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清楚香港金融危機的詳細內幕等信息資料
索羅斯是九七年七月二日開始阻擊泰國銖的,迫使泰銖與美元脫鉤且大幅貶值,繼而橫掃東南亞,東北亞,最後來到了香港。 時任特區財政司的曾蔭權,在決定反擊索羅斯的老虎基金及其同夥量子基金前,曾往北京,得到中央政府的首肯,以及朱鎔基總理的公開支持,說,中央政府將以傾國之力,協助香港維持金融穩定與繁榮。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二,香港排行第三。說香港無力維持自身的金融穩定,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香港開埠以來,實行的是完全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由貿易,自由港,五六十年代以後,在經濟上實行積極的不幹預政策,即大市場、小政府的政策。正是因為此一制度,才使得地少人多資源匱乏的香港,在亞洲躋身四小龍,獨享東方之珠美譽。也正是因為此一制度,外資自由進出,融資不受任何規限,使得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九七回歸,對索羅斯來說,是個契機,如果從陰謀論來考慮,阻擊港幣,壓低港股,的確對特區新政府有政治上的打擊,但是作者應該了解,香港人只認錢,不講政治,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港英政府,總有那麼一小撮,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大罵,以發泄不滿。這不足為奇。如果從香港現實出發,港股在回歸前已經累計升幅,並屢創新高,達到歷史高位,在沒有實體經濟支持下,出現泡沫,並被索羅斯窺中機會,並加以阻擊,可以說,那完全是商家在商言商的商業決定。人家找到了好時機,你沒看到,我也沒看到。所以咱發不了財,只能在這里發言。 索羅斯,作為運籌帷幄的統領,不僅要能夠領兵打仗,還要善於布局,以期達到全殲對手的戰略意圖。索羅斯在東南亞做到了,並大獲全勝,在香港卻慘遭鎩羽。 決定與索羅斯對決,曾蔭權是流著眼淚下決心的。他不是擔心斗不過量子基金與老虎基金,而是擔心破壞了香港的聲譽,他不忍心香港市民的財富無端端地被索羅斯空手套白狼地席捲而空,他不甘心由他自己親自背上破壞香港行之以久並足以使香港長期穩定的積極的不幹預政策,香港的金融地位一旦因此受損,他將無顏面對六百萬市民。但是如果讓索羅斯捲款走人,那他更對不起香港市民。所以決戰前的部署,在秘密中進行了。 香港股市從當時最高點的一萬六千多點,下跌到六千多點,最後穩定在八千多點,香港政府因此獲利數百億港幣,反觀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總共虧損超過二十億美金,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從此銷聲匿跡,為什麼?倒閉了。各位客官除了還能看到索羅斯偶爾露崢嶸以外,還看到他有什麼作為? 香港政府當時的外匯儲備九百多億美金,外匯基金三千多億港幣,就憑這,足以應付索羅斯的阻擊並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中央政府傾國力協助,前往北京,首先,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匯報,同時力陳利弊,繼而請求批准,這是程序,不是求救。朱鎔基總理在公開場合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也不過是口惠而實不至,話雖不好聽,事實如此,因為香港政府動用的不過區區七百多億港幣而已,以一己之力,足以抗衡,何用牛刀? 香港政府慘勝打贏了索羅斯,卻進入了史無前例的長達五年的通縮期,九八年以後,香港百業蕭條,股市樓市均下跌百分之六十以上,市面景象,慘不忍睹。什麼是蕭條?什麼是衰退?那可比這次的美國金融風暴猛烈的多。有鑒於此,中央政府作出重大決定,幫助香港度過難關,那就是開閘放水,允許內地旅客前往香港旅遊。僅此一特殊政策,令到當時的香港入境旅遊人數中內地遊客從九六年以前的一年一百二十萬人次,達到二零零零年的一年一千兩百萬人次,增長之迅猛,空前絕後。為香港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香港經濟復甦,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 索羅斯,是能人;香港政府,有能人;當時的中央政府,有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