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淡马锡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一、公司治理
淡马锡(Temasek)成立于1974年,全称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其唯一股东为新加坡财政部,名为私人,只是按新加坡公司法中私人公司的模式运作。
淡马锡有13名董事,仅有2名执行董事,其余皆为外部董事。11名外部董事,除1、2人有政府工作的背景,其他都是知名私人公司的领袖。淡马锡的董事会结构与美国的公众公司完全一样。
两名执行董事,一是新加坡现任总理夫人何晶,兼任淡马锡控股首席执行长(CEO)。另一兼任淡马锡国际首席执行长。淡马锡控股全资持有淡马锡国际,但两个公司的定位并不清晰。在其官网上,淡马锡国际有整齐的组织架构和高管名单,淡马锡控股仅有CEO与CFO两人,且两公司的CFO为同一人。淡马锡控股其实是一个空架子,感觉仅仅为总理夫人而设立。淡马锡真正的运营层面在淡马锡国际。
二、资产状况
截至2016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2420亿新元,合人民币11900亿元。若参与中国大陆上市公司排名,在十名以内,比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略低,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相仿。
其资产在各地区分布如下:新加坡,29%;中国,25%;其他亚洲地区,15%;欧美澳新,27%。成熟经济体与新兴市场间的比例为60%:40%。
资产在各行业的分布如下:电信、媒体与科技,25%;金融服务,23%;交通与工业,18%;消费与房地产,17%。
资产流动性:流动资产及持股率低于20%的上市资产,31%;持股20—50%的上市资产,10%;持股过50%的上市资产,20%;非上市资产:39%。
淡马锡在其国内持有的资产:港务集团(100%)、新加坡电力(100%)、新加坡科技(100%)、新加坡电讯(65%)、嘉德置地(61%)、新加坡航空(57%)、星展银行(28%)。据说,淡马锡持有的股票市值曾经占到新加坡股市的近一半。
淡马锡持有大量中国金融企业股票,在阿里巴巴、菜鸟物流、京东等也有大量投资,并以风险投资的身份涉及大量新兴科技公司。持有资产市值约3000亿元人民币。
淡马锡投资组合的表现较为稳健,2008至2009年度,因全球金融危机回撤达30%,最近一个会计年度(2015至2016年)也出现了9%的回撤,据说与中国大陆的股灾有关。
三、内部架构
淡马锡的管理机构分三类。
一是在各地区设工作机构,有新加坡区、中国区、日本韩国区、北美区等。
二是按产业设立投资部门,有消费投资部门、工业投资部门、房地产投资部门、电信媒体与科技投资部门、金融服务投资部门、交通与物流投资部门、生命科学投资部门。
三是按职能设立的管理部门,有战略部、组织发展部、企业发展部、可持续发展与统筹部、组织与人力资源部、投资部、投资组织管理部、投资组合战略与风险部。(感觉部门职能比较接近,不太好区分)
淡马锡是一个纯粹的投资公司,不参与任何运营业务,这一点从部门设置中可以看出来,没有一个与运营相关的部门。有西方媒体将淡马锡归为主权投资基金,理由即出于此。
按其官网介绍,淡马锡对其投资企业,即便是全资公司,亦不参与管理,不派出董事。那么如何保障股东的利益?其官网说:必要时在股东大会上投票。须知西方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是董事会,很少有开股东会的。第一波士顿的一位咨询顾问告诉过我,PSA(新加坡港务集团)名义上是淡马锡的全资子公司,但它根本不听淡马锡的。淡马锡官网所言究竟是出于无柰或是其他?
四、其他
淡马锡带有一定的新加坡特色。比如淡马锡控股与淡马锡国际的两层架构。淡马锡控股的CEO是总理夫人何晶,淡马锡全资公司新加坡电信的CEO很长时间由总理的弟弟李显扬担任。
淡马锡实质是一家投资基金,对于任何一个投资项目,它都象财务投资者,不谋求控制权。
好多在新加坡举足轻重的企业,比如PSA、新加坡电信、嘉德置业、星展银行等,淡马锡虽然是他们的大股东,但没有什么控制力。究竟是新加坡政府直接控制着这些企业,还是这些企业真的象美国的公众公司一样完全独立运作,不得而知。
㈡ 淡马锡控股公司发展简史
淡马锡控股,成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的企业,长期保持着神秘色彩。作为豁免私人企业,它不公开财务报表,导致外界对其充满猜测。
淡马锡控股掌控着新加坡几乎所有重要、营收巨大的企业,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持有的股票市值占新加坡股市47%,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
除了深耕新加坡市场,淡马锡控股也将亚洲和发达国家市场作为投资目标,目前约有一半资产位于新加坡之外。其主要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电信、印度的ICICI银行、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Optus。近年来,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投资了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
淡马锡控股的运营模式独特,既不依赖公开财务报表,也不受股市波动影响,这为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其在新加坡及亚洲、发达国家的广泛投资,以及近年来对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使得淡马锡控股在国际金融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淡马锡控股的神秘面纱,以及其在不同市场上的多元化布局,为其赢得了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在亚洲及全球市场的广泛投资,不仅为新加坡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㈢ 淡马锡在中国投资了哪些公司
从2000年初时投资中国的银行业、房地产行业,到2010年代投资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等新趋势,再到后来投资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创新领域,淡马锡的投资囊括了 工商银行 、 阿里巴巴 、滴滴出行、商汤科技等一众明星公司。 如今,这份长长的被投名单中,又多了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头部企业。
【拓展资料】
投资: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又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投资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一种形式,是对项目产业化综合体进行资本助推发展的经济活动。
投资是货币收入或其他任何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的财富拥有者牺牲当前消费、购买或购置资本品以期在未来实现价值增值的谋利性经营性活动。
基本类型:
以P2C模式为代表互联网金融平台。
经济学方面:
在理论经济学方面,投资是指购买(和因此生产)资本货物——不会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来生产的物品。实例包括了修造铁路,或工厂,清洁土地,或让自己读大学。严格地讲,在公式GDP=C+I+G+NX里投资也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部分。在那方面来说投资的功能被划分成非居住性投资(譬如工厂、机械等)和居住性投资(新房)。从I=(Y, i)的关联中可得知投资是与收入和利率有密切关系的事。收入的增加将促进更高额的投资,但是更高的利率将阻碍投资因为借钱的费用变得更加昂贵。即使企业选择使用它自己的资金来投资,利率代表着所投资那些资金的机会成本而不是将资金放贷出去的利息。
财务方面:
在财务方面,投资意味着买证券或其它金融或纸上资产。估价是估计一项潜在的投资的价格值得与否的方法。投资的类型包括房地产、证券投资、黄金、外币、债券和邮票。之后这些投资也许会提供未来的现金流,也许其价值会增加或减少。股市里的投资是由证券投资者来执行。
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以及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1.证券投资原则
①效益与风险最佳组合原则:
效益与风险最佳组合是指风险一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风险最小化;
②分散投资原则:
证券的多样化,建立科学的有效证券组合;
③理智投资原则:
证券投资在分析、比较后审慎地投资。
2.证券投资账户开立
进行证券投资需到大型全业务牌照的证券公司申请相应的投资理财账户。投资理财账户可运用于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等)、期货(包括金融期货如股指期货、外汇期货,二元期权如Meetrader、商品期货如金属期货、农产品期货等)等一系列的金融工具进行证券年投资。证券账户的开立可到各证券公司营业部办理,需要在交易日内办理。
㈣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合作
合作当中,东航增发约29.85亿H股。其中有约11亿股给东航,12.35亿股给新航,剩下的6.49亿股给淡马锡。每股3.8港元。这次股权认购完成之后,东航、新航及淡马锡分别持有公司总股本为51%、15.73%、8.27%。拥有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股股份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在东航就引入新加坡航空及淡马锡入股举行股东特别大会前,提出以每股不少于5港元价格入股东方航空,期望取代新航的入股方案。最后东方航空特别股东大会上,东方航空引入新加坡航空及淡马锡入股未获批准而搁浅。
2008年末2009年初,在业界有着“拼命三郎”之称的原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中国南方航空集团董事长刘绍勇临危受命,接管东航帅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求重振东航雄风。
2010年4月16日东方航空(CEA)与天合联盟在上海签订入盟意向书,董事长刘绍勇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签订意向书后,东航将在信息系统丶常旅客系统丶营销系统丶服务系统等各方面与联盟成员进行对标,大概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希望在2011年上半年能够正式加入天合联盟。 东航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一直持非常开放的心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一定只局限在天合联盟成员内,欢迎联盟内外的航空公司投资东航。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10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对双方联合重组等相关事项进行了审议。双方董事会各自审议通过了换股吸收合并议案及相关事项。东方航空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了非公开发行A股和定向增发H股议案及相关事项。两家上市公司6月8日停牌的股票于7月13日复牌,意味着备受各方面关注的航空企业重组并购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根据此次公告的预案,东航将按照1:1.3的比例向上航股东发行东航的新股,即每1股上航A股股份可换取1.3股东航A股新股。这充分体现了对股东权益的保护。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不仅是面上广度的重组,更是点上深度的重组。这是推进我国区域航空资源整合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做强做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步骤。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将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有效回报股东;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和优化航线网络,使航班具有更好的覆盖性和稳定性,从而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航线产品和中转服务产品,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完成后,原上海航空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将全部进入东方航空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的品牌将会被保留,以保持业务的延续经营。
此次东方航空非公开发行A股和H股,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募集70亿元资金,这将进一步增加东方航空净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㈤ 科创板一周动态:首批4只科创50ETF即将开售
本周,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发布2020财年成绩单,表示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财政年里,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为3060亿新元(约合1.53万亿人民币),在中国的投资组合比例上升至29%,超过新加坡(24%)。据悉,这是该投资巨头对中国持仓首次超过对新加坡本土市场的投资。
而在国内最具资本热度的上交所科创板,本周又有哪些动态呢?以下为详细介绍:
01
首批4只科创50ETF正式获证监会批文
9月11日,首批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产品正式获得证监会批文,它们分别是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科创板50ETF、华泰柏瑞科创50ETF、工银瑞信科创50ETF,其发售日期预计在本月18日或22日。从产品托管人看,华夏基金旗下科创50ETF在招商银行托管,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在工商银行托管,工银瑞信、华泰柏瑞旗下科创50ETF则分别选择在农行、建行托管。
据了解,科创50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截至9月11日,该指数运行9个多月以来,涨幅达32.32%,赚钱效应超过了同期沪深300、中证500涨幅,在主流指数中表现优异。
02
华纳大药厂:正面回复“左奥硝唑片”专利纠纷
9月7日,华纳大药厂提交了关于科创板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其中就关于发行人股权结构、董监高等基本情况、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问题进行正面回答。
对于上述专利纠纷,华纳大药厂方面表示:公司仅在2019年度开始生产并销售左奥硝唑片产品,销售收入为63.15万元。由于纠纷案件所涉及的诉讼金额较小,不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华纳大药厂核心产品销售收入
03
科前生物:确定申购价11.69元/股
9月11日,科前生物正式启动科创板IPO申购。该公司的发行总数约10500万股,网上发行约为1600万股,发行市盈率26.23倍,申购价格为11.69元/股,单一账户申购上限1.6万股。
科前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产品是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本次科创板IPO,科前生物拟募资17.47亿元,用于动物生物制品产业化建设等7个项目。预计将在本月下旬在科创板正式敲钟上市。
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上半年科前生物实现营收3.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23.86%;净利润为1.8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8.14%。
04
创尔生物:答复关于“医药制造业”行业定位的质疑
9月11日,创尔生物提交了关于科创板首轮问询后的意见回复,其中就发行人曾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基本情况、核心技术、行业定位和财务数据等问题进行答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创尔生物就行业定位”医药制造业“质疑的进行的答复,称公司主要产品胶原贴敷料、胶原蛋白海绵、生物护肤品的核心材料为活性胶原,其中胶原贴敷料主要用于皮肤过敏、激光、光子术后创面修复辅助治疗,胶原蛋白海绵主要用于皮肤出血创面的止血以及开放性损伤创面的修复,生物护肤品主要用于皮肤屏障护理、提升肌肤愈活能力等,所处行业属于“C27医药制造业”大类下的“C277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类。
创尔生物主营收入财务数据
05
康众医疗:回复关于“技术先导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先发优势”问题
9月11日,康众医疗提交关于审核中心上市意见落实函的回复、并同时提交科创板上会稿。其间就“康众医疗在医疗类平板探测器中全面使用碘化铯直接生长技术先导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先发优势”问题进行答疑。
其回复称:“康众医疗业务增长落后于国内主要竞争对手是因为目前国内市场尚以硫氧化钆技术路线为主,再加上产品成本和售价相对较高、正式推向市场的时间较晚,从而导致其技术的先导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先发优势。未来尚需进一步提升销售能力。 ”
其他快讯
9月7日,亚辉龙生物提交科创板上市注册申请。这是一家继安必平、赛科希德、圣湘生物后,又一即将在科创板上市的IVD公司。此次IPO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100万股,募集资金达7.33万元。
9月8日,惠泰医疗通过上市委会议。这是一家以完整冠脉通路和电生理医疗器械为主导,外周血管和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医疗器械公司。该公司科创板IPO拟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1667万股,募资8.4万元。
9月9日,阿拉丁生化科创板上市注册生效。这是一家科研试剂制造商,业务涵盖高端化学、生命科学、分析色谱及材料科学四大领域,同时配套少量实验耗材。此次IPO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523.34万股,募集资金达4.33万元。
㈥ 什么是厚朴基金
厚朴,《本草纲目》记载“其木质朴而皮厚,味辛烈而色紫赤”,“辛烈”、“厚”这两个词,与厚朴基金进取的风格、深不可测的财力,似乎不谋而合。
厚朴基金酝酿于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2007年11月,方风雷着手厚朴基金(Hopu Fund)的筹建。这家在海外设立、专注于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完全以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打造。按国际惯例,普通合伙人亦需作部分出资,一般是在1%-3%。随后有消息人士称该基金将得到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约1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经过半年多的运筹,2007年6月20日,厚朴美元基金最终完成了融资计划。尽管海外市道不景,但此次认购仍十分踊跃,厚朴基金共募得25亿美元,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高盛、壳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机构投资者。
据悉,厚朴投资的制度设计、后台管理、投资策略都是在淡马锡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2009年7月6日晚,在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携手长期关注于中国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的厚朴基金入股蒙牛,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投入61亿港元的高额资本共同入股蒙牛。这一交易也是迄今中国食品行业中交易金额最大的一宗。
中粮和厚朴基金入股蒙牛,开创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战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厚朴基金的团队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主要来自其三位创始合伙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原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香港业务主席何潮辉和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
在这三起重大资产并购案的背后,却有一个相同的神秘推手,那就是之前并不被国人熟知的厚朴基金。
这家成立仅2年的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已经刷新了国内对PE威力的认识。2009年1月,厚朴基金以6.5亿美元总价买下了苏格兰减持的部分中国银行股票,可以说这还只是厚朴基金的小试牛刀。4个月之后,以厚朴基金为首的投资团队接盘建设银行股份的交易总金额达73亿美元,创下了香港市场的历史纪录;而几天前,厚朴基金联手中粮集团出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并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食品行业的最大宗交易。
不可否认,以厚朴基金为代表的PE正在跃升为国内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尤其在今年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上述三笔交易的出手迅速、投资巨大令资本市场国内投行颇感惊讶。甚至有国内投行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猜测厚朴基金的下一次出镜又会是怎样的创记录交易。
而神秘的厚朴基金或于2009年年内发行人民币基金。据悉,此次厚朴基金酝酿中的人民币基金,预计募集资金约100亿元,并且,公司管理层希望获得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