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球股市 > 美國股票中國房產歐洲

美國股票中國房產歐洲

發布時間:2022-06-20 22:40:31

⑴ 昨夜美股和歐洲股市大跌對中國股市有影響嗎

不會太大影響,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基本穩定,即使面臨外部沖擊,政府有工具和能力保持經濟增長穩定,為股市和匯市穩定運行帶來良好基礎。

美股自1997年以來首次觸發熔斷機制,市場哀鴻一片。此次暴跌導火索是國際油價崩盤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深層則是長期資本估值過高帶來的市場泡沫化。暴跌暴露出的多重風險值得警惕。

首先要警惕原油市場繼續劇烈波動的風險。短期來看,國際油價下跌壓力繼續存在。隨著疫情全球擴散,封城限行等措施相繼推行,遭遇重挫的國際原油需求短期內難以改觀。

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在減產談判失敗後,必然會圍繞市場份額展開爭奪,價格戰或在所難免。國際原油市場不確定性陡增,讓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加大。

(1)美國股票中國房產歐洲擴展閱讀

美聯儲日前緊急大幅降息50個基點,非但沒有緩解市場焦慮,反而浪費了珍貴的「彈葯」,面臨把基準利率和長期國債收益率推向零的壓力。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的報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供應側沖擊,此時採取醫療衛生政策和定向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為重要。有機構呼籲,相較力不從心的美聯儲降息,政府為新冠病毒檢測買單可能更有效。這次美股暴跌還暴露了估值過高帶來的虛假繁榮不可持續,由此造成的長期結構性風險值得警惕。

此次美股暴跌已經拉響警報,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值得警惕。有2008年金融危機前車之鑒,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政府都有責任採取措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為全球經濟穩定發展注入信心。

⑵ 美國真的要對中國動手么,中國的房產,股票能撐住么

人不能貪。房子,在你能承受的范圍內,買來自己住就怎麼也不虧,中國的城市化率還比較低,所以從一個較長周期看房價還是看漲的許多地方還沒有進入房價穩定的波動周期,股市、房市泡沫破了之後誰倒霉?首當其沖的是那些開發商、基金,然後就是炒樓炒股票的人,高回報必然帶來高風險,又想享受收入又不想擔風險哪有這樣的好事。許多理財專家都講過,要多渠道的投資,注意是投資,就是說我今天投下去1元不是為了我明天賺10元,而是等我賺不到錢的時候這1元有個合適的成長,這個周期都是以十數年為計的,以中國股市25倍的平均市盈率來看,25年後你能拿回買股票的成本,如果股票價格不變那麼你的投資翻了1倍,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只要憑著一顆平常心即使出現什麼情況也不會有太大損失。郎教授說的那些是很危險,但即使真發生了又怎樣,日本是失去的10年,可是到現在他們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還是比我們高啊,他們在很多領域還是領先我們啊,豐田車不照樣是世界第一?美國動手只是讓你把不該你有的錢吐出來而已,更何況我們和香港、泰國、越南不一樣,我們的政府是很強力的宏觀調控不是說說而已的。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主要還是以商業用房也就是寫字樓為主,供給大於需求,可是中國的房地產還是民用住宅跟老百姓相關,老百姓的剛性需求一方面穩定房價,如果泡沫破了對老百姓還是好事呢。

⑶ 股票和房地產有什麼相互關系

當前國內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決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學者也紛紛發表宏見,縱論是真牛市還是幻像。但這里我不想點評股市火爆背後的原因,想關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後,那些獲豐厚收益而暢懷開心的股民們會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別是到底會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擴大自己的消費上。

真正意義的個人浮動資產

在過去,中國經濟主要是靠投資拉動,政府行為處於主導。但現在已經慢慢過渡到靠內需推動的時代,居民的消費行為對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這個重要性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居民在消費傾向上的微小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都能凸現出來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個人資產,消費完全由收入決定,而絕大多數的收入就是靠工資,而工資高低又是由宏觀經濟,更准確地說,宏觀經濟中的實體部分來決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費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宏觀經濟作用,特別是國家政策和政府投資的作用。那時候,條件好一點的人能有一些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或者一點黃金,再後來,又開始擁有些國債和企業證券。中國居民們逐漸累積屬於自己的個人資產,其消費模式也不再是當月吃光工資,有多少用多少,而會開始做長遠決策和短期決策相結合,跨期消費。但這些個人資產收益小而穩定,資產價值幾乎不會發生波動,也不會對居民的消費發生任何意外的沖擊和干擾。

1991年國內股市開通,中國居民們開始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浮動資產。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幾輪牛市熊市變換行情讓很多人積累了大量的股票資產,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股市的陰晴變化之快,股價的變化無常。相當比例的人因為股市行情的一點波動就會使生活處境和消費能力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房子有了價格

中國居民的經濟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還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產市場的放開。這意味著住房不再是免費發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買賣了,有價格了,而且這個價格還會變化,且變化還很快、很大。

當資產價格變動引起居民消費的變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富效應」。這個話題在國外已經被研究了很長時間。如前面所說,因為現金和銀行存款、債券等資產價值變化很小,一般人們主要討論股票市場和住宅房地產的財富效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曾因為創立「生命周期消費假說」而獲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莫迪格亞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勞動收入不變,財富每增加1美元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支出增加5美分。從那時起,資產價值變動對消費的財富效應就逐漸成為經濟學尤其宏觀方針政策研究的一個討論重點。莫迪格亞尼的5美分論斷也被廣泛引用,包括成為美國宏觀經濟決策的參考。

之後的研究雖然對這個論斷有一些微調,但總體上經濟學界承認,財富變動會引起消費變動。

學者們開始區分股票價值變動對居民消費的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長期和短期效應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僅僅影響當前消費支出,還是會作用到很久之後的消費決策。直接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變富了,至少手頭變闊綽了,就想多花錢了。

有人就此質疑,股票盈餘還停留在賬面時候不存在這個效應,「紙面財富」只有真正賣了、套現了、落袋為安了,才可能算是財富。但如果套現了,那隻是一次性收益,該股民不會預期將來每次都遇上好運氣,不會認為自己的一生收入(勞動收入+資產收益)真的發生重大改善,那麼最多有短期效應,長期來看就沒有什麼了。所以,有人認為間接效應更重要。

直接和間接效應

所謂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是指股票價格的變動,會被人們認為是重大的宏觀基本面信息,導致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居民的消費支出。簡單來說,股市上升會讓你對未來更加樂觀,你因此增加消費。你會預期到未來收入會增加,那麼何不現在就開始消費。但如果如此去理解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那股市財富效應就變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如果股票上升本身就不過是個傳導信號的作用,並不是效應發生的真正根源,股價和消費只是有形式上的統計關聯�correlation而不是真正的因果關系(causality),那就沒必要過多關注股票價格本身了,還是回到經濟基本面來看消費了。

所以,對股票的財富效應是不是在真正「發生-結果」機制意義上的存在,學界還是有很多爭議。不過筆者以為,可以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理解股市間接財富效應:股市獲利,即使沒有套現,感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悅,也會增加消費,犒勞一下自己。

宏觀經濟學界主流的看法認為,股市的財富效應存在,而且正反兩面都有:即股票價格上升會刺激消費,那麼股票下跌也應該打擊人們的消費慾望,抑制消費支出。所以,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崩潰,多國股市價值短短一年內損失一半多,美國和很多發達國家的政府、央行、學界都曾出現很大恐慌,十分擔心因為股市的災難,造成居民個人資產價值劇烈貶值,人們的生活消費支出會大大萎縮,那麼整個經濟都會陷入沉重衰退而難以自拔。但這種擔心卻沒有來到,美國和歐洲各國的居民消費支出不僅沒有出現大幅度降低,反而還保持相當的堅挺。中國其實也經歷過類似的階段,不過我們的股市沒太經歷互聯網泡沫,漲跌周期跟國際股市不是很同步,加之股市在中國經濟比重還是不算很大,一直以來很少有人去關注過股市的財富效應這個話題,所以決策層和學界都根本就沒有過這個擔心。

為什麼股市暴跌不會拖累居民消費支出呢?美國和歐洲各地很多學者開始爭論起來。有的說是股市財富效應的不對稱性,股市掙錢時候人們會被誘導增加開支,股市虧錢時候人們不會增加開支了,但至少也不會減少消費,也就是說,居民消費不容易向下調整,有剛性。

這時候,格林斯潘提出,股市暴跌不拖累消費,因為房價漲了。人們之前注意到,雖然1997年以後美國房地產市場就開始復甦,但自2001年以來,美國房地產市場才開始持續強勁上漲。格林斯潘就此提出,房地產價格強勁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十分強勁,足以抵消股市崩潰對人們消費的負面影響還有餘。

格林斯潘的論斷啟發了很多人去深入思考這個問題,有很多學者開始研究房地產的財富效應,以及跟股市財富效應的關系,研究基本都確認了房地產財富上漲對居民消費不僅有顯著正面效應,而且比股市的財富效應要大很多。

有關研究者一般認為,這首先是因為,房地產資產比股票資產的受眾面更大、分布更均衡。幾乎人人都會擁有住房,歐美國家比例一般在60%-70%,又因為房產稅,有錢人也不會擁有非常多的房子,這不像股票,股民比例畢竟不如買房比例那麼大,股票資產更往往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金融大亨掌握了絕大部分。

這樣,股市漲跌,只直接關繫到一小部分有錢人的資產價值,而偏偏這些有錢人的消費傾向還比較低。但房價一漲,就一下影響到非常多的人的財富,其程度不是股市所能比擬的。股市不如樓市的財富效應大,還因為,股票短期波動很大,人們一般很難知道到底自己的股市資產到需要用的時候能值多少,但房價一漲,人們一般就認為會持續很久,至少短期內不會很快被逆轉,所以敢相對放心大膽地擴大消費。

在國內,住房價格自2002年來也暴漲了很多,引發了大量非常激烈的辯論,但在宏觀層面主要集中在高房價蘊含的金融風險問題,比較少地直接談到對居民消費總量的影響。很多人會認為,房價高企會抑制居民消費。但事實是不是如此呢?筆者正在做有關研究,但在沒有細致和系統的研究之前不敢斷言。畢竟,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剛剛興起,還很不成熟,有關金融配套也有很多地方跟發達國家不一樣的地方。

總的來說,股市和樓市的財富效應,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在國內討論得還不多,但隨著經濟進步、居民個人資產的迅速累積和金融市場的成熟健全,其在宏觀經濟運行全局中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很有必要給予高度重視。

⑷ 為什麼美國債務危機了,歐洲債務危機了,股市還要漲,中國經濟這么好,股市還在一直跌呢

經濟問題太大了,而且相互關聯,需要一定的功底。
中國股市不漲的原因的多方面的,擴容太厲害是原因之一,還有就是中國的機制不健全,不保護股民的利益,還有就是大家都對中國的經濟看跌,不願意去持有中國經濟的多頭。等等
高利貸問題沒有關注過,應該是銀行借不到錢,就去找私人借,但是現在投資沒有收到預期的回報,借的高利貸還不上,老闆或跑路或自殺,問題就顯現出來,被大家關注了。
保障房建設問題沒有政府講的那樣目的單純,要調控房價,他們擔心中國經濟著陸,用這種政府投資的方式去拉動中國經濟,我沒聽說要地方建設保障房,所以不了解,不可妄言,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繼續貪污腐敗,中飽私囊,維護集團利益。

⑸ 美國股市昨天大漲,歐洲也漲、周邊都漲,為啥中國股市下跌

這是控制住的,金融就是莊家開盤,有接盤的,也有退出的,總有人想抄底,也有人想拋售,不管怎麼賭都玩不贏莊家,莊家操縱的漲跌,輸贏都是大機構的

⑹ 美國刺破中國房產泡沫,為什麼中國不刺破美國股市泡沫

美國經濟危機後順應市場自然就降了,所以大量資金進入科研創新和實體經濟,這樣就造就了很多偉大的公司。中國人口眾多,第一,如果刺破地產泡沫,很多銀行會破產,為什麼08年所有銀行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允許破產?第二,05-15年很多准一線和二線城市地鐵高架機場項目大規模的建,地產泡沫破了政府賣地收入銳減甚至賣不出地,那麼全國幾十萬億的地方政府貸款怎麼還?銀行不要破產?第三,大部分老百姓兩代六個口袋湊夠首付,每個月一家人省吃儉用還貸,刺破泡沫多少人家破人亡?第四,多少關系戶、央企、上市公司都在屯房,缺資金了就賣幾套,他們的房子沒處理完降價了就是國有資產流失和股市暴跌。總而言之,08年是最好的時機,12和14年也有機會。現在,泡沫大到不能刺破的地步了,一破經濟倒退20年,無數人破產失業。尤其今年疫情全球經濟危機,只能逐漸從房地產盡量抽出資金,為實體經濟和科研助力,扶持中小企業保就業,保民生。在未來5年沒穩中緩降,逐漸到12-14年的價格水平。最後不得不說,李嘉誠的眼光和經驗真實獨到,他撤退的時機是那麼的精準!!!

⑺ 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股市的關系如何與美元兌換歐元的關系與我們國內股市的關系

歐洲債務危機首先導致對歐元和歐元區經濟的不信任,歐元匯率降低,歐洲股市下跌,美元成為避險貨幣匯率看漲,而美國股市也會跟隨歐股下跌,全球股市有聯動性,進而對全球股市消極影響

⑻ 美股暴跌波及全球,對美國房產長期收益有直接影響么

可以看到,美國房地產的收益表現介於美股和美債之間,年化收益率約為9.1%,標准差為7.6%。同時,35年以來美國房地產指數的最大回撤僅為16.86%,而美股的最大回撤高達近40%。

可以說,美國的房產是穩健投資的絕佳選擇。因此,投資了美國地產項目的投資人,對於這次的美股大調整完全不用慌。

閱讀全文

與美國股票中國房產歐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業績預告時間規定 瀏覽:531
長齡股票上市時間 瀏覽:773
有獨立走勢的股票 瀏覽:112
買賣股票資產損失 瀏覽:419
新梅股票重組 瀏覽:136
影視類股票怎麼投資最好 瀏覽:81
中科曙光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698
司太立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87
高收益股票投資組合的股票市值 瀏覽:817
現金資產佔比股票 瀏覽:96
微信股票資金安全卡怎麼更換 瀏覽:228
百度宇信科技股票 瀏覽:961
股票農業銀行轉賬時間 瀏覽:854
齊家員工股票 瀏覽:813
新三板深圳股票賬戶 瀏覽:698
同花順怎麼查找相似走勢股票 瀏覽:635
口子窖股票最新行情 瀏覽:613
股票賬戶異常監控 瀏覽:494
航新科技股票代碼是多少 瀏覽:698
股票賺錢非常快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