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波動大的股票
★近年來美國十大牛股 !!!!!!!!!
美國股市自2000年股災以來,只在2003年有一個像樣的牛市,三大指數---道指 納指 標普500當年分別上漲 25% 49% 26%,之後陷入沉寂,現在更是前途未卜,但這幾年來,市場個股還是演繹出了一幕幕精彩大戲,鑒於現在世界一體,證券市場上國內也有跟隨跡象,比如美國 03/04年炒交通運輸海運股和03年起就熱炒的石油 天然氣 有色金屬股,這些國內雖滯後,但後期也慢慢的顯現出來,最搶眼的是有色金屬,也算是轟轟烈烈了
本文列舉的十大,是所謂的十大,完全是我自己的跟蹤觀測,代表性很有限,有些大大牛股因為盤子很小根本不入主流視線,但對一般投資者而言,卻是不得不關注的,寫此文是我的一個小小的整理,寫者與讀者看點不同,但可各取所需,可窺美股之冰山一角。
不過在我列舉候選對象的時候,好像又有了選擇的煩惱,因為待選對象幾乎是打算寫得數倍,個個細究是太耗時間了,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時間是應該花的,比看幾本股市的書來的有意義,雖然過去只代表過去,但股市上有什麼太新鮮的事嗎?沒有的,為此我把所有可以講講故事的對象列舉出來,我從中挑出十個來講講,其他的,有興趣朋友自己可以去了解了
他們是: AAPL AMX ANDE ACI ASEI BO BTU CME CRDN CIB CAT CWTR CRS GOOG HANS HES ISRG MCO MDR NYX NTRI NTES OXY TASR TZOO TIE SHLD SWN USG WFMI LMT
十大牛股之牛老大 TASR
Taser International, Inc. 開發,裝配和銷售主要用於執法和勞教市場的非致命動量武器。它的先進武器為執法機構提供了比其它非致命武器更安全的性能,先進的Taser 武器比其它非致命武器有更低的傷害程度,該公司所生產智能眩暈槍,稱作泰瑟槍,它可以發射5萬伏的高壓電脈沖將人擊倒,電擊時間只有半秒,且最大的有效射程范圍是7米。另外,它還能發射兩個有倒刺的箭頭,箭頭藉助6.5米長的細牽引線固定在手槍上,手槍擊發後,兩個箭頭可刺穿5厘米厚的衣服,鉤住肌肉,就像釣魚一樣。兩個箭頭之間的電壓可以干擾神經系統控制肌肉的能力,一旦擊中,可使骨骼保持直立的肌肉立即喪失功能,人就會立即倒下
主要證券數據:
掛牌市場:納斯達克
IPO日期: 2001年5月08日.
IPO 價格: $4.00
上市時間:2001年6月19日
目前市值:4億3200萬
首日開盤價:$7.00
公眾流通股:500萬上市初期 ,04年2月中3:1拆分 同年4月再次2:1 拆分,11月再次2:1拆分,一年內股本擴張12倍,目前流通股6205萬
年銷售額:5440萬
TASR我叫它他殺,可以被稱作銷魂大牛股了,22個月內股價上漲100倍,期間只有四個月小幅調整,一氣呵成,毫不拖沓,01年上市以來開始有一波小漲到18塊,接著隨大盤跌到3塊多,02年10月隨大盤見底,但一直橫盤拖到03年3月在3.9左右啟動,11個月後最高漲到154塊,隨後3比1拆分,股價除權到42塊,48天後再漲到118塊,至此該股幾乎沒有一次像樣的調整,其後在幾天較大的回調後再次分拆除權到37塊後再跌跌撞撞的半年間再漲一倍到61塊,幾天回檔後再拆分除權到25塊,一個月04年的12月30日那天復權價最高到401塊,從起漲日03年3月1日的3.95 算起,漲了100倍多了
TASR 的超級大漲,是附和美國當時背景的,那就是反恐和安全,單單把它看作是一個高科技產品的攻克和發布是不會引起市場如此的反映的,所以任何時候題材和背景一定是有關聯的,因此關心國家和世界的方方面面總是投資人的重要功課;在美國私人是可以持槍的,這樣一個既能護身又不致人於死的東西,當然會很有市場,各國警局也很關注它,一個基本是空白的市場完全由一家公司來填補,自然引發無窮的聯想,而這種大漲的根本,主要還是因為其微小的初始公眾股本
這就是納斯達克的魅力所在了,很多這樣的微型股,一旦被挖掘出實力所在,一定會在短期大力擴股的,擴到1億以下,也還是個小型股,市場份量輕微,但對於開始只有500萬的微型股,500萬到1億,也有20倍的空間了,所以才能這么肆無忌憚的上拉,美股里,市值是個重要概念,要和企業核心實力大致相符,否則你那麼有發展很容易被吃掉,一家企業的發展價值很大的時候,拉升其到相應的市值,比參看市盈率意義大的多,從上表看03年正好是企業扭虧轉盈利的 一年,但顯然盈利能力很弱,和他當時幾十上百的價格很不相符,但問題的實質是他是一隻市值錯位股,可以通過同類比較的方法估量他可能合理的位置,實際上這種類型的牛股挖掘不是很難,只是沒他這么打眼,100倍,一般有個4到5倍,還是很多的,所以,單純做比較行業研究,就會很有得勝的潛力
作者:218.28.108.* 2006-10-27 08:59 回復此發言
--------------------------------------------------------------------------------
2 ★近年來美國十大牛股 !!!!!!!!!
當然後面市場就開始講他不好的故事了,比如這篇報道:專門生產警用眩暈槍的美國塔色(Taser)國際公司表示,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盈利上升了77%,凈收入達5百萬美元。與此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對該公司主管有關眩暈槍安全性的說詞展開調查。因為過去四年來,非致命的塔色眩暈槍已經導致70多人死亡。 看來產品還是頗有瑕疵,而TASR 給客戶的保證書上可以有巨額保金承諾不會有致命危險的,太信誓旦旦了,罪犯要是嚴重心臟病呢,摔一下就有可能死,別說鉤住他的肉了,不能兌現的話,賠也把公司賠死了,所以05年以來,股價就一直不振了,即便如此,現在復權,還是80-100間的價呢!
牛老二 TIE
Titanium Metals Corporation 是鈦海綿, 熔磨產品的綜合生產商。他們是唯一在美國和歐洲有主要鈦生產設施的綜合生產商。
這也是個100倍的大牛,03年2月起漲到06年5 月,從18塊復權漲到1900塊,03年的時候我還沒建立自己的跟蹤系統,直到05年才進入我的視線,這也是讓我扼腕興嘆的個股,因為未能及早探究,關注到他的時候國內的600456寶鈦還沒啟動,而他那時已經是耀眼明珠了,像TASR 這樣的在國內時找不到可類比的對象,可是TIE 和國內寶鈦的業務幾乎一致,所以未能橫向聯想實在是愚蠢之至,沒辦法,站在高位打盹,看著黃金一車車的過去,也只有事後罵罵自己的份了
主要證券數據:
掛牌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
IPO日期: 1996 年
IPO 價格: $20左右
上市時間:1996年6月05日
目前市值:40億
首日開盤價:$24.92
公眾流通股:上市初期估計是4000萬 ,04年8月中5:1拆分 05年9月再次2:1 拆分,06年2月再次2:1拆分,06年5月三次2:1拆分,股本擴張40倍,目前流通股1億6100萬
年銷售額:9億9800萬
分紅情況:自04年起每季分紅約0.8元
其實,但從漲幅上講,TIE 遠勝過 TASR, 因為TIE 起漲後又一次縮股,計算上就亂了,也不想重寫了;實際若從02年11月算起,他的漲幅是210倍再加上TIE 自04年起,幾乎每一季都有0.8美元左右的分紅,整體漲幅相當厲害,再有TIE 是典型的媳婦熬成婆,1996年上市以來就一直跌,以至於被縮股,也就是4000萬的盤子跌到1.9了,再下去紐交所要摘牌子了,所以縮股成400萬股 19塊,不過自此後,也就是2003年2月18號起,這股就一直漲到2006年5月11號的1905塊,39個月上漲100倍,其間只有7個月小幅盤整,因為一直以此段為計算區間,所以他被我錯列老二,其實他和國內寶鈦一樣,是老大,他的同類ATI 和RTI,漲幅也是至少10幾倍的
TIE 的上漲相對好把握一些,也相對簡單,一來礦業股就是周期性行業,不好的時候被貶的很低,亞洲金融危機和911後,主要用鈦的航空業受到空前打擊,這樣一來更被弄成垃圾,但周期到底終於迎來景氣,而且用量缺口越來越大以至於04年以後價格更是漲的飛起來,TIE 的產能在美國是排行第一的,加之以前的不利發展導致TIE 股本出奇的小,這種規模在納市很正常,在紐約證券市場就很打眼了,所以多重因素使之暴漲,TIE 是漲得最氣定神閑得一隻股票,漸漸放量,慢慢拉上珠峰,9塊到1900塊,歷時43個月
牛老三 HANS
Hansen Natural Corporation 是一家控股公司,僅透過它獨資擁有的兩家子公司 Hansen Beverage Company 和 Hard e Beverage Company進行業務經營作業。其經營活動包括營銷,銷售和分發不同於傳統飲料,比如自然蘇打,果汁,雞尾酒調味果汁等。
主要證券數據:
掛牌市場: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IPO日期: 1995 年
IPO 價格: 估計 $2左右
上市時間:1995年8月18日
首日開盤價:$1.19
目前市值:27億
公眾流通股:上市初期估計是4000萬 ,05年8月中2:1拆分 06年7月再次4:1 拆分,股本擴張8倍,目前公眾流通股9072萬
作者:218.28.108.* 2006-10-27 08:59 回復此發言
--------------------------------------------------------------------------------
3 ★近年來美國十大牛股 !!!!!!!!!
年銷售額:4億7900萬
HANS的故事也很精彩,自04年起動以來一直是論壇里討論的熱點,因為它從事的飲料業,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他的產品,所以眼見為實,更易發表見解,再說這種無周期消費品是最容易出大牛的板塊,這也是我最早從啟動初期就關注到的牛股,但因為毫無經驗,覺得無從下手,也不知何以為據,也沒有想到他們這里的股票能漲的這么瘋狂,所以一路看客,賺點碎銀,實在也是不堪的很;關於漢森的故事,下面引用一篇文章,說的很詳細了
「關愛健康的人都知道漢森天然飲料公司(Hansen Natural Corp.)是一家生產健康飲料的企業,其產品有不含防腐劑的天然蘇打水和低碳酸桃汁等。但最近,漢森公司在飲料市場推出了一款完全不同的產品。漢森公司的這款「怪物」功能飲料含有大量咖啡因和糖,用一個大黑罐子包裝,外印一個氖色爪子標志。在一個發展迅速、每年總值達20億美元的運動能量飲料市場上,「怪物」飲料以其恐怖的外包裝和一群極限運動贊助商而與紅牛飲料形成了楚漢兩王雄霸天下的局面。「怪物」飲料的口號是「釋放野性」。
顯然,「怪物」 飲料給漢森公司注入了活力。自2002年4月公司推出這個品牌後,公司銷售額翻了一番。去年,漢森公司的銷售額為1.8億美元,盈利2000萬美元,而2001年銷售額為8000萬美元、利潤為300萬美元。今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幾乎翻了一番,利潤翻了兩番。如此業績使得漢森公司在《商業周刊》的年度快速成長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26位。
漢森公司的轉型要歸功於兩位南非商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55歲的羅德尼•薩克斯和51歲的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希爾頓•施勒斯伯格。從親友那裡籌到600萬美元之後,他倆於1990年買下了一家貿易公司的外殼,並著手尋找一樁可以買斷的生意。通過一位投資銀行家,他們了解到漢森公司是一家生產天然蘇打水和果汁飲料的企業,公司由休伯特•漢森在1935年創辦。1992年,薩克斯和施勒斯伯格支付1450萬美元買下了這家公司,當時其銷售額是1700萬美元。
「怪物」一炮打響
公司當時生產一些諸如果味冰茶之類的產品,生意四平八穩地發展著,業績增長幅度不大。薩克斯承認說:「產品了無新意,乏善可陳。」然後這兩人決定仿效紅牛飲料,並注意到其公司是在歐洲起家的。1997年,紅牛飲料登上美國大陸。同年漢森公司的功能飲料也充斥了商場貨架,此款為碳酸型飲料,帶點淡淡的柑橘味,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和糖。但它不比紅牛,紅牛鋪天蓋地地出現在體育賽事和校園里,而漢森公司的功能飲料卻無法融入學生、卡車司機和極限運動愛好者這些人群的生活。
薩克斯和施勒斯伯格又回到了實驗室,加入更高含量的糖和咖啡因,調制出了一種新的飲料。他們將新產品冠以「怪物」商標推向市場,外包裝是一個16盎司的罐子,比紅牛的大一倍。他們賣給當地飲料經銷商的價格與紅牛相仿,以此保證消費者能夠用差不多一樣的價錢(大約1.99美元一罐)買到兩倍的量。
漢森公司四面出擊,抓住各種場合來推銷「怪物」品牌。「怪物」飲料的「推銷大使」團隊在音樂會、海灘聚會等社交活動上分發樣品給大家品嘗。公司還主辦沖浪、溜冰和摩托車越野賽。開著黑色貨車的漢森公司代理們對有著300名獨立分銷商的公司經營網路是一個補充,他們對店內陳列品進行布置,並在便利店冷櫃中專門設計的貨架上重新擺放貨品。位於俄克拉何馬城的「怪物」飲料的一家分銷機構全美瓶裝公司(All-American Bottling Corp.)的高級副總裁丹尼爾•佩里說:「當許多公司還在口頭說它們要這么做的時候,漢森公司已經付諸了行動。」
據業內刊物《飲料文摘》(Beverage Digest)稱,現在漢森公司已擁有功能飲料18%的市場份額,而紅牛飲料仍是行業中的領頭羊,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去年漢森公司的功能飲料銷售激增162%,比紅牛的增長率高出3倍。《飲料文摘》的編輯和發行商約翰•瑟爾說:「有些消費者已經對這類飲料上了癮,漢森公司的發展勢如猛虎。」
作者:218.28.108.* 2006-10-27 08:59 回復此發言
--------------------------------------------------------------------------------
4 ★近年來美國十大牛股 !!!!!!!!!
擁擠的貨架
然而市場上也出現了群雄逐鹿的競爭局面。可口可樂公司正推出它的新型功能飲料「Full Throttle」,百事可樂也在推銷「索貝」(SoBe)和「激浪」(Mountain Dew)兩個品牌的功能飲料。那些獨資企業也憑著諸如「搖滾歌星」(RockStar)和「Fuze Mega」等品牌的功能飲料在市場上打拚。喬治•凱利爾在圖森經營著一家獨立瓶裝飲料公司,他說:「每個月我們都能接到一兩件新產品。」
薩克斯估計功能飲料的種類每年會以50%的速度遞增,市場對每個人都有機會。他宣稱:「這些都是剛面世的新型軟飲料。」
薩克斯和施勒斯伯格通過多種經營來化解對手的攻勢。他們推出了一種只在Circle K便利店出售的功能飲料= 「Joker」,以及一種早餐時飲用的攙有咖啡因的果汁提神飲料——「倫巴」(Rumba);他們還推出了「怪物入侵」(Monster Assault)飲料,外包裝是黑灰相間的迷彩罐,上面印著「向平凡宣戰」,這一設計反映出這家過去無所作為的飲料企業如今奮發向上的精神。」
是的,這個叫怪物的飲料卻是從無到有,從有到泛濫,這一點上,用彼得林奇的直接消費法就可以去抓一隻大牛股了,從03年5月初的4元開始漲起,歷時37個月,兩次拆分,股本擴大8倍,到06年5月,復權價最高404元,漲幅100倍,其間有七個月小幅回檔,直搗黃龍型的上漲,多少人死在對他的做空之上,我朋友200元時要空它,說他漲得實在不像話了,我說決不可,也不知他做了沒有,總之論壇上天天有人要空它,估計死的翹翹的,現在想想,難怪從200到400隻用了3個月,看來是拜那些做空者所賜,瘋狂贖回把股價拉到雲端之上,實在是很精彩的表演。
但是,花無百日紅,在最近這波大調整中,HANS 因為財報只能略超分析師預期,而且公司對未來的預期也顯得保守,這說明它的高速成長期可能是告一段落了,股價也終於是強弩之末,大戲落幕,空頭們也要瘋狂啄食一番了
牛老四 之小牛牛 ISRG
Intuitive Surgical, Inc. 設計和製造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中文叫「達文西機器手臂」包括醫師的控制台、手術床邊的機器手臂和影像系統。透過機器手臂的協助,外科醫師只要坐在控制台,看著手術部位的三度空間影像,即可遙控機器手臂,作出與人手相媲美的各種角度的旋轉、彎曲、捏夾等動作,切、拉、縫、打結,靈巧不輸人手,還可避免人手會顫抖的情形。機器人手臂具有人手無法相比的穩定性與精確性,使用機器手臂協助醫師,可以讓手術更精確、侵害性更小,相對於傳統手術,不但可以縮小傷口、減輕疼痛,更可以降低感染及並發症的問題發生,有效縮短病患住院時間。
未來運用機器人協助醫師開刀將成為發展方向及趨勢,預計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的臨床運用將更廣泛,病患的醫療過程也更加安全舒適。
主要證券數據:
掛牌市場: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IPO日期: 2000 年
IPO 價格: 估計 $10左右
上市時間:2000年6月23日
首日開盤價:$10.19
目前市值:34.80億
公眾流通股:上市初期估計是800萬 ,目前3480萬,未查到拆分紀錄
年銷售額:2億9700萬
達文西是個很好聽的名字,好像周星馳的「國產008「里有個達文西,很搞笑,沒想到現在以這個名字命名的新手術系統這么先進,我還看過一篇報道說用這個系統成功的做了一個微創傷的換腎手術,實在很了不起,目前這種系統還在初期發展階段,所以這個股票估計未來還有的牛
ISRG從03年3月的3.75起漲,到2006年1月底收盤137塊,歷時35個月,其間有8個月小幅回調震盪,累計漲幅37倍,而且,看架勢,似乎是沒有走完的
我看國內也報道有些醫院使用了達文西機械手設備,看來這股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啊
牛大五 NTRI
NutriSystem 是一家領先的體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供貨商。他們跟據局部控制、低血糖指數標準的膳食、減肥計劃、以及私人電話和在線服務等提供戶內減肥計劃
作者:218.28.108.* 2006-10-27 08:59 回復此發言
--------------------------------------------------------------------------------
5 ★近年來美國十大牛股 !!!!!!!!!
主要證券數據:
掛牌市場: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TRI)
紐約證券交易所 (NSI)
IPO日期: 2000 年
IPO 價格: 估計 $10左右
上市時間:2000年6月23日
首日開盤價:$13.25
目前市值:19億
公眾流通股:目前3600萬,未查到拆分紀錄
年銷售額:4億1300萬
看看下面的這份企業介紹:
「Slim and Tone於2003年來到了中國,上海欣體念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是第一個將「30分鍾女子健身概念」帶入中國的機構,並計劃從上海開始,逐步將這個概念和連鎖體系發展到整個亞洲。目前,除了上海、廣州、岳陽、西安已經開始經營的連鎖店,北京、南京、崑山等地也已經處於洽談准備之中。
Slim and Tone區別於以往的傳統的大型中國傳統健身房,Slim and Tone提供了專門為女性設計的高質量的液壓型健身器材和簡單易學的的健身方式,在社區周圍方便女性消費者的地方設立女性健身會所,為女性提供最專業,最完善的全新健身方式,短短30分鍾就可以達到滿意的瘦身美體效果。
傳承美國最流行的女性美體塑身方法,以及最新的美國連鎖經營方式,這是Slim and Tone在短時間內可以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原因,它針對女性特點提出快樂健身的運動概念,為連鎖經營者提供系統的運做模式,以及系統宣傳策劃。
Slim and Tone,將為中國健身市場帶來更多驚喜! 」
這家Slim and Tone的公司在04年的12底被NTRI 公司收購,看來這家很特殊的以出售服務和減肥計劃而崛起的公司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如此看來,這家公司未來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如果中國目前這幫肚腩大起來的白領被其先行拿下,那未來的發展實在不可限量
NTRI 自03年6月從0.65元起步漲到4元,到04年9月再跌回1.40元,實際上是從04年10月起漲,到06年5月最高75元,歷時20個月,其間三個月小幅調整,上漲52倍,其間所有市場較大的回調一概不顧,徑直上沖,牛氣了得
減肥是個時髦概念,這家公司不同於別家,它因人而異的為你特別訂制屬於你自己的減肥計劃,服務算是到家了,而且運動 飲食 葯物三管齊下,效果自然是比較顯著的,目前美國這樣的單純服務性公司很多,成功地也不少,這裡面也出了不少牛股,比如EFX也是單純做服務的,也是一個長牛股,這方面的企業,國內還很少,不太好比照,但這是一個未來的方向,這類公司,一旦做出自己的市場是很賺錢的,因為他們沒什麼成本要承擔,完全靠腦子和執行力,希望未來的中國股市上也有這樣的類型公司,當然這還有賴於進一步的產業升級,新東方之類的可以算,但路數不正,完全是國內應試畸形教育溫床上培養出來的怪物
牛小六 TZOO
寫到這里有點猶豫,是說網易還是說TRAVEL ZOO,都是網路公司,網易的累計漲幅也是有110倍的,歷經42個月,不過網易的過程我已經比較清楚,不想重復了,從網易的正位過程可以管窺這個市場一般的定價原則,這是後話了
Travelzoo Inc. 是一家全球網路媒體公司,它出版超過400家旅行社的推銷和特殊計劃。在Travelzoo的各種媒體渠道擁有800多萬的用戶,其中包括Travelzoo 網站,Top 20電子郵件通訊,Newsflash電子郵件警示服務以及SuperSearch,為旅遊搜索引擎
主要證券數據:
掛牌市場: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IPO日期: 2002 年
IPO 價格: 估計 $7左右
上市時間:2002年8月30日
首日開盤價:$6.50
目前市值:4.5億
公眾流通股:目前1600萬,未查到拆分紀錄
年銷售額:6200萬
TZOO 從03年6月的4塊先起漲,到04年12月的110塊,歷時18個月,累計漲幅27倍,其間四個月調整,但震盪激烈,是個不太好跟的牛股
總的來說,在網上旅遊服務領域里, 競爭是非常激烈的,而且概念多多,傳統旅遊分銷商性質的在線服務商,或旅遊搜索引擎,或新一代的在線旅遊公司如攜程等,TRAVELZOO則是超市概念的旅遊平台,在確立了一定的盈利模式後,立即受到市場追捧,市值曾一度高過EBAY,所以隨後的下跌也是劇烈的,不過對這種競爭很強的行業,我個人是保留態度的,除非已經做出大的規模,國內的攜程是不錯的
以上列舉,都是二線的股票,雖然大大牛,但仍是「牛小弟」,一般的美股排名,他們中很多是排不上的,因為其股本和市值的影響力都很小,沒什麼代表性,也不是大的主流的資金所關注的,所以發言權和代表性比較有限,但其日均成交量還是足夠大的,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後面列舉幾個,應該是比較一線的牛股,這種一線牛股發起飈來,一點也不比這些小型股遜色
『貳』 請問美國股市中銀行股現在大約是多少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是多少錢一股
在紐交所上市的銀行股大概有400多隻呢
股價從幾塊的,十幾塊的,幾十塊不等……
——————————————————
比如美國銀行(代碼BAC)的股票今天7塊7毛多開盤
花旗(代碼C)今天開在32塊8毛多
匯豐(代碼HBC)今天開在43塊8毛多
——————————————————
現在美元兌人民幣是1:6.3左右,所以能換成多少人民幣,你自己一乘就知道了
——————————————————
不知道你問的「中國銀行股能不能達到美國銀行股」是指的那些方面,總的來說,我認為可能趕上,只不過需要時間
『叄』 美國股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美國股市有200多年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以後,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3)近十年美國銀行股票擴展閱讀
美國納斯達克
企業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
1、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2、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3、積極條件
SEC及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 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必需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4、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肆』 美國銀行股為什麼下跌
周二,摩根大通公布財報不及預期,標准普爾500股票銀行股跌幅超過2%,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國銀行股票股價增壓。
研究發現,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金融股可能會隨之下跌。利率是一個領先指標,周四高盛發布財報,股價跌破171美元的關鍵支撐位,許多美國銀行收益未達到預期,近幾年來,美聯儲維持低利率,美國銀行股票壓力增加。
『伍』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美國華爾街股市為何突然下跌
原因:
1、1929年,在世界貿易中,美國的份額超過英國,居世界首位,資本輸出額僅次於英國,居世界第二位。但在浮華背後,社會的貧富差距加劇,市場的供需關系已經出現嚴重失衡,因而股市下跌。
2、由於市場萎縮,大量工廠倒閉,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人心惶惶,大量股票持有者都拋售股票,結果所有股票都成垃圾了,只有賣家而沒有買家。
3、證券市場出現了畸形發展,從投資到投機,市場泡沫越來越多。缺乏監管的銀行卻還在不斷鼓勵人們超前消費,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奢侈品,乃至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從而進一步助長了股市的投機行為,也使銀行內部的不良資產不斷堆積。
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5)近十年美國銀行股票擴展閱讀: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表現:
(1)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危機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法國下降28.4%,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國家的生產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2)企業大批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經濟損失嚴重。
危機時期,倒閉的企業數,美國達14萬家(另外還有近1萬家銀行),德國為6萬家,英國為3.2萬家。資本主義世界的全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加上半失業者,則達4000~4500萬。
(3)世界商品市場急劇萎縮,關稅戰、貿易戰加劇。
美國於1930年將應稅進口商品平均稅率提高到53.2%;英國從1932年起實行帝國特惠制;德國限制進口量;法國實行進口配額制。結果,1929~1933年間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額縮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陸』 美國股票有多少年歷史啦
美國股票有221年的歷史,美國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銀行——合眾美國銀行都
是以發行股票為基礎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柒』 美股股票有哪些
美國是全球最大,自由度、透明度最高及流通量極大的股票市場。符合申報制度的外國投資者更可毋須繳付利得稅。此外,美國股市買賣時段是香港時間晚上10時30分至凌晨5時,而夏天的交易時間則在香港時間晚上9時30分至凌晨4時。因此投資者可以利用時差關系充分參與並緊貼美股市場走勢。美股的主要交易市場:紐約股票交易所 (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美國證券交易所 (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以及店頭市場 ( Over-the-Counter (OTC) )和納斯達克。美國股市的特點:第一、美國股票市場中上市的公司基本上涵蓋了美國乃至國際上全部著名、知名品牌的產品公司和企業,無論是能源、工業、農業、消費品及醫葯、食品和飲料等行業的經營良好的企業都是在美國股票市場上市的公司。這些經濟實體的成長代表著全球經濟發展的能量和趨勢,因而美國股票市場的股票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第二、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變動與全球重大的政治經濟發展歷史過程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它既是政治財經風雲變幻的晴雨表,也是整個變化的後果的直接體現者。這表明,美國股票市場的透明程度和可分析性,可預見性是相當明顯的。所有股票分析的技術手段和模型造就都源出於此便是證明。第三、美國股票市場是規模最大的市場,除了以兆億美元計的上市股票價值外,美國還有最大規模的基金投資和機構投資。這意味著一般的投資者若說想可以在美國股市興風作浪那真是痴人說夢。第四、美國股票市場是法規健全、管理嚴密而透明,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自由的市場,股票價值完全自由漲落,除了法制的約束,政府對股票市場完全沒有約束,投資者需自己對所作的投資承擔全部的風險和責任,值得指出的是,美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未必就是一個盈利的公司,而且,即便是好公司也未必其股價就往上升。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就專門為風險性、投機性經營的企業上市提供機會,但是否要投資這些類型的公司股票就很能考量一下你的知識和眼光了。 中國概念股有:名稱最新價漲跌額漲跌幅新浪37.57+2.72+7.80%CRIC8.00-0.34-4.08%易居中國15.15+0.03+0.20%網易31.33-0.82-2.55%搜狐45.32+0.43+0.96%網路71.50-1.68-2.30%盛大42.64+0.21+0.49%盛大游戲5.71-0.18-3.06%巨人網路7.15-0.10-1.38%第九城市4.78-0.06-1.24%完美時空27.20+2.49+10.08%前程無憂20.23-0.27-1.32%攜程網37.97+0.04+0.11%掌上靈通1.59-0.05-3.05%空中網6.70+0.07+1.06%華友世紀3.20-0.04-1.23%分眾傳媒16.48+0.74+4.70%飛鶴乳業16.85-0.26-1.52%暢游28.75-0.14-0.48%…… 香港大型本土上市最佳券商,港股美股恆指期貨外匯貴金屬開戶或咨詢請加好友聯系。
『捌』 金融危機對企業並購的影響
跨國並購是進行全球化資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經濟必須要邁出的重要一步。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並購,並日益成為其中活躍的主角。近兩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動作連連。聯想以17.5億美元的價格並購了美國IBM公司的PC分部,震驚了國內外經濟界。TCL收購了法國湯姆遜公司的電視業務,隨後又收購了阿爾卡特的手機部門,上汽集團購買了韓國第四大汽車生產企業雙龍汽車48.9%的股份,冠捷科技收購飛利浦顯示器業務,溫州民企中國飛雕電器集團收購義大利牆壁開關老牌企業ELIOS,廣東德豪潤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北美電器ACA在亞太地區的所有權,五礦集團欲將加拿大最大的礦業公司諾蘭達鋁業收入囊中,海爾擬以超過1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三大家電企業美泰克(Maytag)公司,這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美國《商業周刊》撰文認為,未來10年中國企業將進行大規模的跨國並購,從而將改變世界企業競爭的整體格局。
然而在中國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同時,也面臨著東西方文化的沖突和摩擦,進行海外並購跨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顯得越發重要和急迫。
跨文化並購所面臨的文化差異和沖突
對於中國企業在跨國並購中面臨的來自東西方文化差異方面的挑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並購雙方的國家文化差異
並購雙方的文化差異是十分巨大的,因為它們面臨的不僅僅是來自企業層面的組織文化差異及沖突,還包括國家文化的差異及沖突。Hofst-ede提出的國家文化模型主要由權力化程度、個人主義/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避、男性/女性主義和長/短期取向等維度構成的。企業層面的文化差異往往也都是國家文化在這些維度上差異的不同體現。主要體現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管理方法、管理程序、組織溝通,以及決策方面的差異上。
另外,西方文化強調理性的思維習慣和強調公平的意識表現在社會制度上是以法治國,表現在企業運作上則是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企業的制度建設通常非常完善,小到每個工作崗位的職務分析,大到績效考核的整套方案,都有完整的書面材料。相反,中國人的傳統管理思維都是以人治為主,很少有管理者注重製度的建設、程序的建設,而是上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各干一套,延續性很差。另外,在人事制度方面,中外差異也是很大的,例如,中國人比較注重德才兼備、人際關系等,而西方則把經營管理能力放在第一位。
2.並購雙方對彼此文化認同程度的差異
面對跨國並購中出現的國家文化和企業文化的雙重差異,並購雙方對彼此文化的認同和接受程度就成為文化整合的關鍵因素。在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擴張的過程中,被並購企業所在國的員工、媒體、投資者甚至工會仍然對中國企業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在海外,中國企業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產品價格低且效率低下。在這樣的印象下,被並購企業的普通員工擔心自己的就業,管理人員擔心自己的職位,投資者擔心自己的回報。事實上,進行跨國並購的中國企業往往是國內業界的佼佼者,它們在過去的經營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並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企業文化,其高層管理人員通常把自己定位於民族文化的精英,這種定位決定了他們對於民族文化非常執著,從而不願意在文化整合中做出任何有損於民族文化的決策,同時很容易傾向於將過去在國內經營成功所採取的管理模式運用到被並購企業中去。然而,被並購的國外企業通常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成熟的企業環境,它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度高,具有較強的文化優越感,同時普遍對中國企業文化的認同度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企業將自身的文化強加給被並購企業,沖突勢必發生,其結果往往是處於各持己見狀態,從而雙方在業務及組織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礙,並使並購步履維艱。例如,2004年底TCL的跨國並購所面臨的「離職風波」正是如此,被並購方阿爾卡特的員工對於TCL的職位安排、薪酬方式與銷售模式感到不滿,因而大規模離職,從而使得TCL陷入十分被動的地步。
跨文化整合的方法
面對這些跨文化差異和摩擦,中國企業從事海外並購時應採取跨文化整合策略,才能使本企業和目標企業整合起來,建立起全球性的組織和流程以實現全球性效率和競爭力。
所謂「跨文化整合」,就是在兩個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企業之間找到「公約數」,實現統一的人事安排、薪酬設計、行為規范、企業理念及文化建設。
筆者認為中國從事海外並購跨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應有以下幾點:
並購前了解潛在的文化差異和沖突。跨文化整合要從並購以前開始。在並購前,要收集選定目標企業文化信息。既要收集體現在有形「物體」和行為上的信息:即企業各種標志、工作環境、規章制度、文件中使用正式術語、計劃工作程序、會議文件以及人們見面的禮節、員工日常行為等;又要在此基礎上,通過外在顯性文化去挖掘隱藏其背後的組織哲學、價值觀、組織風氣、不成文的行為准則等這些隱性文化。對於跨國並購,文化信息的收集一定要注意收集目標企業所在國的主導文化。
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確定沖突、風險的大小。當得到目標公司有關文化信息後,要對每一個潛在的信息來源作進一步調查收集,挖掘其有價值的內容,然後由高層主管、律師、財務分析家、文化小組進行多角度、全方位評價分析。在分析時還要結合兩個企業所在國的文化注重對兩家企業思想領袖和中高層主管的價值觀、管理風格及員工的行為准則進行對比,發掘顯性沖突與潛在沖突和風險。
制定有效的文化整合計劃。當對目標企業和所在國的文化做了詳盡分析後,就應著手研究如何把兩個不同的企業文化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克服並購雙方的文化與非文化沖突。必須制定有效的文化整合計劃,成立負責整合的團隊,向新的經理介紹公司的文化和規則,讓高層管理人員一起參與。兩個公司的員工在一個月前可能還是競爭對手,現在要在一起工作,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了解、溝通、交流。因此,公司高層、整合團隊應和新經理一起制定整合計劃和溝通計劃,包括時間表和具體操作方案,建立工作項目,讓兩家公司的員工一起開始工作,一起實現新的目標。公司要為整合的團隊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支持。
慎重對待對方管理者。由於並購行為對於被並購方來說是一場大變革,絕大多數人都會有一種危機感、不安感,在並購前後,企業會有較大震動和動盪,要想實現文化統一,高層管理者(特別是原企業的)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聯想任命原IBM的副總裁沃德為新公司的CEO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此時,如果不能很好安排企業的高層、中層管理者,那麼這些處於公司中心的人可能有不利於公司穩定的行為發生,如優秀員工、管理者集體離職。這些都會加劇員工抵觸情緒和工作效率的降低。成功並購企業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一年內原公司管理者應得到相應的提升和雙方管理者的互換。
主動吸收國外企業先進文化。到目前,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企業大多數是西方的成熟企業。從上面的文化沖突分析可以看出,他們目前對中國企業文化的認同度很低,另外他們對自己的企業文化有很高的認同度並希望保持自身的文化。因此,中國企業從事海外並購時一定要注意吸收國外企業文化中的先進因素。
制定過渡政策。許多在並購方面十分成功的公司如惠普、強生公司,往往運用標准化的評估技術,對目標企業進行全面評價,並在成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通常為3年)內處理它與目標公司在管理與業務做法上的差異,建立由優勢公司和目標公司關鍵人物組成的協調小組,利用小組協調雙方企業功能和文化之間的沖突,逐步推行其經營理念、管理方式,最終實現並購統一。因此跨文化整合宜戒急用忍,要按步驟一步一步地來。
注重整合的速度與融合,加強跨文化培訓。執行整合計劃,要使用有效的培訓,推行短期管理人員對換項目等來加快整合速度,一般在100天內完成整合。運用審計人員審計整合流程,保證整合流程不偏離方向和加快進度。培訓是公認的實現跨文化整合的一項基本手段。倫納德。南德勒早就提出跨文化培訓應當是人力資源發展的重心所在。許多國外的跨國公司普遍認為中國經理有較強的分析能力,他們能迅速地接受和掌握新的技術,但是他們卻不一定懂得公司為什麼要以一定的方式運作。因此,Gallup調研公司把解決問題、領導技巧、人際溝通、創造性思維及談判技巧列為中國經理人最需要的技能。同時,並購企業對彼此之間的國家文化和企業文化有所了解並形成正確的認識,這對於雙方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動新企業的文化整合過程也十分重要。跨文化培訓的主要內容有對文化的認識、文化的敏感性訓練、語言學習、跨文化溝通及沖突處理、地區環境模擬等。
企業並購文化整合需要不斷開發新的管理工具、新的工作流程和溝通語言。通過長期的管理人員工作調換,讓兩種文化真正融合。通過培訓中心定期地培訓,推廣成功的文化整合經驗。
『玖』 美國股市共有多少只股票日本股市有多少只股票 截至到2011年6月。多謝。
美國有交易所三家共7679家股票總數2125811000股
1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有3459家股票1251420000股。
2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有1061家股票52046000股。
3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有3159家股票822345000股。
日本的手頭現在沒有資料,我日文不太好,看不懂日文網站,呵呵。
『拾』 美國股票市場的美國股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
美國股票市場產生於18世紀末期。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這里座落著許多馳名世界的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及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就在這里產生。1768年4月5日在華爾街建立的紐約州商會,為股票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當時所有的商人都聚集在華爾街買賣股票,小麥、煙草以及其他商品,甚至奴隸。1789年至1790年為了彌補獨立戰爭的費用,國會授權發行8000萬美元的股票,由於當時還沒有集中交易的正式市場,這些股票都是在咖啡館和拍賣行進行的。
1792年5月17日,經營拍賣業務和其他行業的24名商人商定,每天聚集在一棵西印度常綠樹下從事交易,這就是美國最早的股票市場。當時第一美國銀行,北美洲銀行和紐約銀行等銀行也參與了股票的買賣活動。1793年,一家名為湯迪的咖啡館在華爾街落成,這個露天股票市場就移進咖啡館經營,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正式成立,這是美國股票市場正式形成的標志。隨著美國交通運輸業、煤氣、電力工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許多家公司都依靠發行股票等證券來籌集建設資金。t927年,國家銀行和9家水火保險公司以及紐約煤氣電燈公司都有股票在咖啡館進行交易。19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鐵路、公路股票,紡織業股票的交易活動也迅速增長。
隨著證券交易的發展,經營人員日漸增加,業務量也不斷擴大增多,咖啡館已不能適應需要。1863年,股票市場遷至華爾街上的布羅德大樓,同時將紐約證券交易和管理處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這樣,在紐約就有一個正式經營場所的股票市場。 19世紀60年代以後,到20世紀30年代是美國股票市場迅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金屬礦業、鐵路、紡織業等原有產業日益強大,並出現了石油、電力、汽車、機電等新興產業,股票市場等證券市場承擔了籌措這些產業所需巨額資金的任務。新的股份公司不斷出現,股票的發行量和流通量增長迅速,股票市場更加繁榮。1890年至1900年的10年問,紐約證券交易所平均每年賣出的股票達8400萬。此問,美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交易方法。
進入20世紀以後,美國的證券市場的地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它開始由國內市場轉變為國際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給歐洲經濟造成重大的創傷,而且使歐洲資本大量流向美國。戰後,紐約交易所就發展成為重要的國際資本市場,紐約也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1921年,美國證券交易所在紐約成立。海外資本的流入,進一步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有價證券交易的規模也迅速擴大。1923年至1929年,美國工業增長了18%,有價證券發行量增加了1.5倍,股票價格提高了2倍。這期間。股票市場非常活躍,交易量大幅度上升。1924年底。紐約證券交易總額已達270億美元,到1929年8月,交易量又急劇上升到近900億美元。股票價格從1921年的66.24點,上漲到1929年9月的569.49點。
這一階段,美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了幾個明顯的特點:
①投資銀行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專門負責股票的承銷買賣業務,形成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形態。
②股票交易的主要對象是工業股、鐵路股、公用事業股及外國公司股。
③美國股票市場已經由國內市場轉化為國際市場。20世紀以後,歐洲資金,尤其是英國資金大量流入,紛紛購買美國公司的股票及各種債券,使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④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壟斷,由少數幾家大的私人投資銀行與國家金融機構共同控制股票市場的交易活動,使少數大資本家從股票溢價中大發橫財;
⑤美國股票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交易方法。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的股票市場受到嚴重的打擊,股票價格大跌,當年9至11月兩個月間就損失260億美元。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使股票市場空前的繁榮瞬間消失了。
美國市場崩潰以後,美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相應制定了有關的法規,加強了對股票市場的管理和監督。政府及證券管理部門先後制定了1933年的證券法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使股票交易減少了投機欺詐等行為,股票市場逐漸地恢復了生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美國遠離歐亞戰場,在此期間大力發展生產,特別是軍火生產經濟在此期間發展較快。戰後,美國經濟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歐洲及亞洲各國需要醫治戰爭的創傷,恢復和發展生產,大量從美國進口商品,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增長,股票市場也重新開始繁榮起來。1951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登記的股票已達940億美元,1975年又增加到6840億美元,增長了6倍。
在這階段中,美國股票市場日趨健全完善。美國政府不斷修改和補充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加強對市場的管理,使股票的發行、流通等交易行為日趨規范化、法律化,從而一個日趨完善的股票市場在美國形成。
美國股票市場近200年的歷史說明,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是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的。 未來的美國證券市場,會進一步朝全國一體化和國際化發展。
長期以來,美國證券市場,雖然以紐約為中心的證券交易體系一直在發展,但由於技術因素和其他因素影響,全國證券交易活動長期處於相互分離狀態,證券交易的地區特徵還十分明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1975年,美國通過了建立全國性證券系統的方法。並且。在證券交易機構大量運用以電腦為中心的新設備,使證券交易效率與容量都大大提高和增加。尤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與西海岸的太平洋證券交易所的合並契約的完成,使美國東海岸與西海岸因此而有機地聯結為一體,為全國證券市場朝一體會合方向發展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隨著國際經濟的國際化,美國證券市場也日益國際化。1985年6月30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把早晨10點到下午4點的營業時間改為早晨6點半到下午4點,以加強同歐洲證券市場的協作。因為倫敦和紐約之間的時差為5個小時,紐約交易所變更營業時間後,倫敦和紐約兩地交易重復時間增加到1小時,這對歐洲投資者很有利。1986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創立了共同調查委員會,以加強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