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蔚來在加速奔跑,理想/威馬/小鵬們誰能跟上
[汽車之家?行業]?「喪」了很久的新造車企圈,終於迎來一連串的好消息。7月20日,理想汽車傳出計劃於北京時間7月31日晚間正式在納斯達克市場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LI」;同一天小鵬汽車宣布完成5億美元C+輪融資、哪吒汽車(合眾新能源)也正式啟動C輪融資並計劃2021年登陸科創板上市……
上述幾家企業都是2020年上半年新勢力車企中銷量「尖子生」。根據乘聯會最新的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品牌造車新勢力銷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為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威馬汽車、哪吒汽車和小鵬汽車,它們累計銷量為42828輛,佔比中國品牌造車新勢力總銷量的91%、全國新能源總銷量的13.1%。造車新勢力在國內新能源圈已佔有一席之地,且兩級分化現象明顯。
「這一大批造車新勢力中,最終存活下來的不會超過3家,這還是樂觀的態度。」早在2016、2017年,新造車企如春筍般涌現之際,業內人士即多持有上述態度。目前來看,這一預言正在成為現實。不過短期來看,上述五家車企已經贏得了進入下一階段比拼的機會,他們的「獲勝秘訣」是什麼?造車風口吹過之後,誰會退去,又有誰能留下?
除了上市融資,尋求政府支持也是新勢力的另一大方向。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直備受各地政府的關注,新能源又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政府投資可以帶動當地相關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增加稅收等。上述5家企業中,除了理想汽車,其餘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撐。可以預見,造車第二階段,上市和尋找地方政府支撐,是所有車企都要面臨的問題。
●產品依然是王道
錢不是最關鍵的,更重要的是產品。有新造車企高管表示,對於還留在檯面上的新造車企來說,最終大多不會是死於資金問題,而是死於產品。
「背靠過去的創業、工作光環,對於這些車企來說,第一款車、第一萬輛交付都不會是大問題,更大的難點在於後續產品、銷量的跟進。」上述人士認為,第二款車型銷量或是上述品牌分水嶺。目前來看,蔚來憑借ES8和ES6兩款車型的較好銷量表現,繼續在新一輪競爭中保有優勢,這也是2020年蔚來能夠緩過來的重要原因。
另外四家企業除了理想汽車堅持到2022年前不推出第二款車型外,其餘3家都已經交上了第二份答題卡,目前來看,去年12月上市的威馬EX6和今年3月上市的哪吒U表現都不夠亮眼,前者今年上半年僅銷售247輛,後者略高一些,為867輛。
小鵬汽車P7由於官方稱6月底才開始交付,目前成績單還未正式發布,結果不好說,但有業內人士稱,與特斯拉Model3展開「貼身肉搏」的P7優勢不夠明顯,雖然在續航、配置等一些參數上,小鵬汽車P7略勝一籌,但特斯拉的品牌溢價能力強。小鵬汽車想要正面對剛難度很大。此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品牌下探較容易,品牌向上太難。
對比蔚來的相對成功,很大原因在於品牌的辨識度。談及蔚來,很多人會立刻想到極致的服務,即用盡一切對用戶好,蔚來屬於在用戶的「養成」下成長,這對於一向「傲慢」的汽車行業來說,此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而一直強調智能的小鵬汽車,想要追趕特斯拉,目前在品牌力上還有很大差距;至於更偏向傳統車企的威馬和哪吒,看上去更注重性價比,但在傳統車企爭相發力的當下,這一優勢體現的並不明顯。
至於理想ONE,由於交付時間較短,上半年沖到第二的位置並不奇怪,目前來看,隨著前期預訂單的陸續清空,6月理想汽車的交付量下降明顯。由於短期內理想並無新車發布,接下來一段時間,對於理想ONE來說,質量和口碑至關重要。
●總結
「前幾年大家問是不是PPT造車,再往後問的是能不能把車造出來,後來問能不能把車交出去,後來再問能不能把車規模銷售出去。」去年中旬,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回答媒體的話拿到今天依然不過時。
目前來看,頭部五家企業已經完成了把車造出來、把車交出去,甚至把車規模銷售出去的階段,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持續的把車賣出去。畢竟,想要取得一時的勝利很難,想要取得長久的勝利更難。而從當下進展觀察,王興預測蔚來、小鵬和理想會是最後留下的三家新造車企,也不無道理。(文/汽車之家章漣漪)
相關閱讀
《造車生死考|拜騰為何倒在了量產前夜?》《造車生死考|內外雙壓零跑還能走多遠?》《造車生死考|首車難天際「高」處不勝寒》《造車生死考|現金流承壓愛馳的自救籌碼》
『貳』 威馬汽車是哪一年成立的
威馬汽車(WM Motor)成立於2015年,公司名字取自德語世界冠軍(Weltmeister),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自創立以來,威馬汽車制定了明確的集團發展「三步走」戰略:做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者;成為數據驅動的智能硬體公司;成長為智慧出行新生態的服務商。(前身為聯合創始人杜立剛的三電系統研發企業,成立於2012年),威馬汽車致力於推動智慧出行產業的發展及落地。
『叄』 沖刺科創版
車企的科創板之路正在提速。
當傳統車企向汽車「新四化」轉型,當投資由狂熱轉向謹慎,資金掣肘讓造車新勢力融資變得愈發艱難,具有靈活准入和融資機制的科創版,開辟了一條新路,成為車企心照不宣的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多家車企瞄準科創板上市,吉利IPO已過會,恆大汽車和威馬汽車啟動上市輔導,合眾、天際、愛馳計劃明年IPO。然而,登陸科創板,並不意味高枕無憂,上市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雖然科創板對企業盈利沒有明確要求,但並不意味著持續虧損的造車新勢力能輕松登陸。除了五項市值和財務標准外,在科創板首輪問訊中,申請企業平均還要回答近50個問題,涉及未來規劃、企業制度、現金流狀況等多個方面。因此,科創板支持的是有真正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實現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成功IPO,並不代表最終的勝出,新勢力企業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取決於創新,定勝於產品。登陸科創版之後,仍需憑借自身的硬實力,經受住市場的檢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威馬汽車即將IPO:51歲創始人,做出370億估值
投資界消息,1月29日上海證監局公告稱,威馬 汽車 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這意味著,威馬 汽車 已經完成了上市輔導,如無意外接下來不久會正式遞交招股書,有望成為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
威馬 汽車 背後的掌舵人沈暉,出身傳統車企,此前曾先後在沃爾沃、菲亞特、吉利任職,更是主導了吉利並購沃爾沃精彩一役。2015年,45歲的沈暉果斷地放棄了財富自由的經理人生涯,開啟造車之旅。
造車十分燒錢,威馬 汽車 成立至今共歷經12次增資,總融資金額超過300億元,背後站著包括產業型投資方、互聯網巨頭、基金「國家隊」、頂級VC/PE創投基金等境內外投資者。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威馬 汽車 估值達到58.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8億元)。
眼下,沖刺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不止威馬 汽車 。零跑、天際、哪吒、愛馳等造車新勢力都已經明確表示要登陸科創板,就連恆大 汽車 也擬申請掛牌科創板。一個普遍的共識是,電動 汽車 正在受到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現在是上市融資的最好時機。2021年,第二波造車新勢力上市潮即將殺到。
51歲,他財富自由後殺入造車
6年做出370億估值
威馬 汽車 正奔赴IPO。1月29日,上海證監局發布公告,威馬智慧出行 科技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威馬 汽車 」)已具備輔導驗收及科創板上市申請條件。這意味威馬 汽車 已完成上市輔導,開始遞交招股書。
與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不同,威馬 汽車 更具有傳統造車的風格,這與威馬 汽車 創始人沈暉出身有關。創辦威馬之前,沈暉曾在沃爾沃、菲亞特和吉利等知名車企任職,在 汽車 行業浸淫多年。
1991年,沈暉以優異成績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錄取,並拿到了全額獎學金。一年後,22歲的沈暉飛往美國,開始了漫長的異國求學生涯。
受加州濃厚的商業氛圍熏陶,沈暉中斷了博士學業,開始了他的事業生涯。在此後的十餘年時間里,沈暉從美國500強到歐洲500強,從零部件巨頭到外資整車巨頭,沈暉都待過一遍了。
就在他猶豫要不要回國時, 沈暉人生中重要的伯樂李書福伸出了橄欖枝 。彼時,此時吉利正意圖並購沃爾沃,並進入到關鍵的談判環節。2009年,沈暉加入吉利擔任副總裁,成為「V項目」的全球籌備總負責人。在收購過程以及後續的交接中,沈暉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過並購沃爾沃一役,沈暉成為中國 汽車 行業的知名人物,迎來了職業生涯的一個巔峰。然而隨後,他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創業。
2014 年的最後一天,沈暉從吉利離職。2015年,沈暉已經45歲,已經財富自由的他本可以繼續做好職業經理人,但他偏偏選擇了充滿挑戰的造車。
一開始,沈暉接受了朋友應宜倫的邀請,和應宜倫聯合創立博泰 汽車 。基於沈暉在 汽車 行業多年的積累,他主要負責組建整車團隊,打造新公司產品設計、生產體系。此後幾個月,沈暉四處招攬人才,組建了一支30餘人的團隊。可惜好景不長,沈暉與另一位創始人在理念上產生了分歧,便離開了這家公司。
沈暉決定自己另起爐灶 ,創立一家專門造車的公司。此後一段時間,沈暉多次飛往德國,其目的是拿下一個電動車製造團隊。2015年10月,沈暉收購了該團隊,並迅速組建了威馬 汽車 ,真正放開手腳去做「新能源+智能 汽車 」。
同一時期,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也蜂擁而起:2015年1月,小鵬 汽車 成立於廣州;2015年4月,理想 汽車 在北京成立;2015年5月,蔚來 汽車 在上海成立。作為第一波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一員,威馬 汽車 顯得「格格不入」。沈暉採取了最笨、最慢、資產最重的方法來造車:不找代工廠,自己建工廠。
短短兩年時間,威馬 汽車 發布新車、量產、交付、上量,每一步都踏在前列,一度創造了讓業內震驚不已的「 威馬速度 」。2020年12月,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顯示,威馬 汽車 估值達到58.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8億元)。如今,威馬 汽車 即將奔赴科創板, 有望成為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 。
一年賣了2.25萬輛車
12輪融資300億,投資方陣容豪華
造車歷來燒錢,而且是需要大量燒錢,威馬 汽車 的融資歷程也堪稱轟轟烈烈。
上市輔導報告顯示,威馬 汽車 成立至今共歷經12次增資,總融資金額超過300億元,而且背後站著產業型投資方、互聯網巨頭、基金「國家隊」、頂級VC/PE創投基金等境內外投資者,形成了多元化投資人矩陣。
2015年威馬 汽車 創立之初,沈暉憑借多年行業積淀與人脈,備受資本認可。2016年8月,威馬 汽車 宣布獲得10億美元A輪融資,當時公司才剛剛成立10個月。
而 威馬 汽車 最瘋狂的融資發生在2017年 。僅這一年,威馬 汽車 就獲得了6次增資和2次股權轉讓。尤其當年12月,威馬 汽車 連續宣布兩輪融資——先是網路資本領投,阿米巴資本、SIG海納亞洲、網路集團等跟投的10億美元B輪融資;還有紅杉中國、五礦投資、騰訊、中國國有企業機構調整基金參與的B+輪融資。
回顧威馬融資歷程,網路一直是重要的投資方。2018年3月,威馬 汽車 完成總額3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由網路集團領投,太行產業基金、線性資本等參與投資。當時網路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評價:「無論是沈暉或是其麾下團隊,沉浸行業多年的他們,歷經國內外車企,融合多元背景,不僅放眼全球擁有國際化視野,同時深耕本土產業,直至走到如今的造車新勢力」
而後兩年時間里,威馬 汽車 聲量減弱。2020年,造車新勢力呈現冰火兩重天:小鵬、理想相繼赴美上市,股價大漲;但其他玩家支撐不住的消息也此起彼伏。威馬 汽車 一度也面臨巨大壓力——威馬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高級副總裁陸斌被調離原崗位,並在2020年離職;部分經銷商由於忍受不了威馬將車向下施壓的高庫存,而選擇了「退網」;員工方面,在威馬2020年下半年開始調低一線銷售的基本和績效工資後,一些老銷售人員也在壓力下離職了。
就在外界一片質疑的時候, 威馬宣布了一筆巨額融資 。2020年9月,威馬 汽車 宣布完成總額100億元的D輪融資,這也是2020年新勢力造車賽道最大一筆融資。此輪投資方陣容中,除了網路及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外,還有上海國資投資平台、上汽集團、各地國資產業基金的「國家隊」入局。
造車新勢力眾多,投資機構為何選中了威馬 汽車 ?新鼎資本同時押注了威馬 汽車 和小鵬 汽車 ,其董事長張弛曾表示,在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中,威馬是為數不多的建立了自己的工廠的企業。而沈暉作為 汽車 圈的老人,其產品力與人脈也值得信賴。
但在終端銷售方面,威馬 汽車 的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不同於蔚來、小鵬的直營,威馬選擇了「合夥人」店模式,無法脫離傳統經銷商,在渠道端資產過重,一度程度上拖了銷量的後腿。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威馬 汽車 全年累計銷量達2.25輛,同比增長33.3%,但對手增長更快——蔚來全年銷量為4.37萬輛,小鵬 汽車 為2.7萬輛,僅有一款車型在售的理想交付量也有3.26萬輛,都跑到了威馬前面。
魔幻的一幕幕上演
2021年,造車新勢力第二波上市潮
眼下,爭搶科創板造車新勢力第一股的不只是威馬 汽車 。
身處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的零跑、天際 汽車 、哪吒、愛馳等都已經明確表示要沖擊科創板,此外,已經通過「換殼上市」的恆大 汽車 也已經奔赴科創板。繼蔚來、小鵬、理想赴美上市後,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二波上市潮席捲而來。
為何造車新勢力們不約而同地搶灘登陸科創板?由於新能源 汽車 屬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 科技 創新企業,是科創板重點關注三類企業之一。有業內人士分析,作為科創板造車新勢力第一股,上交所會有更大力度的支持,估值也會更高一些。
另一方面,新能源 汽車 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受到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 現階段是上市融資的最好時機 。
過去一年,新能源 汽車 引爆資本市場。2020年1月21日,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要知道,2019年年中的時候,特斯拉的市值一度縮水到只有300多億美元。當時何小鵬還在微博上稱,「自己也看不懂,沒有看到當前如此高估值的邏輯。」然而,誰也想不到這只是開始,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特斯拉市值從1000億美元暴漲到了8341億美元。而馬斯克也隨之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這似乎也宣告著一個屬於電動 汽車 的時代開始了。
這也讓 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成了受益者 。已經上市的蔚來、理想和小鵬首當其沖。其中, 蔚來的股價從2020年年初到現在已經增長了超過14倍 ,比特斯拉還要猛。目前蔚來市值889億美元(約合5712億人民幣),是國內僅次於比亞迪的第二大車企。此外, 理想、小鵬在2020年紛紛齊聚美股 短短幾個月後,市值都已實現翻3倍。一度被戲稱為「電動三傻」的蔚來、小鵬、理想,如今成了「電動三傑」。
更戲劇的是,一輛車還沒有量產出來的恆大 汽車 ,成為了 國內第三大車企 。1月24日晚間,恆大 汽車 發布公告稱,獲得260億港元融資,這是新能源 汽車 產業 歷史 上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之一。消息一出,恆大 汽車 次日股價漲幅超50%,市值近4000億元,僅此於比亞迪和蔚來。此前沈暉在微博感嘆一句「 恆大 汽車 就差 汽車 了 」,道出了新能源 汽車 行業的瘋狂。
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連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也起死回生。1月28日晚間,FF宣布已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就業務合並達成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後公司估值約為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億元),並將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FFIE」。不僅如此,FF還將與吉利和中國某一線城市將建立合資公司,支持FF中國的生產和以及FF中國總部。
已經退場半年的拜騰也活了過來 。在燒光84億元融資後,拜騰不僅沒造出量產車,甚至處於欠薪和停工的狀態,一度被央視點名。即便這樣,這家車企仍活過來了,2021年1月4日,拜騰 汽車 宣布與富士康 科技 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合力推進拜騰新能源整車產品量產,力爭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M-Byte量產。
合肥政府投資蔚來,斬獲超過1000億的賬面回報,讓「造車新勢力 政府支持 上市」的模式風靡起來,各地開始爭搶造車新勢力。正如零跑 汽車 創始人朱江明所說,蔚來、小鵬、理想上市之後的表現,讓很多投資人覺得在新能源 汽車 上的投資機會不錯。「零跑很可能是他們(資本方)最後的一張門票。」同理,各方都希望能夠搶到一張門票,「管他是誰,投了再說」,一位VC感嘆。
2021年,造車新勢力第二波上市潮正在趕來,不知道新能源 汽車 還會上演哪些瘋狂的一幕。
『伍』 Gossip | 扎堆IPO的新勢力選手,威馬汽車或將登陸科創板
這套技術是威馬汽車聯合網路、騰訊等多家企業共同研發,這一技術得以實現依賴於全車的5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方案,以及網路Apollo的數據演算法,同時達到功能安全最高等級。
寫在最後
在未來出行領域,威馬汽車占據一定優勢的同時,也會面臨各種未知的挑戰。目前雖然資金流趨向正常,但浮動的銷量數據並不盡如人意。或許登陸科創板並不難,但是未來公司如何順利運轉仍是威馬汽車不得不重新審視的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威馬IPO進展:已正式遞交港交所申請
易車訊 6月1日,港交所披露新一批IPO申請名單,威馬汽車在列,其將有望成為繼「蔚小理」之後,又一家登陸港股的新造車勢力。根據資料顯示,海通國際、招銀國際及中銀國際為威馬的保薦人。
根據易車App顯示,威馬目前有4款車型在售,。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柒』 概念車即將量產威馬Maven將於2021年上市 整體設計科幻
最新消息、威馬汽車官方宣布,威馬Maven概念車的量產版車型將於2021年正式上市。威馬Maven採用威馬汽車全新風塑設計語言,整體造型非常科幻,並且具有L4自動駕駛功能和5G互聯技術,預計NEDC續航里程將達到800km。
動力方面:威馬Maven概念車搭載威馬第三代LivingMotion三電動能系統,可將百公里電耗控制在14kWh/100km以內,NEDC綜合續航里程能達到800km。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風風火火」IPO 威馬汽車再爆炸!
昨晚(10月27日),一輛純電動汽車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內發生爆炸。
據有關消息報道,發生爆炸車輛為當下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旗下的EX5車型。
當然,發生此類起火、爆炸事件的電動汽車絕非威馬一家。
根據新汽車統計,在2020年1-8月,就發生了幾十次起火等事故。
寫在最後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不難看出,電動汽車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的確還存在諸多問題。
雖然電池的關鍵性技術,目前仍需突破,但是希望在追求高能量高性能的同時能做到安全兼顧,從而促進新能源汽車安全健康的發展路徑。
而從威馬汽車角度來看,2020年應該是其尤為重要的一年。
因為根據上海證券局官網信息顯示,威馬汽車已於9月30日正式提交了科創板IPO輔導備案,預計於2021年在科創板上市。
所以說,目前對於威馬來說,諸多資本都在關注其在近期的市場表現。
由此可見,威馬能否順利IPO,本次事件的處理結果,尤為關鍵。
作者/李瑩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威馬汽車股票代碼是多少
代碼是430732。公開資料顯示,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公司名字取自德語世界冠軍,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創始人兼CEO為沈暉。據不完全統計,威馬汽車成立總融資金額超300億元。 有觀點認為,威馬汽車在暫時無法盈利的情況下,通過上市有利於把企業規模做大。威馬汽車暫未公布招股方案,外界難以知曉其上市時間及股票代碼。
拓展資料:
威馬汽車科技集團的團隊規模3000人,秉承「開放,聚能,內驅,尊重」的核心價值觀,構建了多元化的人才結構,匯聚了眾多來自全球的全產業鏈人才,分布在上海(集團總部、設計·采購中心、智能網聯研發中心)、北京(區域總部及政策法規協同中心)、成都(全球研發總部)、綿陽(自動駕駛技術中心)、和溫州(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生產智造與產業化研發中心)。
威馬汽車基於全球人才、科技、研發、製造及產業鏈資源,致力於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完善、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WM是德文Weltmeister世界冠軍單詞的縮寫,威馬汽車的目標是製造一台高品質、高可靠性、有良好用戶體驗的"世界冠軍"級別主流智能汽車,並圍繞產品構建新型智慧出行方案。公司總規模人數已超過600人,其中70%來自於傳統車企,30%來自互聯網行業,分布在上海、德國、北京和成都。
"128戰略",即基於德國技術,調動全球資源,圍繞1個核心架構,延伸出"STD"、"PL"2個整車平台,至少8款高品質主流智能汽車,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並通過創新的銷售、運營、金融、服務、信息策略等價值鏈解決方案,形成基礎的硬體平台鋪設及智能車網覆蓋。威馬汽車將會服務先行,率先讓用戶體驗到威馬的出行服務。
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集智能製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動駕駛試驗四大功能。園區總佔地約1000畝,一期固定資產投資67億元人民幣,一次規劃,分步實施。零部件配套工廠和自動駕駛試驗區先行開工。威馬汽車已與包括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世界級供應商、合作夥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車輛研發製造、新能源、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方面進行了緊密、深入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