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别让“沉没成本”拖垮你
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泰戈尔
中国有句古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西方也有古语:赢家从不半途而废,半途而废永远不可能成为赢家。
但经济学家却认为,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及时止损才是正确的选择。
“沉没成本”,今天我们将学习并克服它。
什么是“沉没成本”?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不单单会考虑自己未来的收益,也会考虑过去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的成本。那些已经发生的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统称为“沉没成本”。
因为“沉没成本”,人常常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例如:“已经付出这么多了,放弃多可惜……”、“都到这个地步了,再坚持一下吧……”、“钱都花了,还走什么啊?”、“来都来了,就参加一下吧!”这就是“沉没成本”在发挥作用。
沉没成本在投资市场里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补仓。稍微有常识的人,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急红了眼,还从其他渠道把钱转过来补仓,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
沉没成本的形成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析。
1. 损失规避心理。在此情形下,终止投入不仅意味着已投入成本付诸东流,更是将可能损失立即转为确定损失。相反,潜意识里认为继续投入不仅提供了挽回损失的机会,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收益。与此同时,由于损失规避的心理,决策者还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倾向:在损失情形下寻求风险,收益情形下规避风险。当已投入成本被判定为损失(可能)后,决策者会主动寻求风险,即进一步扩大投资,从而表现为沉没成本效应。
2. 自我申辩。决策者不愿意承认决策失误,企图通过继续投入以证明决策的合理性。在我们东方的面子文化中,这种情况还不常见嘛?自己做的选择咬碎牙也要继续,以向外界保持自己的声誉。
3. 避免浪费。避免浪费本意是劝诫人们切勿浪费资源,但这一行为规范的过度泛化或误用,也可能导致沉没成本。而且浪费不仅是指真实的物质浪费,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或感受。长辈们是比较受该心理影响的,即便你告诉他们这个是坏的、劣质的产品,他们也舍不得丢掉,哪怕使用它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风险和成本。
4. 损失感受比。研究表明,人对损失的感受比获得的感受强烈2倍以上。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很多商家通过这个效应大做文章,比如现在各种产品都在搞预购,付100顶200,不买订金不退。这就是商家用沉没成本的套路。一旦你交了这个定金,担心损失的感觉就会不断提示你必须拿下,买车买房也是一样象,销售人员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收受部分订金,不断让你投入更多的沉没成本(时间和金钱),为的就是最终让你掏钱。
如何摆脱沉没成本?
印度诗人泰戈尔(Tagore),在他的诗中就透露出了关于沉没成本的智慧,他写到: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you also miss the stars.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沉没成本的意义就是,一旦你确定它沉没了,那么它就不能影响你的决策。即“沉没成本和你的决策没有任何关系”。确定了这一点,接下来就是如何判断和确定过往的付出是否为“沉没成本”了。
在日常生活中,想辨认一些上述文中提到的“沉没成本”现象还算容易,但在一个人的投资生涯中,辨识沉成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里我谨向你提供一种思维方式。
首先,你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我有一次从头开始选择的机会,我会怎么做。我认为这不是马后炮,也不是后悔药,这是一种站在起点重新估价的智慧。
我曾强调过多次,我们所做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彼此独立的,你买入股票也好、基金也罢,只有一个原因:看好它未来能涨,而不是我单纯的前面有被套的仓位想要降低整体成本。(这和越跌越买、微笑曲线不是一个东西,并不矛盾)千万别像葫芦娃里演的一样,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后全部被蛇精拿下。
最后,补充一个小故事。商业巨头英特尔有一个这样的经典案例,英特尔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盘制造商,从1968年,它的主要业务和利润都来自于硬盘。但后来,日本硬盘公司异军突起。在连续六个季度收入暴跌之后,英特尔公司总裁格鲁夫与董事长摩尔讨论了这个问题。格鲁夫问摩尔:“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你认为新来的家伙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说:“他会放弃硬盘生意,去做处理器。”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盯着摩尔:“既然这样,你我为什么不自己动手?”结果英特尔在此后几十年一路狂奔,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CPU生产商。你品,你细品!
Ⅱ 沉没成本效应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沉没成本的典型案例在决策过程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对已发生成本的过度关注,影响了当前或未来的决策。以下案例深入揭示了沉没成本效应的运作方式。
电影票的浪费,票价为50元。即使因身体不适或电影评价不佳,但基于已支付的成本,仍可能选择观看,避免50元的“浪费”。沉没成本:50元。
投资失败的持续投入,投资者面对股价下跌的股票,尽管已损失资金,仍可能继续持有,期待未来股价回升。沉没成本:已损失资金。
项目持续投入,公司面对新项目预算超支、进度滞后的情况,由于已投入大量资源,可能选择继续项目,不轻易放弃。沉没成本:已投入的资金和时间。
餐厅的装修费用,为了吸引顾客进行豪华装修,但装修后反而因费用高而提高了菜品价格,导致顾客流失。即使已投入大量装修费用,仍可能选择继续经营。沉没成本:装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