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力持倉比例越多越好嗎 要看持倉的階段
主力持倉比例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看持倉的階段。
一、持倉階段的影響
- 重倉持有階段:如果主力是剛收集完畢後的重倉持有,那麼這只股票後市拉升的可能性大。在這種情況下,主力持倉比例越高,往往意味著該股票未來的上漲潛力越大,因此可以認為是越多越好。
- 減倉階段:如果主力已經拉升結束,這時就面臨著減倉的問題。此時,主力持倉比例越高,反而可能意味著風險越大,因為主力可能在逐步撤退,股票後續上漲動力不足。
二、持股比例過高的風險
- 單一機構高持股:如果一隻股票被單一機構持有了過高比例(如80%左右),這通常被認為是不好的情況,因為該機構對股票的操控能力過強,散戶難以獲利。
- 多個機構高持股:如果有多個機構同時持有超過了較高比例(如80%),這可能導致股票缺乏足夠的拉升動力,因為每個機構都希望別人來拉升,自己坐享其成。這樣的股票往往表現抗漲抗跌。
三、合適的持股比例
- 小盤股:對於小盤股,主力控盤只要達到30%-40%就可以拉動這支股票。
- 大盤股:對於大盤股,由於股本較大,需要更高的控盤比例才能拉動股價,通常至少需要50%-60%的主力持倉比例。
綜上所述,主力持倉比例並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持倉的階段、股票的股本大小以及機構的持股情況來綜合判斷。在合適的階段和比例下,主力持倉才能對股票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B. 主力持倉比例多少合適
主力持倉比例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合適值,而是需要根據股票類型、市場情況以及持倉階段來判斷。
1. 持倉階段的影響:
- 在主力剛收集完畢股票,形成重倉持有的階段,這只股票後市拉升的可能性較大,此時持股比例相對較高是合理的,甚至越多越好。
- 當主力已經拉升結束,面臨減倉時,持股比例則不宜過高,此時再大量持有反而可能面臨風險。
2. 股票類型的影響:
- 對於小盤股,主力控盤比例達到30%-40%即可有效拉動股價。
- 對於大盤股,由於股本較大,需要更高的持股比例,至少50%-60%,主力才能有效拉動股價。
3. 持股比例過高的風險:
- 如果一隻股票被單個機構或極少數機構持有超過80%,可能會導致股票流動性降低,市場活躍度下降,不利於股價的上漲。
- 同時,過高的持股比例也可能使散戶難以獲利,因為機構在拉升股價後可能會選擇出貨,導致散戶被套。
4. 持倉比例的動態調整:
- 主力持倉比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在股票炒作過程中,主力持倉總是從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過程。
綜上所述,主力持倉比例多少合適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而是需要根據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判斷。投資者在關注主力持倉比例時,還應結合股票的基本面、技術面以及市場整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C. 為什麼主力在很高的位置就開始加大持倉比例
這是主力看好股市的後續發展,
並且看好股票的發展潛力,才敢這樣做的。
比如,股票有配股,或者這次支股票分紅高,有送股等等原因,才敢在高位加大持倉比例。
若是主力,進入一支股票,不是一月或兩月就可以出來的。
他需要長期持股,一般至少要一年半到三年之間,長者可達十年以上。
比如說貴州茅台這支股票,若從剛開始買入, 拿到現在,你如果拿十幾年了,這是只賺不賠的一支股票,你可以用他K線圖算一算。
所以說,高位只是一個相對的點,你不知道,那它以後還能漲多高?或者它還能跌到多慘,但是有的好股票總有一天會漲起來的。
我認為,你說的主力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敢在高位加倉的。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