85
股票交易所開放數據 瀏覽:774
重組大漲股票排行 瀏覽:498
完整的股票價格走勢圖 瀏覽:203
證券經紀人可以開股票賬戶 瀏覽:927
利歐股票商譽與凈資產比 瀏覽:510
如何在股票軟體里找歷史數據 瀏覽:670
金發科技股票歷史漲跌詳情 瀏覽:509
鳳凰傳媒股票投資價值 瀏覽:442
股票賬戶注銷後是否還有記錄 瀏覽:102
股票分紅如何賺錢 瀏覽:648
海潤退市後股票怎麼 瀏覽:797
天津龍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245
股票軟體公式指標代碼 瀏覽:150
西安銀行股票會一直跌下去嗎 瀏覽:770
金山辦公股票的投資價值 瀏覽:265
高科技與互聯網股票有哪些 瀏覽:893
股票有總資產可取為零 瀏覽:630
股票有哪些炒股軟體 瀏覽:189
香港股票每天幾點開盤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