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盈率名詞解釋
市盈率簡稱PE,是由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除以公司年度每股盈利得出的證券的相對估值指標,是投資者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時最常用的指標。
【構成】計算公式:PE=P(股票價格)/EPS(每股盈利/年)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標,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過高,股票價格被高估具有泡沫。
拓展資料:
正確認識中國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問題
平均市盈率的標准計算方法
股票時常的平均市盈率(Average P/E ratio),是指股票市場某個有代表性的股價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平均市盈率要與股價指數相對應,如標准普爾5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簡稱標准普爾500指數市盈率,下同)、日經225股價指數市盈率、道瓊斯股價平均市盈率、上證A股指數市盈率,等等,不能含混地說某某市場的平均市盈率。
某指數的市盈率就是某指數的成份股(剔除虧損股,因為虧損股的市盈率沒有意義)的總市值(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收盤價)除以凈利潤總額。
具體到上證A股指數市盈率,是指上證A股指數的樣本股(包括ST股,不包括PT股,截止20002年1月9日為627隻),剔除其中的虧損股,他們的總市值與凈利潤總額的商。上證30指數的市盈率,是指上證30指數的30個樣本股,剔除其中的虧損股,它們的總市值與凈利潤總額的商。(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中心,2002)
2. 不同市場平均市盈率橫向比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市盈率是一個非常粗略的指標,考慮到可比性,對同一指數不同階段的市盈率進行比較較有意義,而對不同市場的市盈率進行橫向比較時應特別小心。
(1) 綜合指數的市盈率與綜合指數的市盈率比。成份指數的市盈率與成份指數的市盈率比。綜合指數的樣本股包括了市場上的所有股票(滬深市場上PT股除外),市盈率一般比較高,而成份指數的樣本股是精挑細選的,通常平均股本較大、平均業績較好,所以其市盈率比較低一些。而我們經常看到的國外股票時常的市盈率大多是成份指數的市盈率,如果將它們與我們綜合指數的市盈率相比較,則犯了概念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