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風險投資中的天使輪,A輪,B輪,C輪,D輪都是什麼
我們經常聽說某某公司拿到天使輪投資了,某某公司已經A輪融資,某某公司已經C輪融資了,那麼這些投資中的天使輪,A輪,B輪,C輪,D輪背後都是什麼考量?
我們都知道,風險投資就是對於創業中的風險進行管控而進行投資,那麼依據風險的等級,就有了不同的投資分級,目的就是逐輪遞進,一步步排除風險。
天使輪:面臨海量的創業項目,天使輪融資就是那個天使,雖然有些項目,甚至都不能稱之為項目,很多都是一個想法,聽起來不靠譜,但是天使基金願意掏錢去嘗試,可見,天使輪的成功率很低,如果一個公司拿到天使輪投資,那麼這輪融資就是天使輪,這個階段大部分都沒有產品,基本就是一個想法,如果拿到天使輪融資,說明投資人願意去嘗試,看看想法能不能實現。
A輪: 天使輪的錢花的差不多了,然後,什麼時候開始融A輪?什麼樣的創業公司,能拿到A輪?答案是向投資人證明,你成功規避了「天使輪風險」的項目。
什麼是「天使輪風險」?天使投資,冒著血本無歸的風險給你錢,就是相信,你至少有組織團隊、做出產品的能力。拿到錢,你要證明你沒有辜負信任。
有很多天花亂墜的創業者,拿了天使輪後,做不出產品,或做出的產品一塌糊塗;或者沒有領導力,很難找到優秀的員工追隨。這些都是「天使輪風險」。
等天使輪的錢花得差不多了,產品還沒做出來,可能的風險,就演變為確定的現實。A輪投資人是不會投你的,而天使投資人也只能怪自己眼瞎,把錢往水裡投。而這個項目,就會因為沒有新的資金注入,死在這里。
那麼反過來,如果創始人做出了好產品,搭建了好團隊,用戶數量迅速增長,得到用戶認可了呢?那麼恭喜你,「天使輪風險」被排除,A輪投資者,會「解鎖」你的估值上限,到原來的3-5倍。
B輪?:
這一關「創業游戲」,要排除的是「收入風險」。在天使輪有了團隊、產品、種子用戶後,你到底能不能找到「收入模型」?
什麼叫「收入模型」?就是到底誰,會在你的產品里,為什麼而付錢?付多少錢?有多少人付錢?當你找到你的核心業務、關鍵要素,並產生持續的、快速增長的收入時,說明你的產品被用戶真正接受了。
恭喜你,這時候,你就可以進行B輪融資了。B輪投資者,會在A輪估值的基礎上,繼續「解鎖」你2倍左右的估值。
這樣,又一個風險被排除了。
C輪
拿到C輪投資後,這時你要排除的,是「運營風險」。你可以把單點成功的商業模式,擴張到線下的全國,或者線上的全網嗎?你可以管理迅速擴大的團隊嗎?
這時候,很多公司,開始引入職業經理人、專業運營人才,幫助公司夯實基礎,攻城略地,搶奪市場份額。
但是,創業公司數百上千家,而最終能佔大市場份額的,必然是少數。這一輪戰爭,是最慘烈的戰爭。百舸爭流,只過幾艘。
於是,這時候就出現了著名的「C輪死」,也就是大批的創業公司,會死在這一輪。
D輪:
D輪投資人,基本就是為上市准備的投資銀行等機構。
創業公司經過一輪規范化、股改、業績沖刺,終於滿足了上市公司要求,就有機會在中國大陸、美國、香港等地區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從一級市場,變為在二級市場交易。
上市,就是打敗了大BOSS,正式結束一輪輪的「打怪升級模式」游戲,得到獎賞,並進入無限的「地圖探索模式」游戲。在短暫的慶祝之後,立即出發。
㈡ 天使投資是股權投資嗎 天使投資如何確定股權結構
一、天使投資是股權投資嗎
企業投資通常分為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兩大類。股權投資是指購買公司的部分所有權,通過轉讓或分紅實現增值收益,而債權投資則要求企業到期償還本金和利息。股權投資進一步細分為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即股票投資)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即私募股權投資)。天使投資本質上屬於股權投資。
對於初創企業而言,天使投資是以股權形式進行的,即通過股份分配成為初創企業的股東。投資者通過持有股份獲得股權,並享有公司經營中相應的權益和分紅。不過,天使投資相比傳統股權投資規模較小,且投資周期較短。
二、天使投資如何確定股權結構
接受天使投資意味著創業者團隊需要分配一定的股權。合理確定股權結構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簡單的分配原則:
1、一般情況下,初創公司融資時,個人天使投資者的出資規模通常介於100萬美元到1000萬美元之間。公司應讓出10%到20%的股份較為合適。當前業績、經濟環境、融資金額和項目首捧情況等都會影響公司與投資人的談判話語權。創業者切勿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出讓過多股份,以免對公司的運營管理產生不利影響。
2、融資數額通常不需要過分精確,也不需要復雜的財務估值模型。大致估算一下維持到下一輪融資所需的金額即可。下一輪融資可能很快到來,也可能拖延一段時間,因此要確保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存活至少18個月。創業者應學會自我造血,避免過度依賴融資。
3、創始人在融資時應始終掌握控制權。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對各個股東的股權進行合理分配。規則包括:(1)股東在公司創立初期及運營時投入的資金;(2)股東個人的專業能力:技術、管理、市場等對公司業務的影響;(3)股東可以為公司帶來的資源:如客戶;(4)股東對公司長期持股的意願:希望快速變現與希望長期經營的持股比例差異;(5)股東是否全職為公司工作。
4、融資階段包括天使、A輪、B輪直至IPO。理想情況下,創始人應始終為最大股東,直至IPO。天使投資最好不要超過25%;預留15%作為期權池,確保下一輪融資時仍有30%的股份可供融資發展。沒有天使投資,直接進行A輪融資,則最好不要超過20%;A輪和B輪融資不要超過30%;以此類推,到IPO時,投資人的股份最好不要超過50%。境內模式下,創始人最好仍處於控股地位,作為實際控制人並簽署一致行動協議。
5、如果企業由兩個合夥人組成,一個佔60%,另一個佔40%,務必確保至少有一人擁有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