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化私募公司四大天王是誰
中國私募基金四大天王的趙丹陽、劉明達、但斌、楊駿。
雖然業內對趙丹陽在3500點時就早早地退出廣為詬病,但事後看,他清盤旗下信託計劃卻緊隨巴菲特躲過了2008年的A股大劫難。而江暉與馬宏在2008年暴跌之時卻依然享有難得的正收益,如今業績依然不差。
大部分公募基金經理則被認為是巴菲特的偽弟子。他們公開宣稱價值投資,但普遍每年300%的高換手率,板塊、熱點輪動的追逐,倡導價值投資的他們,往往陷入趨勢投資、技術投資甚至概念、信息炒作上。
在公募基金中,堅持價值投資取向的實踐者屈指可數,包括博時基金的價值風格組、富國基金投資總監陳戈、匯添富基金投資總監張暉等。
傳說18年 (至2007年)中以8000元變成20億元的「民間股神」深圳林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園,則被認為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投機主義者。
盡管林園有些惱怒巴菲特的提法,但依然無法阻止人們送他「中國巴菲特」的稱呼。林園的選股鐵律是:「我只買我了解、能算清賬的公司股票,只做有底的投資。」他曾經煽情式地公開宣稱:「牛股就是我創造的,我不買,它就不升;我不拋,它也不會跌!」
風險大:
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首先源於其相對較長的投資周期。因此,私募股權基金想要獲利,必須付出一定的努力,不僅要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還要為企業帶來利益,這註定是個長期的過程。再者,私募股權投資成本較高,這一點也加大了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此外,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風險大,還與股權投資的流通性較差有關。
股權投資不像證券投資可以直接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其退出渠道有限,而有限的幾種退出渠道在特定地域或特定時間也不一定很暢通。一般而言,PE成功退出一個被投資公司後,其獲利可能是3~5倍,而在我國,這個數字可能是20~30倍。高額的回報,誘使巨額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PE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