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郵儲銀行公布股東名單,棄股的人會有什麼心情
一、結果顯示,網上網下投資者合計棄購超1.18億股,對應金額約6.53億元。棄購金額創歷史新高。在股票市場申購棄購股票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不必大驚小怪,許多棄購者是因為不看好郵儲銀行的股票,肯定是認為郵儲銀行估值過高,最終會破發的,想法很正常,再說股市上破發的股票屢見不鮮。
總結 :股市裡的起起伏伏,變化無常。其股票的投資價值是市場說了算,不是以馬雲馬化騰為風向標就能取勝獲利。大部分投資者投不投郵儲銀行還主要看的是它的內在價值和整體估值。
㈡ 鑲$エ浠g爜000銆002銆300銆600寮澶寸殑鍒嗗埆浠h〃浠涔堬紵
鍚涔夊備笅錛
1銆000浠h〃娣卞競A鑲°
2銆002浠h〃涓灝忔澘銆
3銆300浠h〃鍒涗笟鏉褲
4銆600浠h〃娌甯侫鑲★紝鍏朵腑601鎴603涔熶唬琛ㄦ勃甯侫鑲°
鑲″競浠g爜錛氳偂紲ㄤ唬鐮佺敤鏁板瓧琛ㄧず鑲$エ鐨勪笉鍚屽惈涔夈
鎵╁睍璧勬枡錛
鍏朵粬鑲$エ浠g爜錛
1銆佹勃甯侭鑲
娌甯侭鑲$殑浠g爜鏄浠900鎵撳ご
2銆佺戝壋鏉
縐戝壋鏉跨殑浠g爜鏄688鎵撳ご
3銆佹繁甯侫鑲
娣卞競A鑲$殑浠g爜鏄浠000鎵撳ご
4銆佹繁鍦矪鑲
娣卞湷B鑲$殑浠g爜鏄浠200鎵撳ご
5銆佹柊鑲$敵璐
娌甯傛柊鑲$敵璐鐨勪唬鐮佹槸浠730鎵撳ご
6銆侀厤鑲′唬鐮
娌甯備互700鎵撳ご錛屾繁甯備互080鎵撳ご 鏉冭瘉錛屾勃甯傛槸580鎵撳ご 娣卞競鏄031鎵撳ご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懼害鐧劇慱鑲$エ澶т唬鐮
涓鏄熷井鐢靛瓙鐨勮偂紲ㄤ唬鐮佸氬皯鍟婏紵楹葷儲浜
浣犲ソ錛岄拡瀵逛綘鐨勯棶棰橈紝鍥芥搗璇佸埜緇欎簣鍥炵瓟錛
鏌ヨ涓婂競鍏鍙哥殑鑲$エ浠g爜錛岀櫥闄嗚瘉鍒哥被緗戠珯榪涜屾煡璇㈠嵆鍙銆備緥濡傚浗嫻瘋瘉鍒擱噾鎺㈠彿鈥斺斿浗嫻瘋瘉鍒告墜鏈篈PP錛岃緭鍏ヤ綘瑕佹煡璇㈢殑鍏鍙哥殑鑲$エ棣栧瓧姣嶅嵆鍙銆傝︽儏璇風湅鍥俱
絎涓姝ワ細鎵撳紑鍥芥搗璇佸埜閲戞帰鍙穉pp,榪涘叆棣栭〉鐐瑰嚮鏌ヨ㈡
絎浜屾ワ細鍦ㄦ煡璇㈡嗚緭鍏ユ偍鎯寵佹煡璇㈢殑鑲$エ浠g爜錛岃緭鍏ヤ箣鍚庣偣鍑燴滄悳緔⑩濆嵆鍙鏌ヨ
浠ヤ笂鏄鍥芥搗璇佸埜鍒嗕韓緇欐偍鐨勫叧浜庢煡璇㈣偂紲ㄤ唬鐮佺殑鏂規硶銆
鍥芥搗璇佸埜鈥斺旂櫨搴︾煡閬撲紒涓氬鉤鍙頒箰鎰忎負鎮ㄦ湇鍔★紒
濡備粛鏈夌枒闂錛屾㈣繋鍚戝浗嫻瘋瘉鍒稿叕鍙稿畼緗戞垨浼佷笟鐭ラ亾騫沖彴鎻愰棶銆
鏈辨椽瓚呮槸鍝閲屼漢鐧捐仈鑲′喚鐙絝嬭懀浜
鑲$エ浠g爜鏄疺IMC銆
涓鏄熷井鐢靛瓙浜у搧閿鍞宸茬粡瑕嗙洊浜嗘с佺編銆佹棩銆侀煩絳16涓鍥藉跺拰鍦板尯錛屽㈡埛鍥婃嫭浜嗙儲灝箋佷笁鏄熴佹儬鏅銆侀炲埄嫻︺佸瘜澹閫氥佺綏鎶銆佽仈鎯熾佹嘗瀵箋佷腑鍏寸瓑澶ф壒鍥藉唴澶栫煡鍚嶄紒涓氥備腑鏄熷井鐢靛瓙鍏堝悗涓庝腑鍥界數淇°佷腑鍥界綉閫氥佷腑鍥界Щ鍔ㄣ佷腑鍥借仈閫氥佸井杞絳夊叕鍙哥粨鎴愮瓥鐣ヨ仈鐩熴
涓鏄熷井鐢靛瓙鍧氭寔鑷涓誨壋鏂幫紝鍏堝悗紿佺牬涓冨ぇ鏍稿績鎶鏈錛岀敵璇蜂簡鍗冧綑欏瑰浗闄呭拰鍥藉唴涓撳埄錛屽交搴曠粨鏉熶簡涓鍥界殑鈥滄棤鑺鏃朵唬鈥濓紝騫惰崳鑶2004騫村害鍥藉剁戞妧榪涙ヤ竴絳夊栥
2005騫11鏈15鏃ワ紝涓鏄熷井鐢靛瓙鍦ㄧ編鍥界撼鏂杈懼厠璇佸埜甯傚満鎴愬姛涓婂競錛屾垚涓虹涓瀹跺湪綰蟲柉杈懼厠涓婂競鐨勫叿鏈夎嚜涓葷煡璇嗕駭鏉冪殑涓鍥借姱鐗囪捐′紒涓氥
鎵╁睍璧勬枡錛
2016騫村垵錛屼腑鏄熷井鎺ㄥ嚭鍏ㄧ悆棣栨鵑泦鎴愪簡紲炵粡緗戠粶澶勭悊鍣錛圢PU錛夌殑SVAC瑙嗛戠紪瑙g爜SoC錛屼嬌寰楁櫤鑳藉垎鏋愮粨鏋滃彲浠ヤ笌瑙嗛戞暟鎹鍚屾椂緙栫爜錛屽艦鎴愮粨鏋勫寲鐨勮嗛戠爜嫻併
璇ユ妧鏈琚搴旂敤浜庤嗛戝畨鍏ㄦ憚鍍忓ご錛屽紑鍚浜嗚嗛戝畨鍏ㄦ櫤鑳藉寲鏃朵唬銆傝嚜涓昏捐$殑宓屽叆寮忕炵粡緗戠粶澶勭悊鍣錛圢PU錛夐噰鐢ㄤ簡鈥滄暟鎹椹卞姩騫惰岃$畻鈥濇灦鏋勶紝閽堝規繁搴﹀︿範綆楁硶榪涜屼簡浼樺寲錛屽叿澶囨ц兘銆佷綆鍔熻椼侀珮闆嗘垚搴︺佸皬灝哄哥瓑鐗圭偣錛岄傚悎鐗╄仈緗戝墠絝鏅鴻兘鐨勯渶奼傘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
鍖椾含涓鏄熷井鐢靛瓙鏈夐檺鍏鍙-鍏鍙哥畝浠
鐧懼害鐧劇-涓鏄熷井鐢靛瓙鏈夐檺鍏鍙
鏈辨椽瓚咃細1959鍑虹敓錛屾硶瀛︾曞+錛岄珮綰у緥甯堬紝鑷1986騫6鏈堣搗鎷呬換涓婃搗甯傝仈鍚堝緥甯堜簨鍔℃墍涓諱換銆侀珮綰у悎浼欎漢銆傛湵鍏堢敓鐜頒換涓鍥藉浗闄呯粡嫻庤錘鏄撲徊杞藉斿憳浼氫徊瑁佸憳銆佷笂嫻峰浗闄呯粡嫻庤錘鏄撲徊瑁佸斿憳浼氾紙涓婃搗鍥介檯浠茶佷腑蹇冿級浠茶佸憳銆佷笂嫻蜂徊瑁佸斿憳浼氫徊瑁佸憳錛涗笂嫻鋒硶瀛︿細璇夎兼硶鐮旂┒浼氬壇浼氶暱銆佷笂嫻風粡璐稿晢浜嬭皟瑙d腑蹇冭皟瑙e憳錛涗笂嫻峰ぇ瀛︽硶瀛﹂櫌銆佸崕涓滄斂娉曞ぇ瀛︺佷笂嫻鋒斂娉曞﹂櫌鍏艱亴鏁欐巿銆傛湵鍏堢敓鏄涓婃搗甯傞嗗啗浜烘墠錛屼韓鍙楀浗鍔¢櫌鐗規畩媧ヨ創錛屾槸涓鍏變笂嫻峰競濮旀硶寰嬩笓瀹跺簱鎴愬憳銆傛湵鍏堢敓鑷1983騫7鏈堣嚦1986騫6鏈堟媴浠諱笂嫻峰競絎涓寰嬪笀浜嬪姟鎵寰嬪笀錛屽苟鍦1994騫磋嚦2010騫存湡闂達紝鏇炬媴浠諱腑鍗庡叏鍥藉緥甯堝崗浼氱涓夈佸洓銆佷簲銆佸叚灞婂壇浼氶暱錛屼笂嫻峰競寰嬪笀鍗忎細絎鍏灞婁細闀匡紝涓婃搗甯傚緥甯堝崗浼氱涓冨眾鐩戜簨闀誇笂嫻峰競絎鍗佷笁銆佺鍗佸洓灞婁漢姘戜唬琛ㄥぇ浼氫唬琛ㄣ傛湵鍏堢敓鑷2013騫12鏈堣搗鎷呬換涓囪揪淇℃伅鑲′喚鏈夐檺鍏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娣卞湷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300168(SHE)錛夌嫭絝嬭懀浜嬶紱2015騫6鏈堣搗鎷呬換閽滄淳鎶曡祫鏈夐檺鍏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綰界害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JP(NYSE)錛夌嫭絝嬭懀浜嬶紱2017騫3鏈堣搗鎷呬換涔愬眳鎺ц偂鏈夐檺鍏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綰界害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LEJU(NYSE)錛夌嫭絝嬭懀浜嬶紱鑷2018騫7鏈堣搗鎷呬換鏄撳眳錛堜腑鍥斤級浼佷笟鎺ц偂鏈夐檺鍏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棣欐腐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2048錛圚K錛夛級鐙絝嬭懀浜嬶紱鑷2018騫4鏈堣搗鎷呬換榻愬悎鐜淇濋泦鍥㈡湁闄愬叕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棣欐腐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0976錛圚K錛夛級鐙絝嬭懀浜嬨傛湵鍏堢敓鑷2010騫2鏈堣嚦2017騫12鏈堟媴浠諱腑鍖栧浗闄咃紙鎺ц偂錛夎偂浠芥湁闄愬叕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涓婃搗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600500SH錛夌嫭絝嬭懀浜嬶紱鑷2013騫11鏈堣嚦2017騫12鏈堟媴浠諱笂嫻峰箍鐢電數姘旓紙闆嗗洟錛夎偂浠芥湁闄愬叕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涓婃搗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601616SH錛夌嫭絝嬭懀浜嬶紱鑷2013騫10鏈堣嚦2016騫11鏈堟媴浠昏吘杈懼緩璁鵑泦鍥㈣偂浠芥湁闄愬叕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涓婃搗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600521SH錛夌嫭絝嬭懀浜嬶紱鑷2012騫9鏈堣嚦2018騫6鏈堟媴浠諱笂嫻風涓鍖昏嵂鑲′喚鏈夐檺鍏鍙革紙璇ュ叕鍙鎬簬涓婃搗璇佸埜浜ゆ槗鎵涓婂競錛岃偂紲ㄤ唬鐮佷負600833SH錛夌嫭絝嬭懀浜嬨
㈢ 可以通過公開市場大量購買一個公司的股票,然後達到控制這個公司的目的嗎
股票本身就是拿來買賣的,特別是對於A股同股同權來說,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話語權越高,如果持股達到較高的比例,進入公司的管理層並控制公司也並非不可能。
通常情況下,一個公司的股權有幾個界限,不同的股權比例所享有的權利是不一樣的。
絕對控制權67%,當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機構只有一個公司67%以上的股權,那麼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這個公司,別人反對一點作用都沒有;
相對控制權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這個公司;
安全控制權34%,一票否決權 ;
30%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
20%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臨時會議權
10%,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權變動警示線。
當然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股權結構是建立在同股同權的基礎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過合法合理的渠道購買的,符合監管的相關要求,那從理論上來說,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公司最大的股東之後,你不僅可以進公司的管理層,甚至有可能控制整個公司。
但從實際上來看,想要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個公司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關於大量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以達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幾年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萬寶之爭。
當股東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過5%,按照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就必須發布公告,而一旦發布公告之後,大家知道有人要舉牌上市公司,會有更多的人購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從而在短期之內推升這家公司的股價,這會讓收購的成本進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舉牌之後,就會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警惕,他們肯定也會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反制,比如通過回購股票,以及輿論壓力給收購方施加壓力等等,這會大大的增加收購方的收購難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創始團隊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為了避免控制權落入他人的手中,他們在上市的時候創始人團隊所掌控的股權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持股比例都達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長持股比例達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個人通過公開市場購入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為第一大股東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權。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別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為了保持創始團隊的絕對控制權基本上都實行的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方式,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京東,阿里巴巴等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比如在京東的股權結構當中,雖然劉強東只有15%左右的股權,但其所擁有的投票權卻超過75%,相反,雖然騰訊旗下的投資公司擁有京東18%的股權,但其投票權卻只有4.5%左右。 這種同股不同權的股票設置,可以讓創始人團隊以較少的股份掌握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惡意收購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開啟毒丸計劃。
毒丸計劃簡單來說就是股權單薄反收購措施,當一個上市公司面臨惡意收購的時候,上市公司公司創始團隊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權,就會大量低價增發新股,讓收購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從而達到稀釋收購方股權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對盛大收購的時候,就採用了這種毒丸計劃,最終盛大隻能無奈的放棄收購新浪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