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港股中的基石投資者,錨定投資是怎麼回事
基石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
按IPO發行價格承諾購買一定數量的股票,有限售期(6~12個月),起市場定心丸的作用
錨定投資者(anchor investor)
沒有禁售期,從股票詢價階段介入
B. 什麼是科技股(TechShares)市場錨定資產
所謂科技股,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產品和服務具有高技術含量,在行業領域領先的企業的股票。
比如:從事電信服務、電信設備製造、計算機軟硬體、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有線數字電視、生物醫葯製品的服務與生產等等的公司通稱為科技行業。目前,科技股在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很難區分。
C. 港股中錨定投資的相關流程是怎樣的
錨定,是新股上市發行IPO,在國際配售之前,和承銷商提前下單商定拿貨 (一般比較好的項目,也是比較難拿到貨的)
D. 錨定者是什麼意思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指投資人會以某一個初始值來作為今後分析判斷的依據。
一般投資人最經常「錨定」的就是某一隻股票的買入/賣出的價格。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是以10元/股的價格買入股票A的話,那麼他會在12元的時候容易做出賣出的決定,而如果要股價在8元時拋售就會猶豫不決。
錨定效應會使投資者過於針對於某一價格形成投資決策,而不是根據股票本身的價值做出買賣的決定。錨定效應造成最常見的後果就是:1)如果是牛股,那麼在拋售後,股票繼續一路上漲,由於不願意比自己賣出價高的價格再買回來,結果只賺到了牛股中非常小的一段收益 2)如果是熊股,則由於股價不斷下跌,但不願意拋售股票,甚至通過加碼買入來試圖降低成本,因為他認為股價已經低了。但是這個「低」是相對於他買入的價格而言的,而不是股票本身的價值而言的。所以,會經常有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會有巨額虧損的現象。
因此,錨定效應造成了投資者不能以客觀第三方的角度來分析股價,而願意以自己買賣股票的價格來判斷股價是高了還是低了。然而,股票價格真正的決定因素還是內在的價值。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以股票本身的價值對應目前的股價來判斷是否值得持有或者拋售一隻股票,而不應該以相比自己買入/賣出的價格改革去做出投資決定。
打個比方,消費者願意花200元去買一瓶茅台酒,而不願意花50元去買一瓶紅星二鍋頭。盡管50元價格只有200元的四分之一。
E. 什麼是anchorinvestor是否翻為錨定投資者
是的。
為了上市,公司和投行都在考慮「基石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基石投資獲得數量預先確定的股票,有一段禁售期,將按IPO價格購買。它們同樣也在尋找「錨定投資者」(anchor investor)。這一類投資者沒有禁售期,但他們是在詢價第一天、而不是在IPO啟動前夕參與其中,而且他們是IPO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F. 請教什麼是錨定投資者,與基石投資者的區別是什麼
錨定投資者是指在投資過程中根據歷史信息,指標作出片面判斷,並以此作為投資重要決策的市場投資者。
一、指代不同
1、主要投資者:又叫主要投資者,指的是組織某輪籌資的公司或個人,通常也是交易中投入資本最多的。
2、基石投資者:主要是一些一流的機構投資者、大型企業集團、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屬企業。
二、作用不同
1、主要投資者: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在西方國家,以有價證券收益為其主要收入來源的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各種福利基金、養老基金及金融財團等。
2、基石投資者:基石投資者的引進實際是對公司基本面和發展前景的肯定,這給市場帶來了很大的信心。
三、特點不同
1、主要投資者:股票的持有者包括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市場參與者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即以自然人身份從事股票買賣的投資者。
2、基石投資者:基石投資者需要承諾購買,且上市後鎖定3到6個月。同時,基石投資者不能重復進行申購,特別關鍵的是基石投資者要在公司的招股書中披露,需要公開一些相關信息。
G. 港股錨定投資流程是怎樣的港股錨定投資中簽概率如何
港股錨定投資流程主要是新股上市發行IPO,在國際配售之前,和承銷商提前下單商定拿下一定比例的股票,在路演和簿記開始前即明確表達了投資意向、並在路演和簿記第一天就下達的訂單,港股錨定投資中簽率和乙組打新中簽率差不多,理論上分貨的時候並不優待錨定投資者。你可以通過艾德一站通app參與港股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