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主力排名 > 疫情對中穎電子股票的影響

疫情對中穎電子股票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5-05-24 04:28:24

⑴ 匯成股份上市前景

一、公司介紹:(總股本834,853,281 股) (一)公司是集成電路高端先進封裝測試服務商,目前聚焦於顯示驅動晶元領域,具有領先的行業地位。公司主營業務以前段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為核心,並綜合晶圓測試(CP)及後段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環節,形成顯示驅動晶元全製程封裝測試綜合服務能力。公司的封裝測試服務主 要應用於 LCD、AMOLED 等各類主流面板的顯示驅動晶元,所封裝測試的晶元 系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智能穿戴、高清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各類終 端產品得以實現畫面顯示的核心部件。公司是中國境內最早具備金凸塊製造能力,及最早導入 12 _晶圓金凸塊產線並實尺段現量產的顯示驅動晶元先進封測企業之一,具備 8 _及 12 _晶圓全製程 封裝測試能力。2020 年度,公司顯示驅動晶元封裝出貨量在全球顯示驅動晶元 封測領域排名第三,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在顯示驅動晶元封裝測試領域深耕多年,憑借先進的封測技術、穩定的 產品良率與優質的服務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公司服務的客戶包括聯詠 科技、天鈺科技、瑞鼎科技、奇景光電等全球知名顯示驅動晶元設計企業,所封 測晶元已主要應用於京東方、友達光電等知名廠商的面板。2020 年度全球排名 前五顯示驅動晶元設計公司中三家系公司主要客戶,2020 年度中國排名前十顯 示驅動晶元設計公司中九家系公司主要客戶。 (二)公司目前主要所封裝測試的產品應用於顯示驅動領域,以提供全製程封裝測 試為目標,涉及的封裝測試服務按照具體工藝製程包括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晶圓測試(CP)、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 (三)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如下: 二、行業和競爭: (一)集成電路製造產業鏈主要包括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三個子行業,封裝測試行業位於產業鏈的中下游,該業務實質上包括了封裝和測試兩個環節,但由於測試環節一般也主要由封裝廠商完成,因而一般統稱為封裝測試業。封裝是將晶元在基板上布局、固定及連接,並用絕緣介質封裝形成電子產品 的過程,目的是保護晶元免受損傷,保證晶元的散熱性能,以及實現電信號的傳 輸。經過封裝的晶元可以在更高的溫度環境下工作,抵禦物理損害與化學腐蝕,帶來更佳的性能表現與耐用度,同時也更便於運輸和安裝。測試則包括進入陵橋譽封裝 前的晶圓測試以及封裝完成後的成品測試,晶圓測試主要檢驗的是每個晶粒的電性,成品測試主要檢驗的是產品電性和功能,目的是在於將有結構缺陷以及功能、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晶元篩選出來,是節約成本、驗證設計、監控生產、保證質量、分析失效以及指導應用的重要手段。封裝測試業是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中發展最為成熟的細分行業,在世界上擁有 較強競爭力,全球的封裝測試產業正在向中國大陸轉移。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 會統計數據,消含目前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結構中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的 銷售規模大約呈 4:3:3 的比例,產業結構的均衡有利於形成集成電路行業的內 循環,隨著上游晶元設計產業的加快發展,也能夠推進處於產業鏈下游的封裝測 試行業的發展。 集成電路產業早期從歐美地區發展,隨著產業的技術進步和資源要素的全球 配置,封裝測試環節的產能已逐漸由歐美地區轉至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新興市場區域,目前全球封裝測試行業已形成了中國台灣、中國 大陸、美國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 年中國封裝測試 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有率高達 64.00%,其中中國台灣企業占 43.90%,中國大 陸企業占 20.10%,均高於美國的 14.60%。 受益於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帶動,境內封裝測試市 場跟隨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高速發展。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2016 年至 2020 年,中國大陸封測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12.54%,遠高於全球封測市場 3.89% 的增長速度。從封測業務收入結構上來看,中國大陸封測市場依然主要以傳統封 裝業務為主,但隨著國內領先廠商不斷通過海內外並購及研發投入,中國大陸先 進封裝業務有望快速發展。近些年,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聯詠科技等知名晶元設計公司逐步將封 裝測試訂單轉向中國大陸企業,同時國內晶元設計企業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以 及全球晶圓製造龍頭企業也陸續在大陸建廠擴產,在此背景下,國內封裝測試企 業將會步入更為快速的發展階段。同時,未來先進封裝將為集成電路產業創造更 多的價值,隨著智能汽車、5G 手機等的先進封裝需求增加,產能緊張,將會帶 動封測價格提升,國內提前布局先進封裝業務的廠商將會受益。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未來五年中國大陸封測市場預計將保持 7.50%的 年均復合增長率,在 2025 年達到 3,551.90 億元的市場規模,佔全球封測市場比 重約為 75.61%,其中先進封裝將以 29.91%年復合增長率持續高速發展,在 2025 年佔中國大陸封測市場比重將達到 32.00%。 全球顯示驅動晶元的產業格局中,韓國廠商和中國台灣廠商占據主導地位,包括三星、聯詠科技、奇景光電、瑞鼎科技等。近些年,隨著中穎電子、格科微、明微電子等廠商的崛起,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未來隨著我國晶元設計 的人才資源逐步豐富、晶圓製造業的產能供給提升、封裝測試技術的集成度進一 步提高以及顯示面板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大陸的顯示驅動晶元市場份額將持續增加。 受益於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量的增長,顯示驅動晶元市場規模也快速增長。根 據 Frost & Sullivan 統計,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123.91 億顆增長 至 2020 年的 165.4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7.49%。預計未來將持續增長,到 2025 年出貨量增至 233.20 億顆。LCD 面板出貨量穩步增長,帶動 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逐步提升。2020 年,全球 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為 151.40 億顆,預計未來將繼續穩定在高出貨量水平,到 2025 年增至 208.70 億顆。得益於 OLED 屏幕的高速增長,OLED 驅動晶元出 貨量亦快速增長,預計到 2025 年將增至 24.50 億顆,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達 13.24%。 受下游顯示面板市場增長的驅動,疊加國家政策利好及大量資本投入,中國 大陸顯示驅動晶元以高於全球平均速度增長。據統計,2016 年中國大陸顯示驅 動晶元出貨量僅為 23.50 億顆,但 2020 年已增至 52.7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22.37%。其中,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22.70 億顆增長至 2020 年的 50.0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21.82%;OLED 驅動晶元從 2016 年的 0.80 億顆增 至 2020 年的 2.7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35.54%。預計 2025 年中國大陸顯示驅動晶元出貨量將達到 86.90 億顆,其中 LCD 驅 動晶元產量將增至 79.10 億顆,OLED 驅動晶元產量將增至 7.80 億顆。 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服務的產業格局中,中國台灣廠商占據主導地位,包 括頎邦科技、南茂科技等。近些年,隨著匯成股份等大陸廠商的崛起,中國大陸 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未來隨著我國晶元設計的人才資源逐步豐富、晶圓製造業 的產能供給提升、封裝測試技術的集成度進一步提高,預計 2025 年中國大陸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服務銷售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據統計,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市場規模於 2020 年達到 36.00 億美元,較 2019 年增長 20.00%。未來從需求端來看,依然將有新增的面板產能釋放,對於顯示驅動晶元的需 求持續走高。從供應端來看,晶圓代工廠雖然一直有新建產能投產,但多數都還 未能實現量產,預計 2023 年晶圓產能才有望達到供需平衡。顯示驅動晶元的產 量不足,將持續推高銷售價格,因此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市場規模將也隨之上漲,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56.10 億美元。 未來隨著國內晶元設計廠商的發展以及晶圓產能緊缺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局 面,中國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預計中國整體顯示驅動封測 市場規模將從 2021 年的 184.30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280.80 億元,年均復合增 長率約為 11.10%,2025 年中國顯示驅動封測市場佔全球市場比重將提升至 77.01%。 (二)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效應明顯,除部分專門提供對 內顯示驅動封測服務的廠商集中在韓國外,行業龍頭企業均集中在中國台灣及大陸地區。中國台灣在經過行業整合後,中小型封測廠紛紛被大廠並購,目前僅剩 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兩家全球領先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廠商。中國大陸起步相對 較晚,且由於缺乏成熟的晶元設計廠商,市場需求不足,因此中國大陸地區的封 測企業規模相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封測企業規模較小。隨著中國大陸近年來對晶元 設計企業的不斷扶持和企業技術的不斷成熟,急劇上升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需求 將會推動現有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廠商的持續擴產,並吸引更多領先的封測廠商進 入行業。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統計,2020 年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中,獨 立對外提供服務且市場份額佔比較高的企業包括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匯成股份、頎中科技與通富微電。其中,頎邦科技和南茂科技均為中國台灣上市公司;頎中科技原為頎邦科技境內子公司,後被境內其他股東收購;通富微電為中國 A 股上市公司。隨著技術的創新發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日益精細化,衍生出眾多細分 領域,公司目前聚焦於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在整個集成電路封測行業,主要 公司有日月光、Amkor、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晶方科技、利揚晶元 與氣派科技等,其中,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產品線橫跨封測行業多個 細分領域,晶方科技專注於 CMOS 圖像感測器的封裝和測試,利揚晶元專注於 集成電路測試領域,氣派科技系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內資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 之一。在細分行業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主要的公司有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匯成股份及頎中科技等,其中,頎邦科技和南茂科技均為中國台灣上市公司。 三、特別風險: 1.本次公開發行前,實際控制人鄭瑞俊、楊會夫婦合計共同控制發行人 38.78% 的表決權,本次公開發行後控制比例將進一步下降。公司所處行業為資金密集型 行業,固定資產投入規模較大,公司實際控制人鄭瑞俊為支持公司發展、為員工 持股平台支付增資款以吸引優秀人才和維持團隊穩定,以及受讓股東持有的部分 股權,資金需求較大,存在以個人名義對外借款的情形。截至本招股意向書簽署 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鄭瑞俊存在多項未到期的大額負債,借款本金超過 3 億元,負債到期時間為 2025 年 1 月至 2026 年 9 月不等。自發行人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或大額負債到期後,如 實際控制人不能按期償還借款,則屆時實際控制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可能被債權人 要求凍結、處置,存在對公司實際控制人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 2.截至 2021 年末,公司經審計的累計未彌補虧損為-22,400.72 萬元,累計未彌補虧損的情形尚未消除,主要系所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及技 術密集型行業,要形成規模化生產,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及研發投入。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後,若公司短期內無法彌補累計虧損,將導 致缺乏向股東現金分紅的能力。 四、募投項目: 五、財務情況: 1.報告期內: 2.2022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預計為 44,935.58~48,226.58 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 25.25%~34.43%;凈利潤預計為 8,095.95~10,034.23 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37.64%~70.60%;扣非後歸母凈利潤預計為6,058.14~7,576.42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 95.02%~143.90%。2022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較上年 同期大幅提升。一方面,合肥生產基地不斷導入優質客戶以及高端產品,營收規 模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合肥生產基地持續擴充產能,憑借先進的封測技術、穩定的產品良率與優質的服務能力,客戶訂單保持增長使得產能充分釋放。 六、無風個人的估值和申購建議總結: 匯成股份主營業務以前段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為核心,並綜合晶圓測試(CP)及後段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環節,形成顯示驅動晶元全製程封裝測試綜合服務能力。2020年度公司顯示驅動晶元封裝出貨量在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排名第三,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細分行業巨頭冠軍,作為消費電子上游封裝企業,受益於21年疫情紅利,下游電視、PC銷量大增,同時公司成功扭虧,未來增速肯定放緩,短炒關注,長線受壓,開盤給予發行人公司140億市值,建議保持關注,建議積極申購 作者:無風說次新股 鏈接:https://xueqiu.com/1071411538/227270743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⑵ 雪災受益股(雪災有哪些股票)

雪災受益股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 晶圓代工廠商

    • 中芯國際:作為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商之一,中芯國際在雪災等自然災害導致的晶圓產能緊缺背景下,其產能變得更為珍貴,有望受益於產能緊缺帶來的價格上漲和訂單增加。
    • 華虹半導體:同樣作為晶圓代工廠商,華虹半導體在雪災影響下,其產能的稀缺性也將使其受益。
  2. 設備廠商

    • 北方華創:作為半導體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北方華創在雪災導致的晶圓產能緊缺中,其設備需求將大幅增加,從而帶動業績增長。
    • 中微公司:中微公司在半導體刻蝕機和檢測設備領域具有領先地位,雪災導致的晶圓廠擴產需求將為其帶來更多訂單。
    • 華峰測控:華峰測控專注於半導體測試設備,雪災帶來的晶圓產能緊缺將提升其測試設備的需求。
  3. 功率器件廠商

    • 士蘭微:士蘭微在功率器件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雪災導致的晶圓產能緊缺將使其產品更為緊俏,從而提升業績。
    • 華潤微:同樣作為功率器件廠商,華潤微也將受益於雪災帶來的晶圓產能緊缺。
  4. 封測廠商

    • 長電科技:長電科技是全球領先的封測廠商之一,雪災導致的晶圓產能緊缺將使其封測服務需求增加。
    • 華天科技:華天科技在封測領域同樣具有較強實力,將受益於雪災帶來的封測需求增長。
  5. MCU廠商

    • 兆易創新:兆易創新在MCU領域具有領先地位,雪災導致的晶圓產能緊缺將提升其MCU產品的需求。
    • 中穎電子芯海科技:這兩家公司同樣在MCU領域具有競爭力,將受益於雪災帶來的MCU需求增長。

風險提示:雖然上述股票在雪災背景下可能受益,但投資者仍需注意市場競爭加劇、疫情持續導致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晶圓廠產能釋放節奏不及預期以及晶圓廠產能利用率不及預期等風險因素。因此,在投資決策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謹慎判斷。

⑶ 中國十大晶元製造廠

中國十大晶元製造廠有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兆易創新、聞泰科技、滬硅產業、紫光國微、納芯微、華潤微等等。

1、中芯國際

公司是中國晶元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在國內,基本代表了國產晶元的前沿技術,將以億計的晶體管、三極體、二極體等與電阻、電容基礎電子元件連接並集成在小塊基板上,成為復雜電路功能的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通常稱為晶元。

2、韋爾股份

韋爾股份是數字成像解決方案的晶元設計公司,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和工業應用領域,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網路攝像頭、安全監控設備、數碼相機、汽車和醫療成像等。

3、北方華創

公司從事基礎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設備,具有8英寸立式擴散爐和清洗設備生產能力,以集成電路製造工藝技術為核心,向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TFT-LCD和新型電子元器件等領域作產品拓展。

4、中微公司

公司的晶元刻蝕設備從65納米到14納米、7納米和5納米的集成電路加工製造,及晶元封裝中有具體應用。

5、兆易創新

公司是國內快閃記憶體晶元設計企業,根據行業研究報告,兆易創新在全球NORFlash的市場佔有率為6%。

6、聞泰科技

子公司安世集團持有安世半導體全部股份,安世半導體是中國目前擁有完整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的大型垂直半導體企業。

7、滬硅產業

公司主營產品涵蓋300mm拋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拋光片、外延片及SOI矽片,滬硅產業已成為我國少數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矽片企業,半導體矽片是生產晶元不可缺少的材料。

8、紫光國微

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智能卡晶元設計和特種集成電路兩部分,自主研製的微處理器、可編程器件、存儲器、匯流排等核心特種集成電路產品技術水平居於國內靠前地位。

9、納芯微

納芯微是一家聚焦高性能模擬集成電路研發和銷售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覆蓋模擬及混合信號晶元,廣泛應用於信息通訊、工業控制、汽車電子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10、華潤微

公司是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的半導體企業,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領域,提供豐富的晶元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

半導體龍頭股票有哪些?

韋爾股份、中芯國際、卓勝微、北方華創、兆易創新、華潤微、紫光國微、鵬鼎控股、滬硅產業、三環集團在半導體企業中排名前十。

1、新能源領域的寧德時代已經率先站上萬億市值,那麼,代表著人類最先進的半導體科技也應該有萬億市值的龍頭。那麼,我們來簡單說說這十大半導體龍頭,其實,這十大龍頭和半導體ETF(512480)中的十大重倉股基本一致,韋爾股份、卓勝微、北方華創、兆易創新、紫光國微等在列,這裡面沒有科創板的中芯國際、滬硅產業、華潤微等,但是多了長電科技、匯頂科技、瀾起科技、華天科技、中微公司,那麼,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個龍頭。

2、韋爾股份 603501:242209億,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產品的研發設計。以CIS業務為核心,多產品線協同發展開啟韋爾新征程。2019年收購全球第三大CMOS圖像感測器供應商豪威科技,除豪威外,韋爾股份近兩年對外先後收購思比科、Synaptics 等優質資產,對內加大在分立器件、 射頻 IC、模擬 IC 等領域研發力度,形成了以 CIS 業務為核心,多產品線協同發展的業務布局。2020年上市公司實現營收19824 億元,同比增長4543%;實現歸母凈利潤 2706 億元,同比增長48117%,在疫情等外部不利因素影響下 依舊保持了較高的增速。2021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潤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創下單季歷史新高,體現了公司主業橫向拓展後良好的成長性。預計公司業績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長。

3、中芯國際688981:226381億,大陸晶圓代工龍頭,被給予厚望,目前全球最領先的晶元製造商是台積電,佔了全球晶元加工5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芯國際卻只有6%的市場份額,上市即巔峰,後面股價持續低迷,主要還是我們依然被卡脖子,而中芯被給予的希望太大了,最後大家失望了,中芯國際目前的先進工藝主要是14nm和28nm製程,大家都在等中芯國際量產出7nm製程的晶元,而台積電7nm和5nm製程的晶元早就量產了,現在人家已經大力投資建廠在研發3nm製程的晶元了,而現在高端手機都是5nm,所以,這是中芯國際的軟肋。業績方面,20年及一季度都不錯,目前半導體景氣度在提升,股價還是有希望的

晶元股票龍頭前十名

1、紫光國芯

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光國微」,SZ002049)是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業,是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以智慧晶元為核心,聚焦數字安全、智能計算、功率與電源管理、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業務,是領先的晶元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務、汽車、工業互聯、物聯網等領域。

2、中穎電子

中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MCU及鋰電池管理晶元領域的晶元設計公司,是首批被中國工業及信息化部,及上海市信息化辦公室認定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也是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認定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3、全志科技

全志科技(Allwinner Technology)成立於2007年,是卓越的智能應用處理器SoC、高性能模擬器件和無線互聯晶元設計廠商。總部位於中國珠海,在深圳、香港、西安、北京、上海等地設有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構。

4、國民技術

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民技術)是中國信息安全IC設計領域領軍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具有二十年商用密碼的領先優勢,擁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2000年源於國家「909」集成電路專項工程成立,2010年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300077),是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單位。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武漢、西安、香港、新加坡、洛杉磯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5、長電科技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 600584 )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製造和技術服務提供商,致力於為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微系統集成一站式服務。

包括集成電路的系統集成封裝設計、技術開發、產品認證、晶圓中測、晶圓級中道封裝測試、系統級封裝測試、晶元成品測試並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導體供應商提供直運。

⑷ 匯成股份上市前景

一、公司介紹:(總股本834,853,281 股) (一)公司是集成電路高端先進封裝測試服務商,目前聚焦於顯示驅動晶元領域,具有領先的行業地位。公司主營業務以前段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為核心,並綜合晶圓測試(CP)及後段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環節,形成顯示驅動晶元全製程封裝測試綜合服務能力。公司的封裝測試服務主 要應用於 LCD、AMOLED 等各類主流面板的顯示驅動晶元,所封裝測試的晶元 系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智能穿戴、高清電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各類終 端產品得以實現畫面顯示的核心部件。公司是中國境內最早具備金凸塊製造能力,及最早導入 12 _晶圓金凸塊產線並實現量產的顯示驅動晶元先進封測企業之一,具備 8 _及 12 _晶圓全製程 封裝測試能力。2020 年度,公司顯示驅動晶元封裝出貨量在全球顯示驅動晶元 封測領域排名第三,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在顯示驅動晶元封裝測試領域深耕多年,憑借先進的封測技術、穩定的 產品良率與優質的服務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公司服務的客戶包括聯詠 科技、天鈺科技、瑞鼎科技、奇景光電等全球知名顯示驅動晶元設計企業,所封 測晶元已主要應用於京東方、友達光電等知名廠商的面板。2020 年度全球排名 前五顯示驅動晶元設計公司中三家系公司主要客戶,2020 年度中國排名前十顯 示驅動晶元設計公司中九家系公司主要客戶。 (二)公司目前主要所封裝測試的產品應用於顯示驅動領域,以提供全製程封裝測 試為目標,涉及的封裝測試服務按照具體工藝製程包括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晶圓測試(CP)、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 (三)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情況如下: 二、行業和競爭: (一)集成電路製造產業鏈主要包括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三個子行業,封裝測試行業位於產業鏈的中下游,該業務實質上包括了封裝和測試兩個環節,但由於測試環節一般也主要由封裝廠商完成,因而一般統稱為封裝測試業。封裝是將晶元在基板上布局、固定及連接,並用絕緣介質封裝形成電子產品 的過程,目的是保護晶元免受損傷,保證晶元的散熱性能,以及實現電信號的傳 輸。經過封裝的晶元可以在更高的溫度環境下工作,抵禦物理損害與化學腐蝕,帶來更佳的性能表現與耐用度,同時也更便於運輸和安裝。測試則包括進入封裝 前的晶圓測試以及封裝完成後的成品測試,晶圓測試主要檢驗的是每個晶粒的電性,成品測試主要檢驗的是產品電性和功能,目的是在於將有結構缺陷以及功能、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晶元篩選出來,是節約成本、驗證設計、監控生產、保證質量、分析失效以及指導應用的重要手段。封裝測試業是我國集成電路行業中發展最為成熟的細分行業,在世界上擁有 較強競爭力,全球的封裝測試產業正在向中國大陸轉移。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 會統計數據,目前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結構中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的 銷售規模大約呈 4:3:3 的比例,產業結構的均衡有利於形成集成電路行業的內 循環,隨著上游晶元設計產業的加快發展,也能夠推進處於產業鏈下游的封裝測 試行業的發展。 集成電路產業早期從歐美地區發展,隨著產業的技術進步和資源要素的全球 配置,封裝測試環節的產能已逐漸由歐美地區轉至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新興市場區域,目前全球封裝測試行業已形成了中國台灣、中國 大陸、美國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 年中國封裝測試 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有率高達 64.00%,其中中國台灣企業占 43.90%,中國大 陸企業占 20.10%,均高於美國的 14.60%。 受益於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帶動,境內封裝測試市 場跟隨集成電路產業實現了高速發展。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2016 年至 2020 年,中國大陸封測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12.54%,遠高於全球封測市場 3.89% 的增長速度。從封測業務收入結構上來看,中國大陸封測市場依然主要以傳統封 裝業務為主,但隨著國內領先廠商不斷通過海內外並購及研發投入,中國大陸先 進封裝業務有望快速發展。近些年,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聯詠科技等知名晶元設計公司逐步將封 裝測試訂單轉向中國大陸企業,同時國內晶元設計企業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以 及全球晶圓製造龍頭企業也陸續在大陸建廠擴產,在此背景下,國內封裝測試企 業將會步入更為快速的發展階段。同時,未來先進封裝將為集成電路產業創造更 多的價值,隨著智能汽車、5G 手機等的先進封裝需求增加,產能緊張,將會帶 動封測價格提升,國內提前布局先進封裝業務的廠商將會受益。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未來五年中國大陸封測市場預計將保持 7.50%的 年均復合增長率,在 2025 年達到 3,551.90 億元的市場規模,佔全球封測市場比 重約為 75.61%,其中先進封裝將以 29.91%年復合增長率持續高速發展,在 2025 年佔中國大陸封測市場比重將達到 32.00%。 全球顯示驅動晶元的產業格局中,韓國廠商和中國台灣廠商占據主導地位,包括三星、聯詠科技、奇景光電、瑞鼎科技等。近些年,隨著中穎電子、格科微、明微電子等廠商的崛起,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未來隨著我國晶元設計 的人才資源逐步豐富、晶圓製造業的產能供給提升、封裝測試技術的集成度進一 步提高以及顯示面板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大陸的顯示驅動晶元市場份額將持續增加。 受益於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量的增長,顯示驅動晶元市場規模也快速增長。根 據 Frost & Sullivan 統計,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123.91 億顆增長 至 2020 年的 165.4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7.49%。預計未來將持續增長,到 2025 年出貨量增至 233.20 億顆。LCD 面板出貨量穩步增長,帶動 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逐步提升。2020 年,全球 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為 151.40 億顆,預計未來將繼續穩定在高出貨量水平,到 2025 年增至 208.70 億顆。得益於 OLED 屏幕的高速增長,OLED 驅動晶元出 貨量亦快速增長,預計到 2025 年將增至 24.50 億顆,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達 13.24%。 受下游顯示面板市場增長的驅動,疊加國家政策利好及大量資本投入,中國 大陸顯示驅動晶元以高於全球平均速度增長。據統計,2016 年中國大陸顯示驅 動晶元出貨量僅為 23.50 億顆,但 2020 年已增至 52.7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22.37%。其中,LCD 驅動晶元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22.70 億顆增長至 2020 年的 50.0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21.82%;OLED 驅動晶元從 2016 年的 0.80 億顆增 至 2020 年的 2.70 億顆,年復合增長率為 35.54%。預計 2025 年中國大陸顯示驅動晶元出貨量將達到 86.90 億顆,其中 LCD 驅 動晶元產量將增至 79.10 億顆,OLED 驅動晶元產量將增至 7.80 億顆。 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服務的產業格局中,中國台灣廠商占據主導地位,包 括頎邦科技、南茂科技等。近些年,隨著匯成股份等大陸廠商的崛起,中國大陸 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未來隨著我國晶元設計的人才資源逐步豐富、晶圓製造業 的產能供給提升、封裝測試技術的集成度進一步提高,預計 2025 年中國大陸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服務銷售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據統計,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市場規模於 2020 年達到 36.00 億美元,較 2019 年增長 20.00%。未來從需求端來看,依然將有新增的面板產能釋放,對於顯示驅動晶元的需 求持續走高。從供應端來看,晶圓代工廠雖然一直有新建產能投產,但多數都還 未能實現量產,預計 2023 年晶圓產能才有望達到供需平衡。顯示驅動晶元的產 量不足,將持續推高銷售價格,因此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市場規模將也隨之上漲,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56.10 億美元。 未來隨著國內晶元設計廠商的發展以及晶圓產能緊缺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局 面,中國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預計中國整體顯示驅動封測 市場規模將從 2021 年的 184.30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280.80 億元,年均復合增 長率約為 11.10%,2025 年中國顯示驅動封測市場佔全球市場比重將提升至 77.01%。 (二)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集中度較高,頭部效應明顯,除部分專門提供對 內顯示驅動封測服務的廠商集中在韓國外,行業龍頭企業均集中在中國台灣及大陸地區。中國台灣在經過行業整合後,中小型封測廠紛紛被大廠並購,目前僅剩 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兩家全球領先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廠商。中國大陸起步相對 較晚,且由於缺乏成熟的晶元設計廠商,市場需求不足,因此中國大陸地區的封 測企業規模相對中國台灣地區的封測企業規模較小。隨著中國大陸近年來對晶元 設計企業的不斷扶持和企業技術的不斷成熟,急劇上升的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需求 將會推動現有顯示驅動晶元封測廠商的持續擴產,並吸引更多領先的封測廠商進 入行業。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統計,2020 年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行業中,獨 立對外提供服務且市場份額佔比較高的企業包括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匯成股份、頎中科技與通富微電。其中,頎邦科技和南茂科技均為中國台灣上市公司;頎中科技原為頎邦科技境內子公司,後被境內其他股東收購;通富微電為中國 A 股上市公司。隨著技術的創新發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日益精細化,衍生出眾多細分 領域,公司目前聚焦於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在整個集成電路封測行業,主要 公司有日月光、Amkor、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晶方科技、利揚晶元 與氣派科技等,其中,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產品線橫跨封測行業多個 細分領域,晶方科技專注於 CMOS 圖像感測器的封裝和測試,利揚晶元專注於 集成電路測試領域,氣派科技系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內資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 之一。在細分行業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主要的公司有頎邦科技、南茂科技、匯成股份及頎中科技等,其中,頎邦科技和南茂科技均為中國台灣上市公司。 三、特別風險: 1.本次公開發行前,實際控制人鄭瑞俊、楊會夫婦合計共同控制發行人 38.78% 的表決權,本次公開發行後控制比例將進一步下降。公司所處行業為資金密集型 行業,固定資產投入規模較大,公司實際控制人鄭瑞俊為支持公司發展、為員工 持股平台支付增資款以吸引優秀人才和維持團隊穩定,以及受讓股東持有的部分 股權,資金需求較大,存在以個人名義對外借款的情形。截至本招股意向書簽署 日,公司實際控制人鄭瑞俊存在多項未到期的大額負債,借款本金超過 3 億元,負債到期時間為 2025 年 1 月至 2026 年 9 月不等。自發行人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或大額負債到期後,如 實際控制人不能按期償還借款,則屆時實際控制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可能被債權人 要求凍結、處置,存在對公司實際控制人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 2.截至 2021 年末,公司經審計的累計未彌補虧損為-22,400.72 萬元,累計未彌補虧損的情形尚未消除,主要系所處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及技 術密集型行業,要形成規模化生產,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及研發投入。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後,若公司短期內無法彌補累計虧損,將導 致缺乏向股東現金分紅的能力。 四、募投項目: 五、財務情況: 1.報告期內: 2.2022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預計為 44,935.58~48,226.58 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 25.25%~34.43%;凈利潤預計為 8,095.95~10,034.23 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37.64%~70.60%;扣非後歸母凈利潤預計為6,058.14~7,576.42萬元,相較 2021 年同期增長 95.02%~143.90%。2022 年 1-6 月,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較上年 同期大幅提升。一方面,合肥生產基地不斷導入優質客戶以及高端產品,營收規 模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合肥生產基地持續擴充產能,憑借先進的封測技術、穩定的產品良率與優質的服務能力,客戶訂單保持增長使得產能充分釋放。 六、無風個人的估值和申購建議總結: 匯成股份主營業務以前段金凸塊製造(Gold Bumping)為核心,並綜合晶圓測試(CP)及後段玻璃覆晶封裝(COG)和薄膜覆晶封裝(COF)環節,形成顯示驅動晶元全製程封裝測試綜合服務能力。2020年度公司顯示驅動晶元封裝出貨量在全球顯示驅動晶元封測領域排名第三,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細分行業巨頭冠軍,作為消費電子上游封裝企業,受益於21年疫情紅利,下游電視、PC銷量大增,同時公司成功扭虧,未來增速肯定放緩,短炒關注,長線受壓,開盤給予發行人公司140億市值,建議保持關注,建議積極申購 作者:無風說次新股 鏈接:https://xueqiu.com/1071411538/227270743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⑸ 國內有哪些公司可成長為晶元巨頭

隨著全球晶元供應鏈的持續緊張,以及受到疫情、材料和設備、罷工、需求以及囤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國內晶元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本文將深度解析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導致MCU(微控制器)供應周期長、價格飆升,並探討國內企業能否在這股全球晶元熱潮中崛起,成長為晶元巨頭。

疫情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深遠,馬來西亞作為全球重要的封裝基地,其疫情反復直接影響了包括ST、NXP、瑞薩、Microchip等大廠的產能,尤其是用於MCU生產的6吋硅晶圓供應,導致產能緊張。而8吋晶圓需求的激增也加劇了全球晶圓供應的緊張態勢。此外,設備供應的滯後性,使得即使增加產能也難以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

罷工事件,如ST的罷工事件,盡管是特定事件的產物,但它加劇了MCU供應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對MCU的需求更加迫切。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和需求激增,使得MCU供需失衡,各行業如汽車、工業、消費等領域都受到影響,特別是汽車市場,MCU需求倍增,智能化趨勢推動單車搭載MCU晶元的數量迅速增長。

在需求方面,工業MCU需求暴增,MCU成為工業自動化的核心部件,其在工業控制系統、過程式控制制系統、自適應控制系統、實時控制系統和數據採集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智能家居、物聯網、安防監控、指紋識別等領域的需求同樣強勁,反映出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

囤貨現象加劇了MCU市場的緊張局勢。在動盪市場環境下,為了應對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下游廠商和部分MCU生產商開始大量囤貨,這不僅推高了市場上的MCU價格,也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而在疫情期間,這種囤貨行為更加普遍,導致MCU市場供應更加緊張。

面對全球晶元市場的動盪,國內企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在國際MCU大廠紛紛漲價和延長交期的情況下,國產替代成為重要趨勢。盡管國內企業也面臨著漲價壓力,但相比國際廠商的MCU晶元,國產MCU在供應穩定性和服務方面更具優勢。對於小批量用戶而言,選擇國產MCU不僅能緩解供應壓力,還能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服務和價格優勢。

隨著國產MCU廠商如北京兆易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和上海復旦微電子等的崛起,國內企業在晶元領域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強。在當前全球晶元供應鏈緊張的背景下,這些企業不僅有望填補市場缺口,還可能在全球晶元產業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

國內企業若能抓住這一機遇,加速技術創新和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同時加強與下游應用領域的合作,就有望在晶元產業的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晶元巨頭,推動國內晶元產業的快速發展。

閱讀全文

與疫情對中穎電子股票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誠招代理 瀏覽:918
怎麼一鍵選出當日漲停股票 瀏覽:725
瑞貝卡股票K線 瀏覽:132
股票賬戶怎麼和基金賬戶關聯 瀏覽:881
2020貴州茅台股票中長期分析 瀏覽:226
股票里資產賬戶是股東賬戶么 瀏覽:127
1元以下的st股票 瀏覽:309
股票重組改名是什麼 瀏覽:906
股票新開戶數據 瀏覽:835
太原倫嘉生物科技股票 瀏覽:305
友發科技股票 瀏覽:366
煙台恆豐銀行股票 瀏覽:167
兆日科技股票明天走勢如何 瀏覽:118
中國出版股票走勢圖 瀏覽:336
業績增長對股票的影響 瀏覽:12
中證人工智慧股票代碼 瀏覽:860
起步股票走勢圖 瀏覽:306
股票技巧app 瀏覽:497
大學生投資股票利弊 瀏覽:717
股票業績數據會改嗎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