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鏅鴻兘奼借濺榫欏ご鑲$エ鏈夊摢浜
鏅鴻兘奼借濺榫欏ご鑲$エ鍖呮嫭浠ヤ笅鍑犲訛細
1. 縐戝ぇ璁椋炰俊鎮錛堣偂紲ㄤ唬鐮侊細002232錛夛細涓昏惀奼借濺涓氱$悊杞浠跺拰奼借濺鐢靛瓙浜у搧錛屾浘璁劇珛杞﹁澆鐢靛瓙瀛愬叕鍙革紝鑱旀墜寰杞鎵撻犺濺鑱旂綉銆
2. 紱忕敯奼借濺錛氭槸涓鍥藉搧縐嶅叏銆佽勬ā鏂楀窞瀚屽ぇ鐨勫晢鐢ㄨ濺浼佷笟錛屾棗涓嬫嫢鏈夋ф浖銆佹ц緣銆佹ч┈鍙銆佸ゥ閾冦佹嫇闄嗚呫佽惃鐡︾撼銆佸寳浜浼介斻佽挋媧懼厠絳夎濺杈嗗搧鐗屻
3. 澶╂辰淇℃伅錛堣偂紲ㄤ唬鐮侊細300209錛夛細涓昏佽礋璐h濺鑱旂綉IT鏈嶅姟鍙婇厤濂楄蔣紜浠剁殑鐮斿彂涓庨攢鍞錛岃濺杞藉艱埅銆
4. 鍧囪儨鐢靛瓙錛堣偂紲ㄤ唬鐮侊細600699錛夛細鏄奼借濺鐢靛瓙琛屼笟鐨勬帰璺鑰呫
5. 鎹烽『縐戞妧錛氫駭鍝佸拰鏈嶅姟娑電洊鍋滆濺鍦虹郴緇熴侀棬紱佺郴緇熴侀亾闂搞侀氶亾闂搞佽濺浣嶅紩瀵箋佽濺鐗岃瘑鍒銆佹櫤鎱у仠杞︺
6. 縐戝崥杈撅細緇忚惀鑼冨洿鏈夋苯杞︾數瀛愪駭鍝佺殑鐮斿彂銆佺敓浜с侀攢鍞錛岀數瀛愭帶鍒跺崟鍏冨拰緋葷粺鍙婄浉鍏充駭鍝佺殑鐮斿彂銆
鏂拌兘婧愭苯杞︽傚康鑲′富瑕佹湁錛
1. 璇氳繄縐戞妧錛氫笌涓婃苯闆嗗洟銆佸▉椹奼借濺銆佽敋鏉ユ苯杞︺佸悏鍒╂苯杞︾瓑澶氬跺巶鍟嗗睍寮鍚堜綔錛屾秹鍙婃櫤鑳介┚椹惰埍緋葷┖鎵嬬粺涓氬姟銆
2. 寰瘋禌瑗垮▉錛氬浗鍐呮苯杞︾數瀛愰緳澶達紝浜у搧鍙婂㈡埛緇撴瀯鍧囧勪簬絎涓姊闃燂紝闀挎湡鍙楃泭浜庢櫤鑳芥苯杞︾殑浜т笟絀洪棿鍜屽彂灞曡繘紼嬨
3. 緔鍏夊浗寰錛氭嫢鏈5G鎶鏈鐮旇抗鍗栫┒闄銆佺傳鍏変簯鍗庡崡鎬婚儴銆丼SD鐮斿彂浜嬩笟閮ㄣ佺墿鑱旂綉鎶鏈鐮斿彂搴旂敤涓蹇冨拰鏅鴻兘奼借濺鑺鐗囩爺鍙戝簲鐢ㄤ腑蹇冪瓑銆
4. 姘稿お縐戞妧錛氶殢鐫鍥藉唴宸ヤ笟杞鍨嬪崌綰фヤ紣鍔犲揩錛屾苯杞︺佺數瀛愩佽交宸ャ佹柊鑳芥簮銆佺幆淇濄佽埅絀鴻埅澶╃瓑鐩稿叧浜т笟瀵歸珮鎬ц兘姘熻仛鍚堢墿銆佹柊鍨嬪埗鍐峰墏鍜屽惈姘熺簿緇嗗寲瀛﹀搧闇奼傝揩鍒囷紝姘熷寲宸ヤ粛鏈夊箍闃旂殑鍙戝睍絀洪棿銆
5. 縐諱負閫氫俊錛氭苯杞﹂浂閮ㄤ歡鑲$エ榫欏ご鑲℃湁鍗庡煙奼借濺銆佸畞娉㈠崕緲斻佷竾閲屾壃銆佹亽甯呰偂浠姐佸崱鍊嶄嚎銆侀攼鏂扮戞妧銆侀樋灝旂壒銆佸弻椋炶偂浠界瓑絳夈
❷ 威馬第一個上市
度過資本寒潮之後,造車新勢力正在迎來上市的「第四極」。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證監局網站披露,威馬汽車正在接受上市輔導,計劃於2021年初在科創板上市。如果成功上市,威馬汽車將成為第一家科創板上市的新勢力車企,科創板也將誕生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威馬汽車成功登陸科創板,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行業,將初步形成以蔚來、小鵬、理想、威馬為首的「四小龍」局面。
此前,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就表示,「一直以來,威馬汽車在融資中更看重的是戰略上的協同合作,而非單一資金投入。」
進入上市快車道的威馬汽車,堅守住了戰略協同的初心了嗎?又會對國內新能源市場、新造車陣營產生怎樣的深刻影響呢?
漫漫上市路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威馬汽車將在成立5年後,迎來繼量產交付後的第二個里程碑。
2015年12月,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沈暉創建威馬汽車,定位於智能出行服務商。而在正式創辦威馬汽車之前,沈暉曾加盟博泰集團,與有著「汽車瘋子」之稱的應宜倫短暫合作,最終因融資不順,另起爐灶創辦了威馬汽車。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
事實上,自1994年起,沈暉先後在博格華納、菲亞特、沃爾沃,以及吉利等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擔任管理崗位,屬於新造車陣營中傳統汽車人造車的一撥。
創始人的傳統汽車出身背景,為威馬此後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比如,早在2017年,威馬就已避開蔚來、小鵬等由其他車企代工的道路,選擇在溫州新建製造基地。之後在2018年1月,威馬又控股了中順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順利拿到了寶貴的生產資質,成為彼時新造車勢力中動作最快、「牌照」最全的企業。
產品規劃方面, 2016年9月,沈暉宣布威馬汽車「128戰略」,即基於德國技術,調動全球資源,圍繞1個核心架構,延伸出「STD」、「PL」2個整車平台,至少8款高品質主流智能汽車。
威馬的首款產品,既沒有像蔚來一樣採用高舉高打的產品策略,也沒有像小鵬一樣單押自動駕駛的布局,更沒有像理想一樣成為增程式電動車的推動者,而是將首款車型EX5定位於純電動緊湊型SUV市場。
彼時,主打大眾消費市場的EX5以低於行業水平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高的配置和功能,成為威馬此後發展的基石。截止今日,威馬汽車依舊延續了當年的產品策略,即使推出了最新的產品EX6,價格區間也沒有突破30萬元。
除了戰略和產品規劃上的「傳統」、「務實」,威馬汽車在傳播上相對蔚來、小鵬、理想也更顯低調,延續了傳統汽車人的一貫調性。
然而,傳統汽車人低調、嚴謹、務實的氣質,並沒有為威馬帶來相比其他新造車企業更多好運,一系列質量問題打破了市場對威馬的印象。
比如,2020年10月,威馬連續發生兩起自燃事故,原因皆是鋰電池自燃,其中一款是在靜止並未啟動狀態下自燃,另一款是在充電至96%的狀態下自燃起火。此外,2019年,威馬還曾陷入「失速門」的困擾,等等。
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原首席出行官陸斌
車輛品控問題之外,威馬也被一系列內部管理問題所困擾。比如,2020年8月,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首席出行官陸斌已確認離職。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陸斌與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聯合創立了威馬汽車。
此外,在2018年、2019年,吉利汽車還先後兩次起訴了威馬汽車,指責後者侵犯商業秘密,並索賠21億元。
所幸的是,對於威馬汽車來說,品控問題、人事震盪和專利官司都沒能阻擋其上市之路。歷經5年積累與發展,傳統汽車色彩更濃的威馬汽車,確實走出了一條科技圈跨界造車之外的差異路徑。
投資,我全都要
在研發、品控、安全等環節遭遇波折外,威馬汽車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則顯得相對順利。
早在2016年8月,沈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威馬汽車已獲得A輪融資,總體融資金額約10億美元。彼時,威馬汽車的曝光度倍增。
2017年12月5日,威馬宣布10億美元B輪融資,由網路資本領投,阿米巴資本、SIG海納亞洲、網路集團等跟投。2017年12月22日,威馬B+輪融資消息曝光,金額並未公布。該輪的投資方有紅杉資本中國、五礦投資、騰訊、中國國有企業機構調整基金。彼時,據媒體報道,「知情人士稱融資達數十億元」。
B+輪融資後不久,2018年2月,沈暉透露威馬已募集資金近200億人民幣。
彼時,業界還對於「募集」這一表述有所質疑:部分造車公司會將地方政府承諾協助發行的債券融資和未來開工,甚至銷售後承諾的稅收返還等資金,都算到已經落袋的資金池。之後,威馬方面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只是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總和,不包括「地方政府承諾協助發行的債券融資、未來開工甚至銷售後承諾的稅收返還」。
由此,業界對於威馬200億人民幣募資的質疑之聲最終歸於平靜。
此後,2019年3月,網路再次領投了威馬的C輪融資。
前不久的2020年12月7日,威馬又完成總額100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由上海國資投資平台及上汽集團聯合領投,網路與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繼續參與此輪融資,這也將是威馬上市前的最後一次融資活動。
威馬汽車和網路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8月啟動A輪融資至今,威馬汽車至少進行了8輪融資活動,融資金額總計超300億元,與蔚來、小鵬、理想站在了融資的同一量級上。
深入分析來看,威馬5年來的融資之路,堅持了沈暉所稱的「戰略協同合作」原則。錨定網路這一戰略投資者,就做到了技術研發上的協同。
比如,在網路「2020 Apollo生態大會」上,由雙方基於Apollo平台打造的全新SUV車型亮相,新車將於2021年上市。近期甚至還有媒體爆料,網路將與威馬汽車聯手造車,雙方正在就可能的合作模式進行商議。不過,雙方聯手造車的靴子最終還是沒有落地。可以確認的一點是,在威馬成功上市後,網路還將成為威馬的技術協作者、戰略投資者。
當然也不排除存在另一種可能,那就是雙方的不予置評,是為了最小化聯手造車的利好消息對於威馬上市前景的影響,比如,對股票定價的影響。或許,後續待時機成熟,雙方聯手造車的消息將成為除戰略投資者外,財務投資者「脫身」的最好時機。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威馬D輪融資中,上汽最終現身,成為其中的主導者。不難推測,繼綁定網路作為技術協同者之後,威馬也想抱緊上汽的大腿,綁定一個上市的「基石投資者」,穩固威馬在上海地區的地位,擺脫蔚來被迫遷出上海的尷尬。
事實上,威馬汽車獲得超過300億元融資的背後,並不僅僅局限於與網路的技術協同、與上汽的區位協同這兩大因素。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威馬汽車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質標的。
比如,在銷量規模方面,2020年11月,威馬共售出3018輛新車,同比增長174%,連續兩個月突破3000輛大關,實現了環比九連增。1-11月,威馬汽車的累計銷量達到19,688輛,位列蔚來(36,721輛)、理想(26,494輛)、小鵬(21,341輛)之後。
總的來看,無論融資能力、產品推出速度,或是交付時間和銷量規模,威馬都處於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資本市場的眼鏡是雪亮的。由此看來,威馬成為第四個上市的新造車企業也就不難理解了。
「傳統汽車人」的勝利
雖然,一直保持著新造車陣營前四的銷量,但威馬更像是被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孤立起來的第四極。
背後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創始人背景的不同:蔚來、小鵬、理想三家的創始人都出身於互聯網,創業過程也被一度稱為「互聯網造車」,而威馬的沈暉是浸淫傳統車企、零部件企業多年的傳統汽車人。
因為這種背景差異,蔚來、小鵬、理想被互聯網圈所力挺。比如2020年1月,美團創始人王興就發文稱,角逐下兩輪競爭後的造車新勢力是理想、蔚來、小鵬。隨後,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就在微博發文回應,願與王興打賭,稱「威馬一定是Top 3之一」。
隨著威馬上市日期的臨近,沈暉與王興的賭約或許也日漸明朗,勝利的天平在向著威馬的方向傾斜。
除了贏得賭約,威馬假如能成功上市,還將帶來另外三個積極的影響。
其一,在科技圈跨界造車,延續科技企業赴美上市敲鍾的傳統外,以傳統汽車人為主體的威馬汽車是一次「傳統汽車人」的創業造車,假如成功上市,將走出蔚來、小鵬、理想登陸美股之外的差異化資本之路,打通了新造車企業在國內融資、最終上市的通道。
同時,威馬的上市,也為更多汽車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提供了範例。畢竟,在威馬汽車之外,傳統汽車人出身的天際汽車、愛馳汽車、華人運通,都曾渴望通過快速上市,獲得成本更低的融資渠道。
其二,成功上市後的威馬,不僅有望打破蔚來、小鵬、理想對新造車陣營位次的「壟斷」,也為新造車企業提供了一重新的內涵:所謂新造車的「新」,不僅僅局限於互聯網思維所帶來的新,傳統造車模式與時俱進的更新也是一種新。
其三,威馬若能成功上市,也將標志著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正式走出「資金陰霾」。而此前所謂的新造車「三強」格局,也將在資本和銷量的雙重助推之下,形成「四小龍」的新局面。
此外,威馬的融資和上市計劃也在昭示一個事實:2020年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一條分水嶺。疫情的出現、資本的退坡、政策的改變加上市場的選擇,都大大加速了淘汰的過程,使得整個新造車陣營形成了兩極分化的態勢。整個市場的「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企業更強,使後部企業更弱。不論從銷量還是融資來看,2020年、2021年的資源都在向著頭部車企聚攏。
蔚來、理想、小鵬股價走勢
在政策、市場的共同助推下,加之企業自身業績的逐步改善,已經在美股上市的蔚來、小鵬、理想的股價也呈現水漲船高的趨勢。
數據顯示,截至美股12月23日收盤,蔚來市值達到了734.6億美元(約合4794.5億人民幣),市值超過了福特、上汽集團等傳統車企。此外,小鵬汽車總市值也達到了360億美元(約合2349.6億人民幣),理想汽車市值為27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90.3億元)。
比對上市前的融資規模,蔚來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小鵬融資203億元,理想融資111億元,威馬則融資300億元,再綜合銷量規模、產品售價及科創板平均市凈率為10的數據來看,威馬的總市值很有可能在1500-2000億人民幣之間。
羅蘭貝格合夥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汽車行業中心負責人鄭贇表示,從估值上來看,投資人並沒有把造車新勢力看作是汽車公司,而更多看成是智能終端的供應商。從中長期看,造車新勢力產品、商業模式、客戶運營都有差異化的競爭力。
2018年的造車新勢力一覽
摩根大通則預計,到2025年,電動汽車在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將從2019年的不到5%翻上兩番,達到20%。摩根大通還認為,在電池成本持續下降的推動之下,到2023年,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將與傳統汽車持平。
不難預見,未來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20%滲透率的的銷售目標下,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的銷量規模,肯定還會在現有基礎上有更大幅度提升。屆時,新造車陣營的頭部「四小龍」,或許還會演化成「五朵金花」,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