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蔚来在加速奔跑,理想/威马/小鹏们谁能跟上
[汽车之家?行业]?“丧”了很久的新造车企圈,终于迎来一连串的好消息。7月20日,理想汽车传出计划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正式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LI”;同一天小鹏汽车宣布完成5亿美元C+轮融资、哪咤汽车(合众新能源)也正式启动C轮融资并计划2021年登陆科创板上市……
上述几家企业都是2020年上半年新势力车企中销量“尖子生”。根据乘联会最新的统计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品牌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为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威马汽车、哪咤汽车和小鹏汽车,它们累计销量为42828辆,占比中国品牌造车新势力总销量的91%、全国新能源总销量的13.1%。造车新势力在国内新能源圈已占有一席之地,且两级分化现象明显。
“这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中,最终存活下来的不会超过3家,这还是乐观的态度。”早在2016、2017年,新造车企如春笋般涌现之际,业内人士即多持有上述态度。目前来看,这一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不过短期来看,上述五家车企已经赢得了进入下一阶段比拼的机会,他们的“获胜秘诀”是什么?造车风口吹过之后,谁会退去,又有谁能留下?
除了上市融资,寻求政府支持也是新势力的另一大方向。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备受各地政府的关注,新能源又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政府投资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增加税收等。上述5家企业中,除了理想汽车,其余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撑。可以预见,造车第二阶段,上市和寻找地方政府支撑,是所有车企都要面临的问题。
●产品依然是王道
钱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产品。有新造车企高管表示,对于还留在台面上的新造车企来说,最终大多不会是死于资金问题,而是死于产品。
“背靠过去的创业、工作光环,对于这些车企来说,第一款车、第一万辆交付都不会是大问题,更大的难点在于后续产品、销量的跟进。”上述人士认为,第二款车型销量或是上述品牌分水岭。目前来看,蔚来凭借ES8和ES6两款车型的较好销量表现,继续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有优势,这也是2020年蔚来能够缓过来的重要原因。
另外四家企业除了理想汽车坚持到2022年前不推出第二款车型外,其余3家都已经交上了第二份答题卡,目前来看,去年12月上市的威马EX6和今年3月上市的哪咤U表现都不够亮眼,前者今年上半年仅销售247辆,后者略高一些,为867辆。
小鹏汽车P7由于官方称6月底才开始交付,目前成绩单还未正式发布,结果不好说,但有业内人士称,与特斯拉Model3展开“贴身肉搏”的P7优势不够明显,虽然在续航、配置等一些参数上,小鹏汽车P7略胜一筹,但特斯拉的品牌溢价能力强。小鹏汽车想要正面对刚难度很大。此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品牌下探较容易,品牌向上太难。
对比蔚来的相对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品牌的辨识度。谈及蔚来,很多人会立刻想到极致的服务,即用尽一切对用户好,蔚来属于在用户的“养成”下成长,这对于一向“傲慢”的汽车行业来说,此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而一直强调智能的小鹏汽车,想要追赶特斯拉,目前在品牌力上还有很大差距;至于更偏向传统车企的威马和哪咤,看上去更注重性价比,但在传统车企争相发力的当下,这一优势体现的并不明显。
至于理想ONE,由于交付时间较短,上半年冲到第二的位置并不奇怪,目前来看,随着前期预订单的陆续清空,6月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下降明显。由于短期内理想并无新车发布,接下来一段时间,对于理想ONE来说,质量和口碑至关重要。
●总结
“前几年大家问是不是PPT造车,再往后问的是能不能把车造出来,后来问能不能把车交出去,后来再问能不能把车规模销售出去。”去年中旬,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回答媒体的话拿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目前来看,头部五家企业已经完成了把车造出来、把车交出去,甚至把车规模销售出去的阶段,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持续的把车卖出去。毕竟,想要取得一时的胜利很难,想要取得长久的胜利更难。而从当下进展观察,王兴预测蔚来、小鹏和理想会是最后留下的三家新造车企,也不无道理。(文/汽车之家章涟漪)
相关阅读
《造车生死考|拜腾为何倒在了量产前夜?》《造车生死考|内外双压零跑还能走多远?》《造车生死考|首车难天际“高”处不胜寒》《造车生死考|现金流承压爱驰的自救筹码》
‘贰’ 威马汽车是哪一年成立的
威马汽车(WM Motor)成立于2015年,公司名字取自德语世界冠军(Weltmeister),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自创立以来,威马汽车制定了明确的集团发展“三步走”战略:做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前身为联合创始人杜立刚的三电系统研发企业,成立于2012年),威马汽车致力于推动智慧出行产业的发展及落地。
‘叁’ 冲刺科创版
车企的科创板之路正在提速。
当传统车企向汽车“新四化”转型,当投资由狂热转向谨慎,资金掣肘让造车新势力融资变得愈发艰难,具有灵活准入和融资机制的科创版,开辟了一条新路,成为车企心照不宣的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多家车企瞄准科创板上市,吉利IPO已过会,恒大汽车和威马汽车启动上市辅导,合众、天际、爱驰计划明年IPO。然而,登陆科创板,并不意味高枕无忧,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虽然科创板对企业盈利没有明确要求,但并不意味着持续亏损的造车新势力能轻松登陆。除了五项市值和财务标准外,在科创板首轮问讯中,申请企业平均还要回答近50个问题,涉及未来规划、企业制度、现金流状况等多个方面。因此,科创板支持的是有真正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成功IPO,并不代表最终的胜出,新势力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决于创新,定胜于产品。登陆科创版之后,仍需凭借自身的硬实力,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威马汽车即将IPO:51岁创始人,做出370亿估值
投资界消息,1月29日上海证监局公告称,威马 汽车 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这意味着,威马 汽车 已经完成了上市辅导,如无意外接下来不久会正式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
威马 汽车 背后的掌舵人沈晖,出身传统车企,此前曾先后在沃尔沃、菲亚特、吉利任职,更是主导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精彩一役。2015年,45岁的沈晖果断地放弃了财富自由的经理人生涯,开启造车之旅。
造车十分烧钱,威马 汽车 成立至今共历经12次增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背后站着包括产业型投资方、互联网巨头、基金“国家队”、顶级VC/PE创投基金等境内外投资者。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威马 汽车 估值达到58.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8亿元)。
眼下,冲刺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不止威马 汽车 。零跑、天际、哪咤、爱驰等造车新势力都已经明确表示要登陆科创板,就连恒大 汽车 也拟申请挂牌科创板。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电动 汽车 正在受到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现在是上市融资的最好时机。2021年,第二波造车新势力上市潮即将杀到。
51岁,他财富自由后杀入造车
6年做出370亿估值
威马 汽车 正奔赴IPO。1月29日,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威马智慧出行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马 汽车 ”)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申请条件。这意味威马 汽车 已完成上市辅导,开始递交招股书。
与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不同,威马 汽车 更具有传统造车的风格,这与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出身有关。创办威马之前,沈晖曾在沃尔沃、菲亚特和吉利等知名车企任职,在 汽车 行业浸淫多年。
1991年,沈晖以优异成绩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录取,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一年后,22岁的沈晖飞往美国,开始了漫长的异国求学生涯。
受加州浓厚的商业氛围熏陶,沈晖中断了博士学业,开始了他的事业生涯。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沈晖从美国500强到欧洲500强,从零部件巨头到外资整车巨头,沈晖都待过一遍了。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回国时, 沈晖人生中重要的伯乐李书福伸出了橄榄枝 。彼时,此时吉利正意图并购沃尔沃,并进入到关键的谈判环节。2009年,沈晖加入吉利担任副总裁,成为“V项目”的全球筹备总负责人。在收购过程以及后续的交接中,沈晖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并购沃尔沃一役,沈晖成为中国 汽车 行业的知名人物,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然而随后,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创业。
2014 年的最后一天,沈晖从吉利离职。2015年,沈晖已经45岁,已经财富自由的他本可以继续做好职业经理人,但他偏偏选择了充满挑战的造车。
一开始,沈晖接受了朋友应宜伦的邀请,和应宜伦联合创立博泰 汽车 。基于沈晖在 汽车 行业多年的积累,他主要负责组建整车团队,打造新公司产品设计、生产体系。此后几个月,沈晖四处招揽人才,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团队。可惜好景不长,沈晖与另一位创始人在理念上产生了分歧,便离开了这家公司。
沈晖决定自己另起炉灶 ,创立一家专门造车的公司。此后一段时间,沈晖多次飞往德国,其目的是拿下一个电动车制造团队。2015年10月,沈晖收购了该团队,并迅速组建了威马 汽车 ,真正放开手脚去做“新能源+智能 汽车 ”。
同一时期,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也蜂拥而起:2015年1月,小鹏 汽车 成立于广州;2015年4月,理想 汽车 在北京成立;2015年5月,蔚来 汽车 在上海成立。作为第一波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威马 汽车 显得“格格不入”。沈晖采取了最笨、最慢、资产最重的方法来造车:不找代工厂,自己建工厂。
短短两年时间,威马 汽车 发布新车、量产、交付、上量,每一步都踏在前列,一度创造了让业内震惊不已的“ 威马速度 ”。2020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威马 汽车 估值达到58.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8亿元)。如今,威马 汽车 即将奔赴科创板, 有望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造车新势力” 。
一年卖了2.25万辆车
12轮融资300亿,投资方阵容豪华
造车历来烧钱,而且是需要大量烧钱,威马 汽车 的融资历程也堪称轰轰烈烈。
上市辅导报告显示,威马 汽车 成立至今共历经12次增资,总融资金额超过300亿元,而且背后站着产业型投资方、互联网巨头、基金“国家队”、顶级VC/PE创投基金等境内外投资者,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人矩阵。
2015年威马 汽车 创立之初,沈晖凭借多年行业积淀与人脉,备受资本认可。2016年8月,威马 汽车 宣布获得10亿美元A轮融资,当时公司才刚刚成立10个月。
而 威马 汽车 最疯狂的融资发生在2017年 。仅这一年,威马 汽车 就获得了6次增资和2次股权转让。尤其当年12月,威马 汽车 连续宣布两轮融资——先是网络资本领投,阿米巴资本、SIG海纳亚洲、网络集团等跟投的10亿美元B轮融资;还有红杉中国、五矿投资、腾讯、中国国有企业机构调整基金参与的B+轮融资。
回顾威马融资历程,网络一直是重要的投资方。2018年3月,威马 汽车 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网络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当时网络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曾评价:“无论是沈晖或是其麾下团队,沉浸行业多年的他们,历经国内外车企,融合多元背景,不仅放眼全球拥有国际化视野,同时深耕本土产业,直至走到如今的造车新势力”
而后两年时间里,威马 汽车 声量减弱。2020年,造车新势力呈现冰火两重天:小鹏、理想相继赴美上市,股价大涨;但其他玩家支撑不住的消息也此起彼伏。威马 汽车 一度也面临巨大压力——威马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高级副总裁陆斌被调离原岗位,并在2020年离职;部分经销商由于忍受不了威马将车向下施压的高库存,而选择了“退网”;员工方面,在威马2020年下半年开始调低一线销售的基本和绩效工资后,一些老销售人员也在压力下离职了。
就在外界一片质疑的时候, 威马宣布了一笔巨额融资 。2020年9月,威马 汽车 宣布完成总额100亿元的D轮融资,这也是2020年新势力造车赛道最大一笔融资。此轮投资方阵容中,除了网络及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外,还有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各地国资产业基金的“国家队”入局。
造车新势力众多,投资机构为何选中了威马 汽车 ?新鼎资本同时押注了威马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其董事长张弛曾表示,在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中,威马是为数不多的建立了自己的工厂的企业。而沈晖作为 汽车 圈的老人,其产品力与人脉也值得信赖。
但在终端销售方面,威马 汽车 的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不同于蔚来、小鹏的直营,威马选择了“合伙人”店模式,无法脱离传统经销商,在渠道端资产过重,一度程度上拖了销量的后腿。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威马 汽车 全年累计销量达2.25辆,同比增长33.3%,但对手增长更快——蔚来全年销量为4.37万辆,小鹏 汽车 为2.7万辆,仅有一款车型在售的理想交付量也有3.26万辆,都跑到了威马前面。
魔幻的一幕幕上演
2021年,造车新势力第二波上市潮
眼下,争抢科创板造车新势力第一股的不只是威马 汽车 。
身处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零跑、天际 汽车 、哪咤、爱驰等都已经明确表示要冲击科创板,此外,已经通过“换壳上市”的恒大 汽车 也已经奔赴科创板。继蔚来、小鹏、理想赴美上市后,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二波上市潮席卷而来。
为何造车新势力们不约而同地抢滩登陆科创板?由于新能源 汽车 属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 科技 创新企业,是科创板重点关注三类企业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作为科创板造车新势力第一股,上交所会有更大力度的支持,估值也会更高一些。
另一方面,新能源 汽车 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受到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 现阶段是上市融资的最好时机 。
过去一年,新能源 汽车 引爆资本市场。2020年1月21日,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要知道,2019年年中的时候,特斯拉的市值一度缩水到只有300多亿美元。当时何小鹏还在微博上称,“自己也看不懂,没有看到当前如此高估值的逻辑。”然而,谁也想不到这只是开始,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特斯拉市值从1000亿美元暴涨到了8341亿美元。而马斯克也随之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这似乎也宣告着一个属于电动 汽车 的时代开始了。
这也让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成了受益者 。已经上市的蔚来、理想和小鹏首当其冲。其中, 蔚来的股价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已经增长了超过14倍 ,比特斯拉还要猛。目前蔚来市值889亿美元(约合5712亿人民币),是国内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此外, 理想、小鹏在2020年纷纷齐聚美股 短短几个月后,市值都已实现翻3倍。一度被戏称为“电动三傻”的蔚来、小鹏、理想,如今成了“电动三杰”。
更戏剧的是,一辆车还没有量产出来的恒大 汽车 ,成为了 国内第三大车企 。1月24日晚间,恒大 汽车 发布公告称,获得260亿港元融资,这是新能源 汽车 产业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股权融资之一。消息一出,恒大 汽车 次日股价涨幅超50%,市值近4000亿元,仅此于比亚迪和蔚来。此前沈晖在微博感叹一句“ 恒大 汽车 就差 汽车 了 ”,道出了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疯狂。
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连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FF)也起死回生。1月28日晚间,FF宣布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就业务合并达成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公司估值约为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并将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FFIE”。不仅如此,FF还将与吉利和中国某一线城市将建立合资公司,支持FF中国的生产和以及FF中国总部。
已经退场半年的拜腾也活了过来 。在烧光84亿元融资后,拜腾不仅没造出量产车,甚至处于欠薪和停工的状态,一度被央视点名。即便这样,这家车企仍活过来了,2021年1月4日,拜腾 汽车 宣布与富士康 科技 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合力推进拜腾新能源整车产品量产,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
合肥政府投资蔚来,斩获超过1000亿的账面回报,让“造车新势力 政府支持 上市”的模式风靡起来,各地开始争抢造车新势力。正如零跑 汽车 创始人朱江明所说,蔚来、小鹏、理想上市之后的表现,让很多投资人觉得在新能源 汽车 上的投资机会不错。“零跑很可能是他们(资本方)最后的一张门票。”同理,各方都希望能够抢到一张门票,“管他是谁,投了再说”,一位VC感叹。
2021年,造车新势力第二波上市潮正在赶来,不知道新能源 汽车 还会上演哪些疯狂的一幕。
‘伍’ Gossip | 扎堆IPO的新势力选手,威马汽车或将登陆科创板
这套技术是威马汽车联合网络、腾讯等多家企业共同研发,这一技术得以实现依赖于全车的5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方案,以及网络Apollo的数据算法,同时达到功能安全最高等级。
写在最后
在未来出行领域,威马汽车占据一定优势的同时,也会面临各种未知的挑战。目前虽然资金流趋向正常,但浮动的销量数据并不尽如人意。或许登陆科创板并不难,但是未来公司如何顺利运转仍是威马汽车不得不重新审视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威马IPO进展:已正式递交港交所申请
易车讯 6月1日,港交所披露新一批IPO申请名单,威马汽车在列,其将有望成为继“蔚小理”之后,又一家登陆港股的新造车势力。根据资料显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及中银国际为威马的保荐人。
根据易车App显示,威马目前有4款车型在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柒’ 概念车即将量产威马Maven将于2021年上市 整体设计科幻
最新消息、威马汽车官方宣布,威马Maven概念车的量产版车型将于2021年正式上市。威马Maven采用威马汽车全新风塑设计语言,整体造型非常科幻,并且具有L4自动驾驶功能和5G互联技术,预计NEDC续航里程将达到800km。
动力方面:威马Maven概念车搭载威马第三代LivingMotion三电动能系统,可将百公里电耗控制在14kWh/100km以内,NEDC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800km。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捌’ “风风火火”IPO 威马汽车再爆炸!
昨晚(10月27日),一辆纯电动汽车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内发生爆炸。
据有关消息报道,发生爆炸车辆为当下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旗下的EX5车型。
当然,发生此类起火、爆炸事件的电动汽车绝非威马一家。
根据新汽车统计,在2020年1-8月,就发生了几十次起火等事故。
写在最后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不难看出,电动汽车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的确还存在诸多问题。
虽然电池的关键性技术,目前仍需突破,但是希望在追求高能量高性能的同时能做到安全兼顾,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健康的发展路径。
而从威马汽车角度来看,2020年应该是其尤为重要的一年。
因为根据上海证券局官网信息显示,威马汽车已于9月30日正式提交了科创板IPO辅导备案,预计于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
所以说,目前对于威马来说,诸多资本都在关注其在近期的市场表现。
由此可见,威马能否顺利IPO,本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尤为关键。
作者/李莹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玖’ 威马汽车股票代码是多少
代码是430732。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公司名字取自德语世界冠军,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创始人兼CEO为沈晖。据不完全统计,威马汽车成立总融资金额超300亿元。 有观点认为,威马汽车在暂时无法盈利的情况下,通过上市有利于把企业规模做大。威马汽车暂未公布招股方案,外界难以知晓其上市时间及股票代码。
拓展资料: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的团队规模3000人,秉承“开放,聚能,内驱,尊重”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汇聚了众多来自全球的全产业链人才,分布在上海(集团总部、设计·采购中心、智能网联研发中心)、北京(区域总部及政策法规协同中心)、成都(全球研发总部)、绵阳(自动驾驶技术中心)、和温州(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生产智造与产业化研发中心)。
威马汽车基于全球人才、科技、研发、制造及产业链资源,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完善、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WM是德文Weltmeister世界冠军单词的缩写,威马汽车的目标是制造一台高品质、高可靠性、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世界冠军"级别主流智能汽车,并围绕产品构建新型智慧出行方案。公司总规模人数已超过600人,其中70%来自于传统车企,30%来自互联网行业,分布在上海、德国、北京和成都。
"128战略",即基于德国技术,调动全球资源,围绕1个核心架构,延伸出"STD"、"PL"2个整车平台,至少8款高品质主流智能汽车,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并通过创新的销售、运营、金融、服务、信息策略等价值链解决方案,形成基础的硬件平台铺设及智能车网覆盖。威马汽车将会服务先行,率先让用户体验到威马的出行服务。
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动驾驶试验四大功能。园区总占地约1000亩,一期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人民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零部件配套工厂和自动驾驶试验区先行开工。威马汽车已与包括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世界级供应商、合作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车辆研发制造、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了紧密、深入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