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高盛公司投资股票的回报率

高盛公司投资股票的回报率

发布时间:2022-08-15 22:33:07

Ⅰ 郎咸平教授说,高盛从建行赚了1300亿人民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是郎咸平的原话:

“高盛曾经是中国工商银行的最大股东,它的好朋友美国银行曾经是建行的大股东。建行的上市让它们赚了1300亿元,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为美国银行付出100元。金融改革,最后图利了高盛集团。

实在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盘算的,为何会被高盛牵着鼻子走。最近那些幽灵频频套现,从中获取了巨额财富。伴随着他们的唱空和唱多,我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一些所谓的专家则感觉自己好得不得了,这些专家就是跟中国股市的“黑嘴”一样,在给高盛抬轿子,甚至他们被高盛利用了还不知道。“

(1)高盛公司投资股票的回报率扩展阅读

《环球时报》披露高盛在世界和中国干下的部分坏事:“两年多以前,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导致全球性通胀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日益困难,其实就与高盛等跨国投行的操纵直接相关。以油价为例,在国际油价于2008年7月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记录之前,走势几乎与高盛推出的报告一致。

一位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国有银行2004年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说不值一点钱,说坏账太高了,不值钱,你们都别要。但结果高盛等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高盛等华尔街公司赚了13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人给了美国100元。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记者说,高盛一直扰乱国际金融秩序。2007年,高盛发表报告,称原油要涨到200美元一桶,当时中国拼命购买了价格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高盛还与一些中国公司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了当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中国国资委官员曾表示保留对高盛等交易欺诈起诉的权利。

或许有读者还记得,2008年本报今日快评对油价问题、“银行贱卖论”问题等发表了一系列看法,年底以《为什么先生老是欺骗学生》为题,作了一个小结。(参见《常态》一书)我在文章最后说:“在与狼共舞的‘货币战争’中,我们输多胜少。先生有责任,学生也有责任。”

Ⅱ 高盛公司的发展战略

高盛公司推陈出新,把“先起一步”与“率先模仿”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战略。
1981年,高盛公司收购J·阿朗公司,进入外汇交易、咖啡交易、贵金属交易的新领域,标志着高盛多元化开始,超越传统的投资银行代理、顾问范围,有了固定收入。到1989年高盛公司7.5亿美元的总利润中,阿朗公司贡献了30%。
90年代,高盛高层意识到只靠做代理人和咨询顾问,公司不会持久繁荣。于是他们又开设资本投资业务,成立GS资本合作投资基金,依靠股权包销、债券包销或公司自身基金,进行5年至7年的长期投资,然后出售获利。高盛在1994年投资13.5亿美元换取一家从事服装业的拉夫·劳伦公司28%的股份,并自派总裁。三年后,出售其中6%的股份套现到4.87亿美元。其余股份升值到53亿多美元。短短三年内,高盛的资本投资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业务投资银行部只翻了两番。
投资银行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一项业务创新并敢冒风险,能使一家公司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首推垃圾债券使德雷塞尔公司迅速发迹,而抵押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大量家庭贷款的打包及转信业务的出现,使罗门兄弟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盛公司尝到推陈出新的甜头后,把“先起一步”与“率先模仿”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战略。

Ⅲ 高投资回报率能持久吗

吴名遂 制
最近是上市公司2006年报和2007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的集中公告期。大家发现,大多数公司的财报表现良好,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显示出了较高的盈利能力。这个现象似乎为去年年底以来出现的一场争论提供了些结论。这场争论的话题是“中国企业投资回报率是高还是低”,当时,有学者对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盈利增长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现在,事实似乎驳斥了怀疑者的论断,但是,接下来大家的疑问是:中国企业的这种高投资回报率究竟能否持续下去?这不仅关系股市的行情走向,更关系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年总资本回报率为20%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伯克利加州大学副教授谢长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钱颖一的文章。文章说,我们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发现,尽管中国的投资率相当高,其资本回报率依然高。在基础估计中,我们得到的中国目前年总资本回报率约为20%,比20世纪90年代早期略低一些,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并不低。 我们用资本在总收入中的份额,按市场价值计算的资本产出比、折旧率以及产出对资本的相对价格增长率,来计算资本回报率。有两点需要说明: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整,我们在估计时使用了调整后的数据;其次,我们采用按现价计算的资本存量而不是不变价的资本存量。我们用GDP核算数据进行计算,避免了用企业数据进行估计的一些弊端。 我们给出的资本回报率基础估计值,是对以现价计算的、由建筑安装工程和机器设备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存量进行加总,得到总资本存量,并计算了以现价计算的资本产出比。我们发现,年资本回报率在1993年至1998年从25%下滑至20%。自1998年以来,年资本回报率一直保持在20%附近。 今后两年企业利润增长15% 《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报道,高盛(亚洲)有限公司的分析师邓体顺和刘劲津通过对净资产回报率和利润率历史走势的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正在接近历史高位。尽管如此,他们仍认为今后两年企业利润将会增长15%左右,并且蕴含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这两位研究人员的依据是,正面的微观结构性推动力将继续提升企业利润。这主要包括:鉴于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全球和亚太范围内仍相对较弱,运营效率和运营资本管理状况存在改善的空间;有利的结构变化,如城市化迅速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技术进步等,都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收入和盈利。由此,他们预计,结构及微观方面的强劲推动力将使中国公司的利润率在2007和2008年保持稳定,利润增长率达到十几个百分点。另外,如果出现外部风险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将被强劲的企业基本面和市场保守的盈利预测所抵消。 这两位分析师指出中国企业存在三大盈利增长动力,并且,这三大增长动力保持稳定。 盈利增长动力一: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中国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主要受到资产周转率(运营效率)的推动,关联系数高达0.88。据此,可以将中国公司目前的运营效率与全球和亚洲企业进行比较来评估其增长空间。中国上市公司的综合资产周转率相对低于全球/区域水平,不过已经处于历史高点。随着中国企业逐步扩大经济规模和提高技术水平,在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运营效率可能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并将继续推高净资产回报率。 盈利增长动力二:运营资本管理状况可能出现的改善对企业利润有利。市场上的一般观点认为,中国公司在运营资本管理方面普遍水平较低,这通常会使得库存过度,应收账款冲销风险上升,并造成不必要的短期融资成本,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较少。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对中国企业现金流转周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过去十年来,企业的现金转换天数一直稳步缩减。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公司将库存转变为现金的周期只有两个月左右,低于1995年时近4个月的水平。周期缩短的主要原因是库存周转天数下降。具体而言,库存周转天数过去十年中已经减少了一半(由1995年的100天以上缩短到2005年的50天左右),体现了强劲经济增长带来的旺盛需求。这也驳斥了市场上关于中国产能过剩、库存激增的说法。 盈利增长动力三:有利的结构变化应能保持企业的盈利增长。在需求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可能会在长期内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这有利于支撑企业的利润增长。 还有,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由沿海地区迁移到中西部地区,以利用当地更低的运营成本优势,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建筑安装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而沿海地区投资放缓的情况下。因此,现代化制造和经营方法的采用以及不断的技术创新可能使中国公司延续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趋势。所有这些结构变化从成本和收入方面都将使公司受益,并有望继续推动企业利润增长。 上市公司盈利可望持续增长 《证券导刊》发表东方证券的研究报告。报告说,1999年以来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利润高增长是真实的。从财务数据看,在近年毛利率下降的情形下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主要源于三项费用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占销售收入比重的下降,但其背后的经济因素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地位的快速上升。 在未来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随着中国经济从工业化进程“成熟阶段”向“实现工业化阶段”的过渡,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将继续提高,其利润率和利润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高位。根据我们建立的盈利预测模型,2007年企业盈利增长仍会在30%左右。 从上市公司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近两年并没有释放全部利润。但制度变革可能会使这种情形在今后出现根本转变,这将加大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空间。 工业经济呈结构性可持续增长 《中国工业报》报道, 2007年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06年,在经济增长加快、市场需求旺盛和出口强劲增长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持续加快,全年实现利润1.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幅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那么这种情况在2007年是否能够持续?工业企业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006年工业企业利润特点与以往的区别是:各行业的利润似乎在同一时间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虽有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的原因,但是其背后也必然存在着一条推动企业利润的经济发展规律。 第一是国有企业的产业整合、战略布局带来了效益的不断提高。第二是流动性增加的劳动力供给。第三是贸易部门的全球定价。第四是包括全球资本并购带来的管理和技术溢出效应等其他可能会影响工业企业盈利的条件和因素。并购使公司治理结构进入中国企业,将极大提升中国企业的内在价值,提高其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助推器之一。 总的来说,2007年的工业企业利润水平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通过全球化的采购从而改善的资源禀赋,从农村不断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政府的政策和发展目标以及国际资本、国际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都将对企业利润构成支撑。 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工业企业整体情况良好,呈现出一种持续发展的态势。2007年,企业业绩增长依然会比较强劲,这是结构性的可持续发展。据预测,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增加值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企业整体的销售和盈利情况也呈现出较好态势,利润增长良好。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亏损在逐渐变小,亏损面在不断下降。在未来一段时间,工业行业总体趋势将有一个更加高速的发展。

Ⅳ 巴菲特为什么选择高盛优先股股票

“(投资了高盛的优先股)高盛每秒钟给我们支付15美元,”巴菲特在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会上这样说道:“滴答、滴答、滴答……手表的声音变得如此悦耳。”
那么,在A股的“优先股时代”开启之时,我们能从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案例中学习什么?巴菲特又是如何玩转优先股的?
秘诀一:退可守
事实上,巴菲特从未特意撰文表述自己投资优先股的“心得”,但通过其投资优先股的案例,以及他在各种场合发表的对于优先股投资的看法,我们仍能总结出一些思路和逻辑。“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比较好的归纳为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秘诀”。
以投资高盛优先股为例,当时的情况是高盛受次贷危机冲击,经营面临巨大压力。此时巴菲特与高盛达成协议,由巴菲特向高盛投入50亿美元,购买其股息率为10%的优先股。此外,巴菲特还获得“今后5年内任意时间购入50亿美元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价格为每股115美元”。
不难看出的是,该笔投资首先就具有“退可守”的特征——高盛当时面临经营危机,令其前景被普遍看淡,巴菲特的资金注入可以缓解高盛的经营压力,但高盛能否就此扭转局面也是个未知数。不过,“优先股”的游戏规则设定可以保证巴菲特该笔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不会遭受损失:高盛在当年有盈利的情况下,必须首先按照10%的股息率向巴菲特支付股息,在分派了巴菲特的股息之后,高盛才能向其它普通股股东支付股息。而假设高盛若某个年度出现亏损,当年无法派发股息(包括优先股股息和普通股股息),那么在下一年如果实现盈利,高盛还会补足此前所欠的优先股股息并派发当年优先股股息之后,才能向其他普通股股东派发股息。
换言之,只要高盛能够在次贷危机中“缓过一口气”,巴菲特该笔投资就不会面临太多的风险,就“退可守”的特征而言,具有相当高的安全边际。
秘诀二:进可攻
那么,巴菲特在投资高盛的案例中是否仅仅是冲着10%的优先股股息率而去的呢?也不尽然。
我们再来看看“进可攻”的条款:以115美元购买50亿美元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这是在高盛能够迅速恢复元气,实现经营扭转的情况下,巴菲特扩大盈利的一个条款。即假设高盛此后能够度过次贷危机,经营重归正轨(在此种情况下,高盛的股价势必也会上行),那么巴菲特直接行权就可以有高额的行权收益。
真实的情形是,到了2011年,高盛度过了次贷危机恢复元气,以10%的溢价,即55亿美元向巴菲特赎回了这批优先股。
而综合起来看,巴菲特在投资高盛优先股时充分考虑了两种情境:若高盛经营一时难以扭转局面,同时引发股价继续下跌,那么因为持有优先股,在股价下跌时优先股股息可以增加抄底的“弹药”;若高盛迅速扭转局面,同时股价上涨,那么就可以行使认股权坐享收益。这种投资优先股的逻辑充分体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原则。
投资标的与投资时间很重要
对高盛优先股的投资算得上是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经典案例,而巴菲特对优先股的“情有独钟”是由来已久:在1989年则是买入过吉利、所罗门、冠军国际三个公司的优先股;在次贷危机期间,巴菲特还买过箭牌口香糖、通用电气、道氏化学、瑞士在保险的优先股,加上投入高盛优先股的50亿美元,当时一共在优先股上投入了211亿美元。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市场上的“优先股”历史悠久,品种也很丰富,巴菲特也并不是逢优先股必买,在其多个投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选择优先股投资标的的特征,即仍然是购买具有“护城河”的公司,同时持股周期也相当的长,在这一点上,其“选股方式”和“持股时间”与投资普通股时是一致的。
以投资吉利(刀片)为例,1989年,巴菲特投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可转换优先股,起初每年可以分享8%的固定股息,同时还约定了一个可转换普通股的转换价格。直到1991年吉列公司的股价超过了约定转换价格时,巴菲特将可转换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此后一直持股不动,到了2004年底,其持股市值增长到43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6倍以上。
不管是吉利、箭牌口香糖,还是通用电气或者高盛,都是具有相当宽广的“护城河”的公司,并且在这些公司的经营历史中已经充分的表现出了市场竞争能力,这是这些公司的优先股“值得投资”的大前提,也是巴菲特的首要考虑。
其次是投资的时间,巴菲特在投资上述具有优秀市场竞争力的公司时,并不是这些公司经营的鼎盛时期,而通常是这些公司因为某种原因遭遇一定的市场困境时,这样的投资时机也意味着较低的买入价格,这也是巴菲特投资优先股时容易被形容为“趁火打劫”的原因。
可以预见的是,A股进入“优先股时代”后,优先股会带来很多的投资获利机会,也许A股的中小投资者并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因为资金优势和头顶上的光环而获得很多投资优先股时的优厚对价条件,但巴菲特投资优先股的思路和逻辑才是其获利的根本核心,分析其经典案例,或为A股投资者把握“优先股时代”打下基础。

Ⅳ 杭州银行高盛估值杭州银行合理股价是多少明日杭州银行走势

虽然银行股的股价几乎没什么波动,但分红率高,股息率高,绝大一部分银行股每年的分红回报率都在3%~4%之间,完全可以作为稳健型投资者的底仓配置。与此同时,在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内经济的加快增长的影响下,未来银行的利润和规模还会一直上升。下面我好好讲讲行业受益发达经济圈高速成长的--杭州银行的投资价值。


在开始分析杭州银行前,我整理好的银行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银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杭州银行主营业务是为城乡中、小企业客户及居民家庭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及服务,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资产质量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具有良好投资价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曾获公募信贷ABS发行总量排名全国商业银行第8名,全国城商行第1名。


简单了解公司基础概况后,下面具体分析公司独特的投资亮点。


亮点一:区位优势显着,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杭州银行将公司大本营设在了杭州,可以全面渗透经济总量达到领先、民营经济灵活的浙江省,六大分行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发达经济圈的战略性布局得以部署。同时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海自贸区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下,杭州银行的成长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将把发达经济圈高速成长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牢牢把握。


亮点二:科创金融服务+大零售金融布局,细分市场领先同行


杭州银行是比行业内其他同行更早实行科创金融服务模式的商业银行,构建了创新创业企业金融服务生态,把渠道合作伙伴在政策、资本以及信息方面的资源聚集到一块,让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可以更好地发展壮大,再加上利用一系列风控措施,几乎完成了商业模式了持续,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如今完美地树立了专业化品牌和市场口碑。


杭州银行还增加了在战略转型上的投入,踊跃打造大零售金融业务,还大力促进数字化创新和大运营转型。到目前为止,已实现了大零售金融布局,数字化优势得到扩大,在市场响应、审批效率、客户体验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受到了客户的青睐,在相关细分领域领先同行。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杭州银行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杭州银行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金融对于现代经济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而金融必不可少的莫过于银行,甭管什么行业要发展,例如科技,医药或者消费者与住房的需求方面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资本,从而促进银行业发展。但和经济的高度相关性成为了银行业的隐忧,当经济处于较差时期,银行业的发展也比较差。不过也有好的地方,目光若是放长远些,对经济不断增长而且实力也突飞猛进的中国而言,在未来,银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个行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杭州银行地处经济发达圈,以后将会享受到因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看好杭州银行未来表现。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是准备掌握最新的杭州银行在未来的发展行情,可以直接戳开下面这个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杭州银行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杭州银行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1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Ⅵ 高盛如何在金融市场获利

做承销商,赚取承销费用。卖欺骗性极强的金融衍生品,获取高额利润。

Ⅶ 高盛集团的简介主要盈利方式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在香港设有分部,并分别在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1个办事处。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2012年,高盛前银行家尼尔·莫里森向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官员提供政治捐赠,以求赢得该州政府业务。9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高盛集团企图以1400万美元和解其政治捐赠案的指控。

高盛的盈利方式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投资银行、交易与本金投资、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板块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服务类型的相似性、服务提供方式、服务的客户类别和受到的监管环境等)。事实上,业务板块与组织机构设置并不完全一致,每个业务板块可能包括多条业务线、多个部门的贡献。

在这三大板块之下,高盛业务又可分为五大业务线:投资银行、交易、本金投资、资产管理、证券服务。五大业务线主要由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货币与商品部,股权部,商人银行部,投资管理部以及涉及证券服务的各部门负责。

高盛组织结构采用了事业部制,管理委员会是最高管理机构,下面设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及商品部,股权部,商人银行部以及投资管理部六个业务部门;另外,还设有全球投资研究部,人力资源部,总裁办公室,法律、合规和管理部以及运营、技术和财务部等多个支持部门。高盛采用事业部和地方总部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结构,业务线的作用相对较强。以投资银行部为例,部门设有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下面有美洲、欧洲、除日本外的亚洲、日本等四个地区分部,往下再按照行业、国家和产品进行细分。

高盛的投行业务战略及服务模式,值得中国国内券商学习。它以并购顾问和承销为主的投行服务主要针对大型优质客户,并且通过专门的客户关系部门投资银行服务部(IBS)来寻找和挖掘业务机会。除了按照行业来划分团队之外,高盛近年来,一项重要结构重组活动是将融资团队纳入投资银行部内。高盛的融资团队已经不仅仅是提供证券承销,而是将股权、债权及各种融资工具和产品整合在一起。在高盛的发展历程中,其业务范围从传统的承销经纪、并购等业务扩展到信贷、直接投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等领域,高盛通过承销、并购与融资、风险管理等业务的结合。

发展历程: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被《财富》杂志连续多年评选为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其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人;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在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资银行业务开始形成,但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分。高盛公司在此阶段最初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创业时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然后在某个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差额便是马可斯的收入。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公司从迅速膨胀到濒临倒闭后来高盛增加贷款、外汇兑换及新兴的股票包销业务,规模虽小,却是已具雏形。而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变成了真正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和世界其他主要金融中心设有分支机构。集团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Ⅷ 高盛集团的存在弱点

1、业务组合过分依赖交易运作,导致盈利不稳定。
甚至连高盛为准备公开发行而进行的最小限度的财务披露,也能揭示出高盛的业务组合并不理想。有一些报表甚至显示出高盛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加脆弱。在华尔街最能赢利的收购兼并业务方面,高盛一直比主要的对手盈利强。去年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高盛做的项目金额几乎相同,但高盛比美林的盈利多50%,比摩根多30%。但令人担心的是高盛的收入组合比对手更不稳定,因为它更依赖交易运作。1998年前两季度中,高盛43%的收入来自交易,美林为23%,摩根士丹利为28%。年中,高盛的总资产是公司股权的36倍,比对手负债率高。如果将高盛比作一家钢厂的话,若以100%的生产能力计,可赚大笔钱;若以60%的生产能力计,就会亏大笔钱。这些事实使华尔街人士将高盛比作对冲基金。因此,一些人认为高盛可能不得不将其公开发行定价为较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的低,其股票可能持续以折扣价格交易。高盛对交易的依赖性在1994年已成为问题,在今天仍为问题。虽然高盛最初的招股书不遗余力地指出公司的风险管理自1994年以来改进了许多,但也不可能改进到足以抵抗前几个月波及全球市场的动荡的地步。显然很少投资银行能为这样的惨淡市况作好准备。高盛和华尔街的其他投资银行一样,在最近的业绩数据报告中,体现出不利市况的影响。直至今年夏天,高盛的业绩还非常显着。净收入从1995年的45亿美元升至去年的74亿美元。税前利润(由于高盛是合伙人制,税项由合伙人支付)从14亿增至30亿。今年前两季度,收入增长50%,公司的盈利很快超过40亿美元。但目前每况愈下。在截至8月28日的季度里,税前盈利从前一季度降低27%。9月份更差,有传说公司可能损失高达9亿美元。毫无疑问,公司对于交易的依赖是高盛的利润象单摆一样波动的主要原因。
当然,高盛的管理层根本不必担心,因为高盛仍是私有的,它有办法淡化亏损程度。一些有限合伙人认为这是坚持私有制的主要原因。而公开发行则需要高盛放弃目前拥有的多报或少报盈利的灵活性。
2、资产管理业务的不足。
高盛业务组合中的另一弱点是其提供抵挡市场波动缓冲的资产管理业务。虽然资产管理增长很快,但却并不象其他对手那样盈利。1997年末,高盛是美林管理资产的1/3。高盛4.58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收入比摩根4亿的资产管理净收入高不了多少。
资产管理可能不象声势浩大的成千上万亿金额的投资银行交易那么惊心动魄和有利可图,但它能产生理论上比交易利润更稳定的以费用为基础的收入。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为赢得业务而收费低廉,由于定位不明和人员流动而出师不利。1995年末,高盛只有52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其中40%来自低费用的货币市场基金。
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关于资产管理是“丑陋的义子”的看法正在改变。在过去的两年半中,资产增长了3倍多,高达1650亿美元,其中只有20%是货币市场基金。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态度已改变。高盛的资产管理公司如今雇有1000名员工,而几年前仅有250人,高盛不仅向聘用的外来人才许诺他们会成为合伙人(在高盛很少有),而且高盛内部其他部门的明星也转至资产管
理公司。美国金融研究公司说“高盛是呼之欲出的巨人”。但外部仍然批评高盛在营销方面远胜于投资方面,高盛要成为巨人还长路漫漫。没有公开交易的股票作为货币用来收购,通往巨人之路更加崎岖。3、公司内部矛盾公诸于众。 公开发行的举措加剧并揭露了公司内部的分歧,并将高盛的业务前所未有地公诸于媒体。矛盾之一是公司一般合伙人---是真正的有控制权的所有者---及有限合伙人之间的矛盾。虽然高盛管理层喜欢用“一边倒”来形容高盛人对公开发行的支持,但这种说法可能有些过头。这一举动使高盛的一些当今合伙人和108位有限合伙人愤愤不平或持有异见。
有限合伙人中的异见最甚,这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对于合伙制的信念及对交易条件的不满。最初,他们本将接受超过其股权帐面值25%的溢价,但一般合伙人期望得到将近300%的溢价。发行重组就如何处理有限合伙人的资本这一问题给予他们几种选择,其中之一是他们将得到目前股票股权的55%的溢价。若公开发行达到300%溢价,目前的合伙人将得到绝大部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导致发行搁浅的是当市场下跌,300%的溢价下降,乃至有限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的所得基本相同---甚至更多。
即使早在发行依然继续进行时,已有关于高盛两位行政总裁保罗森和柯赛的传言。1997年末的营运总监保罗森,本已否决公开发行但却最终同意,条件是要坐上行政总裁的交椅。甚至传言公开发行的支持者柯赛,由于公开发行搁浅而受到攻击。
高盛尝试的公开发行使“公平”这一词和公司中层员工的薪酬成为焦点问题。高盛并不一定给中流砥柱的初级行政官支付高额薪酬,虽然这些人埋头苦干,并为能加入合伙人以及可能有8位数收入的机会所吸引。凭借公开发行,高盛着重保证将薪酬向中下层员工倾斜。但公开发行的搁浅,令高盛高级合伙人必须马上重整合伙人制度。这可以解释为何高盛今年比1996年多吸收十几位合伙人。即便如此,更多的成千上万中层员工可能希望高盛能完成公开发行,并问自己高盛是否依然是唯一的理想工作。摩根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摩根比以前接到更多的高盛员工寻找工作的电话。
高盛一贯是其他人乐于憎恨的公司,这多半是由于高盛如此出色。那么为何该公司与其他华尔街公司不同呢?高盛出众之处多半在于华尔街上广为流传却少有公司真正拥有的一种概念:即公司文化。自新聘员工步入曼哈顿下区布罗德大街85号那一刻起,高盛的优越及其对手的平庸即给人以刻骨铭心的印象。高盛警诫新员工永不能让公司蒙辱或出现在媒体中。他们一天工作14、16、18小时,明显是为了获得加入合伙人这诱人的独一无二的奖赏而奋斗。
首要问题依然存在。第一:高盛没有进行公开发行,是否错过了黄金机会,抑或幸免于难?也许答案是后者。若去年春天它出售股票,其股价现在会大大低于发行价---这对于华尔街的头号公司来说是耻辱的开端。其实,许多合伙人认为公司躲过了子弹。另一问题:高盛在不远的将来是否会上市?公司高层依然坚持发行上市的路线。但许多其他人,包括长期的华尔街人士以及现在和以前的合伙人,都认为不可能。目前不仅有一大群新的合伙人——星期一会议后有25%的新合伙人——需要被说服,但公开发行搁浅后,那些上次投“赞成”票的人会重新考虑。华尔街极度投机的最近一轮之后,可能需要新的一批投资者再次相信这些股票会卖成4倍帐面值。

Ⅸ 高盛10年怎样从中国股市里挣到300多亿美元

投资有可能上市的公司,等公司上市后获取暴利

阅读全文

与高盛公司投资股票的回报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最妖的股票 浏览:947
泰山石化股票1192走势 浏览:810
st天仪股票代码 浏览:546
股票复利怎么投资理财 浏览:924
炒股票那行业最好 浏览:248
什么是股票账户中的预留资金 浏览:266
东方财富怎么看一只股票的资金流入 浏览:209
现在股票投资怎样 浏览:423
600710st常林股票 浏览:185
民生银行股票行情20185 浏览:834
如何看一只股票上市几年了 浏览:52
股票涨停是否继续持有 浏览:181
股票板块涨幅榜 浏览:80
中国中期股票代码是多少 浏览:690
次新股今日笫一只涨停股票 浏览:916
股票筹码峰收敛角度指标 浏览:853
梦洁股份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浏览:556
股票转入资金需要多长时间 浏览:503
蔚来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浏览:818
股票涨停打板 浏览: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