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T、*ST、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退市與重新上市的意思
ST、*ST、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退市與重新上市的意思
1、股票被ST:這通常表示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股東權益為負值,或者財務會計報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此外,公司主營業務未正常運營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負值、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三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董事會無法正常召開會議形成決議、向控股股東或關聯方提供資金或違反規定程序對外提供擔保且情形嚴重,或者被證監會或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形。
2、股票*ST:這表示公司最近兩年連續虧損,或者因財務會計報告存在重大會計差錯或虛假記載,被要求改正或被證監會公告要求修改,並導致最近兩年連續虧損。此外,公司未在規定時間內披露年度報告或中期報告,且股票已停牌兩個月,或者股權分布不具備上市條件,法院依法受理公司重整、和解或破產清算申請,或者存在可能導致公司解散的情形,以及其他存在退市風險的情形。
3、暫停交易:這通常是因為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不再具備上市條件、不公開財務狀況或對財務報告作虛假記載,可能誤導投資者、存在重大違法行為、最近三年連續虧損、或其他不符合上市規則的情形。
4、退市:這表示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條件不再滿足上市要求,且在規定期限內未能恢復上市條件、不公開財務狀況或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且拒絕糾正、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且在隨後一年內未能恢復盈利、公司解散或破產,或其他不符合上市規則的情形。
5. 創業板:暫停上市與直接退市機制不同,創業板公司退市後不再必須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符合條件的,可自行委託主辦券商向中國證券業協會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的申請。
6. 重新上市申請條件:公司需要具備至少5000萬股本總額,社會公眾持股比例達到25%(若股本總額大於等於4億,則需公眾持股比例達到10%),最近三年凈利潤均為正值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營收累計超過3億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正值,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運作規范,無重大內控缺陷,公司及董監高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且符合特別條件,包括糾正重大違法行為、撤換相關責任人、妥善安排相關民事賠償等。
7. 三板市場:全稱是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主要由指定券商代辦轉讓的股票,包括水仙、粵金曼等退市股票,同時解決了原STAQ、NET系統遺留的法人股流通問題。
8. 新三板:以43、83、87開頭的股票,要求投資者具備500萬市值且兩年炒股經驗,是「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的一部分,主要針對「高科技企業」,不同於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
9. 老三板:每周一、三、五交易的股票尾帶3字,每周交易五次的尾帶5字,不能按時披露年報的每周周五交易1次,漲跌停板為5%,與主板股票交易規則相同,股票名稱尾帶數字。
10. A股退市制度:自2001年起,滬深兩市共有75家退市公司,其中多數因連續虧損而退市。2018年修改的退市制度增加了凈資產指標、營業收入指標、審計意見類型指標、市場交易指標等,明確了恢復上市和直接終止上市的標准。
11. 暫停上市與退市的區別:暫停上市是基於法律規定暫時影響上市證券的情況,而非決定性地否定上市資格;而退市是由於未滿足交易所的上市標准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
12. 風險提示:主板與中小板有ST、*ST,而創業板沒有風險警示期。交易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後,進入30個交易日的退出整理期,滬市進入風險警示板交易,深市主板、中小板進入退市整理板,創業板則在30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內進行交易,摘牌後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13. 股份轉讓系統安排:深市主板、中小板的董事會需作出進入股轉系統的決議,並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滬市此階段不作相關安排,而創業板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不對進入股轉系統作安排。所有公司均在整理期屆滿後45個交易日內,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
❷ 買st股票有什麼風險
買ST股票存在以下主要風險:
**1. 暫停上市和退市風險
**2. 資產不良風險
**3. 市場風險
綜上所述,買ST股票存在較大的風險,投資者在參與前應充分了解相關風險,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做出理性決策。
❸ st會退市嗎
ST股票不會直接退市。以下是關於ST股票退市情況的具體分析:
ST與*ST標記:
退市流程:
退市後的交易:
實際情況:
綜上所述,雖然ST股票在連續虧損後有可能面臨退市風險,但由於多種因素的作用,實際上退市的情況並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