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港交所上調印花稅,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交往中書立、領受、使用的應稅憑證徵收的一種稅。 定義很官方,很難理解,蔡老師掰開揉碎了給大家解釋一下,印花就是類似郵票一樣的稅票,稅就是錢,印花稅就是去相關部門交錢,他們會把印花稅票貼在合同、賬本上,證明你交稅了。
股票市場買賣股票要交三種手續費:印花稅、過戶費和券商傭金。其中 股票印花稅是指在股票交易過程中A股、B股股權轉讓交的稅,也叫證券交易印花稅,是國家強制收取的,稅率是0.1%,這錢由賣方交,買方不用交。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來舉個例子。
如果某投資者賣出10000股每股10元的股票,那麼需要繳納的印花稅為10000*10*0.1%=100元。
近日,有消息傳出,港股市場印花稅可能由0.1%上調至0.13%,當天市場應聲下跌,數據顯示,南向資金流出180億港元。我們來算一下,上調後的印花稅,投資者賣出10000股每股10元的股票,需要繳納的印花稅為10000*10*0.13%=130元。相比,要比以前多支付30元。
從1990年算起,至今A股市場經歷了9次印花稅調整,這一次港交所上調印花稅,A股會不會跟進很難說,雖然印花稅不是股市交易的核心成本, 但是這次港交所提高印花稅仍然會產生一些影響,我們先來看看積極影響:
第一,緩解香港嚴重的財政赤字。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印花稅收入為3087億元,其中股票印花稅為1774億元。香港政府收入一直不是很好,疫情影響更是讓其雪上加霜,財政赤字為1016億元,為了彌補經濟缺口,股市印花稅成為政府上膛第一槍的目標,港股市場上調印花稅的初衷就是為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第二,用官方的話說 ,調整印花稅稅率是香港政府推行發展證券市場的舉措之一,目的是為了將香港金融業發展推向一個更高的台階, 提升香港證券市場的地位。 蔡老師覺得這個積極影響說的有點冠冕堂皇,但是官方既然這么說了,我們姑且聽之。
我們再來看看消極影響:
第一,提高印花稅,交易成本上升,打擊投資者交易情緒 ,影響著股市場內活躍資金的心態,但是最終決定市場走勢的是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盈利增長點和前景,印花稅雖然在短期內會影響股市波動,但是長期看,並沒有太大影響。
第二 ,雖然這次上調對於低頻交易者影響很小,但是 對機構來說,尤其是採取量化+高頻交易的機構而言,成本大幅增加。
第三,削弱港股市場的競爭力 ,目前A股市場印花稅還是保持不變,不排除南向資金撤出投入A股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這次港交所調整印花稅有利有弊,但是對香港來說,利大於弊。 好了,股票印花稅的知識點就給大家普及到這,歡迎大家有問題在評論區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㈡ 蔡建中的個人經歷
蔡建中博士,1934年出生於廣州,祖籍廣東東莞。現任互太紡織永遠榮譽主席、江門市慈善會永遠名譽會長、華南理工大學名譽教授。1969年,他與人合作開設了香港最早期的針織染廠——高泰染廠,並於上世紀80年代在香港上市。1997年,成立了互太紡織有限公司並出任公司董事局主席。2004年,互太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7億元,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互太公司針織品出品量在全國位於第三位,互太公司也被國家統計局評為2004年全國重點行業針棉製品類十佳之一,至2011年集團市值超75億元。事業成功後,蔡建中博士開始從事慈善事業特別是教育事業。除捐助他所讀過的中學、大學外,還為廣州市的中學教育提供贊助資金,為母校廣州市六中及廣州培英中學西關分校、培英體系各學校及培英校友聯會分別捐款1000萬元;在華南理工大學成立50周年之際,蔡建中捐出1000萬港元。蔡建中博士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點貢獻,是他的心願。至今捐資超一億元。
華工香港校友會永遠名譽會長
時光倒流近半世紀。1957年底,廣東省田徑隊代表,400米中欄省市記錄保持者,華工建築系品學兼優的蔡建中同學參加完第一屆全國田徑運動會回到母校,便糊裏糊塗地被錯誤打成「右派分子」 ,還被送到重機農場參加勞動。在人生最低潮和最黑暗的時刻,他默默地盤算著自己以後的人生方向。在繁重的勞動中,他表現突出,深得當時農場和重機廠領導的信任。1962年蔡建中離別了土生土長的故鄉和家人,含淚隻身來到人生路不熟的香港。他知道只要有毅力,有勇氣,憑著華南理工培養出來的堅定不移的精神及多年在運動和農場上練就的好體格,要在香港這個華洋雲集的大都市會闖出一條出路,是完全可能的。
蔡建中來到香港不久,就認識了不少華工的校友。在建築系同學的幫助下,他很快就在建築公司找到地盤監管的工作。經過一兩年的努力,蔡建中建立了一定的社會關系,並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他開始考慮人生大事—成家及創業。
1966年中,蔡建中與香港的同門師妹,化工學院的羅同學共諧連理。婚後不久,蔡建中與友人合作開設了香港最早的針織廠—高泰染廠。由於資金不足,公司雖然能賺到錢,但只夠作為滾存再投資,擴大生產,所以生活仍然十分清苦。幸得他太太在背後默默支持。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高泰染廠已發展成為一間頗具規模的福田紡織集團。公司並於上世紀80年代在香港上市。在向社會籌集資金的同時,不斷擴大生產。他把在國內學到的一套多快好省及自行創新的方法,加上投資最新的生產設備,效益每年平均以雙位數,甚至成倍增長,稅後純利以億元計算。
1996年,蔡建中校友把所持股份全數賣給合夥人,離開了曾經艱苦創業並取得成功的工廠。與此同時,蔡建中在紡織行業的友人及部分舊公司的同事,希望他帶頭成立一間紡織印染公司。一年後,在番禺萬頃沙沖積平原中,建立起互 太紡織城,安裝最新的生產設備,並很快投產。目前該廠已擴建至第四期。在蔡建中的帶領下,各人努力拚搏,該廠早已收回投資成本,並以不錯的回報再作投資,為未來的發展創造美好的前景。
蔡建中先生是一個重情義,重感情,又念舊的人。當他來到香港不久,就參與組織成立廣州六中,廣州培英及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前身) 香港校友會,並分別擔任會長,名譽會長,永遠名譽會長等 。他不斷地把自己的成就當成母校培養他成材的結果,並把成功的經驗和果實與母校分享。他曾為廣州的中學教育提供贊助資金和建議,為母校廣州六中及培英中學分別捐獻數百萬元。連他的小提琴老師何安東所在的廣州培正中學,也獲捐獻近百萬元作為何安東音樂獎學基金。他還邀請廣州各中學校長到港考察及交流學習。由於他對廣州的教育貢獻良多,1998年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樹立起「教育企業家」 的良好形像。這一切不但是母校華南理工大學校友的光榮,也是香港和廣州市民的光榮。
三十多年來,蔡建中校友一直關心和支持母校的發展,早在1979年,他就帶領香港校友一行三十多人回校訪問,得到當時張院長的接見和招待。在華南理工大學成立50周年之際,蔡建中校友伉儷慷慨為母校未來的科技大樓捐出港幣一千萬。這是母校有史以來單一次性捐款最高的數字。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的華南理工大學校友及全國各高校校友,能像蔡建中校友一樣,對母校,社會及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1934年蔡建中出生於廣州市一個書香門第,殷實之家,祖籍廣東東莞人。
1948至1951年蔡建中在由美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廣州市培英中學西關分校讀小學及初中,對西方的科學,音樂,體育,美術有了初步的接觸,並產生興趣.在學校的時候,就一直是管弦樂隊及田徑隊的成員,他曾經是廣州學生管弦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及樂團指揮,他的音樂老師是趙亮祖老師,及廣州市田徑代表隊的成員.廣州市400米中欄記錄的創造者。
1956年在廣州第六中學高中畢業,考入華南理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
1958年反右期間被劃成右派,開除學籍,譴送到廣州重型機器廠附屬農場勞動。
1962年輾轉去了香港.蔡建中先生來到香港不久,就認識了不少華南理工的校友.在建築系同學的幫助下,不久就在建築事務所工作.由於當時香港經濟正處於攀升的初期,建築業十分蓬勃.所以華工學生特別是建築土木系的學生,都不難找到求生的道路.經過2年的努力,蔡建中先生建立了一定的社會及人際關系,並積累了一定的資金。
1966年中國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一切生產幾乎停頓。香港是中國的南大門,所有外國商人到中國訂購貨物都經香港,由於在中國訂購不到貨物,轉而在香港訂購,香港的輕工業由此起飛,尤其是紡織漂染業、制衣
工業。地產市場則因中國的政局不明朗而停滯。在這個歷史時刻,蔡建中把握機遇,及時由建築行業轉入漂染行業。
1969年他和朋友集資港幣15萬元開設高泰染廠,當時由於各行各業的訂單都匯集在香港,工業廠房一時供
不應求,結果他們在多層工業廠房的四樓租了7000多平方英尺作為生產之用。過去一般漂染廠因排水及排蒸氣的問題,大多都只能設於地面層,由於蔡建中熟悉建築設計,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而且把廠房的利用發揮到最有效的水平。漂染本來不是他的本行,幸好當時有兩位華工校友劉家漢、霍建立在香港一家德國赫司特染料公司的化驗室工作,給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指導,更重要的是給了蔡建中信心。後來霍建立乾脆辭去了大公司的職位來蔡建中這間小廠任廠長,使工廠第一年的利潤即超出投資的兩倍。蔡建中信心大增,決定將所有利潤投資到生產設備及擴大生產上去。
有了第一年的良好開端,大家更加鬥志激昂,廠房面積很快增加到一萬平方英尺,生意額在第二年又增加了一倍,建廠時只有30多個員工,至第二年已經增了一倍,之後工廠每年的營業額都在不斷地倍增,廠房不斷
地擴充,員工不斷地增加。每年的盈利工廠都用來擴大再生產,從來不會因為盈利的倍增而產生逸樂的思想。
蔡建中與廠長們還是保持原來開廠時的艱苦樸素精神,和員工打成一片。最大的轉折點是在1988年,他們公司由私人有限公司而轉為公眾公司。由於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很多工廠都搬到大陸生產。由於內地的土地及勞動力都比香港優勝,促使各行各業在內地設廠的競爭能力大增。蔡建中他們認識到公司的發展速度已經不能再依靠利潤及銀行信貸來發展,而且公司經過差不多20年的發展在社會上已得到各界的認同。經過多方面的研究,並得到商業銀行的支持,決定把公司由私人股份有限公司轉為公眾公司,並發行股票,公開在市場集資,這為公司擴大再生產,創造了更好的條件。當時公司全年的營業額已經達到8.5億元,純利為8000萬,向市場發行新股集資即達1.3億多元。此舉使公司的發展在資金的籌集及社會的支持方面走進一個新的里程。
蔡建中他們除了在香港繼續發展外,又和內地及香港一些中資機構合作,在東莞長安鎮開設福安紡織染整廠,第一期投資及1.2億港元,廠房設計完全由華工建築系及建工系負責,保證了質量與速度,僅在一年的時間就能投入生產,之後還在不斷地擴充,所有的廠房仍是由華工代為設計。如今已投資約10億港元,員工已發展到3600人。香港仍保持約有2000員工,去年的營業額接近30億,利潤達到2億港元。最近,蔡建中他們的公司還向海外發展,和斯里蘭卡當地的商人合作開設織染廠,投資2000萬美元,蔡建中他們的公司佔60%,並負責生產及管理。
1995年是蔡建中他們的公司成立25周年銀禧大喜日子,在總結25年來的經驗時,蔡建中深有體會地說:工業是要鍥而不舍的擴展.建立良好的信譽,並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不斷的改良和更新,更重要的是要有刻苦耐勞的精神。
1997年,在蔡建中先生的領導下,現在互太公司的董事成員在萬頃沙鎮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建成起了互太公司的第一期廠房,並只用不到半年的時間生產線就投入了運行.在蔡建中先生任主席的董事局領導下,秉著謙和,誠信,進取,創新的管理理念,互太公司8年來發展成紡織印染行業舉足輕重的業界明星。
2000年9月,蔡被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2004年,互太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7億元,占萬頃沙鎮全部工業總產值的63%.據國家海關總屬統計,互太針織品的出口量在全國為第三位.互太公司也被國家統計局評為2004年全國重點行業針棉製品類10佳之一.歷年來,政府也多次對互太公司為地方和國家作出成績和貢獻給予肯定和嘉獎。
蔡建中先生的事業成功以後,由一個企業家做到了一個慈善家,他為社會各界捐資已數千萬元.他回報社會,回報祖國的赤心體現最多的是在教育界.他中學,大學的母校都得到了他無私慷慨的捐助,他曾為廣州市中學教育提供贊助資金和建議,曾為高中母校廣州6中及初中摸小廣州培英中學西關分校分別捐獻數百萬元:連小提琴的何安東老師所在的廣州培正中學,也捐獻了近百萬元的何安東音樂獎學金基金。
2010年4月29日,學校為蔡建中先生再次捐資重修的敬師齋,舉行了隆重的落成揭幕慶典。
新快報訊 記者 陳紅艷夏世焱 實習生 何竹茵 通訊員 劉慧嬋 報道 2000萬港元!昨日,為慶祝母校60周年華誕,華南理工大學香港校友蔡建中、羅愛梅伉儷為母校捐款。這是華工兩周來接受的第二次高金額單筆捐贈,加上10月底莫道明校友的6500萬元捐贈,華工兩周內接受捐款累計總額已超8000萬元,位於國內高校受贈排行榜前列。校方介紹,2000萬港元捐款中的1700萬元作為校園基本建設基金,主要用於學校27號樓(建築學專業和制圖教學樓)。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50多年來,蔡建中伉儷一直非常關心和支持母校的發展。2002年,在華工建校50周年之際,他們捐贈1000萬港元,用於母校建設勵吾科技大樓,這是當時華工建校以來獲得的單筆最高捐款。
㈢ 民眾投顧推介股票靠譜嗎
真是店大欺客啊,打他們投訴電話三次了,不給退款,准備打太原110報警詐騙了。希望你們看清楚民眾的實力,圖片傳的有點亂,沒有按照時間排序,但是絕對是真實的
這個小楊現在已經是手機簡訊不回 ,電話不接了。
㈣ 「廣東陶瓷巨頭」文化長城5億債務逾期,從跨界並購走向破產重整
號稱「創意陶瓷第一股」的文化長城,跨界並購的目的並不單純,其轉型之路甚至被解讀為大股東的套現之路。
01
5億債務逾期
9月4日,文化長城(300089.SZ)公告稱,截至目前其所面臨的逾期債務本金合計4.95億元,占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147.82%。
同時,文化長城還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
監管函顯示,2018年以來,文化長城未及時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情況;未及時披露重大股權交易進展情況;未及時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被司法凍結事項。
據悉,文化長城實控人蔡廷祥所持股份分別於2019年7月17日、2020年2月13日、2020年4月14日被相關法院凍結,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29.82%,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00%,其中6575萬股股份被輪候凍結。
債務逾期、股份被凍結,種種跡象透露出文化長城債務危機的沉重。
《小債看市》注意到,這家以藝術陶瓷起家,後又以「陶瓷+教育」雙主業發展的上市公司,2019年便陷入危機。
當年7月,中證鵬元將其主體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BBB,評級展望為「負面」。
02
破產重整
據官網介紹,文化長城成立於1996年,創業之初主要從事各式中高檔創意工藝、日用陶瓷的研發、製造和銷售,2010年6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創意藝術陶瓷企業。
近年來,文化長城大力拓展教育領域,形成「陶瓷+教育」雙主業發展模式。
從股權結構上看,文化長城的股權較分散,自然人蔡廷祥直接持股29.82%為公司控股股東,也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2016年以來,由於跨界教育領域,文化長城盈利能力大漲,尤其是2018年扣非凈利潤高達2.03億元。
不過,巔峰後斷崖式下跌,2019年由於大額資產減值損失,文化長城業績由盈轉虧,虧損1.72億元;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4936.1萬元,經營性現金流連續凈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長城2018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若公司2019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繼續被出具「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深交所將暫停其股票上市。
報告期末,文化長城總資產為20.27億元,總負債17.4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85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5.93%。
2018年以來,文化長城財務杠桿水平飆升,流動資產已無法覆蓋流動負債,其他應付款增長較快,其債務風險高懸於頭頂。
截至今年6月末,文化長城的負債全部為流動負債,主要為其他應付款項和短期借款,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有8.15億元。
然而,文化長城賬上資金僅有558.71萬元,自2018年以來其自有資金已不能覆蓋短期負債,短期償債風險巨大。
由於大量債務到期,取得借款金額減少,自2019第二季度開始文化長城的籌資性現金流就由凈流入轉為凈流出狀態,可見其外部融資環境已惡化。
在融資渠道方面,文化長城渠道較為狹窄, 歷史 上除了發債和借款,其還有4次應收賬款融資,3次定增,以及股權質押融資。
截至2018年末,文化長城實控人蔡廷祥已質押1.41億股股票,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8.44%;其夫人吳淡珠1485萬股股份也全部被質押,並且二人質押股票已全部到平倉線,存在被動減持風險。
業績虧損、資金枯竭、外部融資遇阻,股權全部質押,文化長城資金騰挪的空間可以說十分逼仄。
因此,2019年文化長城債務逾期、訴訟不斷等負面消息接踵而來。
據公開信息,目前文化長城被數十起訴訟纏身,案由主要為股權轉讓糾紛;今年以來,其已有5條執行人記錄,執行標的合計高達8000餘萬元;2019年其已兩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實控人蔡廷祥兩次被限制高消費。
在債務危機無法化解之下,今年文化長城已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今年3月,債權人天津鈺美瑞 科技 中心(有限合夥),向廣東省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文化長城進行破產重整,案號為(2020)粵51破申3號,但目前此案還沒有進一步進展。
那麼,號稱「創意陶瓷第一股」的文化長城,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債務泥潭走向危機深淵的呢,這要從跨界並購說起。
03
跨界並購
廣東潮州,一座有著「中國瓷都」之稱的 歷史 文化名城。
1990年,二十五歲的英文老師蔡廷祥,按捺不住時代的潮流,率先下海經商,開門市、做貿易,成為潮州勇吃螃蟹的第一人。
兩年後,蔡廷祥在家鄉蔡隴,創辦了潮州市長城陶瓷製作廠。由於他眼光超前和先發制人,在國內同類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蔡廷祥已經成功獲取了多個國外訂單打開國際市場。
從1998年開始,蔡廷祥開啟了大手筆的運作。
據悉,蔡廷祥每年耗資300多萬元,參加每年兩屆的廣交會和一些國外展銷會。同時,他突破「單干」的陶瓷業作坊形式,藉助瓷鄉的優勢,以鬆散連結形式聯合了20多家陶瓷生產廠家,建立起以長城為核心的陶瓷生產基地。
2010年6月,文化長城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創意藝術陶瓷企業,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上市後文化長城業績持續低迷,為了扭轉困局蔡廷祥想到了跨界並購。
2016年7月,文化長城以現金支付及發行股份的方式,5.76億元並購了聯訊教育80%的股權;同年10月再次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智游臻龍100%股權,交易價格為3億元。
一年後,文化長城發起了2017年最大的教育資本並購。其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翡翠教育100%股權,交易價格為15.7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三筆高溢價並購,使得文化長城積累了8.67億的商譽,占其凈資產的近5成。
後來,文化長城又相繼投資或並購了慧科教育、英盛網等公司,業務涉及教育信息化、職業院校實訓室、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平台等多領域。
一系列並購讓文化長城業績飛漲,2016年其凈利潤從1239萬元迅速增長至1.37億,一年翻了十倍。
不過,短暫的甜蜜期後,2019年風雲突變,文化長城收購的翡翠教育和聯汛教育接連「失控」,兩個子公司的財務報表不再並表,當年文化長城歸母凈利潤虧損1.72億元。
另外,文化長城在收購翡翠教育時承諾的本應於2018年6月底支付的現金對價,仍有6.3億元尚未完成,這也惹來翡翠教育多位股東的訴訟官司。
同時,文化長城還多次以聯汛教育股權、資產等作為質押,先後為文化長城取得5億多貸款,部分款項甚至出現違約。
業內人士認為,文化長城並購的目的並不單純,其轉型之路甚至被解讀為大股東的套現之路,實控人減持、質押股份毫不手軟。
如今,在實控人套現離場後,等待被重整的文化長城只剩下一個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