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別讓「沉沒成本」拖垮你
為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將失去群星!——泰戈爾
中國有句古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西方也有古語:贏家從不半途而廢,半途而廢永遠不可能成為贏家。
但經濟學家卻認為,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及時止損才是正確的選擇。
「沉沒成本」,今天我們將學習並克服它。
什麼是「沉沒成本」?人們在做出決策時,不單單會考慮自己未來的收益,也會考慮過去在這件事情上投入的成本。那些已經發生的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統稱為「沉沒成本」。
因為「沉沒成本」,人常常會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決策。例如:「已經付出這么多了,放棄多可惜……」、「都到這個地步了,再堅持一下吧……」、「錢都花了,還走什麼啊?」、「來都來了,就參加一下吧!」這就是「沉沒成本」在發揮作用。
沉沒成本在投資市場里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補倉。稍微有常識的人,不會一上來就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倉位買入,發現被套住了以後,就開始連續補倉,越補越大,最後把所有的錢都買了進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為急紅了眼,還從其他渠道把錢轉過來補倉,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開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倉位。
沉沒成本的形成原因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探析。
1. 損失規避心理。在此情形下,終止投入不僅意味著已投入成本付諸東流,更是將可能損失立即轉為確定損失。相反,潛意識里認為繼續投入不僅提供了挽回損失的機會,甚至可能帶來潛在的收益。與此同時,由於損失規避的心理,決策者還會產生不同的風險傾向:在損失情形下尋求風險,收益情形下規避風險。當已投入成本被判定為損失(可能)後,決策者會主動尋求風險,即進一步擴大投資,從而表現為沉沒成本效應。
2. 自我申辯。決策者不願意承認決策失誤,企圖通過繼續投入以證明決策的合理性。在我們東方的面子文化中,這種情況還不常見嘛?自己做的選擇咬碎牙也要繼續,以向外界保持自己的聲譽。
3. 避免浪費。避免浪費本意是勸誡人們切勿浪費資源,但這一行為規范的過度泛化或誤用,也可能導致沉沒成本。而且浪費不僅是指真實的物質浪費,也可以是一種表現或感受。長輩們是比較受該心理影響的,即便你告訴他們這個是壞的、劣質的產品,他們也捨不得丟掉,哪怕使用它可能會產生更大的風險和成本。
4. 損失感受比。研究表明,人對損失的感受比獲得的感受強烈2倍以上。利用人們的這個心理,很多商家通過這個效應大做文章,比如現在各種產品都在搞預購,付100頂200,不買訂金不退。這就是商家用沉沒成本的套路。一旦你交了這個定金,擔心損失的感覺就會不斷提示你必須拿下,買車買房也是一樣象,銷售人員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收受部分訂金,不斷讓你投入更多的沉沒成本(時間和金錢),為的就是最終讓你掏錢。
如何擺脫沉沒成本?
印度詩人泰戈爾(Tagore),在他的詩中就透露出了關於沉沒成本的智慧,他寫到: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you also miss the stars.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沉沒成本的意義就是,一旦你確定它沉沒了,那麼它就不能影響你的決策。即「沉沒成本和你的決策沒有任何關系」。確定了這一點,接下來就是如何判斷和確定過往的付出是否為「沉沒成本」了。
在日常生活中,想辨認一些上述文中提到的「沉沒成本」現象還算容易,但在一個人的投資生涯中,辨識沉成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里我謹向你提供一種思維方式。
首先,你可以這樣問自己,如果我有一次從頭開始選擇的機會,我會怎麼做。我認為這不是馬後炮,也不是後悔葯,這是一種站在起點重新估價的智慧。
我曾強調過多次,我們所做的每一筆交易都是彼此獨立的,你買入股票也好、基金也罷,只有一個原因:看好它未來能漲,而不是我單純的前面有被套的倉位想要降低整體成本。(這和越跌越買、微笑曲線不是一個東西,並不矛盾)千萬別像葫蘆娃里演的一樣,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後全部被蛇精拿下。
最後,補充一個小故事。商業巨頭英特爾有一個這樣的經典案例,英特爾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碟製造商,從1968年,它的主要業務和利潤都來自於硬碟。但後來,日本硬碟公司異軍突起。在連續六個季度收入暴跌之後,英特爾公司總裁格魯夫與董事長摩爾討論了這個問題。格魯夫問摩爾:「摩爾,如果我們下了台,你認為新來的傢伙會採取什麼行動?」摩爾猶豫了一下說:「他會放棄硬碟生意,去做處理器。」格魯夫目不轉睛地盯著摩爾:「既然這樣,你我為什麼不自己動手?」結果英特爾在此後幾十年一路狂奔,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CPU生產商。你品,你細品!
Ⅱ 沉沒成本效應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沉沒成本的典型案例在決策過程中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對已發生成本的過度關注,影響了當前或未來的決策。以下案例深入揭示了沉沒成本效應的運作方式。
電影票的浪費,票價為50元。即使因身體不適或電影評價不佳,但基於已支付的成本,仍可能選擇觀看,避免50元的「浪費」。沉沒成本:50元。
投資失敗的持續投入,投資者面對股價下跌的股票,盡管已損失資金,仍可能繼續持有,期待未來股價回升。沉沒成本:已損失資金。
項目持續投入,公司面對新項目預算超支、進度滯後的情況,由於已投入大量資源,可能選擇繼續項目,不輕易放棄。沉沒成本:已投入的資金和時間。
餐廳的裝修費用,為了吸引顧客進行豪華裝修,但裝修後反而因費用高而提高了菜品價格,導致顧客流失。即使已投入大量裝修費用,仍可能選擇繼續經營。沉沒成本:裝修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