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大陸有外匯市場嗎
外匯在中國還是處於半開放狀態,多數都是對接外盤做,如果要做這些最好選擇英國,美國,澳洲等權威監管機構的平台做
㈡ 中國外匯儲備降低會怎麼影響股市
外匯儲備降低,理論上對股市應該是利好。因為,國家賣出美元勢必換回人民幣,則市場上可供流通的人民幣就會更多,當然對股市是好事。反之,如果國家大量買入外匯,就要多消耗人民幣,可流入股市中的貨幣會減少。
㈢ 國內可以炒股票為什麼不可以炒外匯
有讀者問,既然現在國內個人都可以炒股票,那麼,能不能炒外匯呢?在將來,外匯市場在國內的金融界有沒有開放的可能性?
你的問題是:既然現在國內個人可以炒股票,那麼能不能炒外匯呢?未來中國的外匯市場有沒有開放的可能性呢?
你說的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問題:
先說第一個問題,即個人可以不可以炒外匯?
這個問題涉及到:
1996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3號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這個條例經過1997年和2008年兩次修訂。
1997年1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
2008年8月1日國務院第20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條例》明確規定:「境內機構、境內個人的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以及境外機構、境外個人在境內的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適用本條例。」
這里似乎是允許有境內個人的外匯經營活動。
但是後面又有規定:
「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和符合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條件的其他機構,可以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交易。」
「外匯市場交易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就沒有了個人外匯經營的有關規定了。而同時又規定:
「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者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可見,目前基本不允許個人買賣外匯。但目前雖然不能在人民幣與外匯之間進行買賣,但是你可以在你已經有的外匯幣種之間在金融機構交易市場進行買賣,如你可以用美元購買日元,用日元購買歐元。
第二個問題,你說外匯市場在未來國內的金融界有沒有開放的可能性?
我個人認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度的提高,特別是人民幣作為國際化貨幣走向國際市場以後,我國的外匯市場也一定會進一步開放,如果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自由流通,那麼外匯市場的對外開放也就在有可期,那時個人買賣外匯可能就會成為現實。但這一天還會有一個過程,但值得期待。
今年以來,特別是在最近的博鰲論壇中國再一次提出要加大金融開放的力度,所以外匯市場的開放也會逐步加大。
作者:麒鑒,財經金融文化分析評論(圖片來源於網路)
㈣ 如何購買中國內地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目前,在國內無法直接做到H股,一般都是通過港立的經紀公司開戶,所以,這些經紀公司會代理款項的轉入轉出。具體細則每個經紀公司是不同的。
你可以通過香港駐內地的經紀公司開通香港股票帳戶,方能對H股進行操作。開戶後,通過軟體、網上交易或電話交易直接進行港股的買賣。
開戶所需材料:
身份證明:護照或身份證
現居住地址證明:如一張最近三個月內的水電費單、物業管理費單、電話單、銀行信用卡結單
開戶券商:香港排名前十的券商
開戶完成時間:大約一個周左右
三、香港股市主要交易規則及交易時間
交易規則
1. 實際交收時間為交易日之後第2個工作日(T+2);在T+2以前,客戶不能提取現金、實物股票及進行買入股份的轉託管
2. 港股買賣可做T+0回轉交易
交易時間,
周一至周五
開市前時段 9:30-10:00
早市 10:00-12:30
午市 2:30-4:000
周六、周日及香港公眾假期休市
認購新股可根據相關政策,每隻新股可提供最多9倍的融資。即1萬本金,可放大至10萬資金;認購期間的融資利息,按當期市場利率為准,通常以佔用天數計算,如年率5%/365*佔用天數(通常為7天或9天)
㈤ 中國股票到底是怎麼了
1.中國經濟起飛和奧運題材的炒作到07年10月漲幅過大有調整的必要.
2.美國次級貸危機影響全球經濟.
3國際油價和糧食價格上漲引發通貨膨脹.
4.在美國經濟不景氣,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大量熱錢進入我國,中國外匯儲備達到16000多億美元,中國為抵擋熱錢和通脹採取了加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不利於股市的貨幣從緊政策.
5.最主要的大小非在今年迎來高峰,對於極低成本的大小非現在的市值是很有吸引力的,誰不想套現呢,減持對2級市場產生沖擊,一面是貨幣從緊政策一面是不斷減持,資金供應不足,供大與求,跌也是清理之中的事.
6.<6.10>暴跌直接原因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1%幅度是以前的2倍,其次國際原油期貨大漲,越南經濟危機或將影響整個亞洲.
7.中國經濟真的衰退了嗎?現在只是從過熱向平穩發展,軟起飛.這樣中國經濟就可以走的更遠,股市也一樣.
㈥ 現在中國能做外匯交易嗎
可以。
中國外匯交易市場的發展情況:
在1992年-1993年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過程中,多家香港外匯經紀商未經批准即到大陸開展外匯期貨交易業務,並吸引了大量國內企業、個人的參與。
由於國內絕大多數參與者並不了解外匯市場和外匯交易,盲目的參與導致了大面積和大量的虧損,其中包括大量國有企業。
1994年8月,中國證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全面取締外匯期貨交易(保證金)。此後,管理部門對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一直持否定和嚴厲打擊態度。
199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允許國內銀行開展面向個人的實盤外匯買賣業務。至1999年,隨著股票市場的規范,買賣股票的盈利空間大幅縮小,部分投資者開始進入外匯市場,國內外匯實盤買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外匯買賣已經成為除股票之外最大的投資市場。
與國內股票市場相比,外匯市場要規范和成熟得多,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大約是國內股票市場交易量的1000倍,所以盡管在交易規則上不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國內銀行開辦的個人實盤外匯買賣業務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㈦ 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對股票有沒有影響
有很大的影響,下降說明資產外流,減少國內資產流動性,使得企業融資減少,公司財務惡化,經濟有下滑勢頭,股市當然也缺少資金和人氣和大拋壓壓力
㈧ 中國股市近十年出現過哪些重要的事件
1、1990年台灣股災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1000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湧入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島內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從12000點的下跌過程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點。
2、中國式股災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3、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4、20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渾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5、2008-2009全球金融危機全球金融系統正面臨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癬疥之疾,如今釀成了全球性的深重危機。
1.危機愈演愈烈 全球聯手應對
2008年10月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外的街頭交談。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實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但此舉未能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憂慮情緒,當日紐約股市波動劇烈,收盤時三大股指連續第六天下跌。 西方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8日採取聯合行動同時降低利率,努力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恢復市場信心。當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英國、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國的央行均宣布將基準利率降低0.5個百分點。 隨著危機向南美地區蔓延,8日墨西哥和巴西採取措施干預外匯市場,防止本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墨西哥央行宣布,從該國外匯儲備中拿出25億美元進行拍賣,以阻止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持續下跌。當天,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一度跌至14比1,創歷史最低紀錄。在墨西哥央行宣布採取上述措施後,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回升至12比1。 墨西哥央行行長吉列爾莫·奧爾蒂斯說,墨西哥外匯市場6日出現自1995年該國銀行業危機以來的最劇烈動盪。但他同時強調,墨西哥的銀行機構仍比較穩固。 墨西哥央行還宣布,如果今後單一交易日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下跌幅度超過2%,墨西哥央行還將在該交易日再拍賣4億美元。墨西哥外匯儲備總額目前約為840億美元。 此外,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還建議,出台一個總額達530億比索(約合43億美元)的緊急計劃,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墨西哥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2008年10月8日,巴西央行為了遏制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快速貶值的勢頭,開始在現貨市場上拋售美元。這是巴西央行最近5年來首次採取這種做法。7日,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下跌5.09%,跌至2.31比1,為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點。8日,在巴西央行的干預下,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略為上漲,為2.29比1。 巴西央行沒有公布所拍賣美元的具體數額,但外界估計至少超過10億美元。巴西央行行長梅雷萊斯日前曾表示,巴西擁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只要市場有需要,央行肯定將介入救市。 在歐洲方面,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2008年10月8日在巴黎呼籲,在市場劇烈動盪的背景下,投資者應「保持鎮定」,過度悲觀不可取。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8日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討論金融危機對義大利經濟的不利影響。他隨後宣布,義大利政府准備購買陷入困境的銀行的股份。義大利政府官員表示,受援助銀行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資金充實資本,或者用來購買其他處於困境的銀行。 俄羅斯莫斯科股市2008年10月8日開盤後不到一小時即大幅下挫,相關部門隨即停止了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暴跌,俄羅斯股市9日休市一天。過去幾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莫斯科股市劇烈動盪,交易多次被暫停。 在亞洲方面,日本央行2008年10月9日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短期金(203,5.85,2.97%,吧)融市場投放2萬億日元資金。至此,日本央行在連續17個工作日內共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30.6萬億日元資金。 當天,在日本短期金融市場,外資銀行間籌資難的狀況還在持續,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在0.55%到0.6%之間浮動,略高於日本央行0.5%的政策利率水平。因此,日本央行認為有必要繼續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外資銀行面臨的困境和穩定市場。 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行長李成太9日宣布,將銀行基準利率從原來的5.25%下調到5%,以穩定韓國金融市場,防止經濟出現嚴重萎縮。這是韓國央行自2004年11月以來,首次下調銀行基準利率。 李成太在當天舉行的韓國金融貨幣委員會會議後說,未來影響韓國金融貨幣政策最大的因素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韓國央行將不斷對其金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他表示,韓國央行今後有可能繼續降息。 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金融動盪影響到韓國經濟,2008年9月末以來韓元匯率和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一路暴跌。8日,韓元對美元比價為1395比1,創下10年來新低,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也跌破1300點大關。9日首爾外匯市場開盤後,韓元對美元比價一度暴跌至1480比1,後在韓國政府入市干預後有所回升。 為遏制韓元匯率和股市連日暴跌的勢頭,韓國金融監督院8日下午曾表示,韓國政府正密切關注匯市和股市變化,並計劃採取「非常措施」穩定外匯市場。 2008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股市主要股指開盤後一度大跌10.4%,隨後相關部門宣布暫停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進一步動盪,2008年10月9日印尼股市繼續暫停交易。
2.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中國並非主要受沖擊的國家,但它至少能從以下三個方面感受這次危機帶來的影響: 首先,美國金融機構的脆弱性使全球金融體系發生了動搖,在失去伸展性的同時,也面臨更大風險。由於中國官方所持有的主要是美國國債,而在證券資產中,國債的風險性又是最低的,因此,中國外匯儲備受到的影響會較有限。 與中國官方的投資方向不同,中國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大部分是美國公司債券或股票。以目前投資美國雷曼公司金額最多的中國建設銀行為例,其持有的雷曼公司相關債券共計1.914億美元(其中次級債券僅0.5億美元),約佔2008年6月30日建行總資產的0.019%。由此不難看出,雷曼等美國金融機構的倒塌對中國金融機構的影響有限,更難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形成較大沖擊。 第二,在所有的金融市場上,對公司的資本估值已經縮水,而這會產生連帶效應。不僅公司融資難度加大,融資成本也將大幅增加。 不過,比起以上兩點,消費需求的萎縮,將是中國在本次金融風暴中面臨的最大問題。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其經濟衰退所導致的民眾信心不足,及購買力的萎縮,會使中國的出口面臨需求下降的局面。中國海關總署在9月22日發布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今年1到7月,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1403.9億美元,增長9.9%,增速下滑8.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盡管消費需求萎縮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不會顯露,但它遲早會到來。因此,中國公司最好根據兩年或更長的時間跨度,來調整對美國出口的預測。此外,由於美國市場的表現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全世界的消費開支都可能隨之下降,並對中國公司產生額外的壓力。 總的說來,有人預計金融風暴的影響將持續三至五年,由於與發達國家市場的聯系較小,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及一些東南亞或非洲國家)所受到美國金融風暴的沖擊也將更小。尤其是中國,根據我對她這么多年的了解和研究,中國的金融政策是十分穩健、安全的,因此,此次由華爾街而始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將是有限的。當務之急,中國公司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投以更多的關注,以努力彌補因美國市場萎縮造成的損失。
6、創業板上市7、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推出
8、2010年債務危機陰雲籠罩歐洲
9、中國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盤點
㈨ 如何炒外匯,需要的條件是什麼
炒外匯需要的條件:
1.一台電腦,一到八個顯示器。一般來說一個電腦就夠了,但如果有更多的顯示器的話看圖表的話會更方便。如果有條件的話,建議購買多個顯示器,搭建一個工作站!沒條件的話也不會有大的影響,有的人喜歡移動辦公,用筆記本或上網本,那也是可行的。
2.穩定的上網速度。外匯市場變動很快,所以執行訂單的速度是很重要,如果網速不是很穩定,在需要執行訂單的時候,斷網了執行不了,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一張銀行卡。有幾百元的人民幣的存款,如果只想模擬交易,不用存款也行,不過如果資金寬裕,還是建議投資幾百元的小額資金來模擬,那樣會更真實。
4.合適的交易平台和圖表軟體。外匯交易平台網上有非常多。開戶也非常簡單,不需要出門,有網就行。圖表軟體大部分交易平台的會提供,通常是與該平台商的交易軟體整合在一起的。 目前被眾多外匯交易商採用的軟體是第三方的Meta. Trader 4,有不少經紀商還自已開發交易軟體。
5.炒外匯相關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在投資前有必要學習一下相關外匯知識。但是各種要學習的指標太多了, 有必要都學嗎? 其實沒有必要,每一個指標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指標只能做為參考的依據,很多人希望把所有指標學完了再炒外匯,那實在沒有必要,因為判斷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太多反而起副作用,指標不是越多越好,熟練操作幾個關鍵的指標就能成功, 成功的交易者通常通過長期不斷的學習實踐找到適合自已指標和交易方式。外匯相比股票來說,入門很容易,不過要成高手需要一段時間,模擬帳戶交易或投一個小資金的真實帳戶實踐都是不錯的實踐方式。
6.一個外匯交易賬戶。現在有些地方的開戶最低限額已經降到了幾百美元,開戶這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容易做到的。
總體來說需要進行開戶和操盤這兩個步驟:
一、 開戶 目前炒外匯保證金所講的開戶實際上就是炒外匯所使用的平台的選擇,可以使用的平台非常多,目前在中國的IB(經濟人)也很多,點差各不相同,有固定的,也有浮動的。
開戶時注意的幾點:
1、資金的安全性方面要必需選擇有監管的,最好是受多國監管的,否則多為對賭平台或黑平台;
2、交易成本方面要盡量低(當然也不是越低越好,要在合理的范圍),IB最好不加點,不加傭金的;
3、平台穩定性要好,行情和交易速度反應及時,不出現滑點;
4、服務好,開戶流程簡單方便,出入金方便即時。
二、 操盤,是金融證券市場賺錢的核心,這其實是一門科學,我們大多數的投資者其實只是在用自己的感覺操盤,並不了解真正的操盤技術。真正專業的操盤手們都是在用策略操盤,是一系列的科學操盤流程,一般來講這些操盤策略主要分為:
1、趨勢突破交易法(特點是成功率不高,但會盡量放大盈利訂單的利潤,如著名的《海龜交易法》);
2、對沖加碼交易法(特點是需要很大資金來對抗市場,但如果出現行情的歷史性拐點時,則有毀滅性的風險);
3、網格鎖倉交易法(特點是在盤整行情中盈利能力非常強,但行情一旦進入單邊趨勢後,風險巨大);
4、剝頭皮交易法(特點是成功率較高,交易頻繁,每次盈利不多,但要有合理的止損控制和較低的交易成本);
5、周期共振交易法(特點是成功率一般,盈利性不穩定,資金起伏較大)。
這些操盤方法比較專業和具體,需要投資人進行研究和解讀以助於對於匯市的理解以及對投資方向作出判斷。如何炒外匯是一個涉及很廣泛的問題,需要投資者進行不斷的學習和研究。
㈩ 中國主要外匯市場有哪些
從結構上看,該市場亦可分為三個層次:
(1)零售市場,即指客戶與外匯指定銀行之間的市場。1996年7月1日前,為了保持對外商投資企業政策的連續性,保留了過去的外匯調劑中心的做法,專門為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外匯調劑服務。外商投資企業買賣外匯的價格按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牌價(中間價),加收0.15%的手續費,不實行價差的辦法。可以說外匯調劑市場也是統一外匯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1996年7月1日實行外商投資企業銀行結售匯以後,外商投資企業結售匯既可到銀行辦理,也可到外匯調劑市場辦理外匯買賣。到1998年12月1日,外匯調劑業務停辦,外商投資企業,例如摩根士丹利、嘉盛、德國銀行、福匯環球金匯等結售匯均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
(2)批發市場,即銀行間外匯市場。外匯指定銀行在辦理結售匯業務的過程中,會出現買超或賣超的現象,這時,外匯指定銀行就可以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交易,平衡其外匯頭寸。
(3)中央銀行與外匯指定銀行間的市場,主要是央行可以適時以普通會員身份入市,進行市場干預,調節外匯供求,保持匯率相對穩定,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匯市場進行調控和管理的有效途徑。凡在中國境內營業的金融機構,其之間的外匯交易,均應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