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大卫斯文森股票投资债券投资

大卫斯文森股票投资债券投资

发布时间:2025-05-25 04:23:07

A. 投行业必看书籍

投行业必看书籍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投行业必看书籍,希望您喜欢!

投行业必看的十本书

1、斯蒂芬-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银行并购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并购真的给股东带来了价值?驱使管理层不断收购或被收购的动机是什么?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和银行管理层在并购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戴维斯用许多亲身经历的案例和访谈讲述了许多典型的并购故事。作为一种复杂而且不稳定的金融机构,银行并购可能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并购,所以了解银行并购无疑就了解了并购的核心。

2、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罗斯的大部分言论都充斥着狂妄自大的气息,但考虑到他的宏大功业,这样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炼金术》中,他试图建立金融市场的所谓“反身性”原理,即投资者与投资标的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且用这种原理来解释整个社会科学。为了证明他的理论,索罗斯声称他运用自己的对冲基金进行了“历时实验”,包括实验期和对照期。这个历时实验发生在量子基金最辉煌的时期--1986年至1987年。

3、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再发现》(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价值再发现》一书收录了大本晚年发表的最有价值的文章和演讲,不仅涉及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学原理,还涉及货币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内容。大本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所以他在华尔街并不是受欢迎的人。几十年过去,今天的读者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体会他的教诲--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信奉,对风险控制的执着以及对频繁交易的厌恶。这些教诲在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执行。

4、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个证券研究领域的书籍全部被焚烧了,仅仅凭借这样一本书,这个行业也必将重建。

作者没有建立任何精确的学术模型,却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学术和实践之间。他既不向浮躁的现实低头,也不向自大的学术低头。通过众多纷繁复杂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非常具体的基础上。虽然以知名股票投资家着称,但作者的《证券分析》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债券和优先股,而且其价值并不逊色于股票部分。选择良好债券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为选择良好股票的艺术,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远比人们想象的紧密。

5、理查斯-盖斯特:《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清晰详尽的投资银行学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讨论了广义投资银行业的每一个领域——证券承销、并购咨询、资本市场、销售与交易、证券研究、零售经纪和基金管理,还探讨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者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难能可贵的是,盖斯特特别注重探讨投资银行界,并将华尔街史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盖斯特的重点描述放在华尔街,但他并未忽视欧洲和日本。遗憾的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监管政策是美国的政策。这些政策或许不能解释其他国家投资银行业的深刻变化。

6、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没有撰写过什么专业着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写给伯克夏哈撒维公司股东的信。他每年都重复一些似乎早已过气的言论,例如现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层的重要性,在折扣价格购买资产的重要性以及“为增长付出恰当代价”的重要性。仅仅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伟大——在目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财务”。人们往往把巴菲特视为财务和税务专家,但他在鉴别公司经理人方面的才能无人能及。其实他的每一句话都可以归结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只是用一种非常简洁朴实的方式来表达而已。

7、布鲁斯-格林威尔:《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

价值投资究竟是什么?它应该购买濒临破产的低价股,还是购买气势如虹的蓝筹股?从格雷厄姆开始,产生了许多价值投资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经理人拥有独特的模型和选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与格雷厄姆差别不大。格林威尔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来最成功的价值投资经理人——马里奥-加比利、沃伦-巴菲特和保罗-索金等等,分析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指出了在绚烂的投资行为背后的枯燥无味的模型。作为一位学者,格林威尔对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畅文笔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价值投资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8、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资产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

作为金融学家,伯恩斯坦指出,尽管有效市场的存在使大部分证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价值,但是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来优化自己的回报。这本书花了大量时间讨论投资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什么是风险,为什么要用方差来度量风险,以及股票为什么对债券具有很高的溢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讨论尤其重要。

9、理乍得-费里:《指数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费里是一位投资组合分析师,也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信奉者。他通过实证数据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经验证明,积极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败市场是不现实的,所以最佳的投资策略就是把资产妥善配置到各种指数基金中去。

这本书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数编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数基金怎样做到尽可能模仿指数?怎样克服流动性、交易成本和税收方面的困难?那些与有效市场假说矛盾的“增强型”“基本面型”指数基金有可能成功吗?为什么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数基金发展很慢?费里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说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管理基金仍然占据着全球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份额。

10、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作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绝大多数同行的业绩。史文森举出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持续取得佳绩是何等困难。与我们想象的不同,他并未吹嘘自己如何成功,而是严肃分析了其他人失败的原因——过于轻率的投资决策,不恰当的风险管理,过高的资产管理费用以及“买涨卖跌”的错误心理等等。这些事例证明,心理或许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

B. 家庭资产配置,值得一读

投资者需要有个框架:


股票投资的框架涉及很多行业的分析方法和估值方法,我以后再讲。 本篇文章主要是跳出股票的角度,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我们普通人怎么配置家庭资产,这篇文章融合了 达里奥 ,斯文森,巴菲特,张磊的成功精髓和我自己的思考,可能就是财务自由的圣杯, 请务必读完。


一 . 三位投资大师 财务自由的经验:配置3到5个 预期收益率 10%以上的弱相关资产,在弱有效市场 雇佣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有超额收益,长期持有,大周期内资产再平衡


1. 巴菲特的三种弱相关投资策略

在我学习高瓴资本的投资之前,影响最大的就是价值投资的祖师爷 巴菲特,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资生涯有三大投资策略:低估值投资、合并套利投资及控股型投资 三大投资策略一块组合起来的绝妙之处在于三种投资策略之间是弱相关的 ,使得巴菲特不论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能够大幅超越市场指数。 其中和市场相关性最大的是低估值投资,也就是烟蒂股投资,而合并套利投资和市场是弱相关的。 如果低估投资继续下跌,则巴菲特会买入更多股票,从而转为控股型投资,而控股型投资就和市场弱相关了,巴菲特会介入公司经营,剥离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将多余的资本进行分配,或者用来证券投资,通过上述手段将烟蒂公司的价值释放出来,因为和市场指数弱相关。 巴菲特的三大策略可见巴菲特是深入思考过如何搭配资产组合,一般职业投资的人是靠天吃饭,市场不好,压力会很大, 如何找到几种弱相关的投资及回报现金流,值得深思,巴菲特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方式。


2. 达里奥说 :“ 投资的圣杯就是找到10-15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并创建投资组合。


中国有高瓴资本,美国有桥水基金,作为管理超过1600亿美元资金规模的桥水基金的执掌者,达利欧认为:资产配置有两个主要影响力,一个是增长,一个是通货膨胀。” 达里奥给了投资者一个干货: 投资的圣杯就是要找到15个或者更多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预期收益率 10%),创建自己的投资组合。详细看下面的图。



横轴是投资组合中的资产数量,纵轴是年度资产组合的风险标准差,“年度资产组合的风险标准差”是金融学的一个衡量风险大小的一个术语,数值越小风险越小,赚钱概率越大。


从上面一个图其实得出的结论就是: 资产数量越多,弱相关性越大,长期组合收益率越高。


3. 斯文森 的“耶鲁模式 ”

高瓴资本张磊的老师是耶鲁大学的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 斯文森的投资业绩也非常优秀:年化接近17%的年均回报率持续20多年,最最关键的是这20多年里面只有1987年有负收益,并且仅仅只有-1%左右,包括2008年都是正收益。


大卫斯文森在他的着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披露了他 成功的三大原因:


. 搭建自己的4个弱相关资产组合,每种资产 都雇佣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 ,如果自己比较擅长也可以做。


虽然三位大师已经告诉了普通投资者怎么配置资产,但是 巴菲特的“控股型投资”和 斯文森的“另类资产”对于普通人很难落地,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个可以落地的大类资产,我的理念是: 每年年初制定好大类资产配置的目标比例,然后每一类的资产全部交给有能力的管理人来管理,如果自己擅长,也可以自己亲自下场投资。


1. 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包括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股权投资,一级市场股权的投资我这篇文章不展开,今天只写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包括 A股,港股 ,美股三个市场的投资 ,随着A股市场的开放,这三个市场的相关性越来越大,我把这三个市场的投资作为同一类资产 。股权投资的配置用两个思路:① 选择每个市场的优势行业,配置行业基金 。② 选择过去10年优秀的基金管理人。A股和港股是弱有效市场 ,我建议用 主动基金 ,基金经理的能力完全对的起付出的管理费,美股市场是强有效市场,我建议用被动基金。


① 选择每个国家或者市场的优势行业配置行业基金

高瓴资本重仓中国,重点投资了 消费,医药,TMT,企业服务四大领域,我根据高瓴资本的持仓挖掘了三只长牛基金,主要是 对应消费,医药,TMT三个行业 ,国内暂时还没有专业企业服务领域的基金,主要是因为企业服务这个行业中国刚开始发展,预期未来3年会有大量企业服务的公司IPO。



② 根据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 ,适合在行业基金高估值的时候选择

耶鲁基金能够长期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可以在每一个大类资产领域雇佣到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在国内市场 我最信赖四位主动基金管理人:


2 . “固收+” 资产

没有受过股权类资产的伤,就不知道“固收+”资产的好,这类尤其是适合稳健和年龄大一些的投资者,追求资产的稳定增长,同时这一类资产 和 股权类 相关性不大。

“固收+”资产主要 以债券为基础 ,再辅助定增,可转债,打新,小部分蓝筹股票为增益分量 ,最高可以达到10%到15%左右的收益。


我挑选了国内比较优秀的“固收+”资产,股票仓位都在25%以下:



3. 低风险投资

低风险投资是一个与股票市场弱相关或者负相关的领域,同时有明确的最大亏损或者有一定的安全垫的投资,简单说 就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我原来写过一个折价17%重仓高瓴资本赛道的封闭基金,银华科创 封闭基金就属于一种低风险投资,它当时有17%的安全垫折价,持有2年时间 17%的折价会慢慢收敛到 0,投资者赚的两部分收益:1. 基金净值增长的收益 2. 折价收敛的收益。


还有前两年大火的A股 可转债打新,港股打新, A股线下打新 这些都属于 低风险投资,只要坚持 勤奋 不怕麻烦,多开账户,就能赚到不错的收益,并且这种收益不受大盘走势很大的影响。


投资者想获取这个收益可以通过两个方法:


同时持有2种弱相关资产的优势:


假设你总资产100万,其中股票资产70万(价值投资,年收益 20%), 打新资产30万(低风险投资,年收益 20%)。因为一个原因股票市场突然大跌,70万股票资产缩水20%到 56万,然后把这30万打新资产 补仓到股票投资里面,后期股票资产又涨了20%, 你的总资产变成 103万,通过持有两种弱相关的资产获利 3万。


4. 优质地产或者Reits资产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接触的两个大类资产是优质股权和优质房产,地产这一块我不熟悉,而且起点也很高,超过我的能力圈,大家有需求可以咨询专业的房产置业顾问。

我只说Reits资产,REITs也叫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或者叫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我们常见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不太一样,REITs只投资房地产或者其他不动产,然后租出去,靠收租金赚钱,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一起凑钱买房,然后做包租公包租婆收租金。


REITs 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年都会把当年利润的90%,分给投资者, 据 历史 数据统计, 从1997年到2017年的这20年时间里,美国REITs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1.9%。

另外REITs投资门槛低,几十、几百、几千元就可以参与,流动性也不错,可以像股票一样随时买卖,所以REITs在国外非常受欢迎。

投资领域也从最初的房地产拓宽到酒店仓储、工业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成为专门投资不动产的成熟金融产品。

本次中国版的REITs主要投资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政府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产生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至于为什么本次推出的是基建REITs,而不是住宅和公寓的,也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当前房价较高,政府对房地产仍然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避免资金流入房地产。而且,国内租金回报率太低,一二线城市只有不到3%,房地产REITs毫无竞争力。


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基建投资的火热期,需要大量的资金。


国内A股市场现在只有一个Reits 基金 : 鹏华万科REITs(场内:184801),这个基金也不是纯正的reits , 50%基金资产收购目标公司股权(前海万科公馆),50%基金资产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从这点看,不是纯粹意义上的REITs;




C.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逝世,他有什么成就

斯文森最着名的成就是开创性地打造了所谓的“耶鲁模式”,这一模式如今被许多大学捐赠基金和慈善组织采用,用于管理自身资金。

“耶鲁模式”最突出的亮点便是对多种资产类别进行重新界定,按照资产配置的理念,每年进行再平衡调整,以确保可以在变化的时间和投资环境中,不断追求投资收益的阿尔法,而不是追求市场基准的贝塔。

在过去,为保证低风险和稳定收益,大学捐赠基金主要依赖于固定收益投资。而斯文森主张大学应该加大对股票和另类资产的投资,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风险资本和房地产,而不应仅限于债券。同时,斯文森还通过将投资海外资产,大大降低了捐赠基金对美国国内有价证券的依赖性,从而提高了回报潜力,降低了波动性。

这一模式带来的回报率显然高得多。根据耶鲁投资办公室的数据,在斯文森35年的管理生涯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耶鲁捐赠基金的年回报率为13.1%,收益表现 比60%股票/40%固定收益投资组合高出4.3个百分点。

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逝世

当地时间周三(5月5日),在耶鲁大学长期担任首席投资官的投资界传奇人物大卫·斯文森因癌症去世,享年67岁。

斯文森198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华尔街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短暂工作,1985年回到耶鲁大学,担任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负责人,接管耶鲁捐赠基金。

领航集团创始人约翰 · 博格曾评价称:“大卫 · 斯文森是这个星球上仅有的几个投资天才之一。”前摩根史丹利董事长巴顿·毕格斯也曾说:“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那就是是大卫.斯文森和巴菲特。“

在创造了优秀投资业绩的同时,大卫·史文森还为投资界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基金经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最顶级的投资人之一的高瓴资本张磊,正是大卫·斯文森的得意门生。

D. 关于资金管理(或仓位管理)的思考

我是个懒人,可能也是因为觉得自己投资想法不是很成熟,所以不会写什么,也怕写不好,不过突然想对资金管理或者是仓位管理的想法记录下来,可能这也是不成熟的想法,很多人对仓位管理有非常不同的意见。

这里说的资金管理主要是说可用于股票或者债券等投资的资金的管理,对不能及时变现的或者是不能带来现金的资产不做考虑。

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资金管理方面提出了“75—25”法则,即:持有普通股的资金比例控制在25%至75%的范围,现金及债券则控制在75%至25%的互补区间之中,当股票资产因占比超过75%时,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增加现金或债券比例,当因股票资产占比到低于25%时,则卖出一定的债权增加股票的比例。当然,股票资产与债券(现金)的比例并不是完全铁定的75%至25%,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高估或低估情况以及投资自身的特点设定一个合适的比例,如50%至50%等。格雷厄姆说,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克服人性的弱点;让投资者总是有点事情可做,不至于太单调。同时,格雷厄姆的投资组合非常分散,持有很多数量的证券,单只证券的占比很小。

巴菲特 在现金管理方面喜爱总是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在近10年以来,巴菲特总是保持至少200亿美元的现金,截止2011年6月30日,伯克希尔持有的现金是478.9亿美元。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了通用电气和高盛后,巴菲特减持了部分股票,他减持的理由是:现金偏少,让他觉得不踏实。他对于保持大量现金的理由是:不希望命运掌握他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量的现金可以让人睡得踏实等。事实上,正是由于总是喜爱持有一定的现金,巴菲特才可以安然度过多次经济危机及金融危机,并能够在危机中优秀公司出现非常低估的价格时,还有能力买入,而大部分投资者此时已经失去买卡入能力。巴菲特在资金管理方面堪称完美,是最值得借鉴、学习的投资大师。

卡拉曼 投资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喜爱持有大量的现金。他在《晚上睡得着比什么都重要》的演讲说到:“在过去的25年中,我们试图每天为客户做正确的事情,从不使用融资杠杆,且有时会持有大量现金”,他有时候会持有40%多的现金(如1999年4月30日投资组合现金比例为42.1%)。他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满仓投资简化了投资任务,投资者似乎只要找到的最好的投资就可以了。相对诱人成了唯一的投资准绳,而无需满足绝对的价值标准。此类投资顶多只会带来普通的回报,最糟糕的情就是会产生高昂的机会成本——指错过了下一个出色的投资机会——并承受了出现巨大损失的风险”。同时,卡拉曼的投资组合比较分散,单只证券投资比例不高。

以上都是比较成功的价值投资大师对于仓位管理的最重要和深刻的理解。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模仿和学习。

对于我们身边的人也有仓位管理独特理解和操作较为成功的投资者,仓位管理而投资成功的典型莫过于SOSME,最有代表的是他写的《动态再平衡带来价值投资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体现了SOSME前辈的保守的投资观,也是保证他持续获得收益的法宝。其中对于动态平衡SOSME是这么说的:在详细了解了资产配置理论以后,我对这套理论非常感兴趣。当然,我的动态再平衡理论比史云生(大卫-斯文森)的再平衡理论更为激进一些。他们的配置方法比较简单,举例来说,50%的股票+50%的债券,当股价下跌导致股票资产占比下降时,卖掉一部分债券买入股票,重新恢复各占50%的配比,这是所谓的“再平衡”策略。而我的方法是“动态再平衡”,仍以50%股票+50%债券的配置比例为例,当股票下跌以后,本来就需要卖出债券买入股票,但如果股票下跌越多其分配的比例还会越高。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就是65%的股票+35%的债券了。资产配置的平衡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市场波动越大,动态再平衡策略越有效。

还有比较成功的投资人 东博老股民  无疑,他是仓位最激进的投资者之一,而他投资的历史并不短也获得了很好的投资收益,最近甚至运行了融资买入的策略。详细见两篇博文:《融资融券的思考 》《关于融资的话题》老股民先生一直都是满仓操作,股票价值非常低估时满仓,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如果有相对大幅低估于自己投资股票的投资标的全仓换股。并且在熊市末期考虑融资买入。我说老股民仓位激进但并不代表老股民先生是一个激进的投资者,因为他买入时充分考虑了价格的因素,买入价格拥有绝对安全边际。他在他的《关于实验账户》博文中提到:实验帐户的原则是:不能空仓,不能做差价,不能频繁调换品种,现金分红当天买进,不能有现金,尽可能的长期持股。 对于融资他提出了十个禁忌,这十个禁忌我想应该把大部分人的人都排除在可融资人群之外了。

以上有国内外的投资者对于仓位的理解,有过去的大师的理解也有现在的成功者的理解。但是这些仓位管理是否适合自己呢?我对于仓位的控制又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以上仓位管理方法虽然不大相同,但每个人的仓位管理都是结合自身现状决定的。对于三位大师级人物他们时刻手里保持大量现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需要掌握主动权,在最悲观的时候能有钱买入廉价的标的。而且对于他们的所有资产来说,他们的股票投资实在是太重了。

对于SOSME前辈来说,他保守的性格和投资策略还有成熟的年龄都决定了他需要保持大量的资金仓位。

对于老股民先生来说,全仓投入这只是一个实验账户,并不影响他自己整个资产的收益,而且属于实验性质,满仓实验账户对他的心态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我需要什么样的仓位管理呢?我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首先在年龄上,我比他们任何人都具有优势。其次我只是一个业余投资者,我有稳定的工作为未来投资供应可靠的现金流,这样仓位其实是动态变化的,这个动态变化是我和他们的主要区别。所以我认为我的仓位主要取决于现金的成本和股票的价值,记住是价值。也就是说股票收益能否覆盖现金成本。在熊市中,我持续满仓,但我的满仓和以上大师的满仓并不是一个概念。比如我投入10万元满仓,如果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可以用来投资,那么对于1年后,我现在并不是绝对满仓,因为如果这每个月5000元没有买入股票,其实我的仓位已经降至62.5%,所以对于一个业余投资人来说,在熊市满仓不断并不是激进策略。并没有违背大师们的教诲。但是满仓必须是熊市来说,因为没有更好,没有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标的。比如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净资产收益率平均20%以上的股票,20%以上的年收益,哪有那么多的好事。巴菲特说过,要用桶来装金子,本来我们桶比较小,而且桶确定会慢慢长大,可不可以有金子的时候借点桶来装呢?于是在熊市,大熊市中,我也考虑融资了,首先是无利息的融资,这个最好,但是也存在风险。必须在绝对考虑投资标的安全的情况下融资。我给同事理财,保证4年以后保本,当然这笔资金不大,是可以承受的,即使亏损50%对我的生活和心理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这个就属于无利息的融资。另外我向银行贷款融资8%左右的利息,分期还款,我认为2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就是有利可图,那我可以承担一定风险运行融资,这个贷款用未来收入且本来是用于投资的收入的一部分还款量不太大,不影响投资心理的稳定。另外对于融资融券的融资业务我也没有拒绝,因为融资的利息8.6%也是远远低于现在一些优质股票所带来的收益,至少股息能够覆盖大部分利息。净资产收益率持续稳定并高于20%,我为什么不能用8.6%的融资来做呢?但是融资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因为半年需要还款并重新买入,故得计算你最大能承受的风险,我在2000点一下用了全部的融资额度,这样即使跌倒1200点也不至于被清盘,而且还有后续的资金做保障,那么我在800点还活着。我想这就是我融资的底气。

仓位管理很重要,但是买股票,我更想把做买的一篮子股票看成一个企业,如果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20%,那么以8%的利息贷款,而且保证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不至于现金流断裂而破产。但是如果所拥有资产只有5%的净资产收益率,以8%的利息贷款就没有任何理由。

所以我资金管理的思路就是以企业主的角度看待投资的资金管理。

阅读全文

与大卫斯文森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资公司股票投资收益增值税率 浏览:558
603010股票行情最新 浏览:702
最有价值的投资股票 浏览:42
散户可以买到涨停板的股票吗 浏览:781
股票炒股下什么软件好用 浏览:32
星st股票卖出受影响吗 浏览:992
赌博股票软件 浏览:429
股票武汉凡谷走势 浏览:744
影响股票价格的各种因素讨论 浏览:18
股票赚钱是什么时候 浏览:878
香港港股票查看 浏览:768
广发证券股票质押融资 浏览:428
申银证券股票代码 浏览:255
股票定价买入软件 浏览:728
股票账户有理财怎么取消 浏览:630
马克尔保险股票走势分析 浏览:954
招商证券绑定几张银行卡同时买股票 浏览:6
a股信息技术的股票代码 浏览:571
艾格拉斯股票走势分析 浏览:591
股票流拍影响业绩吗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