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價值評估的主要方法
1、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2、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利折現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獲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獲得的股利,以此類推……,k代表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3、收益法之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 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 r: 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公司估值是投融資、交易的前提。一家投資機構將一筆資金注入企業,應該佔有的權益首先取決於企業的價值。
公司估值啟示與要點:
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普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多採用相對估值法,相對估值法通常採用市盈率(市價與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凈率(市價與每股凈資產比率)等指標,而計算市盈率或市凈率指標時,所依據的財務指標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
由於核算方法的變化,新准則能顯著改變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投資者根據這些指標做出買進或賣出決策,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投資者必須重點關注新准則下核算方法有哪些重要變動。另外,投資者需謹記:
1、市場領先者通常擁有更高的估值。
2、大部分市場只有老大、老二、老三,其它都無足輕重。
3、必須有成長計劃讓公司業務超越目前狀態,從而維持估值。
4、根據創建(復制)的成本來估算公司價值是愚蠢的行為。真正的價值在於顧客、收入、成長前景,而不是公司創建時花了多少錢。
⑵ 股票估價模型計算公式
股票估價模型計算公式主要有三種:股息貼現模型、市盈率估價模型和市凈率估價模型。
首先,股息貼現模型是一種基於公司股息分配情況來評估股票價值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的價值應等於其未來所有股息的現值總和。計算公式為:股票價值=未來各期股息的現值之和。例如,如果一家公司未來每年的股息支付預計為1元,且投資者要求的回報率為5%,那麼使用DDM模型,該股票的價值就可以通過計算未來各年1元股息的現值之和來得出。
其次,市盈率估價模型是另一種常用的股票估價方法。市盈率是指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它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市盈率估價模型的基本公式為:股票價值=市盈率×每股收益。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為10,每股收益為1元,那麼其股票價值就可以估算為10元。
最後,市凈率估價模型則是通過比較股票價格與公司賬面價值的比率來評估股票價值。其計算公式為:股票價值=市凈率×每股凈資產。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評估資產重型的公司,如銀行和房地產企業。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凈率為2,每股凈資產為5元,那麼其股票價值就可以估算為10元。
總的來說,這三種股票估價模型各有特點和適用場景,投資者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模型進行股票價值評估。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模型提供的都是理論上的估算值,實際股票價格還會受到市場供求關系、宏觀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使用這些模型時,投資者還應結合其他分析方法和市場信息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