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淡馬錫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一、公司治理
淡馬錫(Temasek)成立於1974年,全稱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其唯一股東為新加坡財政部,名為私人,只是按新加坡公司法中私人公司的模式運作。
淡馬錫有13名董事,僅有2名執行董事,其餘皆為外部董事。11名外部董事,除1、2人有政府工作的背景,其他都是知名私人公司的領袖。淡馬錫的董事會結構與美國的公眾公司完全一樣。
兩名執行董事,一是新加坡現任總理夫人何晶,兼任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長(CEO)。另一兼任淡馬錫國際首席執行長。淡馬錫控股全資持有淡馬錫國際,但兩個公司的定位並不清晰。在其官網上,淡馬錫國際有整齊的組織架構和高管名單,淡馬錫控股僅有CEO與CFO兩人,且兩公司的CFO為同一人。淡馬錫控股其實是一個空架子,感覺僅僅為總理夫人而設立。淡馬錫真正的運營層面在淡馬錫國際。
二、資產狀況
截至2016年3月底,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2420億新元,合人民幣11900億元。若參與中國大陸上市公司排名,在十名以內,比中國石油、中國移動略低,與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相仿。
其資產在各地區分布如下:新加坡,29%;中國,25%;其他亞洲地區,15%;歐美澳新,27%。成熟經濟體與新興市場間的比例為60%:40%。
資產在各行業的分布如下:電信、媒體與科技,25%;金融服務,23%;交通與工業,18%;消費與房地產,17%。
資產流動性:流動資產及持股率低於20%的上市資產,31%;持股20—50%的上市資產,10%;持股過50%的上市資產,20%;非上市資產:39%。
淡馬錫在其國內持有的資產:港務集團(100%)、新加坡電力(100%)、新加坡科技(100%)、新加坡電訊(65%)、嘉德置地(61%)、新加坡航空(57%)、星展銀行(28%)。據說,淡馬錫持有的股票市值曾經佔到新加坡股市的近一半。
淡馬錫持有大量中國金融企業股票,在阿里巴巴、菜鳥物流、京東等也有大量投資,並以風險投資的身份涉及大量新興科技公司。持有資產市值約3000億元人民幣。
淡馬錫投資組合的表現較為穩健,2008至2009年度,因全球金融危機回撤達30%,最近一個會計年度(2015至2016年)也出現了9%的回撤,據說與中國大陸的股災有關。
三、內部架構
淡馬錫的管理機構分三類。
一是在各地區設工作機構,有新加坡區、中國區、日本韓國區、北美區等。
二是按產業設立投資部門,有消費投資部門、工業投資部門、房地產投資部門、電信媒體與科技投資部門、金融服務投資部門、交通與物流投資部門、生命科學投資部門。
三是按職能設立的管理部門,有戰略部、組織發展部、企業發展部、可持續發展與統籌部、組織與人力資源部、投資部、投資組織管理部、投資組合戰略與風險部。(感覺部門職能比較接近,不太好區分)
淡馬錫是一個純粹的投資公司,不參與任何運營業務,這一點從部門設置中可以看出來,沒有一個與運營相關的部門。有西方媒體將淡馬錫歸為主權投資基金,理由即出於此。
按其官網介紹,淡馬錫對其投資企業,即便是全資公司,亦不參與管理,不派出董事。那麼如何保障股東的利益?其官網說:必要時在股東大會上投票。須知西方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一般是董事會,很少有開股東會的。第一波士頓的一位咨詢顧問告訴過我,PSA(新加坡港務集團)名義上是淡馬錫的全資子公司,但它根本不聽淡馬錫的。淡馬錫官網所言究竟是出於無柰或是其他?
四、其他
淡馬錫帶有一定的新加坡特色。比如淡馬錫控股與淡馬錫國際的兩層架構。淡馬錫控股的CEO是總理夫人何晶,淡馬錫全資公司新加坡電信的CEO很長時間由總理的弟弟李顯揚擔任。
淡馬錫實質是一家投資基金,對於任何一個投資項目,它都象財務投資者,不謀求控制權。
好多在新加坡舉足輕重的企業,比如PSA、新加坡電信、嘉德置業、星展銀行等,淡馬錫雖然是他們的大股東,但沒有什麼控制力。究竟是新加坡政府直接控制著這些企業,還是這些企業真的象美國的公眾公司一樣完全獨立運作,不得而知。
㈡ 淡馬錫控股公司發展簡史
淡馬錫控股,成立於1974年,是新加坡政府全資擁有的企業,長期保持著神秘色彩。作為豁免私人企業,它不公開財務報表,導致外界對其充滿猜測。
淡馬錫控股掌控著新加坡幾乎所有重要、營收巨大的企業,包括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加坡地鐵、新加坡港口、海皇航運、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和萊佛士飯店等。國外媒體估算,淡馬錫控股持有的股票市值佔新加坡股市47%,幾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經濟。
除了深耕新加坡市場,淡馬錫控股也將亞洲和發達國家市場作為投資目標,目前約有一半資產位於新加坡之外。其主要投資包括馬來西亞電信、印度的ICICI銀行、澳大利亞第二大電信公司Optus。近年來,該公司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投資了中國民生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等。
淡馬錫控股的運營模式獨特,既不依賴公開財務報表,也不受股市波動影響,這為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其在新加坡及亞洲、發達國家的廣泛投資,以及近年來對中國市場的深度布局,使得淡馬錫控股在國際金融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淡馬錫控股的神秘面紗,以及其在不同市場上的多元化布局,為其贏得了全球投資者的青睞。其獨特的運營模式和在亞洲及全球市場的廣泛投資,不僅為新加坡經濟注入了活力,也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㈢ 淡馬錫在中國投資了哪些公司
從2000年初時投資中國的銀行業、房地產行業,到2010年代投資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等新趨勢,再到後來投資共享經濟、人工智慧等創新領域,淡馬錫的投資囊括了 工商銀行 、 阿里巴巴 、滴滴出行、商湯科技等一眾明星公司。 如今,這份長長的被投名單中,又多了元氣森林等新消費頭部企業。
【拓展資料】
投資:
投資,指國家或企業以及個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惠互利,輸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投資是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一種形式,是對項目產業化綜合體進行資本助推發展的經濟活動。
投資是貨幣收入或其他任何能以貨幣計量其價值的財富擁有者犧牲當前消費、購買或購置資本品以期在未來實現價值增值的謀利性經營性活動。
基本類型:
以P2C模式為代表互聯網金融平台。
經濟學方面:
在理論經濟學方面,投資是指購買(和因此生產)資本貨物——不會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來生產的物品。實例包括了修造鐵路,或工廠,清潔土地,或讓自己讀大學。嚴格地講,在公式GDP=C+I+G+NX里投資也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部分。在那方面來說投資的功能被劃分成非居住性投資(譬如工廠、機械等)和居住性投資(新房)。從I=(Y, i)的關聯中可得知投資是與收入和利率有密切關系的事。收入的增加將促進更高額的投資,但是更高的利率將阻礙投資因為借錢的費用變得更加昂貴。即使企業選擇使用它自己的資金來投資,利率代表著所投資那些資金的機會成本而不是將資金放貸出去的利息。
財務方面:
在財務方面,投資意味著買證券或其它金融或紙上資產。估價是估計一項潛在的投資的價格值得與否的方法。投資的類型包括房地產、證券投資、黃金、外幣、債券和郵票。之後這些投資也許會提供未來的現金流,也許其價值會增加或減少。股市裡的投資是由證券投資者來執行。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是指投資者(法人或自然人)購買股票、債券、基金等有價證券以及有價證券的衍生品,以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和投資過程,是間接投資的重要形式。
1.證券投資原則
①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原則:
效益與風險最佳組合是指風險一定的前提下,盡可能使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風險最小化;
②分散投資原則:
證券的多樣化,建立科學的有效證券組合;
③理智投資原則:
證券投資在分析、比較後審慎地投資。
2.證券投資賬戶開立
進行證券投資需到大型全業務牌照的證券公司申請相應的投資理財賬戶。投資理財賬戶可運用於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等)、期貨(包括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外匯期貨,二元期權如Meetrader、商品期貨如金屬期貨、農產品期貨等)等一系列的金融工具進行證券年投資。證券賬戶的開立可到各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需要在交易日內辦理。
㈣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合作
合作當中,東航增發約29.85億H股。其中有約11億股給東航,12.35億股給新航,剩下的6.49億股給淡馬錫。每股3.8港元。這次股權認購完成之後,東航、新航及淡馬錫分別持有公司總股本為51%、15.73%、8.27%。擁有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股股份的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在東航就引入新加坡航空及淡馬錫入股舉行股東特別大會前,提出以每股不少於5港元價格入股東方航空,期望取代新航的入股方案。最後東方航空特別股東大會上,東方航空引入新加坡航空及淡馬錫入股未獲批准而擱淺。
2008年末2009年初,在業界有著「拚命三郎」之稱的原國家民航總局副局長、中國南方航空集團董事長劉紹勇臨危受命,接管東航帥印,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求重振東航雄風。
2010年4月16日東方航空(CEA)與天合聯盟在上海簽訂入盟意向書,董事長劉紹勇在簽約儀式上表示,簽訂意向書後,東航將在信息系統丶常旅客系統丶營銷系統丶服務系統等各方面與聯盟成員進行對標,大概需要一年的准備時間,希望在2011年上半年能夠正式加入天合聯盟。 東航對引進戰略投資者一直持非常開放的心態,引進戰略投資者不一定只局限在天合聯盟成員內,歡迎聯盟內外的航空公司投資東航。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年7月10日分別召開董事會,對雙方聯合重組等相關事項進行了審議。雙方董事會各自審議通過了換股吸收合並議案及相關事項。東方航空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了非公開發行A股和定向增發H股議案及相關事項。兩家上市公司6月8日停牌的股票於7月13日復牌,意味著備受各方面關注的航空企業重組並購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根據此次公告的預案,東航將按照1:1.3的比例向上航股東發行東航的新股,即每1股上航A股股份可換取1.3股東航A股新股。這充分體現了對股東權益的保護。
東航上航聯合重組不僅是面上廣度的重組,更是點上深度的重組。這是推進我國區域航空資源整合的重大舉措,是促進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做強做優、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步驟。東航上航聯合重組將產生明顯的協同效應,有利於公司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盈利能力,有效回報股東;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拓展和優化航線網路,使航班具有更好的覆蓋性和穩定性,從而為旅客提供更優質的航線產品和中轉服務產品,加快推動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更好地服務於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東航上航聯合重組完成後,原上海航空的資產、負債、業務和人員將全部進入東方航空的全資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航空的品牌將會被保留,以保持業務的延續經營。
此次東方航空非公開發行A股和H股,在國內國際資本市場募集70億元資金,這將進一步增加東方航空凈資產,降低資產負債率,改善財務狀況,提升經營能力與抗風險能力。
㈤ 科創板一周動態:首批4隻科創50ETF即將開售
本周,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發布2020財年成績單,表示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政年裡,淡馬錫投資組合凈值為3060億新元(約合1.53萬億人民幣),在中國的投資組合比例上升至29%,超過新加坡(24%)。據悉,這是該投資巨頭對中國持倉首次超過對新加坡本土市場的投資。
而在國內最具資本熱度的上交所科創板,本周又有哪些動態呢?以下為詳細介紹:
01
首批4隻科創50ETF正式獲證監會批文
9月11日,首批跟蹤科創50指數的ETF產品正式獲得證監會批文,它們分別是華夏科創50ETF、易方達科創板50ETF、華泰柏瑞科創50ETF、工銀瑞信科創50ETF,其發售日期預計在本月18日或22日。從產品託管人看,華夏基金旗下科創50ETF在招商銀行託管,易方達基金旗下產品在工商銀行託管,工銀瑞信、華泰柏瑞旗下科創50ETF則分別選擇在農行、建行託管。
據了解,科創50指數以2019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1000點為基點。截至9月11日,該指數運行9個多月以來,漲幅達32.32%,賺錢效應超過了同期滬深300、中證500漲幅,在主流指數中表現優異。
02
華納大葯廠:正面回復「左奧硝唑片」專利糾紛
9月7日,華納大葯廠提交了關於科創板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其中就關於發行人股權結構、董監高等基本情況、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等問題進行正面回答。
對於上述專利糾紛,華納大葯廠方面表示:公司僅在2019年度開始生產並銷售左奧硝唑片產品,銷售收入為63.15萬元。由於糾紛案件所涉及的訴訟金額較小,不會對公司的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華納大葯廠核心產品銷售收入
03
科前生物:確定申購價11.69元/股
9月11日,科前生物正式啟動科創板IPO申購。該公司的發行總數約10500萬股,網上發行約為1600萬股,發行市盈率26.23倍,申購價格為11.69元/股,單一賬戶申購上限1.6萬股。
科前生物是一家專注於獸用生物製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動物防疫技術服務的生物醫葯企業,主要產品是豬用疫苗和禽用疫苗。本次科創板IPO,科前生物擬募資17.47億元,用於動物生物製品產業化建設等7個項目。預計將在本月下旬在科創板正式敲鍾上市。
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上半年科前生物實現營收3.55億元,較上年同期上漲23.86%;凈利潤為1.83億元,較上年同期上漲18.14%。
04
創爾生物:答復關於「醫葯製造業」行業定位的質疑
9月11日,創爾生物提交了關於科創板首輪問詢後的意見回復,其中就發行人曾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基本情況、核心技術、行業定位和財務數據等問題進行答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創爾生物就行業定位」醫葯製造業「質疑的進行的答復,稱公司主要產品膠原貼敷料、膠原蛋白海綿、生物護膚品的核心材料為活性膠原,其中膠原貼敷料主要用於皮膚過敏、激光、光子術後創面修復輔助治療,膠原蛋白海綿主要用於皮膚出血創面的止血以及開放性損傷創面的修復,生物護膚品主要用於皮膚屏障護理、提升肌膚愈活能力等,所處行業屬於「C27醫葯製造業」大類下的「C277衛生材料及醫葯用品製造」類。
創爾生物主營收入財務數據
05
康眾醫療:回復關於「技術先導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市場先發優勢」問題
9月11日,康眾醫療提交關於審核中心上市意見落實函的回復、並同時提交科創板上會稿。其間就「康眾醫療在醫療類平板探測器中全面使用碘化銫直接生長技術先導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市場先發優勢」問題進行答疑。
其回復稱:「康眾醫療業務增長落後於國內主要競爭對手是因為目前國內市場尚以硫氧化釓技術路線為主,再加上產品成本和售價相對較高、正式推向市場的時間較晚,從而導致其技術的先導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市場先發優勢。未來尚需進一步提升銷售能力。 」
其他快訊
9月7日,亞輝龍生物提交科創板上市注冊申請。這是一家繼安必平、賽科希德、聖湘生物後,又一即將在科創板上市的IVD公司。此次IPO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4100萬股,募集資金達7.33萬元。
9月8日,惠泰醫療通過上市委會議。這是一家以完整冠脈通路和電生理醫療器械為主導,外周血管和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為重點發展方向的醫療器械公司。該公司科創板IPO擬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1667萬股,募資8.4萬元。
9月9日,阿拉丁生化科創板上市注冊生效。這是一家科研試劑製造商,業務涵蓋高端化學、生命科學、分析色譜及材料科學四大領域,同時配套少量實驗耗材。此次IPO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523.34萬股,募集資金達4.33萬元。
㈥ 什麼是厚朴基金
厚朴,《本草綱目》記載「其木質朴而皮厚,味辛烈而色紫赤」,「辛烈」、「厚」這兩個詞,與厚朴基金進取的風格、深不可測的財力,似乎不謀而合。
厚朴基金醞釀於2003年,2007年水到渠成。2007年11月,方風雷著手厚朴基金(Hopu Fund)的籌建。這家在海外設立、專注於中國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完全以國際標準的合夥制模式打造。按國際慣例,普通合夥人亦需作部分出資,一般是在1%-3%。隨後有消息人士稱該基金將得到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約10億美元的投資支持。經過半年多的運籌,2007年6月20日,厚朴美元基金最終完成了融資計劃。盡管海外市道不景,但此次認購仍十分踴躍,厚朴基金共募得25億美元,其中包括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高盛、殼牌退休基金等知名海外機構投資者。
據悉,厚朴投資的制度設計、後台管理、投資策略都是在淡馬錫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
2009年7月6日晚,在港上市的蒙牛乳業發布公告稱,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中糧集團攜手長期關注於中國投資的私募股權投資的厚朴基金入股蒙牛,以每股17.6港元的價格投入61億港元的高額資本共同入股蒙牛。這一交易也是迄今中國食品行業中交易金額最大的一宗。
中糧和厚朴基金入股蒙牛,開創了「國有資本+民營資本+戰略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
厚朴基金的團隊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對於市場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其三位創始合夥人:高盛高華證券公司董事長方風雷、原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及香港業務主席何潮輝和原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聯席主管王忠信。
在這三起重大資產並購案的背後,卻有一個相同的神秘推手,那就是之前並不被國人熟知的厚朴基金。
這家成立僅2年的PE(私人股權投資基金,Private Equity)已經刷新了國內對PE威力的認識。2009年1月,厚朴基金以6.5億美元總價買下了蘇格蘭減持的部分中國銀行股票,可以說這還只是厚朴基金的小試牛刀。4個月之後,以厚朴基金為首的投資團隊接盤建設銀行股份的交易總金額達73億美元,創下了香港市場的歷史紀錄;而幾天前,厚朴基金聯手中糧集團出資61億港元入股蒙牛乳業並成為蒙牛乳業第一大股東,這是迄今為止國內食品行業的最大宗交易。
不可否認,以厚朴基金為代表的PE正在躍升為國內市場不可小覷的力量,尤其在今年金融海嘯的大背景下,上述三筆交易的出手迅速、投資巨大令資本市場國內投行頗感驚訝。甚至有國內投行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猜測厚朴基金的下一次出鏡又會是怎樣的創記錄交易。
而神秘的厚朴基金或於2009年年內發行人民幣基金。據悉,此次厚朴基金醞釀中的人民幣基金,預計募集資金約100億元,並且,公司管理層希望獲得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