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股和中國的股票有什麼區別
美股和中國的股票差異:
1、設立背景差異:
中國股市:為解決國企的融資問題,是由頂層向下設計的,受政策影響較大。
美國股市:起初並沒有過多的監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場的力量占據主導。
2、市場主體差異:
中國股市:以散戶為主體,投資跟風、追漲殺跌,市場不夠有效。
美國股市:以機構為主體,主體傾向於價值與長期投資。
3、公司上市要求差異:
中國公司:上市為核准制,企業要上市得經過發審委的批准。
美國公司:股市沒有監管的歷史,企業上市為核准制,保證紕漏信息真實完整即可。
4、交易時間差異
美國股市:交易時段為美國東部時間的上午9:30至下午4:00,沒有午間休市。在美國夏令時期間,也就是4月到11月初,對應北京時間的晚上9:30至凌晨4:00;在美國冬令時期間,也就是11月初到4月初,對應北京時間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
中國股市:交易日為每周一至周五。採用競價交易方式的,每個交易日的上午9點15分至9點25分為開盤集合競價時間,上午9點30分至11點30分、下午13點00分至15點00分為連續競價時間。
5、投資門檻差異
美國股市:每筆交易不限股數,只買一股也可以操作。
中國股市:一手起步,一手即100股,也就是說至少需要交易100股。
6、買賣時效性差異:
美國股市:可以做日內交易,即當天買入的股票可以當天賣出,而且沒有漲跌停限制。
中國股市:實行的T+1制度,當天買入的股票要等第二天才能賣出。
注:此處中國股市一般指A股。
補充資料:
美股,即美國股市。廣義:代表全球股市。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總體上美股和中國期貨市場的區別有很多,主要包括:保證金的不同、交割時間的不同、波動幅度的差異等,是不同的兩個市場,交易規則也不相同。所以交易方式談不上類似,雖然看上去也是開盤收盤,也是K線,也有相同的指標,但兩個市場的區別很大。
參考資料:網路 美股網路 中國股市網路 A股
㈡ 原油ETF是什麼
原油ETF是什麼?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能源之一,原油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占據重要位置。境外市場主要通過商品互換、商品基金及相關ETF(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和相應的股票、債券等途徑和方式投資商品或原油市場。原油期貨因其價格連續、交易便捷、代表性強,成為國際原油價格最主要的指標。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的WTI原油期貨和洲際交易所(ICE)的Brent原油期貨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原油價格基準。相比原油期貨,原油ETF的發展歷史相對較短。
誕生時間及活躍度
全球第一隻原油期貨ETF誕生於2005年,當時世界經濟強勁復甦,全球原油需求增長明顯,農產品等初級產品價格加快上漲,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之後,原油價格步入一個全新的快速上升通道,全球經濟始終處在高油價壓力下。投資者希望能有一種便捷、成本低廉的方式投資原油資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上第一隻原油ETF應運而生。
成立於2006年4月10日的USO(United States
Oil)原油期貨ETF,雖然成立時間較第一隻原油期貨ETF晚了近一年時間,但當時全球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國際原油價格仍處於高位,大批投機者紛紛轉入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場。由於之前已有多隻原油期貨ETF推出,原油期貨ETF的投資方式已逐漸被市場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USO逐漸發展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原油ETF。
從交易活躍程度上看,國際原油期貨交易十分活躍,而原油期貨ETF不如原油期貨合約。比如2013年,WTI原油期貨活躍合約日均成交58.8萬手,Brent原油期貨活躍合約日均成交63.4萬手,作為原油期貨的伴生品,原油期貨ETF規模偏小,數量有限。其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一般都有發達的相關期貨市場與之配套,投資者往往偏向於選擇更為熟悉的原油期貨作為投資工具,同時由於原油期貨ETF與原油現貨價格存在誤差,從而降低了原油期貨ETF的吸引力。
原油期貨ETF需繳納管理費,且交易遠不如原油期貨活躍,那些有原油資產配置需求的大型機構和有套保需求的涉油企業,更傾向於直接參與原油期貨交易。
2.類型及規模
按照ETF注冊地為統計口徑,美國是當前ETF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國家。美國的ETF規模佔到全球ETF總規模的70%以上。法國、加拿大、德國等資本市場較為發達國家的ETF規模也較大。亞洲的日本和韓國也躋身ETF規模全球前十國家,尤其是日本的ETF規模近400億美元,佔全球ETF總規模的2.33%。還有相當多的ETF選擇在澤西島、盧森堡等"避稅天堂"國家注冊。目前歐洲地區的ETF數量為114隻。
當前,全球最大的ETF是SPDR S&P500
ETF,規模超過1550億美元。全球商品ETF中規模排前6位的均來自於美國。此外,歐美地區還出現多隻以能源相關企業作為資產的ETF,供投資者選擇。
全球第一隻原油ETF是ETF Securities於2005年7月推出的ETFS Brent 1Month Oil
Securities,該ETF注冊地為澤西島,以美元進行定價和結算,在London Stock Exchange、NYSE Euronext、Deutsche
Borse等交易所上市交易。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後,原油ETF現已較為成熟,目前全球原油ETF數量超過20隻,總資產規模超過21億美元。這些原油ETF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士等國,但總體數量仍較少。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原油ETF共有10隻。
成立於2006年的美國USO原油期貨ETF是當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原油ETF,其在2009年2月曾達到42.9億美元,此後規模有所下降,截至2014年5月規模為6.1億美元。該ETF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投資標的為美國西得州中質原油(WTI)和部分短期國債。不過,USO持倉並不局限於WTI原油期貨,同時還可能持有ICE的低硫輕質原油、取暖油、汽油、天然氣及其他石油燃料期貨等。
除傳統ETF外,近些年市場上還衍生出了反向及杠桿型ETF。目前,在國際市場上,2倍杠桿做多/做空ETF是主流,杠桿倍數最多為3倍。根據彭博(Bloomberg)的數據,截至2014年5月,全球共有195隻杠桿ETF。美國是反向及杠桿型ETF規模最大的國家,共有11隻,其中包括6隻杠桿型原油ETF和5隻反向型原油ETF。
ProShares公司是美國最大的杠桿ETF管理人,旗下擁有UltraDJ-UBS兩倍做多(UCO)、UltraShort
DJ-UBS兩倍做空(SCO)等多隻原油期貨ETF。但是,不管在產品數量還是產品規模上,反向及杠桿型商品ETF都屬於非主流產品,在全球ETF市場佔比較低。目前,境外反向及杠桿原油ETF總規模超過1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