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5推動股市上漲的原因
推動今年中國股市上漲主要原因:
1、「一帶一路」規劃文件正式出台。3月28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2、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博鰲會上講話:防範通貨緊縮風險成為目前主要任何,暗示未來降息、降准空間很大;
3、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態,財政部或考慮第二輪地方債債務置換計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壓力,利於推動地方重大項目實施。
4、《中國人民銀行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政策今日頒布,二套房首付降低到40%。這一政策刺激地產板塊大漲。
5、場外資金積極入市。3月16日-20日當周新開股票賬戶達113.9萬戶,創2007年以來新高。美國投資者對中國A股熱情增大,中國股票指數基金ETF成為搶手貨。
6、降息降準的影響。
『貳』 2005-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暴漲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與證監會聯合出台股權分置改革,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為股市的上漲騰出大幅空間,為暴漲提供了前提條件。
2、2008年的奧運會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減少了流動性風險。
3、由於有進入股市的前提條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險基金第一波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第一步上漲。
4、人民幣升值,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可獲得巨大的人民幣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資湧入房市和當時只有1000點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幣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國內有價證券資產,大量境外資本湧入中國推動了股市的上漲。
6、國內基金規模的擴大,大量新基金發行,基金發行募集到的資金大量投資於股市
7、民間儲蓄力量也湧入股市,推動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經濟價值規律的作用,暴漲後股票價格嚴重高於股票實際價值,股市下跌是價值規律
2、 股指期貨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為股指期貨是個看空機制
3、 2007年4月起開始顯現通脹壓力,政府不斷調高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和存貸款利率,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打壓股市勢頭過猛上漲
4、 大小非解禁,緊隨其後IPO解禁開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發行,使市場上股票嚴重供大於求,擴容壓力之大對股市來說難以承受
5、 5.30事件後,外資紛紛撤資,轉入房市或退出中國金融市場
6、 台灣大選,外聯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響
7、 受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海嘯影響和拖累,造成持續下跌
(2)中國銀行股票上漲的原因擴展閱讀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歷5個階段。
休眠階段:
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它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
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只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只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
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只是帳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機階段就開始了,股價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急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
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只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
成熟階段:
在股市下跌之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使公眾對股票市場重新恢復信心。這個時間的長短視價格跌落的幅度,購買新股票的刺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這些人虧了大本。他們只留著作長期投資,寄望於將來價格的回升,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也擴大了。
這樣成熟階段就開始了這里股票供應增加,流動性更大,投資者更有經驗,交易量更穩定,雖然股價還是會波動,但不像以前那樣激烈了,而是隨著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上下波動。
『叄』 為什麼股票會漲跌
其實股票實際上就是一種「商品」,所以它價格的多少由內在價值(標的公司價值)所決定,而且它的價格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圍繞之價值周圍的。
股票的價格波動也和普通商品一樣,供求關系對其價格有影響。
就像豬肉,市場上需要很多豬肉的時候,當市場上豬肉供不應求,價格上升是必然的事;當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量達不到所賣豬肉的量,豬肉產量過剩,那必然會降低價格。
反映到股票上就是:10元/股的價格,50個人賣出,但市場上有100個買,那另外50個買不到的人就會以11元的價格買入,這樣一來股價就會上升,相反的話股價就下跌(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將交易進行簡化了)。
通常來說,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買賣雙方的情緒,進而影響到供求關系的穩定,其中影響因素中的決定因素有3個,下面我們逐一進行講解。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送波福利,免費領取各行業的龍頭股詳細信息,涵蓋醫療、軍工、新能源能熱門產業,隨時可能被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是什麼導致了股票的漲跌?
1、政策
國家政策對行業或產業的引領處於主導地位,比如說新能源,國家對於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對相關企業、產業對進行了扶持,比如補貼、減稅等。
這就招來大量的市場資金,並且還會大力挖掘相關行業的優秀企業或者已經上市的公司,最終導致股票的漲跌。
2、基本面
看長期的趨勢,市場的走勢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場整體就向好,比如說疫情期間我國經濟優先恢復增長,企業的盈利情況也漸漸改善,股市也一並回升。
3、行業景氣度
這點是關鍵所在,一般地,股票的漲跌常常受到行業景氣度的影響這類公司的股票價格普遍上漲的原因是行業景氣度好,比如上面說到的新能源。
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最新資訊,我特地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股市播報,能及時掌握企業信息、趨勢拐點等,點擊鏈接就能免費獲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股票漲了就一定要買嗎?
很多新手並不是了解股票很長時間,一看某支股票漲勢大好,毫不猶豫的入手了幾萬塊,買了之後就一直跌,馬上被套牢了。其實股票的漲跌在短期內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只要有人持有足夠多的籌碼,一般來說占據市場流通盤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價。學姐建議股票新手,把選擇長期佔有龍頭股進行價值投入作為重點考慮項目防止在短線投資中出現大量損失。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8-1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肆』 關於股票:「中國銀行每上漲一分錢,指數就會上漲0.8--1個點」 銀行漲什麼一分錢跟股票什麼關系整...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明了中國銀行的股票占上海市場的權重,意思就是中國銀行每上漲一個點,指數就會相應上漲0.8~1個點,銀行股占滬深交易權重為40%多
『伍』 中國銀行股票為何持續上漲現在還可以買嗎
中國銀行股票現在可以進。一中行是銀行股的龍頭。二是滬港通結算的
銀行,三是從07年到去年11月才開始炒作。
『陸』 為什麼說中國銀行是最具有上漲空間的股票
只是一種說法而已,不一定真會大漲
1、中國銀行市盈率低,基本面大部分都還不錯,屬於藍籌股,所以有人覺得它有上漲空間
2、銀行的盤子太大,真要漲起來,一定是 要大量資金撬動的,2018年,金融領域去杠桿、加息,資金面預期趨緊,場內資金再怎麼像他們集中,也很難把這個板塊整體帶動到大漲。
『柒』 最近銀行為什麼股票都在漲
當銀行真正賺錢的時候,股價是往下走的,但當銀行盈利水平開始下滑時,其股價就可能翻轉了。這些聽起來或許有些荒謬,但是可以細細的琢磨一下。
『捌』 2005-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分析
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是瘋牛,非理性暴漲,泡沫太多,所以政府要用無形的手來打壓泡沫。現在的點位基本是政府比較認可的點位,所以再出現暴跌可能性不大,即便出現了政府也將出手,畢竟中國是政策市,政府始終管制著股票市場。
一、股市從998點以來上漲的回顧:
從2005年6月6日開始,中國股市進入了第二波周期為8年以上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其時間跨度之長,空間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從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時間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漲幅度是200%。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個幅度不可謂不大,但是其性質我歸納為恢復性上漲,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1年半以來的市場情況。
第一階段:熊市完結,股市試探性緩慢反彈(2005年6月~2005年11月)。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熊市雖然已經完結,但是人們飽經摧殘的脆弱心理仍不願相信牛市已經到來,若有上漲,仍將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彈,一切都猶猶豫豫,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沉睡的熊大哥。
只有極少數的先知勇敢的買入,因為這個時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黃金啊,可能十年內都再沒同樣的機會了…....這個階段緩慢的上漲,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個底部,磨啊磨啊,終於磨掉了那些不堅定的人,然後就到第二階段了…
第二階段:大夢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階段的特點是拉高成本,脫離估值太低不合理區域。這個階段沒什麼,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來越多,懷疑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機會來了,趕快搞一把再說,在第二階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瘋狂波,接下來就是較大的調整…
第三階段:崢嶸初現(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經過對第二階段的徹底清洗,股指從2006年8月開始,進入到顯露崢嶸的歲月。從8月起,在大象股的強力拉升下,股指強勢進入主升浪,這個階段,牛是沒有回頭吃草的時間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瘋狂了。營業部門庭若市,新股民開戶一再創新高。這個階段,只要你買股票,隨便怎樣都賺錢,股指漲得象瘋狗樣,所以都叫瘋狗浪。但是,再怎麼強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遠上漲而不休息,牛始終會回頭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這一段時間,牛低頭了,大盤6日內暴跌近500點。暴漲帶來的暴跌讓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給了投資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一年半以來,大盤雖然經歷了幾個階段,但從大趨勢來講,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屬於單邊上漲,投資者多有斬獲。雖然股指已經上漲很高,但是趨勢沒有改變,股指的連創新高開拓了牛市的空間,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資金,為下一階段行情的演變打下了基礎和鋪墊了條件。
二、2007年對於指數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現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經從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現在的接近40倍,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個數據「現階段」是高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這樣下去是沒有出路的。我國是處於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又有高速發展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適當高估,可以讓人接受的長期平均市盈率波動值可以考慮在20倍到25倍(歐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長期脫離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個問題。
2)短時間獲利盤太多:1年半時間股指從1000點到3000點,這個市場的資本回報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資金年回報率在15%就有很多人開心的不得了,現在這個市場的資金年回報率超過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歷史告訴我們,市場不會讓你這么舒服的賺錢的,市場肯定會用他自己的方式讓投資者抬高成本。
3)市場進入題材股階段:一般牛市的板塊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剛開始是價值投資,然後擴散到炒作二線藍籌股,後來炒作有實質性題材的板塊,最後進入到炒作垃圾題材的階段。現在這個市場基本是進行到瘋狂炒作題材的階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說。大致瀏覽一下個股,每個股票都基本上都經歷過了一段飆升段了,再漲的空間有多少呢。這些表明行情在逐漸在進入末期。
4)從波浪理論的角度來看,從2007年2月6日開始的上升段,很象某個稍大級別波段的5浪,5浪過後是什麼呢,是對應更大級別波段的調整浪。
5)從江恩的時間周期來測算,2007年春節過後3到5周,是及其危險的時間之窗,是大波動的主要時間周期和小波動的次要時間周期的重合點。如果這段時間沖高上漲的話,則更加危險,那表明時間周期點將落在空間的頂點,這個信號預示著下跌不可避免。
總的來看,大盤股指的上漲力量在逐漸減弱,上漲的時間在逐漸縮短,下跌的時間和空間在加大,下跌的推動結構一次比前一次強。上證指數可能在3100點到3500點之間,時間在春節後3~5周內見到2007年春節後的第一個高點,然後進行一個大級別的調整,調整的第一參照點是上次暴跌的低點2541點。
同時聲明一點,技術性調整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下次更好上漲。在技術性調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漸跟上股價上漲的幅度,對股價形成基本面的支撐。同時也為了抬高投資者的成本,消化獲利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時間換空間。
三、加息改變不了大牛勢的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
加息對股市無疑是一個利空,對股市的確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本次加息對股市的影響不至於大到可以改變本輪大牛勢的格局。因此,基金長線投資者的操作思路沒有必要隨著加息而進行調整。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決定住房貸款加息。這對絕大多數購房自住的市民來說,意味著支付房貸的負擔將增加5%至10%。滬綜指當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彈後,滬綜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點。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滬指低開14點,最高1445,收盤 1440,漲23點,大漲1.66%。其後依然維持上漲勢頭,並在5月份展開了一波歷史上少見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點。
綜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於房地產等占的主導比較大,受影響也比較大,必然會對大盤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股市還沒有改革,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大市值還沒有引進。但現在除了市值發生變化外,關鍵是投資者已經逐漸適應了加息。從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加息不再是毒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發展的良葯。有些人並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義以及用途,只會盲目跟風殺跌,其實大盤歷來暴跌的罪魁禍首很大程度都要歸咎於恐慌盤,所以,投資者的心態是關鍵。
四、扼殺瘋牛的終極殺手--中石油:
從宏觀角度講股票不是越漲越好的,而是估值合理的,各類股價符合上市公司的業績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部署,那就是最好的了;股票越漲越好那就會形成泡沫的,當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破裂的,那是就難以收拾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房地產的泡沫破裂導致的,這是要整個國民經濟的命的事,所以絕對不會是股票越漲越好的情況;
如果各類股票的價格嚴重透支,到一定程度國家就會干預了,加稅加息限制銀行貸款,發行超級上市公司打壓,當股市形成瘋牛後有很多調控辦法都失效下,為了遏制這頭不馴的狂牛,07年10月政府命中石油「搬兵回朝」救駕,一個中國石油不愧為金牌第一殺手,一入場就把滬市大盤從6120點,一口氣趕到1650點,輕而易舉地就把狂熱的A股給按下去了;
總體來說,從宏觀、微觀、國內、國際、稅收改革和企業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國股市繼續向好的基礎非常強勁,今年的儲蓄增長率首次下跌僅僅是開始,是大規模資金投入股市的開始。儲蓄如蓄水,投資如泄洪,從制度上開啟儲蓄資金自動流入證券市場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玖』 20100609今日銀行股票受何因素上漲
銀行股估值已接近歷史低位
進入4月中旬,銀行股伴隨著大盤的節節下挫出現大幅下跌,完全稀釋了09年報和10年一季報的利好因素。根據Wind統計,截至2010年5月14日,近一個月銀行指數下跌了10.18%,上證綜指下跌了14.80%,滬深300指數下跌了15.51%;而從年初至今,銀行指數下跌了14.54%,上證綜指下跌了16.87%,滬深300下跌了18.87%,在大幅下跌周期中銀行板塊優於滬深300等強周期品種,稍好於大盤。經過年初以來的大幅下跌,銀行股的估值優勢已經很明顯,P/E12.23倍,P/B2.19倍,低於滬深300P/E18.70倍,P/B2.58倍。從銀行股估值歷史看,即使在2008年預期最糟糕時,銀行股P/B跌至1.99倍,P/E跌至13.15倍,目前銀行板塊估值距離08年末的估值低點也只有10%左右。無論是看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無論是與歷史縱向比較,還是與新興市場橫向比較,當前估值都已反映了較悲觀的預期,是銀行股估值底部。市場普遍預測宏觀政策預期將保持穩定,貨幣政策近期不會有大的緊縮趨勢,現在正可謂投資銀行股正當時。
「國家隊」支持,為估值回升提供有力支撐
2010年4月30日,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金」)表示,2009年,工行、中行、建行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資本充足率下降較快,需要適當補充資本金,以滿足業務發展需要和監管要求。匯金認為,大型商業銀行有序補充資本金,對於維護資本市場穩定、促進大型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匯金支持三大行將2009年的現金分紅比例由50%降至45%,以提高三大行通過內部積累補充資本的能力。
與此同時,匯金承諾,將積極支持並參與各行的再融資計劃,並將繼續遵照有關規定,依法履行出資人代表職責,強化資本約束,促進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
歷史上,在2008年9月上證指數跌至2000點附近時,匯金公司就高調增持,出手救市。2008年9月28日,工行發布公告稱,匯金公司已於9月23日增持200萬股公司股份,而在未來12個月內,還將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而在當年9月24日,建行和中行業公布了獲得匯金增持的信息。當時在匯金公司出手增持的影響下,金融股帶動指數連漲數日。而在一個月之後的10月28日上證指數碰觸到1664點之時,伴隨匯金公司增持行為的延續,新一輪牛市也正式宣告來臨。數據顯示,匯金自2008年9月23日通過上交所系統買入方式增持三大行股份以來,累計增持工行A股約3.11億股;累計增持中行A股約0.86億股;累計增持建行A股約1.46億股。
2010年2月23日,交行發布公告,將同時在A股和H股市場進行配股融資,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過1.5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籌集金額不超過420億元,用以補充公司資本金。作為交行的第一大股東,財政部表示將參與交行的配股計劃。交行行長牛錫明也表示,財政部對本次配股持非常積極態度,預計本次對他們的配股會獲得成功。
目前,銀行板塊的估值偏低,工、中、建、交等大行估值更是逼近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的大底。2010年5月13日,在匯金進場的傳言下,銀行股繼續帶動金融板塊上攻,中行、工行、建行三大行分別漲1.72%、0.44%、0.58%,其他銀行股深發展、北京銀行、招行漲幅在3%上下。銀行帶動金融板塊引領大盤站上2700點。
無論是匯金還是財政部對其所持有的國有大行再融資的支持,將從市場信心層面,將為銀行股估值回升提供有力支撐。
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仍保持穩定
對銀行板塊構成制約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對房地產貸款資產質量的擔心。中央及地方一系列房地產新政的出台使各地樓市在5月迅速完成了從火爆到冷清的轉換,同時在央行收緊流動性的預期之下,監管部門對銀行房地產貸款的抗風險能力更為關注。一系列房地產新政的目的在於打擊製造房價泡沫的投機和投資性需求,防止房價過快過度上漲,使房價回歸至正常的運行軌道,並不是要打擊整個房地產行業。
總體而言,由於上市銀行對房地產貸款的審批和風控普遍比較嚴格,而房地產開發貸的抵押率很高、銀行個人房貸余額/房價總額比平均在60%左右,除非房價跌幅超過30%-40%,否則不會出現違約率大幅上升的情況。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此次政府自主調控將有效抑制促成房價進一步上漲的投機投資因素、避免風險進一步積累,降低未來房價失控進而崩盤的系統風險,長遠來看有利於降低銀行業的風險隱患。
就具體政策而言,首套自住房首付成數由兩成提高至三成,提高了按揭客戶違約成本,有利於提高銀行按揭貸款資產質量。對於2009年發放的按揭貸款,預計資產質量在未來幾年可保持穩定。主要是由於目前的房價對當時已經有很大漲幅,盡管當時首付比例較低,但上漲的房價提供了較大的緩沖。對於當前的房價,有必要通過要求更高的首付比例以增強風險防範能力。
根據目前的公開資料,從4月中下旬開始的房貸壓力測試基本已告一段落,多家商業銀行對房價下跌容忍度在30%-40%之間。國有大行中,交通銀行率先公布房貸壓力測試結果,測試顯示,房地產價格下降30%,較之2009年末,2010年對公房地產行業貸款不良率提高約1.2個百分點;房地產價格下降30%,人民幣升值6%,GDP增速4%,較之2009年末,2010年個人住房及商鋪貸款不良率提高約0.9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文揮表示,由於交行房地產貸款佔比相對較低,完全有把握消化和吸收這部分風險。
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理解及風險評判
對銀行板塊構成制約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資產質量的擔心。
地方融資平台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一般而言,地方融資平台是指由各級政府出資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資產或者以財政補貼、政府擔保作為還款承諾,形成的可達到融資標準的,政府實際控制的企業法人。但對於地方融資平台的統計口徑尚存在一些爭議,有觀點認為不能簡單的把各級政府控股的,無論是全資的,還是參股控股的公司,都籠而統之、簡單化的稱作為政府融資平台。由於監管機構對於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界定存在差異,各行對此類貸款規模到底有多大目前還存在較大不一致。按照銀監會的要求,6月底前各銀行應完成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授信業務的全面自查清理,相信隨著銀行自查的結束,圍繞其的信息不透明問題會得到解決,屆時對於平台貸款的全貌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實際上,在所有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中,引起關注的風險主要來自於那些雖然有具體對應項目、但沒有對應現金流還款來源且沒有綜合還貸能力的地方融資平台,這些融資平台往往需要地方財政的支持,個別財政實力較弱、負債規模偏高地區的平台會面臨較大資金壓力。從銀監會清查政府融資平台的具體要求來看,並非將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直接界定為壞帳,而是從宏觀、周期的角度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重點關注項目經濟可持續性及財政的可持續性還款能力。
多家商業銀行均表示,其在發放貸款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對應具體項目,杜絕發放「打捆貸款」,即無對應具體項目,也沒有獨立對應的項目還款來源的貸款。同時,多家商業銀行也表示,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發放並無不同於一般項目貸款的審核流程,都嚴格按照各自項目貸款的標准,堅持審慎從嚴、合法合規的原則,堅持貸款對應具體項目,明確還款現金流、且客觀評估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對出資不實,治理結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資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融資平台嚴格限制貸款。
以交行為例,針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該行一貫堅持審慎嚴格的信貸措施,採取了各項措施防範政府融資平台信貸風險。2009年,針對全國融資平台型貸款增長較快、地方政府負債總水平不斷上升的風險,交行進一步嚴控該類貸款的授信門檻,確定了「嚴格准入、強調自償、控制總量」的授信原則,確定相關准入標准,合理審慎確定貸款期限,不支持地方財政實力弱、層級低的融資平台企業。2010年,交行在繼續執行2009年融資平台授信原則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保續建、控新建」的信貸策略,即繼續保證國家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在建項目的後續投入,新增授信原則上僅限於具有自償性還款來源的高層級融資平台,並進一步強化擔保措施。據報道,交行政府融資平台貸款主要投向上海、江蘇、北京、天津等經濟較發達區域,主要用於國家和地區重點優質項目,業務結構以省市級及5年(含)內到期貸款為主,不良貸款率低於總體不良貸款率水平,根據這些特點判斷,目前其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風險是完全可控的。
市場中不少研究機構對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風險持樂觀態度。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在其一篇研究報告中表示,盡管中國銀行業未來幾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良貸款和其它問題貸款將可能大幅上升,但銀行業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合理的不良貸款比率以及適當的資本實力,從而將壞帳的影響保持在可控水平。
銀行再融資規模日益明朗,A股市場壓力大大減小
從再融資的政策導向上看,上市銀行在A股進行股權融資的壓力大大減小。
據媒體報道,2010年3月3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銀監會關於大型銀行2010年補充資本請示,並確定了五點再融資原則,即「A股籌集一點,信貸約束一點,H股多解決一點,創新工具解決一點,老股東增加一點」。從中可以看出兩點重要信息,一是我國的再融資大戶——國有大型銀行可能會盡量多地從香港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從而大大減輕對A股市場的壓力。二是管理層也向銀行提出了要求,即更要注重資本約束,嚴格控制信貸增速,防止各行因信貸過快增長而加大資本缺口。
從國有大行已經公布的再融資方案看,明顯好於市場對銀行股擴容的預期。市值較小的交行選擇了同時在A股和H股市場進行配售。建行也選擇了A+H配股,而A股由於僅占總股本的3.85%,籌資額預計低於30億。而中行和工行目前的初步方案都是境內發債,在香港進行股權融資。
據市場最新消息,在四家銀行上報再融資數額後,國務院批准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再融資總額為2,870億元。
隨著三大國有上市行的融資計劃逐漸揭秘,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融資計劃也基本明朗,A股市場上銀行股再融資陰雲逐漸散去,大大減輕對A股市場的壓力。
綜上所述,無論從銀行估值水平、自身資產質量角度,還是從資本市場的外部環境來看,投資者在現階段都應該充滿信心地增持銀行股。
『拾』 為什麼中國銀行上市對大盤有這么大的影響呢不明白納悶ing...
中行上市對股指影響巨大,分析人士測算
中行漲1分錢滬指漲1個點
中國銀行將於7月5日登陸上交所,其計入指數的股本為1778億股,是中國石化的2.54倍,將成為兩市權重最大的樣本股。分析人士測算顯示,按中行目前所佔滬市權重比例計算,中行每漲跌1分錢將影響到滬綜指漲跌1個點。若以中行3.6元上市定價計算,其上市將帶動上證指數上漲52點。剔除H股市值後,中行總市值將達到6400億元,將占滬市總市值29630多億的21.6%左右。
為配合中行的上市,便於其盡快進入各有代表性的指數樣本股行列。經廣泛徵求市場意見,並經指數專家委員會審議,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決定補充大市值公司快速進入指數的規則。對於新發行股票,若符合樣本條件、且總市值(不含境外上市股份)排名在滬深市場前10位,啟用快速進入指數的規則,即在其上市第十個交易日結束後進入指數,同時剔除原指數樣本中最近一年日均總市值排名最末的股票。據此規則,中國銀行將於上市第十個交易日結束後進入滬深300和中證100指數。
此外,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擬決定對上證180指數和上證50指數規則做以下補充:總市值(不含境外上市股份)排名在市場前十位,且其上市時間距下一次樣本股定期調整生效日超過20個交易日的新發行股票,若無不適宜作為指數樣本股的情況發生,在其上市第十個交易日結束後納入上證180指數和上證50指數。對於增發、重組和合並等行為導致股票總市值增加,符合上述條件的,處理方式和新發行股票一致。
2006年7月5日9:25,當股民老王到營業部時驚訝地發現:"不會吧,今天一開盤指數就漲了50點!難道是行情系統中病毒了?"
這一幕並非來自科幻小說,因為在下周三,滬深股市歷史上最大的"航母"中國銀行將登陸A股,並將取代中國石化成為上證指數的第一大權重股!
中行上市當日就將被計入上證指數,據測算,如果該股漲到3.70元,那麼,上證指數將上漲50個點!
而業內人士預測,中行上市很可能定位在3.60元-3.80元。
這,就是中行的威力!
首隻全流通發行的超級大盤股
本周三,滬深股市將迎來歷史上股本最大的一家公司--中國銀行,它是全流通發行的首隻"航空母艦",這對A股市場具有劃時代意義。
中行的發行價為3.08元/股,發行數量為64.93506億股。
昨日中銀公布了2005年年報。年報顯示,中銀去年凈利潤275億元,每股收益0.15元,較2004年增長31%,每股凈資產1.12元。新增不良貸款大幅下降,不良貸款率下降到4.62%,資本充足率達到10.42%。
到2005年末,中行資產總額達到47428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06%;各類貸款余額為2235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13%,貸款減值損失也教2004年減少52%。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銀行與同行業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國際業務方面.
商業銀行投行保險三大業務成中行主要收入來源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混業經營資格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業務、投行業務和保險業務構成了中行最主要的三大塊業務,這三塊業務也成為中行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其中,佔比最大的仍然是商業銀行業務。
商業銀行作為中行的傳統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公司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資金業務。年報顯示,公司業務的儲蓄余額最高,個人業務其次。據統計,2005年,境內行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為14,16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321億元,市場佔有率為10.0%,比上年末上升0.1%。
在發展商業銀行業務的同時,保險業務也是中行業務的重要支柱。2005年,中行旗下的中銀集團保險及中銀集團保險的子公司中銀集團人壽,實現毛保費收入合計為49億港元。截至2005年末,中銀集團保險資產總額為39億港元,中銀集團人壽資產總額為95億港元。
而中行旗下的中銀國際更發揮了其地跨內地與香港的優勢,使得投行業務成為中行收入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良好的業績增長背景下,2005年,中銀國際股票現貨交易額保持香港市場前六位。
中行上市:一塊近3倍於中石化的磐石
中國銀行於上周五成功完成了A股發行申購程序,而大盤七連陽的回暖局面彷彿也預示著市場參與各方對中國銀行引領大盤破浪前行的高度期待。
平安證券研究所投資策略研究員李先明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作為A股市場上新的「龍頭」,假定中行上市首日的定價和H股股價接近,以其占上證指數的權重計算,即使不考慮其他因素,就將帶動上證指數「上漲」約36點,對指數的拉動作用明顯。
李先明認為,中行發行A股後,其可能計入上證指數中的股本數將達到1778億股,是目前中石化(600028.SH)的2.54 倍,從而將取代中石化,成為上證指數中股本權重最大的樣本股。目前滬市總股本權重最大的5家公司總股本規模為1310.75億股,佔比為25.56%左右;中行發行後,滬市總股本中權重最大的5家公司總股本將佔到滬市公司總股本的43.25%,上證指數的權重進一步走向集中。
「目前中行H股股價摺合人民幣約3.60元。假定中行A股上市後的股價也定在3.60元左右,發行A股後,中行剔除掉H股市值後的總市值將達到6401.71億元。以此計算,發行後中行的總市值將佔到滬市總市值的18.05%左右。滬市總市值最大的5家公司的總市值佔全部滬市公司總市值的比重,也由其發行前的22.80%上升到35.31%。權重個股對股指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加大。
從中行H股的情況看,近期股價在3.4港元附近,折算成人民幣約為3.5元。同時,考慮到A股對H股普遍存在的溢價,不排除中行A股漲至3.8元的可能性,相當於溢價23%。
替代中石化成為兩市第一權重股的中行,對大盤的影響也值得期待。市場人士測算,由於目前新股上市當天就直接計入指數,如中行當日漲至3.5元,將使上證指數上漲約42點;如果漲至3.8元,則可直接將上證指數拉升70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