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股市 > 美国股票中国房产欧洲

美国股票中国房产欧洲

发布时间:2022-06-20 22:40:31

⑴ 昨夜美股和欧洲股市大跌对中国股市有影响吗

不会太大影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基本稳定,即使面临外部冲击,政府有工具和能力保持经济增长稳定,为股市和汇市稳定运行带来良好基础。

美股自1997年以来首次触发熔断机制,市场哀鸿一片。此次暴跌导火索是国际油价崩盘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深层则是长期资本估值过高带来的市场泡沫化。暴跌暴露出的多重风险值得警惕。

首先要警惕原油市场继续剧烈波动的风险。短期来看,国际油价下跌压力继续存在。随着疫情全球扩散,封城限行等措施相继推行,遭遇重挫的国际原油需求短期内难以改观。

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在减产谈判失败后,必然会围绕市场份额展开争夺,价格战或在所难免。国际原油市场不确定性陡增,让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1)美国股票中国房产欧洲扩展阅读

美联储日前紧急大幅降息50个基点,非但没有缓解市场焦虑,反而浪费了珍贵的“弹药”,面临把基准利率和长期国债收益率推向零的压力。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的报告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供应侧冲击,此时采取医疗卫生政策和定向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有机构呼吁,相较力不从心的美联储降息,政府为新冠病毒检测买单可能更有效。这次美股暴跌还暴露了估值过高带来的虚假繁荣不可持续,由此造成的长期结构性风险值得警惕。

此次美股暴跌已经拉响警报,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值得警惕。有2008年金融危机前车之鉴,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有责任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注入信心。

⑵ 美国真的要对中国动手么,中国的房产,股票能撑住么

人不能贪。房子,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买来自己住就怎么也不亏,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比较低,所以从一个较长周期看房价还是看涨的许多地方还没有进入房价稳定的波动周期,股市、房市泡沫破了之后谁倒霉?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开发商、基金,然后就是炒楼炒股票的人,高回报必然带来高风险,又想享受收入又不想担风险哪有这样的好事。许多理财专家都讲过,要多渠道的投资,注意是投资,就是说我今天投下去1元不是为了我明天赚10元,而是等我赚不到钱的时候这1元有个合适的成长,这个周期都是以十数年为计的,以中国股市25倍的平均市盈率来看,25年后你能拿回买股票的成本,如果股票价格不变那么你的投资翻了1倍,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只要凭着一颗平常心即使出现什么情况也不会有太大损失。郎教授说的那些是很危险,但即使真发生了又怎样,日本是失去的10年,可是到现在他们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还是比我们高啊,他们在很多领域还是领先我们啊,丰田车不照样是世界第一?美国动手只是让你把不该你有的钱吐出来而已,更何况我们和香港、泰国、越南不一样,我们的政府是很强力的宏观调控不是说说而已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主要还是以商业用房也就是写字楼为主,供给大于需求,可是中国的房地产还是民用住宅跟老百姓相关,老百姓的刚性需求一方面稳定房价,如果泡沫破了对老百姓还是好事呢。

⑶ 股票和房地产有什么相互关系

当前国内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决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学者也纷纷发表宏见,纵论是真牛市还是幻像。但这里我不想点评股市火爆背后的原因,想关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后,那些获丰厚收益而畅怀开心的股民们会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别是到底会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扩大自己的消费上。

真正意义的个人浮动资产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政府行为处于主导。但现在已经慢慢过渡到靠内需推动的时代,居民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这个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居民在消费倾向上的微小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能凸现出来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个人资产,消费完全由收入决定,而绝大多数的收入就是靠工资,而工资高低又是由宏观经济,更准确地说,宏观经济中的实体部分来决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费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宏观经济作用,特别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的作用。那时候,条件好一点的人能有一些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或者一点黄金,再后来,又开始拥有些国债和企业证券。中国居民们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个人资产,其消费模式也不再是当月吃光工资,有多少用多少,而会开始做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相结合,跨期消费。但这些个人资产收益小而稳定,资产价值几乎不会发生波动,也不会对居民的消费发生任何意外的冲击和干扰。

1991年国内股市开通,中国居民们开始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浮动资产。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几轮牛市熊市变换行情让很多人积累了大量的股票资产,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股市的阴晴变化之快,股价的变化无常。相当比例的人因为股市行情的一点波动就会使生活处境和消费能力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房子有了价格

中国居民的经济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还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产市场的放开。这意味着住房不再是免费发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买卖了,有价格了,而且这个价格还会变化,且变化还很快、很大。

当资产价格变动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富效应”。这个话题在国外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如前面所说,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价值变化很小,一般人们主要讨论股票市场和住宅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着名经济学家、曾因为创立“生命周期消费假说”而获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迪格亚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劳动收入不变,财富每增加1美元会导致美国消费者支出增加5美分。从那时起,资产价值变动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就逐渐成为经济学尤其宏观方针政策研究的一个讨论重点。莫迪格亚尼的5美分论断也被广泛引用,包括成为美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考。

之后的研究虽然对这个论断有一些微调,但总体上经济学界承认,财富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动。

学者们开始区分股票价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长期和短期效应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仅仅影响当前消费支出,还是会作用到很久之后的消费决策。直接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觉得自己变富了,至少手头变阔绰了,就想多花钱了。

有人就此质疑,股票盈余还停留在账面时候不存在这个效应,“纸面财富”只有真正卖了、套现了、落袋为安了,才可能算是财富。但如果套现了,那只是一次性收益,该股民不会预期将来每次都遇上好运气,不会认为自己的一生收入(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真的发生重大改善,那么最多有短期效应,长期来看就没有什么了。所以,有人认为间接效应更重要。

直接和间接效应

所谓股票市场的间接财富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动,会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宏观基本面信息,导致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简单来说,股市上升会让你对未来更加乐观,你因此增加消费。你会预期到未来收入会增加,那么何不现在就开始消费。但如果如此去理解股票市场的间接财富效应,那股市财富效应就变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如果股票上升本身就不过是个传导信号的作用,并不是效应发生的真正根源,股价和消费只是有形式上的统计关联�correlation而不是真正的因果关系(causality),那就没必要过多关注股票价格本身了,还是回到经济基本面来看消费了。

所以,对股票的财富效应是不是在真正“发生-结果”机制意义上的存在,学界还是有很多争议。不过笔者以为,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理解股市间接财富效应:股市获利,即使没有套现,感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也会增加消费,犒劳一下自己。

宏观经济学界主流的看法认为,股市的财富效应存在,而且正反两面都有:即股票价格上升会刺激消费,那么股票下跌也应该打击人们的消费欲望,抑制消费支出。所以,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崩溃,多国股市价值短短一年内损失一半多,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央行、学界都曾出现很大恐慌,十分担心因为股市的灾难,造成居民个人资产价值剧烈贬值,人们的生活消费支出会大大萎缩,那么整个经济都会陷入沉重衰退而难以自拔。但这种担心却没有来到,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居民消费支出不仅没有出现大幅度降低,反而还保持相当的坚挺。中国其实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不过我们的股市没太经历互联网泡沫,涨跌周期跟国际股市不是很同步,加之股市在中国经济比重还是不算很大,一直以来很少有人去关注过股市的财富效应这个话题,所以决策层和学界都根本就没有过这个担心。

为什么股市暴跌不会拖累居民消费支出呢?美国和欧洲各地很多学者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是股市财富效应的不对称性,股市挣钱时候人们会被诱导增加开支,股市亏钱时候人们不会增加开支了,但至少也不会减少消费,也就是说,居民消费不容易向下调整,有刚性。

这时候,格林斯潘提出,股市暴跌不拖累消费,因为房价涨了。人们之前注意到,虽然1997年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就开始复苏,但自2001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才开始持续强劲上涨。格林斯潘就此提出,房地产价格强劲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十分强劲,足以抵消股市崩溃对人们消费的负面影响还有余。

格林斯潘的论断启发了很多人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房地产的财富效应,以及跟股市财富效应的关系,研究基本都确认了房地产财富上涨对居民消费不仅有显着正面效应,而且比股市的财富效应要大很多。

有关研究者一般认为,这首先是因为,房地产资产比股票资产的受众面更大、分布更均衡。几乎人人都会拥有住房,欧美国家比例一般在60%-70%,又因为房产税,有钱人也不会拥有非常多的房子,这不像股票,股民比例毕竟不如买房比例那么大,股票资产更往往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金融大亨掌握了绝大部分。

这样,股市涨跌,只直接关系到一小部分有钱人的资产价值,而偏偏这些有钱人的消费倾向还比较低。但房价一涨,就一下影响到非常多的人的财富,其程度不是股市所能比拟的。股市不如楼市的财富效应大,还因为,股票短期波动很大,人们一般很难知道到底自己的股市资产到需要用的时候能值多少,但房价一涨,人们一般就认为会持续很久,至少短期内不会很快被逆转,所以敢相对放心大胆地扩大消费。

在国内,住房价格自2002年来也暴涨了很多,引发了大量非常激烈的辩论,但在宏观层面主要集中在高房价蕴含的金融风险问题,比较少地直接谈到对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房价高企会抑制居民消费。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笔者正在做有关研究,但在没有细致和系统的研究之前不敢断言。毕竟,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还很不成熟,有关金融配套也有很多地方跟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地方。

总的来说,股市和楼市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在国内讨论得还不多,但随着经济进步、居民个人资产的迅速累积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健全,其在宏观经济运行全局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很有必要给予高度重视。

⑷ 为什么美国债务危机了,欧洲债务危机了,股市还要涨,中国经济这么好,股市还在一直跌呢

经济问题太大了,而且相互关联,需要一定的功底。
中国股市不涨的原因的多方面的,扩容太厉害是原因之一,还有就是中国的机制不健全,不保护股民的利益,还有就是大家都对中国的经济看跌,不愿意去持有中国经济的多头。等等
高利贷问题没有关注过,应该是银行借不到钱,就去找私人借,但是现在投资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借的高利贷还不上,老板或跑路或自杀,问题就显现出来,被大家关注了。
保障房建设问题没有政府讲的那样目的单纯,要调控房价,他们担心中国经济着陆,用这种政府投资的方式去拉动中国经济,我没听说要地方建设保障房,所以不了解,不可妄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继续贪污腐败,中饱私囊,维护集团利益。

⑸ 美国股市昨天大涨,欧洲也涨、周边都涨,为啥中国股市下跌

这是控制住的,金融就是庄家开盘,有接盘的,也有退出的,总有人想抄底,也有人想抛售,不管怎么赌都玩不赢庄家,庄家操纵的涨跌,输赢都是大机构的

⑹ 美国刺破中国房产泡沫,为什么中国不刺破美国股市泡沫

美国经济危机后顺应市场自然就降了,所以大量资金进入科研创新和实体经济,这样就造就了很多伟大的公司。中国人口众多,第一,如果刺破地产泡沫,很多银行会破产,为什么08年所有银行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允许破产?第二,05-15年很多准一线和二线城市地铁高架机场项目大规模的建,地产泡沫破了政府卖地收入锐减甚至卖不出地,那么全国几十万亿的地方政府贷款怎么还?银行不要破产?第三,大部分老百姓两代六个口袋凑够首付,每个月一家人省吃俭用还贷,刺破泡沫多少人家破人亡?第四,多少关系户、央企、上市公司都在屯房,缺资金了就卖几套,他们的房子没处理完降价了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和股市暴跌。总而言之,08年是最好的时机,12和14年也有机会。现在,泡沫大到不能刺破的地步了,一破经济倒退20年,无数人破产失业。尤其今年疫情全球经济危机,只能逐渐从房地产尽量抽出资金,为实体经济和科研助力,扶持中小企业保就业,保民生。在未来5年没稳中缓降,逐渐到12-14年的价格水平。最后不得不说,李嘉诚的眼光和经验真实独到,他撤退的时机是那么的精准!!!

⑺ 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股市的关系如何与美元兑换欧元的关系与我们国内股市的关系

欧洲债务危机首先导致对欧元和欧元区经济的不信任,欧元汇率降低,欧洲股市下跌,美元成为避险货币汇率看涨,而美国股市也会跟随欧股下跌,全球股市有联动性,进而对全球股市消极影响

⑻ 美股暴跌波及全球,对美国房产长期收益有直接影响么

可以看到,美国房地产的收益表现介于美股和美债之间,年化收益率约为9.1%,标准差为7.6%。同时,3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指数的最大回撤仅为16.86%,而美股的最大回撤高达近40%。

可以说,美国的房产是稳健投资的绝佳选择。因此,投资了美国地产项目的投资人,对于这次的美股大调整完全不用慌。

阅读全文

与美国股票中国房产欧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看股票的价格是否最低 浏览:560
港股通股票有没有涨停板限制 浏览:253
股票财务自由指标公式 浏览:46
中国平安和贵州茅台股票 浏览:949
伊朗事件对股票影响 浏览:413
股权质押暴仓股票会退市吗 浏览:737
股票生益科技少 浏览:476
酒店股票的投资价值 浏览:483
股票重组停牌前大股东减持 浏览:647
君银证券推荐股票收费正规吗 浏览:538
股票跟着主力买入 浏览:278
上海星星科技股票市场 浏览:350
蓝思科技是哪个省的股票 浏览:949
股票账户利息收入会计分录 浏览:869
股票开户不玩会有影响吗 浏览:603
企业的股票属于什么资产重组 浏览:491
股票主力惜售好不好 浏览:995
沈阳荣科科技股票 浏览:499
如果股票要重组是利好吗 浏览:64
买了两次一只股票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