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在過去30年,任正非的領導風格在華為卓有成效為什麼如此有效
任正非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不願接受記者采訪,也很少參加令許多商界精英趨之若鶩的媒體盛事。盡管如此,其傑出的領導力依然能夠「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有案例為證
印尼M8項目是華為在海外的第一個融合計費項目,也是通信業界屈指可數的真正的融合計費項目之一。出於對華為的信任,客戶把全網搬遷原有計費系統的項目交給了華為,但也提出了在6個月內交付商用的要求,這幾乎只有常規期限的一半。
任務如此艱巨,使無論是一線工作人員還是總部支持團隊,都在工作上和心理上承受著巨大壓力。華為前後派四五批研發專家團到現場與客戶交流,其中有兩次是大規模的,每次都有20多人的專家隊伍到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客戶的真正需求,諸如:哪些是最重要的需求,哪些是最緊急的需求,哪些是不必要的功能,等等。只有不厭其煩地把這些搞清楚,才能實現最終的優質交付,才能體現出華為一貫堅持的「實現客戶夢想」的基本原則。
雙方五六個團隊封閉在酒店裡,白天開會,當夜就要輸出會議紀要,並進行相互確認。在此過程中,華為的本地員工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們既是一線工作人員,又擔任了翻譯和溝通的角色。研發部門也非常賣力,對客戶所提出的問題,他們都盡可能地給予現場解答。對於客戶提出的要求,他們也會仔細地分類整理:可以做的、必須做的、沒必要做的、無法做到的,然後坦誠地與客戶進行溝通,直到最終達成一致。
由於准確把握了客戶的需求,並突出了重點,確保了進度,該項目最終成功地按期交付客戶使用,並受到印尼合作方極高的評價。
關於領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說法:領導就是要讓跟隨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努力走向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
這一說法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又對領導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為人不是機器,不會無條件地按照領導的意圖去努力工作。特別是對於以聰明善變著稱的國人來說,要做到這一點就更加困難。
目前,華為已經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全球化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被推廣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海外設立了22個地區部和100多個分支機構,擁有全球員工八萬多名。對於這樣一家精英雲集、發展迅速的高科技企業來說,要具有怎樣的領導力才能使它像案例中所描述的那樣高效運轉呢?
近年來,國內的「領導力」培訓幾乎可以用「火爆」二字來形容,但這些培訓大都差強人意——在寓言故事的烘托下,培訓師聲嘶力竭地兜售表面上五花八門而實質又是上千篇一律的「理念+權謀」的古老傳說。
而任正非的領導力,按照解剖麻雀的方式可做如下拆解——
明確的發展綱領。早在1996年,正當國內許多企業還在追逐飄忽不定的發展機會時,任正非就開始醞釀起草促《華為基本法》——一個清晰界定公司使命、願景、經營哲學、人才理念、核心價值觀等決定企業長遠發展的綱領性的東西。這可以說是中國民營企業第一次對追求基業長青所做出的全面思考,也在迄今為止的十多年裡確保了華為的正確航向——專注於通信設備供應,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更不為深圳如火如荼的房地產和股票炒作所誘惑。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華為基本法》的出台,使華為這家不斷發展、快速膨脹的高科技公司,在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誘惑時能夠始終有一個正確的導向,在面臨前所未遇的問題時,各級員工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如何去開創性地開展工作,而不是坐在那裡等待上級的指示。
如果我們把華為比作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那《華為基本法》就可以視為任正非為這趟列車精心鋪設的軌道。通過這個軌道,任正非巧妙地將一己之謀、一己之力,轉化成了全公司八萬多名員工共同奮斗的方向和目標。
規范的HR機制。1997年,任正非開始謀劃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系統的規范化變革。在世界頂尖咨詢公司美國合益集團(HayGroup)的幫助下,華為逐步建立並完善了職位體系、薪酬體系、任職資格體系、績效管理體系,以及各職位系列的能力素質模型。在此基礎上,華為逐漸形成了自己成熟的幹部選拔、培養、任用、考核與獎懲機制。
⑵ 恩捷科技股票
從傳統的煙標生意,到現在炙手可熱的鋰電池領域,雲南首富李曉明終於取得了他30年苦心經營的最好成績。
4月11日,恩傑(002812。SZ),已進入LGES、三星SDI、松下、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中創新航、郭萱高科等多數主流鋰電池廠商供應鏈體系的李曉明控股披露2021年年報:營收接近80億元,同比增長86%;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144%,均創上市以來新高。
這一蠟燭行業業績的背後,是公司大規模的融資擴張。據了解,恩傑2016年上市之初已融資124億元,2020年將再增50億元。目前還有128億的定增在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持續的大規模生產,恩傑股票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實際上,控制人李曉明家族多年來一直是雲南首富。早在幾年前,李曉明便攜全家移民美國,只留下弟弟李小華,他仍是中國國籍,也已獲得美國綠卡。
同時,根據李曉明家族最新發布的第四輪減持計劃,一旦減持確定,將一舉套現40多億元,而此前三輪減持已經完成了近20億元的套現。截至目前,李小華家族的持股比例在過去兩年裡下降了7.52個百分點。
鋰電池主要由四種材料組成:3360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和其他部件。隔膜的作用是分隔電池的正負極,避免正負極接觸短路,提供微孔通道,保證電解質離子自由通過。可以說隔膜是電池系統的安全保羨衫障。
但在中國市場,李曉明和恩傑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3年,興源材料(300568)創始人陳秀峰。SZ),當時仍在深圳從事顯示器業務。在一次偶然接觸東莞的一個商人後,他了解到,普通的鋰電池隔膜每平方米可以賣到十幾塊錢。在暴利的誘惑下,陳秀峰創辦了星源材料,一頭扎進隔膜生產,卻渾然不知這個行業的曲折和艱難。
與此同時,從美國回來的李曉明還在雲南做煙標生意。1996年,李曉明、李小華兄弟先後創辦雲南紅塔塑料有限公司、雲南德信紙業有限公司、雲南宏創包裝有限公司,並於2006年以紅塔塑料為母,收購玉溪創新工貿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雲南創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恩傑前身,以下簡稱「創新股份」),完善自身在煙標、BOPP薄膜領域的布局。
2010年至2016年,藉助雲南煙草大省的區位優勢,創新股份的煙標業務已經能夠實現營收10億元左右,利潤1.6億元,但李曉明的目光卻放在了更賺錢的「膠片」業務上。
在星源材料的刺激下,2010年,通過煙標生意完成了原始積累的李曉明終於騰出了雙手,在上海創辦了上海恩傑新材料兄穗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恩傑」),專注於鋰電池濕隔膜的生產,6年後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這也為恩傑日後超越星源材料、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2016年9月,營收相對較高的控股公司創新股在深交所上市,這是李曉明將旗下鋰電池隔膜業務整體上市的第一步。8個月後,創新股份正式准備將上海恩傑注入上市公司,以50億元、溢價3倍多的代價收購上海恩傑90.08%股權。2018年8月,完成左手轉右手的重組交易,
得益於一步步的並購和新能源汽車的到來,李小明一家也成功收獲了一個喜人的四月。
4月11日晚間,恩傑股份披露2021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全年營業收入79.82億元,同比增長86.3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27.18億元,同比增長143.60%;扣非凈利潤25.67億元,同比增長159.17%。
同日,恩傑股份在2023年一季報中透露。報告期內,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8.65億元至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0.19%至119.86%。
面對持續飆升的雙凈利潤,恩傑股份給出了統一解釋:「受益於公司濕法鋰電池隔膜產能的持續提升」。然而,正是這種「產能持續提升」的熱情,讓業界再次對產能過剩感到緊張。
資料顯示,為擴大產能,恩傑股份在2016年完成128億元的募資後,2020年又追加50億元用於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的擴建。2021年11月,股東大會再次通過了128億元的定增方案。目前已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
同時,根據恩傑互動回應和機構調研信息,截至2021年底,公司鋰電池隔膜產能已達約5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3年底,公司鋰電池隔膜族派產能約為70億平方米,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提升至120-130億平方米。
根據恩傑有限公司提出的計算方法,1GWh鋰電池對應的隔膜需求約為1500萬平方米。到2023年底,恩傑公司的隔膜將能夠滿足467GWh鋰電池的需求。根據SNE研究的數據,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容量為296.8GWh,而華福證券預測到2023年全球裝機容量為444GWh。
並非只有恩傑股票在瘋狂擴大產量。新能源行業的產業鏈企業,包括恩傑股份、興源材料,似乎只看到了新能源汽車在眼前的巨大增長,從而不斷
敦促工廠加緊備戰產能。就連賽道之外的「石化航母」恆力石化(600346.SH)、「三聚氯氰龍頭企業」美聯新材(300586.SZ)等企業也開始下場投產鋰電隔膜。
崔東樹表示,盲目擴張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引發產能過剩,催生新一輪的優勝劣汰,「有的企業是不知道別人具體投了多少,有的是即使知道了,認為自己有訂單在手邊,也不在乎這些。」
據悉,恩捷股份的擴張路徑便是綁定下游電池生產商,比如目前掌握中國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命運的寧德時代。日前,恩捷股份已宣布與寧德時代成立主要從事鋰電隔膜生產的合作投資平台公司,並簽訂52億元的大額訂單。
值得一提是,在上述6位家庭成員中,只有李曉華為擁有境外居留權的中國公民,其餘5位成員均已加入美國國籍。
控股恩捷股份的財富積累迅速讓李曉明家族連續數年登上國內富豪榜。根據2021年《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李曉明家族和他本人以670億元的財富金額排名第50位。
根據其第四輪減持計劃,李曉明家族成員之李曉華、JerryYang Li和Sherry Lee 2021年12月22日至2023年6月21日以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200萬股。
在這輪減持計劃中,目前,李曉華已減持28.47萬股,Sherry Lee減持6.74萬股,共計套現9000餘萬元。在這期間,關聯企業合力投資和上海恆鄒也成功套現近7億元。倘若該輪減持頂格執行,按目前二級市場交易價計算,套現額度將達到44億元。加上此前的套現,金額將達60億元。
根據恩捷股份公告,截至目前,Paul Xiaoming Lee (李曉明)持股14.23%,合益投資持股13.39%,合力投資持股0.94%,Sherry Lee 8.23李曉華7.79%,合計持股44.58%。
對比2019年年報數據,Paul Xiaoming Lee (李曉明)持股17.01%,合益投資持股15.6%,合力投資持股1.58%,Sherry Lee 9.12李曉華8.7%,合計持股52.01%。也就是說,兩年時間,李曉華家族持股比例已經減少7.52個百分點。減持的原因是「股東自身資金需求」。
全球市場電動化產生了共鳴,在稅收優惠和碳排懲罰,還有新能源車補貼等方面,歐洲,美國,中國都推出了各家的策略,進而全球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快速的增長,同時鋰電池的需求量也增大了。而隔膜的技術難點高,屬於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環,其龍頭企業恩捷股份是否值得我們投資?
在開始分析恩捷股份前,我整理好的鋰電材料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能閱讀:寶藏資料!鋰電材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恩捷股份主營業務為提供多種包裝印刷產品、包裝製品及服務;鋰電池隔離膜、鋁塑膜、水處理膜等領域。主要產品為三類:一是膜類產品,主要包括鋰離子隔離膜、BOPP薄膜;二是包裝印刷產品,主要包括煙標和無菌包裝;三是紙製品包裝,主要包括特種紙產品和轉移膜等。在主營業務方面恩捷股份提供的是鋰電池隔膜,為全球領先的鋰電池隔膜行業領航者。
粗略介紹完公司基礎概況後,那麼接下來咱們就一同瞧瞧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極高的技術壁壘
鋰離子電池隔膜將是鋰電池四大關鍵組件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組件,整個過程不僅工藝復雜,流程還繁多,上游設備采買必須要向各個設備生產廠家定製,下游需要得到客戶認證(認證時間一年到兩年不等),其次鋰電池產業的不斷發展,需要一直研究開發和加大投入來得到性能比較好的復合隔膜,也就是說,企業如果具備先發優勢,短期幾乎無法被超越。
而恩捷股份在2018年收購上海恩捷,而從2018年到2020年公司還並購了江西通瑞、蘇州捷力和紐米科技等這幾家公司,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飛速成為了全球濕法隔膜行業里的老大,而在國內的該領域里也是龍頭企業,地位任何公司都無法撼動了,
亮點二:產能全球第一,深度綁定國內外大客戶
2020年恩捷股份已儲備33億平濕法隔膜有效產能,在隔膜供應方面成為了全球第一,能滿足全球中高端鋰電池客戶需求,同時恩捷股份已是全球領先動力電池廠商CATL、松下、LG以及三星等核心供應商。在2021年,美國電池龍頭企業Ultium Cells, LLC業和恩捷股份達成了合作協議,恩捷股份的客戶群體有擴大了很多,全球龍頭地位再次穩固。
因為文章字數有限,關於恩捷股份更深入的分析和潛在風險,我都給大夥整理好在下面這篇文章中了,點開下方鏈接即可了解:【深度研報】恩捷股份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鋰電池當中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就是鋰電池隔膜,隔膜市場規模是由鋰電池市場規模來決定的,各國正積極推進新能源車普及,新能源車正在持續發展中,鋰電池隔膜也迎來市場。隨著鋰離子電池使用范圍逐步擴張,像可穿戴式智能設備、能量儲存等等一系列,如果這樣的話,也將推動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的高速發展。
總而言之,恩捷股份身為行業領跑者,具有絕對優勢,未來能夠從行業發展巨大機會中獲利,持續看好公司未來表現。但是文章具有相對時效性,如果對恩捷股份未來行情十分感興趣的話,不妨點一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給出意見,看下恩捷股份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恩捷股份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⑶ 美的空調究竟是什麼
所屬企業美的集團,創業於1968年,是一家以家電業為主,涉足房產、物流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四大產業集團,是中國最具規模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1980年,美的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開始使用美的品牌。
目前,美的集團員工近8萬人,擁有美的、威靈等十餘個品牌。
除順德總部外,美的集團還在國內的廣州、中山、安徽蕪湖、湖北武漢、江蘇淮安、雲南昆明、湖南長沙、安徽合肥、重慶、江蘇蘇州等地建有生產基地;在國外的越南平陽基地已建成投產。
美的集團在全國各地設有強大的營銷網路,並在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迪拜、、香港、、印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俄羅斯、巴拿馬、馬來西亞、越南等地設有21個海外機構。
產品分類
系列離心式冷水機組
系列螺桿式冷水機組
系列風機盤管/空調箱
系列智能多聯機組
系列數多聯機組
系列變頻多聯機組
系列風冷模塊機組
系列水源熱泵機組
系列水冷櫃機
系列家庭中央空調產業鏈美的家用空調擁有順德基地、蕪湖工業園、武漢工業園、廣州空調工廠四大生產基地,形成了1500萬套的年生產能力和中國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
2004年,美的與東芝開利組建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國際領先的直流變頻技術和產品。
通過引入、培養技術隊伍和引進先進的技術研發設備,使美的製冷在空調產品的研發水平始終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美的空調擁有國內領先的研發基地,擁有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博士後流動站、高規格的測試驗證中心和國內領先的CAD中心,世界一流的CAID,CAD系統。
美的空調擁同步國際能力的先進、齊全的實驗資源,實驗室資源投資超過2億元,實驗設備配套程度和先進性居於行業前列。
美的空調擁有國內領先的零部件檢驗能力、零部件檢測累計投入5000餘萬元,對核心零部件進行全檢或大比例篩選,同時進行可靠性研究。
多年來,美的空調一直是中國家用空調的創新領導者,以服務消費者為目標,以引領中國空調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為己任,不斷率先推出全新產品,引導消費潮流。
2008年9月,美的空調以「全系列採用180度正弦波」的國際領先技術和「買變頻,選美的」的領導者形象全面發力變頻領域。
2009年,在變頻空調的核心運行和控制上做到「1赫茲控制」、「4赫茲運行」,「1_130赫茲超寬頻控制」的行業標桿技術,致力全面普及「10赫茲超低頻運行技術」的基準變頻配置。
15大系列53型號款從高端到中低端形成了行業最完整的在銷產品線,以創新科技成就了「變頻王者」的成功之路。
2009年,國家信息中心根據2009年冷凍年空調行業統計數據,授予美的「2009冷年變頻空調銷量冠軍」「2009冷凍年度空調行業內外銷總量冠軍」榮譽稱號。
2009年,美的空調包攬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等機構聯合頒發的「最佳使用滿意度品牌」和「最佳售後服務滿意度品牌」兩項榮譽。
2009年,美的空調榮獲由中國財經報社和中國家用電器維修協會聯合頒布的「2009年度政府電子電器采購服務滿意品牌」榮譽稱號。
2009年上半年美的家用空調國內市場銷售185億。
2010年,目標銷售規模突破1300萬套,同比增長30%,市場份額35%,一年市場維修率在千分之一;變頻機銷售突破250萬套,市場份額超過50%。
美的空調,變頻王者的霸主之路將續寫新的輝煌。
集團概況美的創業於1968年的美的集團,是一家以家電業為主,涉足房產、物流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企業集團,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四大產業集團,是中國最具規模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1980年,美的正式進入家電業;1981年開始使用美的品牌。
目前,美的集團員工近8萬人,擁有美的、威靈等十餘個品牌。
除順德總部外,美的集團還在國內的廣州、中山、安徽蕪湖、湖北武漢、江蘇淮安、雲南昆明、湖南長沙、安徽合肥、重慶、江蘇蘇州等地建有生產基地;在國外的越南平陽基地已建成投產。
美的集團在全國各地設有強大的營銷網路,並在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迪拜、、香港、、印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俄羅斯、巴拿馬、馬來西亞、越南等地設有21個海外機構。
美的集團主要產品有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大型中央空調、冰箱、洗衣機、電飯煲、飲水機、微波爐、洗碗機、電磁爐、風扇、電暖器、熱水器、灶具、吸油煙機、消毒櫃、電火鍋、電烤箱、吸塵器等家電產品和壓縮機、電機、磁控管、變壓器等家電配件產品,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和微波爐產業鏈,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小家電產品群和廚房家電產品群。
美的美的集團一直保持著健康、穩定、快速的增長。
上世紀80年代平均增長速度為60%,90年代平均增長速度為50%。
新世紀以來,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5%。
2007年,美的集團整體實現銷售收入達750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額31.2億美元,同比增長40%,預計2008年將實現銷售收入880億元,其中出口36.6億美元。
在「2007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的評定中,美的品牌價值躍升到378.29億元,位居全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七位。
2007年6月,由廣東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評定的「2007廣東企業100強」中,美的集團名列第三位。
2007年6月,由《環球企業家雜志》和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發布的2007年度「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20強」名單,美的榜上有名。
2006年10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最大500家企業」美的集團排名第52位。
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美的集團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從1990年代至今上交稅收超過100億元,為社會福利、教育事業捐贈超過1億元。
展望未來,美的將繼續堅持有效、協調、健康、科學的發展方針,形成產業多元化、發展規模化、經營專業化、業務區域化、管理差異化的產業格局。
擁有健康的財務結構和明顯的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並初步具備全球范圍內資源調配使用的能力,以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進一步完善企業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在2010年成為年銷售額突破1200億元的國際化消費類電器企業集團,躋身全球白色家電商前五名,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家電品牌。
屬下機構美的製冷家電集團隸屬於廣東美的集團,目前擁有員工4萬多人,集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開發、設計、、銷售於一體,是國內白色家電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大型產業集團之一,擁有美的、榮事達、華凌、小天鵝等多個品牌。
主要生產有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大型中央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及家電配件,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生產基地遍布全國,除順德總部外,在國內的廣州、蕪湖、武漢、合肥、重慶、無錫、荊州等地及海外的越南建有生產基地。
此外,製冷家電集團在全國各地設有強大的營銷網路,並在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阿聯酋、、香港、、印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俄羅斯、巴拿馬、馬來西亞、越南等地設有二十多個海外機構。
2007年美的實現整體含稅銷售收入750億元。
其中,製冷家電集團整體銷售收入突破350億元,同比增長30%;家用空調國內銷售名列前茅,同時連續四年保持了出口第一的良好勢頭;中央空調穩居國內品牌第一;冰箱、洗衣機銷售收入也實現了跨越性的增長,同比增長近40%,在「2007全國質量獎」的評定中,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是2007年唯一一家獲得此項大獎的中國家電行業企業。
美的製冷家電集團一直致力於品牌、技術、服務、質量等綜合優勢的培育,建立面向全球客戶的一體化組織運作體系和「柔性化」生產銷售模式,從家用空調向商用空調延伸,從空調產品向冰洗產品延伸,從國內市場向海外市場拓展;以「秉承科技領先、為消費者創造一流服務」為市場理念,引導市場消費潮流;積極開展對外技術合作與交流,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各項核心及前沿技術,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建立科學、系統的人力資源體系,並運用世界一流的信息技術,推動企業管理水平向科學化和國際化穩步邁進。
面向未來,美的製冷家電集團將繼續秉承「為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經營理念,不斷致力於企業的變革創新和持久發展,通過奉行「價值為尊,利益共享」的核心價值觀,進一步發揮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塑造和培養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確保旗下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在未來繼續保持持續、穩健的發展。
家用空調國內事業部隸屬於美的製冷家電集團,目前擁有員工近10190人。
是集家用空調產品研發、生產、營銷、服務於一體的經營平台。
擁有千萬級產能的家用空調生產線和遍布全國的空調銷售網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家用空調國內事業部擁有蕪湖工業園、武漢工業園兩大生產基地,形成了1000萬台套的年生產能力和中國最完整的空調產業鏈。
擁有覆蓋全國的營銷系統和強大的自主技術研發能力,形成了規模大、實力強的研、產、銷一體化的事業部。
家用空調國內事業部一直保持著快速、穩定的增長。
其中2006銷售年度,實現銷售量600萬套(含華凌),2007銷售年度預計銷售各類空調700萬套。
家用空調國內事業部將繼續以集團「新353」戰略發展為契機,秉承「價值為尊、利益共享」的核心價值理念,以「用3~4年時間,變革超越,全力趕超,實現國內家用空調市場銷量第1
和國內家用空調品牌首次提及率第1,最終成為家用空調國內市場領導者」的宏偉目標的戰略路徑上不斷提升盈利能力,持續推動變革創新,塑造和培育核心產品的競爭能力。
發展大事件2006年美的電器股改,引入戰略投資者,實行期權激勵2005收購江蘇春花;制定美的集團「十一五」戰略發展規劃,全面描繪未來美的發展的宏偉藍圖2004與東芝開利簽署合作協議,先後收購榮事達、華凌,製冷產業實力全面提升2003相繼收購雲南、湖南客車企業,正式進軍汽車業,進入多元化發展2002全面推行戰略性結構調整2002冰箱公司成立2001完成產權改革;磁控管公司、變壓器公司成立,形成微波爐產業鏈2001新項目MDV、微波爐、飲水機、洗碗機、燃氣具等相繼投產2000事業部制公司化改造,管理層融資購法人股(MBO)和中高層骨幹持流通股1999成立信息技術公司、物流公司、電工材料公司1999美的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1998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1998成立蕪湖製冷公司、工業設計公司,收購壓縮機公司1997進行事業部制改造1993成立電機公司和電飯煲公司1993成立美的集團並進行內部股份制改造1985開始空調1981正式注冊使用「美的」商標1980生產電風扇,進入家電行業1968何享健先生帶領23人集資5000元在北窖創業
用電量釋義美的空調新節能系列創新推出「ECO節能運行模式」,可以實現「一晚1度電
」的超級節能效果。
該系列產品以高能效製冷系統和「0.1HZ精控科技」為支撐,具備0.1W超低耗電待機、0.1Hz超低頻率運行、±0.1度恆溫精控三大核心技術,把一個夜晚8小時睡眠周期內所需的製冷耗電量以最經濟模式運行,最低控制在1度電以內。
一個夜晚,一台空調,1度電,就可以讓用戶享受一個清涼舒適的夜晚。
產品陣容美的空調」一晚1度電「新節能產品目前有尚弧、悅弧、熾弧、炫弧四大系列,近期將有凡帝羅、麗弧、彩弧等3大系列8個型號全新產品推向市場,整體「一晚1度電」空調陣容將擴充至8大系列18個型號,實現各個消費檔次的全面覆蓋。
炫弧KA炫弧KA悅弧LB悅弧LB尚弧KB尚弧KB熾弧CE熾弧CE三大考驗專業檢測2012年7月,美的空調(26KB型)通過國家專業機構檢測驗證,一晚8小時的製冷運行時間耗電量為0.998kW·h,現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權威鑒定2012年12月,美的空調ECO節能技術被以中科院院士領銜的組鑒定為「國際領先」,開創一晚1度電節能新未來。
用戶見證2013年3月,美的空調「一晚1度電」用戶見證大行動已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美的空調誠邀全國用戶見證節能實效。
暢銷第一來自權威市場調研機構中怡康13年1月數據顯示,美的空調「一晚1度電」新節能系列悅弧(35LB)高居全行業變頻空調暢銷型號榜第一名。
從中怡康1月暢銷型號排行榜還可以看出,美的一晚一度電產品該排名的「含金量」非常之高。
該款悅弧(35LB)機型,不僅銷量上遙遙領先,還具備三大特徵:第一是全行業暢銷排名前10名均價最高,唯一超過4000元的中高端機型;第二是二級能效,是進入暢銷榜前十名的最高能效水平型號之一;第三是上市時間最短,不超過半年的全新產品。
主要獎項2013年1月,由人民網主辦的「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電子商務網站『戰略創新融合發展』高峰論壇暨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
經過企業申報、網友投票、賣場銷售數據分析、考評等多個篩選環節,美的空調KFR-26GW/BP3DN1Y-KB(1)尚弧掛機獲得「2012年度節能技術創新產品獎」。
主要事件2007年5月,重返深成指9月,第5000萬台壓縮機下線;總部大樓奠基10月,投資冰箱壓縮機項目,進一步完善白色家電產業鏈11月,合肥冰洗工業園一期竣工投產;美的電器、華凌集團資產重組12月,榮獲「全國質量獎」、「廣東上市公司十強」2006年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實現全流通受讓榮事達洗衣設備、電冰箱及營銷公司三家公司50%的股權,發展冰箱及洗衣機業務2005年
實施集團業務布局重整,小家電業務給美的集團2004年新建美的武漢工業園,實施1100萬台空調業務戰略布局新建美芝精密壓縮機生產基地,增加300萬台壓縮機產能公司更名為「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為「美的電器」有關空調業務四家子公司各20%股權給東芝開利,並簽署了合資協議2002年
全面推行戰略性結構調整2001年
完成管理層融資收購(MBO),成為全國首家產權改革成功的企業1999年
收購東芝萬家樂進入空調壓縮機領域1998年
通過收購蕪湖麗光空調廠,逐步建立美的蕪湖工業園1997年
進行事業部制改造1993年
「粵美的」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1992年進行股份制改造;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業界榮譽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2001年2000年1999年1998年7月,2006年廣東工業50強名單,美的位列第七位。
6月,美的當選環球企業家雜志、羅蘭?貝格咨詢公司聯合評定的2007年度「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20強」6月,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選定「2007廣東省企業100強」,美的躋身第三名。
6月,由國家信息產業部評選出的「2007年第21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美的榮列第四。
5月,美的集團獲選「佛山市民最喜愛的品牌企業」及「最佳責任企業獎」。
2月,美的集團榮登由Hay(合益)集團和《財富》雜志聯合發布的「2006年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全明星榜」。
1月,國家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榜中,美的位列其中。
空調選購安裝第一步:確定主機型號首先要考慮房屋的面積和朝向,看是否有大面積的玻璃窗,以此來計算空調最大的同時使用系數。
一般而言,在普通家居環境中,實際使用時所需要的冷量往往不是全部房間冷量的綜合,而是低於後者,前者大約只需要達到後者的60%70%即可。
這樣可節省投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房間實際所需冷量可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實際受冷麵積=房屋建築面積×房屋實用率×65%(除去廚房、洗手間等非製冷麵積)實際所需冷量=實際受冷麵積×單位面積製冷量第二步:確定室內機與風口根據實際所需冷量大小決定型號,每個房間或廳只需要一台室內機或者風口,如果客廳的面積較大,或者呈長方形,可以多加一台室內機或風口。
以每12平方米需要一匹左右為准。
第三步:確定空調布局1、主機的位置要講究通風散熱良好,便於檢修維護,同時位置要盡量隱蔽,避免影響房子外觀和噪音影響室內;2、室內機的位置要和室內裝修布局配合,一般是暗藏在吊頂內,也可以隱藏在高櫃的頂部。
一般室內機都是超薄型的,只需要大約25厘米的高度就可以放置。
安裝時要注意回風良好,使室內空氣形成循環,以保證空調效果和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