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大流通股東佔多少好
十大流通股股東佔30%-50%為好,利於炒作,股價活躍。通常,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流通股30%,就基本可以達到控盤的目的。佔比太大,就存在籌碼過於集中、散戶跟風弱和出貨難的問題。佔比太低,籌碼太分散可能缺少主力資金進駐,股價一般走勢偏弱,基本面也沒有保證。所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持股數量佔比一般在30%多,不要超過50%為好,這個時候比較有利於主力資金運作。
另外,如果十大流通股東是大股東持股,相對低些好,利於重組以及沒有減持和解禁的壓力。如果是機構、基金等持有的股份,則相對高些好,至少代表股票基本面踩雷的概率會比較小。一般非大股東的流通股(機構、基金、個人)前十名持股,能佔10%-20%就已經算高了。
② 十大流通股東佔比高好還是低好
十大流通股東佔比的高低需要多角度看待,無法一概而論說好或壞。
優點分析: 佔比高:說明該股的籌碼集中度高,容易被控盤炒作,股價可能會因為大股東的意願或市場預期而出現大幅波動。 佔比適中或稍低:市場上流通的股份較多,投資者的參與度會更高,資金換手會更加頻繁,市場活躍度增加,也不太容易被套。
缺點分析: 佔比過高:意味著市場流通的籌碼很少,可能導致市場流通性差,類似於僵屍股,不利於股票的交易和資金的流動。 佔比過低:雖然增加了市場的流通性和活躍度,但也可能表明該股沒有主力或機構關注,走勢可能會相對較弱。
特殊情況: 大股東持股:如果十大流通股東中大股東持股佔比較高,相對少些可能更好,因為這有利於公司的重組,且沒有減持和解禁的壓力。 機構、基金持股:如果十大流通股東中機構、基金等持有的股份佔比較高,則相對更好,因為這至少代表股票的基本面踩雷的概率會比較小。
總結: 十大流通股東佔比的高低各有利弊,需要綜合考慮股票的基本面、市場情況、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等因素。 一般來說,非大股東的流通股前十名持股佔比在10%20%之間可能是一個相對合理的范圍。
③ 股票的十大股東什麼時候一更新
股票的十大股東一般在公司公布季報、年報時更新,伴隨業績公告一起出。
當季結束時,上市公司要有一個形成報表的時間,不是季度結一結束公司所有的數據就能形成的,按規定,上市公司在每季結束後一個月內披露財務報表就可以,而十大股東屬於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一個章節,因此三個月更新一次,每季度的股東變更會顯示,當然如果有個別比較大大股東變更,個股新聞會有提示。
【拓展資料】
股票中前十大股東占股多少最好:
1、分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是流通股,多好些;二是若是非流通股,則越少越好,沒有解禁壓力
2、其次,如果是大股東持股,相對少些好,利於重組或者沒有減持的要求
3、如果是機構、基金等持有的股份,則相對多些為好,至少沒有基本面方面的顧慮
4、一般非大股東的流通股(機構、基金、個人)前十名持股,能佔10%——20%就已經夠多的了
5、機構的持股多少,有個延遲性,通常能夠看到持股情況的時間是在報表公布的時候,所以要根據盤面股價走勢、成交量的情況進行判斷,避免誤判
6、總的來說,前十大股東的持股越少,顯示該股沒有主力、沒有機構,走勢會弱很多
7、更主要的,是看持股的股東總人數、和人均持股的數量,股東越少越好,人均持股則越多越好,雖然不反映在前十大股東中,但說明籌碼集中度高,主力往往潛伏其中
十大股東和十大流通股股東的區別:
1、十大股東是以總股本為參照,列出持股量占前十位的十位股東。
2、十大流通股東是以可流通股本為參照,列出持有流通股量占前十位的十位股東。
3、如果沒有限售流通股, 十大流通股東和十大股東沒有區別。如果有限售流通股,那麼十大股東反映的股本結構更全面,這個數據體現的是在公司持股股東中話語權最大的前十位股東。
4、而十大流通股股東反映的僅僅是部分股東的情況,相對片面一點,這個數據體現的是在這只股票中對股票的二級市場價格影響最大的十位股東。
5、流通股_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