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大額印鈔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大額印鈔對中國來說,人民幣升值了,對我國出口貿易十分不利。在中國市場出口貨物時,外國需要為貨物支付更多的費用,這實際上是變相降低了出口貿易的競爭力,而美國恰恰相反。此時,美元貶值在一定程度上為美國在經濟復甦時期搶占出口貿易市場提供了便利。這兩個重要因素將使中國國內通脹更加嚴重,加大國內通脹壓力。對於中國人來說,通貨膨脹意味著他們的錢已經貶值了。結果卻是大多數中國人的購買力急劇下降。
拓展資料:
1.是外匯儲備可能縮水。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導致貨幣過度發行,導致美元貶值,中國外匯儲備縮水。其次,中國通脹壓力加大,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點。大宗商品價格方面,由於大部分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全球美元流動性增加將導致美元貶值,從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由於中國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和能源,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可能推高中國的生產成本,帶來輸入性通脹。同時,與美國相比,中國經濟率先復甦,資產收益率可能較高,將吸引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從而推高資本流入國的資產價格水平,比如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金融領域資產泡沫風險上升,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通脹壓力。
2.是國際貿易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美元流動性增加對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尚不確定,主要取決於支出轉換效應和收入吸收效應的綜合作用。從支出轉換效應看,美元流動性增加、美元貶值和人民幣相對升值不利於我國出口。人民幣購買力的提高會增加進口,凈出口的下降會導致產出的下降。不過,從收入吸收效應來看,更多美元有利於拉動市場需求和中國出口。我國對外貿易超出預期。說明收入吸收效應顯著。
3.是杠桿率上升,債務風險增加。在全球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環境下,中國雖然是少數採取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之一,但受疫情影響,央行加大了流動性投資力度,加強了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控。整體融資環境較為寬松,融資規模明顯增加,企業通過低息貸款、過橋、續貸等資金渡過難關。但從長遠來看,這會增加企業債券套現的風險,提高銀行的壞賬水平,進而破壞金融穩定。
2. 美國再一次印錢,會對我國帶來哪些影響
這不,馬上,拜登就要宣誓就職了,上任前,拜老爺子沒閑著,開始加速熱身,放出一個大招!
1月14日晚,拜登公布了一項名為美國營救計劃的經濟刺激法案,計劃總規模達到1.9萬億美元。
這個方案最大的特點,就是撒錢:
4000億美元將用於抗擊疫情;
1萬億美元為美國家庭提供經濟援助;
4400億美元為小企業、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
每周額外失業補助提升至400美元;
為難以支付房租水電費的家庭提供300億美元的援助;
·····
那麼,這錢從哪來?先看看美國財政情況。
目前:
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將達3.13萬億美元,是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超過27萬億美元;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也突破了7.4萬億美元;
3. 美國今天的印鈔救市周一對國內股市有什乥
我來回答一下吧:
1、美國印鈔會導致貨幣貶值---導致實物漲價---傳導到黃金、石油漲價---導致股市的有色金屬類股票飆升。
2、這都是心理預期,其實炒過一波行情之後還是會回歸,實際上沒這么大影響,但人們的預期被放大了。所以這都是短線的現象。
祝投資成功!!
4. 美國印鈔票對中國有什麼影響2021
首先,如果美聯儲濫發貨幣,那麼應該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升值,美元持續貶值,對中國的外貿出口不利,但可提升美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屆時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會收窄,這意味著,國內很多中小出口企業會面臨生存危機,國內的失業率會上升,國民收入會有所減少。
再者,如果美聯儲無限印美元,其貨幣政策一定是寬松的,這會迫使中國央行也跟著一起貨幣寬松。再加上,美元貶值會帶來國際大宗商品漲價。
我國進口大商品成本上升,這會導致輸入性通脹進入中國。正是由於這兩方面的因素,中國國內的通貨膨脹會上升。而對於國內老百姓來講,輸入性通貨膨脹會帶來購買力的下降,這對於低收入群體影響是最直接的。
最後,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加大,還會帶來資產泡沫。就是如果美聯儲濫發貨幣,必定會導致人民幣計價的房價上漲,但是由於國內房價一直處於高位,再加上中央反復強調堅持「房住不炒」。那麼,國內貨幣寬松的流動性,要麼流向股市,要麼流向商品市場。
反正市場上缺少什麼,什麼價格就會非理性的大漲。前幾年游資惡炒大蒜、生薑等農產品,還有茅台酒系列,去年和今年就爆炒蘋果、豬肉、雞蛋等,導致國內部分商品價格大起大落。
(4)美國印鈔對中國股票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美國政府與美聯儲都是分開的獨立的部門,美國總統無權干涉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聯儲只對國會負責。
美聯儲這個無限量,並不是要濫發鈔票,這個無限是指美聯儲在美國國債與企業債價格下跌的時候,提供兜底購買,防止國債和企業債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並不是說美聯儲要向全球濫發貨幣。
實際上,美聯儲究竟有沒有濫發貨幣,我們可以關注三個指標:
第一,從匯率上可以看出,如果美聯儲濫發貨幣,美元匯率會進入長期的貶值通道之中。因為發行了大量的貨幣,匯率上面馬上會顯現出來。
第二是通貨膨脹率,美國核心通脹率在2%以內,如果通脹率快速上升,那肯定就濫發鈔票了。
第三,大量發行鈔票之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會出現惡化。
5. 美國印鈔1.9萬億對中國的影響
分析美國大量印鈔對我們國家的影響,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分析美國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這個問題一直是備受經濟學界關注。由於美聯儲具有「全球央行」的獨特地位,大量文獻已經證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整會對全球其他國家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
一、相關影響
1. 外貿出口
這對外貿來說,是利好的消息。如果美國本土物價上漲得厲害,會導致他們加大進口的需求量。而其他國家還沒有從新冠疫情中緩過來,只有我們中國恢復了正常生產。
2. 匯率走勢
現在人民幣匯率維持在6.4左右,目前有回升的趨勢。美元放水本質會加速美元貶值,但按美國一貫作風,都是先放水,然後再引導美元升值收割。
另外石油上漲會緩解美元貶值的壓力,全世界石油都是美元結算,需求變多以後,美元會獲得支撐。
3. 原材料
美國這波巨款勢必會引起全球通貨膨脹,中國也會面臨「輸入性通貨膨脹」。貨幣多了,而供應短缺,銅,鐵,鋁,塑料等原材料還會繼續上漲,企業老闆又要開始頭疼了。
美國消化這1.9億需要一段時間,可能一年多左右,我們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些計劃調整或應變措施。
二、相關理論研究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最新出版的《多重約束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一書,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具體內容分享如下: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傳統的貨幣政策效果失真,催生了量化寬松等一大批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誕生。這些以量化寬松為主的寬松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造成資本外流,大量美元貸款流向非美國地區,國際市場的流動性顯著提升。對其他國家的通脹水平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二是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量化寬松的溢出性反應敏感。金融全球化使各國的債券收益率存在聯動,降低了央行對國內金融環境的調控能力。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會導致新興國家資本流動減少,產出減少,匯率貶值。
三是三元悖論二元化。三元悖論是指在開放經濟下,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自由流動三者只能選其二。資本流動、資產價格、信貸增長存在國際性的金融周期。信貸流動多的國家受國際金融周期的影響更大。大國的貨幣政策會影響國際銀行的杠桿率,影響國際金融體系的資本流動和信貸增長。因此只要資本流動,不管匯率政策如何,國際金融周期自會限制國內貨幣政策,三元悖論由此便為二元悖論。
除了上面一些宏觀理論分析外,也有研究人員進行了偏微觀影響的分析,在這里主要分享幾個大家可能比較關注的方面:
第一,外匯儲備可能縮水。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超過三萬億美元,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造成貨幣超發,致使美元貶值,這將會使得我國外匯儲備價值縮水。
第二,增加我國的通脹壓力,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點。
在大宗商品價格方面,由於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計價,全球美元流動性的增加將帶來美元貶值,從而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於我國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能源,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可能推高我國生產成本,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
與此同時,相較於美國而言,中國經濟率先恢復,資產回報率可能偏高,會吸引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從而推高資本流入國資產價格水平,比如說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金融行業資產泡沫風險增加,進一步加劇我國的通脹壓力。
第三,在國際貿易方面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美元流動性的增加在國際貿易方面對中國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主要取決於支出轉換效應和收入吸收效應的共同作用。
從支出轉換效應來看,美元流動性的增加,美元貶值而人民幣相對升值,不利於中國的出口,而人民幣購買力提高會促使進口增加,凈出口下降導致產出下降。不過從收入吸收效應來看,美元多了有利於刺激市場需求,有利於中國的出口。從今年的結果來看,我國外貿情況超出預期。說明收入吸收效應作用顯著。
第四,杠桿率上升,債務風險加劇。在全球貨幣政策較為寬松的大環境下,雖然我國是少數採取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但受疫情影響,央行增加流動性投放、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也不小。總體融資環境比較寬松,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企業更容易通過獲得低息貸款、過橋、續貸等資金渡過難關。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會增加企業債券兌付風險,提升銀行的壞賬水平,進而破壞金融的穩定性。
不可否認,美國寬松貨幣政策會給我們帶來不容忽略的影響。不過,美國不可能一直維持如此寬松的貨幣政策。從過去來看,當美國退出寬松貨幣政策時,勢必又會對中國造成影響。這也需要我們重點關注。比如說: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布美聯儲可能會削減量化寬松規模,這就引起了「削減恐慌」。大量的資金尤其是投向證券組合的資金,在短時間內快速撤離新興市場,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匯率、資產價格普遍下降,造成了顯著沖擊。
6. 美國瘋狂印鈔,對我國經濟影響大嗎
美國不斷印鈔全球放水導致美元貶值,中國外匯貶值、人民幣升值,進口增多、出口減少。
美國不斷印鈔的直接結果是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因為美元是全球流通的,當下全球市場商品流通的美元,有20%都是2020年印出來的。大肆印鈔,大量的貨幣超發,印發的美元會慢慢流通到其他國家,從而影響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和經濟發展。也就是說美元的瘋狂印鈔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的錢袋子,關乎所有股民和基民的賬戶。2021年美國經濟復甦,但是印鈔的速度卻並不減慢,總量接近25萬億。在全球疫情沒有結束的情況下,通貨膨脹成了各個國家之間的貨幣主政策。美國採取的超強財政刺激計劃和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瘋狂印鈔導致了全球陷入了通脹的時代。據官方報道,美國五月通貨膨脹再次刷新,物價指數創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全球的經濟和美國的通脹綁在了一起。引發了各國的強烈關注。
目前全球各國的外匯資產基本上都是美元,各國的外匯儲備多數以美元為主。美國瘋狂印鈔就會導致全球美元供應增多,供大於求,美元因此而貶值,以至於商品價格大跌。中國的外匯儲備資產相對的貶值了。
美元瘋狂印鈔,不利於我國商品出口。從我們國家方面來講,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出口的商品就變得便宜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國和進出口國,原材料的上漲就會導致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工人工資就得上漲,於是企業的利潤就會減少,如此惡性循環工廠便很難生存發展下去,企業開工不足,就業率降低失業率升高,中小企業很難維持下去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受到影響。從進口方面講,進口的商品就變得便宜了。百姓買進口商品就相對價格比之前的要便宜。
美元是全球范圍內流通的,美國不斷的印鈔,原材料價格升高,如此成品價格必然也會升高,最終導致整個的產業鏈商品價格都升高了,如此就引發了新的通貨膨脹。
美國印鈔不僅僅是美國一國的行為,因為美元的全球性流通,對中國產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事物都有兩面性,因此對中國企業的生產發展和民眾的生活水平都有影響。
7. 美國開動印鈔機對股市有何影響
開動印鈔機會使美元供給過於需求造成貶值。
而中國作為美國第一大債主,握在手裡的美元嚴重貶值(這也是美國轉嫁金融危機的手段——讓全世界替它買單)是種利空消息。
特別是對於一些購買美國債券的公司更是打擊。
同時從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升值的角度講。人民幣購買力更強了。又是利好消息。
總的來說不同行業對其的表現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8. 美聯儲印鈔票,為什麼中國的股價上漲啊
這次印鈔主要是美元貶值,刺激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黃金大漲,有色金屬資源類價格上漲。
9. 美股加息對a股影響
影響如下:
1.對美國股市來說:加息會提高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投資者會選擇把錢存入銀行,那麼流入股市的資金會大大縮減;
2.對中國股市來說:美國股市的流入資金減少,股價下跌,美股下跌勢必會影響全球股市;
3.美聯儲利息提高,大陸資金或外資會流入美國市場,一旦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會使得中國企業購進原材料的成本提高。
在實際生活中:
1.美聯儲加息意味著用美元兌換他國的貨幣變得有吸引力了,像中國大陸的資金以及一些外資企業資金可能會流向美國市場,這對於美國投資市場來說,是一件利好消息,也很容易引起美元升值。
2.美聯儲加息,提高了銀行的存款利率,一些穩妥的投資者可能會選擇把錢存入銀行,美國股市行情會有所波動,股價有可能下跌。
3.但是從大的方面來看,美聯儲加息,對美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是利大於弊。
【拓展資料】
美國6月小非農超預期,絕對值較5月有所回落。
目前美國就業市場復甦依然強勁,第二季度出現強勁的就業增長。隨著全國各地的企業開始全面復工,休閑和酒店業的增長最為強勁。就業是目前美聯儲最為「關心」的指標。在疫情中,為了刺激就業,美聯儲一直在做QE,即執行量化寬松政策,大白話就是「印鈔」。降息是為了支持經濟,如果就業市場大幅好轉,那似乎「印鈔」的理由就沒那麼充分了。人民幣對資本的吸引力就下降了。那麼,對中國來講就有了資金有外流的風險。為「阻止」資金外流,從過去的經驗看,我國央行往往採取策略是「緊隨」。你加息,我也加。而如果央行收緊貨幣,利率就會上升,一般來講會利好銀行等金融板塊。畢竟加息等於增加放貸的利差。
10. 美國印錢對中國的影響
分析美國大量印鈔對我們國家的影響,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分析美國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這個問題一直是備受經濟學界關注。由於美聯儲具有「全球央行」的獨特地位,大量文獻已經證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整會對全球其他國家產生明顯的溢出效應。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在《多重約束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一書中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具體內容分享如下: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傳統的貨幣政策效果失真,催生了量化寬松等一大批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誕生。這些以量化寬松為主的寬松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造成資本外流,大量美元貸款流向非美國地區,國際市場的流動性顯著提升。對其他國家的通脹水平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二是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量化寬松的溢出性反應敏感。金融全球化使各國的債券收益率存在聯動,降低了央行對國內金融環境的調控能力。美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會導致新興國家資本流動減少,產出減少,匯率貶值。
三是三元悖論二元化。三元悖論是指在開放經濟下,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匯率的穩定性、資本的自由流動三者只能選其二。資本流動、資產價格、信貸增長存在國際性的金融周期。信貸流動多的國家受國際金融周期的影響更大。大國的貨幣政策會影響國際銀行的杠桿率,影響國際金融體系的資本流動和信貸增長。因此只要資本流動,不管匯率政策如何,國際金融周期自會限制國內貨幣政策,三元悖論由此便為二元悖論。
除了上面一些宏觀理論分析外,也有研究人員進行了偏微觀影響的分析,在這里主要分享幾個大家可能比較關注的方面:
第一,外匯儲備可能縮水。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超過三萬億美元,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造成貨幣超發,致使美元貶值,這將會使得我國外匯儲備價值縮水。
第二,增加我國的通脹壓力,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一點。在大宗商品價格方面,由於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計價,全球美元流動性的增加將帶來美元貶值,從而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於我國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能源,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可能推高我國生產成本,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
與此同時,相較於美國而言,中國經濟率先恢復,資產回報率可能偏高,會吸引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從而推高資本流入國資產價格水平,比如說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金融行業資產泡沫風險增加,進一步加劇我國的通脹壓力。
第三,在國際貿易方面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美元流動性的增加在國際貿易方面對中國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主要取決於支出轉換效應和收入吸收效應的共同作用。
從支出轉換效應來看,美元流動性的增加,美元貶值而人民幣相對升值,不利於中國的出口,而人民幣購買力提高會促使進口增加,凈出口下降導致產出下降。不過從收入吸收效應來看,美元多了有利於刺激市場需求,有利於中國的出口。從今年的結果來看,我國外貿情況超出預期。說明收入吸收效應作用顯著。
第四,杠桿率上升,債務風險加劇。在全球貨幣政策較為寬松的大環境下,雖然我國是少數採取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但受疫情影響,央行增加流動性投放、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也不小。總體融資環境比較寬松,融資規模大幅增長,企業更容易通過獲得低息貸款、過橋、續貸等資金渡過難關。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會增加企業債券兌付風險,提升銀行的壞賬水平,進而破壞金融的穩定性。
不可否認,美國寬松貨幣政策會給我們帶來不容忽略的影響。不過,美國不可能一直維持如此寬松的貨幣政策。從過去來看,當美國退出寬松貨幣政策時,勢必又會對中國造成影響。這也需要我們重點關注。比如說:2013年5月,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布美聯儲可能會削減量化寬松規模,這就引起了「削減恐慌」。大量的資金尤其是投向證券組合的資金,在短時間內快速撤離新興市場,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匯率、資產價格普遍下降,造成了顯著沖擊。
張曉慧的新書分析了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正常化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美聯儲加息後,美國與新興市場經濟體之間的利差不斷縮小,國際資本持續從新興經濟體流出,新興經濟體可能會出現外匯儲備流失,資產泡沫破裂,貨幣貶值等多重打擊,甚至會出現經濟動盪,爆發危機。
第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國家會受到較大的沖擊,比如說拉美地區這種國內產業結構單一的國家影響較大。
第三,美聯儲恢復正常貨幣政策,可能改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提高風險溢價,推高國內中長期利率,導致新興經濟體財政赤字惡化,債務負擔不斷加重。
第四,一些盯住美元匯率的國家,將被迫同步收緊貨幣政策,這將引發新興經濟體股票、債券等雙雙下降,更高的利率和更少的流動性會加大企業融資難題。隨著流動性的收縮,地方債、企業債等問題快速暴露,銀行壞賬率、杠桿率上升,都會威脅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海外資金是國內很多房地產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很多房企會在海外發行大量債券進行融資。海外資金的流動性緊縮可能會沖破中國房地產業泡沫,造成債務的連鎖反應拖累銀行體系,破壞中國金融體系從而對中國造成嚴重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