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工智慧晶元直連大腦,「腦機介面」大突破
近日,我國首例「腦機介面」反應性閉環神經刺激系統植入手術順利完成。該系統的植入,意味著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腦機介面」高新技術產品已經走到了全方位臨床使用前的最後一步。
據悉,閉環反應性神經刺激系統為「腦機介面」在臨床領域的重要應用, 該技術通過將人工智慧晶元植入顱骨,顱內電極植入腦內,晝夜無間斷監測腦電節律,一旦預測到即將發生的癲癇就會啟動外源性干擾節律,直接阻斷致癇灶內的癲癇形成。
賽博朋克技術的又一次實現
對未來 科技 感興趣的朋友應該對《賽博朋克2077》 游戲 不陌生,在 游戲 中,你可以體驗到不同的「黑 科技 「帶來的新鮮刺激感,例如機器人、AR、VR、仿生人、記憶移植技術、智能追蹤武器等。而作為其中代表性的技術之一,仿生人技術與此次的腦機介面就有異曲同工之處。
仿生人 是將機械與人進行結合,人可以通過機械獲得更好的能力,通過「讀取」大腦的基本指令實現對機械的控制。
而腦機介面則要求我們不僅需要讀取大腦中的信息,還需要可以「寫入」,即除了能夠感知信息之外,還要能做出反應。作為是一種用戶界面,用戶可通過計算機讀取腦中的信息,經過計算處理,讓信號轉化為相關的反饋指令,計算機可以接受大腦傳來的命令,或者也可以發送信號到大腦。
正如新聞所提到的,腦機介面不僅可以做到檢測危險信號,同時還能對其進行干擾和阻止,從而防止危險行為發生。醫療領域有了腦機介面技術,更多的患者即將獲得重生的希望。
腦機介面技術的發展歷程
據悉, 腦機介面的形式,可按照在大腦中的採集位置分為非侵入、半侵入式和侵入式三種。 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是否對大腦採用有創口的手術方式來獲取神經元信息。其中,非侵入式模式僅作用於頭皮;而半侵入式則將設備植入頭皮和大腦皮層之間;侵入式則完全植入大腦皮層。
腦機介面技術看似很科幻,其實早在20世紀,人們就已經開始對其進行研究了。
在20世紀70年代,人類第一次對面向運動功能的腦機介面進行研究,並證實了猴可以在閉環的操作性條件作用後快速學會並可以自由地控制初級運動皮層中單個神經元的放電頻率。不過該階段大多都是對動物進行研究,直到20世紀90年代,面向運動的腦機介面有了迅速的發展,人們可以通過技術實時捕捉神經信號,並控制外部設備。
得益於多年來對動物進行的實驗基礎,腦機介面技術逐漸應用到人體,早期的植入設備例如人工耳蝸等可以幫助用於恢復損傷的聽覺、肢體運動能力和視覺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高位截癱青年Juliano Pinto通過腦機介面技術逐漸恢復下肢運動功能,同時利用人工外骨骼技術驅動外骨骼機器人行走,從而實現開球。
在我國,浙江大學也曾在2020年完成了國內首例植入式腦機介面臨床轉化研究,患者可以利用大腦皮層信號精準控制外部機械臂與機械手,實現三維空間的運動。
近年來,隨著腦機介面技術的不斷發展,眾多企業也開始在腦機介面領域布局。
說到腦機介面,馬斯克投資成立的神經 科技 公司Neruallink公司可以算是該領域的代表企業了。Neuralink曾給實驗豬的大腦表層植入過晶元,然後將豬的大腦運動無線傳輸到電腦上觀察。他們還曾在猴子的手臂和手上植入了同一枚晶元,讓猴子可以用意念控制游標移動,接住 游戲 里移動的乒乓球。
在對人體的「侵入式」腦機介面研究中,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提供了更安全的方法,它讓開顱的尺寸縮小到只有硬幣大小,從而減少對大腦的創傷。
除了國外的 科技 公司,近年來,國內也出現了一批以腦機介面為主營業務的高 科技 企業,例如研究侵入式腦機介面方向的創立於2011年的博睿康 Neuracle公司,2016年創立的科斗腦機 科技 公司、2019年創立的寧矩 NeuraMatrix和優腦銀河 Neural Galaxy,以及2021年創立的腦虎 科技 NeuroXess 等。利用腦機介面、人工智慧等技術,為醫療、 娛樂 、生產等領域提供技術支持。
結尾
縱觀腦機介面技術發展的幾十年間,人類對腦機介面的研究從動物到人體,從微創到無創,從醫療領域到生活其他各領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有一些擔憂。畢竟腦機介面里植入的晶元,它不會有像人類一樣的 情感 變化,在面對決定時只有演算法決定下的執行,不會出現猶豫的情況。而人類是有 情感 的,一時的危險性意識行為可能只是想想而已,並未想要付諸行動。如果搭載了腦機介面可能就會直接執行該行為,給 社會 安全帶來威脅。
參考資料:
❷ 股票買入賣出
選擇什麼樣的股票進行投資是贏錢的一個方面,股票的買入賣出時機是硬幣的另一面。缺一樣就賺不到錢。即所謂選股與選時的問題。先談談我對後一個方面的理解,拋磚引玉吧。這里談的時機是指戰略時機,遠非戰術層面的東西。
先提觀點:選擇在企業剛剛進入成長期時戰略介入,進入成熟期時戰略退出。
如同每個產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樣,每個企業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Stages of introction, growth, maturity, and decline. 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用詞不專請見諒)。
導入期也是投入期,企業表現默默無聞,沒有知名度,也沒有多少市場。企業的第一任務是要生存。這個過程有多長,沒人知道,80%的中小企業只有這個階段,然後就像路邊的小草,還沒開花,就被踩死了。
成長期未必到來,如果有了市場,有了利潤,超過了break-even point,盈虧平衡點,並且市場和利潤越來越大,這個時期就來了。在四個階段中這個時期的上升斜率最大,有時利潤呈幾何級數增長,因為基數相對較低的緣故。時間跨度因企而異。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利潤不斷增長,品牌也得以建立。各項促銷費用,研發費用也通常較高。
在成熟期,企業的市場份額相對穩定或者緩慢增長,利潤也是如此,顧客忠誠度得以體現,大量競爭對手涌現。Merger and acquisition (並購) 也常發生在此階段。
在衰退期,市場份額和利潤開始下滑,有時企業不得不進行價格戰來維持市場份額,由於強勢對手的涌現或者新興替代市場的出現(沒有這個要素企業能更長久的保持成熟期)導致客戶忠誠度下降。營運費用高企,企業負擔沉重。
當然,判斷一個產品的周期比判斷一個企業的周期來得容易很多,不過道理相通。我想說的是,從資金利用效率來看,我們最應該戰略介入的時刻正是企業處於成長期的前夜,假如市場定價機制有效的話(短期無效,長期來看是有效的)。我們可以享受斜率最陡的一段升幅。同理,我們戰略退出的最佳時間應該是企業進入成熟期的時刻。當然,你可以選擇處於成熟期的股票來買,享受合理的漲幅以及穩定的分紅。大多數人也容易為這樣如日中天的企業所迷惑而趨之若騖。但你不得不承認,你的資金應該有更合理的去處。這也是我為什麼很少投資blue chip, 大型藍籌股的道理。現在買MacDonald或者Coca-cola,就算是Buffett, 你還能期望當年的收益嗎?Buffett對於Coca-cola的做法好像是要陪企業終老,我不敢苟同。當然, 投資是一把double-edged sword,投資blue chips,由於這類公司較為透明,運行較為成熟,投資者可能獲得穩定的回報;而投資成長股則可能獲得超額回報,但不太容易看的清,踩空了翻船的事情時有發生。我的看法是,投資者一直讓投資伴隨企業到成熟期甚至快進入衰退期的話,很可能自己的投資也會失去成長性,而進入stage of maturity。
某雖不才,但能身體力行。投資於張裕B和天士力的做法正是這種投資哲學的體現,當然成效如何有待檢驗(目前投資收益分別為288%和135%,時間為14個月和19個月)。買入時我基本確認這兩個企業已經進入成長期,企業只要不斷成長,現價不太高估,我就不關心大盤1000點還是5000點。我也告誡自己,就算自己在某隻股票上賺了1000%甚至更多,但決不和股票談戀愛,當我判斷(判斷錯對是另一回事)企業進入成熟期時我會賣出而不顧自己驕傲的感受(其實就是虛榮)和情感因素,道理很簡單,一定還有處於成長前夜的股票的。投資者的第一原則是要對投資負責,而不是對企業負責,the point is to optimise your investment. 這算是我的一點個性吧。
如何判斷一個企業處於哪個時期呢?呵呵,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難,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比如中集,你就很難定義,它的業務量和利潤額已經不小了,市場份額也很高了,但它適時地推出了新興業務,延伸了自己的市場。對於普通集裝箱,毫無疑問這個產品進入了成熟期,但這個企業現在不僅是集裝箱了。如果沒有這個戰略騰挪,我說你別買了,現在我不敢說。集裝箱業務從star變成了cash cow, 但他又培育了半掛車這個problem child/question mark, 難說不變成另一個star的。 總體上,我感覺中國大多數企業沒有進入成熟期,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我傾向於中國資本市場定位水平可以高一些。如果我們把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看成一個處於成長期的企業,有人認同嗎?但是要找好企業,因為不好的企業走不完四個階段就完了。
我還是斗膽談一談這個問題。總體而言,企業是否進入成長期,我看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
1. 市場在快速成長嗎(包括已有市場和由新技術革命衍生的新興市場)?
2. 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戰術手段得當嗎(包括利潤導向,產品結構,激勵機制,企業戰略執行力等因素)?
兩個因素都具備了,就有可能得到利潤和市場份額的雙線快速增長。
對於業務單一型的公司,處於什麼時期相對容易判斷一點。主要看他的主導產品/服務的市場是否趨於飽和,他的主導產品/服務的市場份額是否趨於飽和。比如中材國際(有所得罪了,這個票現在表現很好,呵呵),其主導產品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不怎麼有「夕陽」工業一說呢?國內的基建潮已至高峰,公司的國際份額也已不小),但其市場份額仍然有提升空間(由企業的成本和技術優勢帶來)。如果企業主導產品不變,那麼即使企業沒有走完成長期,至少也離成熟不遠了。何況這個產業的國內部分受政策影響偏大。我個人判斷中材國際的水泥工程業務用不了3到5年就將進入成熟期。問題是,企業經營者清楚的看到了嗎?Yes, 我們應該做這樣的假設(要不他沒資格坐在那把椅子上),那麼下一步就是要看企業將要培育什麼新業務了,這種新業務的市場有多大,企業在新業務上的競爭力如何,這種新業務和原有業務有多大關聯性(這決定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反觀張裕,國內葡萄酒,保健酒等市場可謂方興未艾,目前以年均約18%的速度增長。張裕的國內市場份額雖然第一,但也僅20%左右,有提升空間。而張裕的利潤提升速度顯然超過了市場份額增長,這說明企業的成長是良性的。張裕的國際化剛剛起步,也有提升空間。在解決了產權機制和激勵問題之後(盡管有許多人詬病),企業明確了利潤導向,完善了產品結構,並且加強了執行力。06年年報顯示三費增長得到了控制(佔比仍然有下降空間),毛利率則得到了提升(仍然有較為確定的提升空間),應收帳款和負債率均顯示企業的財務穩健。高分紅則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現金流的健康和贏利的可靠性(Reliability of profit is a matter of Chinese peculiarity)。因此我說,初步判斷企業處於成長初期,盡管張裕並非沒有缺點。
說個簡單直觀的辦法來參考業務單一的B2C型企業,那就是看廣告。企業處於前兩個階段的時候,廣告篇幅長,因為人們不了解;而成熟期的企業篇幅短,是reminding advertisement,因為僅是要提醒人們記住這個品牌,這個企業。比如宇通的幾個廣告較長,告訴你一些信息,旨在建立品牌,而nestle的咖啡廣告有時就剩了一句話,一個畫面,旨在提醒並維護品牌忠誠度。你覺得宇通的客車和雀巢的咖啡哪個成長性更好呢?我有點偷換概念了,把企業換成了產品,就那個意思吧。判斷企業是要紮根於判斷主導產品之上的。
對於多產品和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判斷起來要困難一些。需要分清主導業務和次要業務之間的比例關系和各自成長前景,不過道理是相通的。根據波士頓矩陣提示,企業產品或服務可以分為四種:stars (明星業務,市場成長快並且市場份額大),cash cows (現金牛業務,市場穩定或者無大增長但市場份額大),problem children/question marks (問題小孩或者問號業務,市場成長快但市場份額不高或者尚未形成良好的現金流),以及dogs(狗業務,市場成長及市場份額雙低,有可能形成現金漏洞)。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四種類型可以相互轉換。同時,企業可以根據情況推出新業務並且調整產品/服務結構。比如上面提到的中集,他的集裝箱業務基本上是屬於現金牛,市場份額大但增量不大,如果企業沒有新業務支撐,顯然他已經不再適合投資了。優秀的管理層總能未雨綢繆,提前預見未來並且作好准備。因此我們看到中集適時地培育了道路運輸車輛這個新業務,現在可能尚未形成良好的現金流,是個question mark,但有可能轉換為明星業務。同時由於產品比重的變化從而帶來了結構的調整。所以不能簡單判斷中集的成長期已過,至少他的部分業務是具有成長性的。類似中集的還有港機。
再比如重慶啤酒,他的啤酒業務是個 cash cow(西南市場佔有率為45%),正在培育的治療用乙肝疫苗是個典型的question mark。如果這個新業務培育不起來,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現金流,或者這個業務佔比過低,那麼這個企業就是處於成熟期的。反之,則企業處於成長初期。問題是,這里的不確定因素很大,事實上新業務處於導入期(二期臨床還沒完,上市還早),風險仍然很大,生物醫葯產業天生又具備高風險性(天壇生物的疫苗倒是上市了一段時間,較為成熟,但死了個人,股價馬上從07年3月27日的30.98元跌到了3月30日的25.15元),因此重啤的新業務客觀上是具有雙重風險的。比較重啤和中集的新業務,應該說重啤的風險更大,回報可能更高(目前只是可能)。而兩個企業的新業務中,中集的新業務和舊有業務多少是呈現一定相關性的,啤酒和生物醫葯又有多少關聯性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企業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是個大問題。所以盡管難以斷定重啤處於哪個時期,但綜上所述,現在應該不是戰略介入的時機。為什麼我不提倡在企業處於導入期就戰略介入(往往價格更低),是因為風險過大,具有賭博性質。
有人認為,介入股票一定要結合市場,當市場低迷時,容易低估,反之容易高估。這話不錯,但未免小家子氣了點。真正的戰略介入不應該首先看市場臉色,而是要首先看企業的成長。因為市場告訴我們,歷史告訴我們,成長的,尤其是高速成長的,總是容易被低估的。當然這話不是說任何時候以任何高價格買入高速成長股都是合理的,價格/價值比始終是價值投資的核心,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我們取2001年6月14日和2005年6月6日這兩個間隔約4年的特殊的日子。前一天上證指數沖高至2245.12(標志著上一輪牛市的頂峰和新一輪熊市的開始),收盤2202.11點,後一天上證指數沖低998.23(標志著熊市的最低谷),收盤1034.38點。以收盤點位計算,指數回落52.98%。同日深成指數收盤分別為4734.98點和2729.20點,回落42.36%。4年熊市下來哀鴻遍野,個股慘不忍睹。但我們發現這樣一些股票,他們在那兩個日子裡的收盤價格分別為(為方便比較,全部復權處理):
2001年6月14日 2005年6月6日 上漲%
煙台萬華 34.30 41.06 19.71%
伊利股份 71.60 80.47 12.39%
中興通訊 61.12 79.17 29.53%
雲南白葯 56.24 77.84 38.41%
鹽湖鉀肥 21.53 34.78 61.54%
金融街 37.19 48.91 31.51%
雙匯發展 26.70 39.97 49.70%
振華B 1.457 2.529 73.58%
中集B 43.87 122.86 180.05%
張裕B 12.08 18.04 49.34%
這意味著,在4年熊市中,在大盤下跌約一半的過程中,持有上述股票仍然有相當不錯的收益。換句話說,完全看市場臉色行事的人,就算4年前成功逃頂4年後成功抄底,他們仍然要為這些股票付出更高的價格。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企業在這4年中是高速成長的:
2001年凈利潤(億) 2005年凈利潤(億) 4年復合增長%
煙台萬華 1.01 6.18 57.29%
伊利股份 1.20 2.93 24.98%
中興通訊 5.70 11.94 20.30%
雲南白葯 0.75 2.30 32.34%
鹽湖鉀肥 0.81 5.16 58.87%
金融街 1.51 4.09 28.30%
雙匯發展 1.71 3.71 21.37%
振華B 1.92 12.08 58.37%
中集B 5.43 26.69 48.90%
張裕B 1.72 3.12 15.99%
我們看到,復合增長率最低的張裕也達到了16%,鉀肥,振華,萬華三家高達57%以上。由於上市時間較晚,蘇寧,金發,茅台等等成長股並未列入。有意思的是,這批樣本企業和中國證券市場上的tenbagger 企業有著驚人的重復度(參見本人tenbagger的帖子)。當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烏雞變鳳凰的事情是能夠發生的,同樣我也決不相信這些企業能一直高速增長,我會保持對於這些企業的長期跟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戰略忽略市場因素而去全力搜尋這種高成長的股票呢?還是跟隨市場趨勢進退有序呢?姑且不論兩種方法操作的難易度,至少在這些高成長股中,市場中的「精明者」是占不到什麼便宜的。所以我的結論是:無論市場如何,高速成長股都值得持有。50%的市場爆跌下,你仍然找不到比持有這些高速成長股更有效的辦法。
有時花時間去琢磨市場還不如潛心研究企業,找出企業的快速成長時期。然後戰略介入,簡單持有,直到企業失去成長性,進入成熟期,再戰略退出。這樣遠比不切實際的期盼每次都能成功逃頂,成功抄底的做法來得簡單有效。大智若愚。這個道理不是什麼人都懂的,呵呵。
當然,買入成長股不等於一切結束,無須跟蹤。一方面,不會有永遠高速成長的股票,我們買入的企業隨時在發生變化,成長期沒有固定長短;另一方面不同企業步入成長期的步調不會一致。兩方面因素結合,會導致不同企業的價格價值比發生變化,從而帶來預期投資回報率的變化,這樣就使得我們持有某一隻股票的時間跨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通常會相對長一些而已。因此buy and hold只是表象,內功是不表現出來的,只是buy and hold的話,無論如何,都應該送一頂偽價值投資者的帽子,呵呵。
我也反對看圖選股或者跟隨趨勢選股,或者所謂在研究企業基本面的基礎上,結合技術面因素和市場趨勢作出決定。我一再堅持認為,個股的短期走勢受到太多短期因素影響,理論上說,人們是無法明辨各種短期力量對比的,即使一定程度上把握了市場趨勢,你也很難把握個股的趨勢,所以我對股票短期價格走勢基本持不可知論態度。這也是我反對無論出於短期,中期,還是長期投資還是投機股票而運用技術分析的主要原因。人類證券史本身發展至今,找不到一種技術分析方法而放之四海皆為准繩,也找不到一種技術分析一再有效。這個道理如同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樣簡單。反證法也將輕易揭穿這種信念的虛偽:如果真有一根一再有效的四海皆可的准繩,100萬一根也好,1000萬一根也罷,只要你我負的起,你我還會有其他選擇嗎?至於市場趨勢,我還是慎言一些:短期內有一定實戰價值,但不適合所有股票。畢竟研究市場從根本上來看,是在研究價格,你永遠無法從市場趨勢中研究出企業/股票價值。
之所以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重復不可為而為之的動作,大概只能從人性角度或者心理層面去尋找答案了:人們,尤其是投資股票的人們,大多具有貪婪而懶惰的本性/心理。就算你明確告訴人們,世上沒有Midas Touch(金手指),但你永遠無法使所有人不相信其存在。話說回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永遠感激搏弈派,趨勢派,技術派的信奉者的,正是這些人一手導演了市場短期錯誤的可能性,從而帶來市場長期糾錯機制的必然性。否則市場的一切始終都是合理的,又怎麼產生超額回報/超額損失呢?怎麼誕生Warren Buffett 這樣的虛擬經濟市場英雄和無數非自然死亡的投資失敗者呢?
選擇優秀企業,當其處於成長初期介入,從長遠看,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因為市場不大可能給予處於這樣時期的企業過分的估值水平,如果身逢熊市,更應該竊喜了,你很可能得到更好的價格,如果不是,也不要緊,付出一點時間成本,仍然能贏回超額利潤。同樣,在企業成長期走完或者剛進入成熟期而離場也是明智之舉,這時企業的合理市盈率往往會向20倍以下靠攏,如果身逢牛市退出,你就得貨了,如果不是,也不要緊,你至少能鎖定利潤。然後去找下一個成長的企業,復制你的成功故事。冀望超額回報,在我看來,只是兩點內容:
1.找到成長的企業 (選股);
2.定位企業的成長(選時)。
今天談的主要是定位企業的成長,也即選時。我的言論有局限性,針對的是追求合理超額回報的一群投資者。而選時的問題還包括追求合理穩定回報(比如高分紅)和追求非理性超額回報(比如市場熱度膨脹狀態下的題材,重組)的人,這里涉及到常用估值方法,市場趨勢,產業環境,以及一些無法說的清道的明的事情,本人並不在行,故此不在此帖討論范圍之內。
有時間的話,再談談選股的問題。
❸ 對於股票市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你對股票有什麼經歷呢
我2007年接觸股票,那年剛好參加工作。除了以前學校生活,開始接觸一些什麼的新事物。06年大牛市,股市最高到了六千多點。整個 社會 都在談論股票,雖然我遠在西南一個人口僅有十萬的五線小縣城,也逃不開股市的影響。當時的工資1400元,因為剛剛參加工作,很多東西都需要添置,所以基本上是沒有存款。受股市影響的不僅僅我一人,我姐也聽到了很多股票的情況。有一天她約我一起買股票,然後我們就到當地建設銀行開了戶,還一同開了基金賬戶。過了幾天賬戶就開通了,我們二人商伏殲迅量一下,我姐覺得建改扮設銀行好,最好我們就買了一手建設銀行的股票,當時建設銀行的股票是9元多,因為我沒有錢都是我姐拿出的錢,我欠下她四百多五百塊錢。我的股票生活就開始了。
2009年,我的工資已經從一千四漲到了1700元。但是還是沒有錢,又想買股票就只能是工作發了就趕快全部取出來,轉進股票賬戶。有一個處的特別好的同事,他基本也是月光。有時候就把他的工資也徵用過來買股票,也沒有任何依據的買,憑感覺買。我們都沒有錢了又把股票賣了對付生活。其中印象很深,十元附近買了中國石化,賺了五十塊錢,賣了特別的高興。因為大盤行情很好,所以這個期間雖然一樣不懂,到2009年七月份總體賺了1900元,大概一個月的工資。我們八個同事約著去騰沖玩了幾天,剛好也就花了2000元左右。感覺其他同事在花自己的工資,而我在用股票賺的錢 旅遊 ,成就感滿滿的。
股票反彈到了三千多,以後就開始了慢慢的熊途。我的工資在慢慢的增長,投入的資金也在緩慢的增加,但是我的賬戶資金卻在不斷減少。突然發現股票不賺錢了,但是嘗過股票賺錢的甜頭,又捨不得放棄。而且公司發展也剛好到了低谷,必須要有一個出路。最後還是決定學習股票。開始惡補股票知識,買了很多書《日本蠟燭圖精解》《股票趨勢分析》《股票作手回憶錄》《華爾街的崛起》等等。還在電腦上看陳浩老師早年的股票教程《炒股一招先》,一邊學一邊實踐,每學到一個方法就迫不及待的實施,結果始終是失敗。從2009年到2014年大概虧損了一萬塊錢左右。期間我姐拿出五千塊錢,讓我幫她操作,她的賬戶也是虧損了50%以上。
先寫到這里吧
金融行業從業十幾年,說起這個話題那簡直幾天幾夜都說不完!我就簡單對股票以及炒股的經歷。
第一:入市前,入市前從事多年二手房,06年那個時候地產還沒有升溫,賺錢也就維持生活。到了07年08年房價開始啟動,吃了一波紅利有點小錢。二手房中介這個活沒啥大姨大媽都能幹,左手客戶右手缺此房源天天打電話邀約帶看真是累啊。這時候考慮找個「坐享其成」的行業。偶然接觸一大佬,經過深聊打算入市,那時候聽說08年之前那是大牛市真賺錢。就這樣入市了。
第二:學習階段,剛入市看著紅紅綠綠的K線那真上癮啊,波動就是錢啊,做著美夢一天10%很快就住別墅了!通過網路查如何炒股怎麼學,先是學習了廣通理論,感覺成長很快肯定能賺錢。實盤入市就買上建設銀行,正好也是建行 歷史 上少有的跌停的時候。虧不少的割肉了。事後回頭看那個懊悔啊,從割肉後那就是至今的 歷史 最低點!又買了海南航空結果一樣就不用說了。
第三:痴迷階段,10年房產限購我就徹底轉型到股票市場,閉門造車研究軟體指標形態。什麼MACD,KDJ,均線布林等,以為找到了戰勝股市的法寶。再實盤操作還是虧成狗!最後虧的都不看賬戶了,好處是一直看盤積累盤感,一直堅持著。
第四:小成階段,從虧損繼續研究摸索,我相信肯定能盈利,穿梭在各種股票群和高手論壇。偶然一次機會接觸到波浪高手,才知道股票有規律。開始學習介入的機會。賬戶也從虧損中解脫出來,股市也從長熊市中逐步築底。逐步有了方向,操作也又了節奏。但是對股市還是沒有必勝的信心,學的越多發現對風險的恐懼越來越大。
第五:牛市後的迷茫,學習了各種理論恰逢牛市,市場送給我幾倍的利潤,為啥是送給我的那?因為牛市所有股票都是幾倍,都賺錢!把市場的機會當成自己的本領!尾巴開始翹上天。2015年6月後熊市開啟,躲過大頂部成功逃亡但是殊不知後邊還有股災1.0到5.0在後邊等著,獲利會吐很多大倉位套牢,又一次迷茫了。
第六:大徹大悟階段,熊市炒價值,技術失效就是跌,看著盤面股票才開始研究這些上漲了價值牛股,為啥一些過猛穿越牛熊?最終回歸市場價值,回歸操作節奏和機會把握。才算走上快樂炒股之路,有底有信心,賬戶自己逐步增長完美的曲線是那麼美麗。
最後總結股票是叫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想離開欲罷不能。貪嗔痴疑慢在這里表現的淋淋盡致。學習技術提高水平的階段也是修心得階段!想有所大成從修心開始吧。
我的經歷比較曲折。
10年入市。當時開米線店,每天去市場買菜,跟老婆藏了一個心眼,每天偷著攢個一二百,多的時候五六百,最後攢夠了13000元,連襟說可以放到股市裡,我就開了個賬戶放進去了。當時什麼也不懂,就是挑最便宜的買。第一支票是泰山石油,第二天就賣了,賺了700多,高興的不得了。一開始賺了點小錢,但過後就開始虧了,最嚴重的時候是2011年,虧的還剩6000多點。從那以後我開始學習,在767網站上學了很多,還有唐能通的老鴨頭,季價托,陳文圖的火箭升空,風中燭,後來也學過王子的量學,還有翻倍黑馬的技術,每天都看。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季價托,還有黃金分割,從那以後都靠這幾個看盤。2014年的牛市賺了一些,不到20萬。股災又跌回去很多,抄底海欣食品又賺了一些。經過這兩年又賺了一些,毛衣站踩雷損失了一點,現在開始穩定了,不會輕易滿倉,寧肯錯過,也不會做錯。今年這個疫情我都是空倉的,目前啥也沒買。
你好,我是緣來此行,很高興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對於股票市場,真的是每個人經歷不同,酸甜苦辣其中味,緣在股市不知深。我98年開始進入股市,由於剛畢業,年輕氣盛,仗著有點經濟學基礎,進去就開始賺錢,美的都要成專家了,誰說都不如自己判斷的對。08年一場股災下滑,一年就把我前幾年的收獲拿回去了。我就像傑西·利弗莫爾一樣,苦澀的差點自殺。後來學習佛法,修習道德經,懂得了捨得和擁有,都是人的心態在貪婪和恐懼之間做平衡,人性的考驗,多數人喜歡貪婪,沒有對恐懼具有敬畏之心,警示作用形同虛設。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可在現實中,有幾人把這句話當回事了,都忙著談論行情,談論基本面,公司消息呢?股票是一場人性,理性對抗貪婪,恐懼的 游戲 ,只不過是用金錢做誘餌,把人們心思都搞亂了。股評家用專業的術語和經濟形勢相結合,帶上一些消息新聞就給股民們上一堂生動的股票公開課,殊不知人家賺的是講課的費用,股民卻要上股市上廝殺。
技術面,基本面,價值觀等等,都是要用時間來實現它的走勢,所以只要做久了,就會明白。守一隻好股票,勝似每天博殺在漲停板的游擊隊。這裡面的分析和持有的時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的一句話,經歷過幾次大漲大跌,誰都是股市的明眼人。賺錢也是理所應當的,經驗就是智慧,智慧會變錢!
本人從2007年炒股至今將近13年,雖然沒有蘇軾「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那份灑脫淡然,但是心態多少有了些許平和安定,唯一慶幸的是最近幾年賬戶都保有一定的盈利。
開始:2007年那時候股市接近牛市的尾聲,但是作為股市小白的我在周圍人慫恿下,還是毅然決然拿出三千資金進入A股市場,對於我來說這是陌生的市場,只聽過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其他的一概不知。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初的我也只會追漲殺跌,只玩熱門板塊,經歷過天地板,前一秒笑嘻嘻後一秒已懵逼,股市真是人性的放大器,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然而正是股市給我打開投資的大門,年輕人對陌生市場渴求,探知,也造就了我那時候看了很多股市相關的書籍以及各種 財經 名人名博。憶當初,還是年輕人好,不怕失敗,好學習,愛分享!
最大盈利:2005年股災那年,國家以及各個機構出來救市,自己用全部資金抄底買入中國衛星,那天全盤股票地天板,經過三天累積漲幅45%盈利出場,周圍朋友在我鼓勵下也進場,但是第二天盈利就出場,畢竟那時的股災確實讓人恐慌。
如今:本人已經沒有追漲殺跌的勇氣,都是在耐心等待確定性機會買入績優股。個人心態有點恐高,相信機會都是跌出來,蟄伏是炒股不可缺少的階段,也是最為寂寞的時候,就像豹子尋找獵物一樣。
希望炒股年輕人多學習,多思考,這樣子你才能成長,而如果不想學習還是千萬別炒股,很容易被當韭菜,輸了時間也輸了金錢,何必呢。
我是2014年入的股市,經歷過千股跌停,經歷過熔斷,經歷過18年的一路陰跌,然後今年又經歷了大盤的差點跌停。總之一句話,不論你經歷了什麼,你要是停下來了,所有的經歷對你就沒有任何用途了。堅持總結經驗,做到那個10%的賺錢人。
本人2015年5月15號進入中國股票市場,基本上到牛頭了5000點進來的,那時候出門都在聊股市,這五年的經歷相當的豐富,股災,熔斷,黑天兒(還趕上2次),貿易戰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讓自己真正的漲了見識股票市場的殘酷性,經歷過5年的洗禮豐富了自己的眼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總結了自己的交易方法不斷的強化自己努力學習,用技術開啟財富之門
股市,可以說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其中的血腥只有多年的老股民才深有體會。人們往往只看到從這條路走上巔峰的高手,諸如八年一萬倍的趙老哥,名震江湖的喬幫主,A神,校長,小鱷魚等等,卻沒有看到山腳下的累累白骨。
我是在15年的牛市末端接觸股市,受不了其中的誘惑,開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怎麼買怎麼賺,越來越大膽,感覺炒股也就這樣,很簡單而且來錢快。後來5173之後的事情,估計當時參與的股民都有深刻的印象,錢就像流水一樣,每天不停的減少,天天虧,作為新手沒一點的風控意識,還幻想能再漲起來。結果事與願違,不敢跟家裡人說,天天失眠。就這樣過完了炒股的第一年。
後面開始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開始瘋狂的買書和從網上學習相關知識,因為本身就是學霸屬性,幾個月就把這些學的八九不離十。但是操作起來還是那樣,一直虧,追漲殺跌,有些道理都懂,但是就是沒法執行。
由於沒有師傅帶,完全是自己摸石頭過河,兩年多的時間基本都是賺賺虧虧,總體以虧居多。
真正的拐點是在18年,從網上認識了一個高手,也可以說是我短線的啟蒙老師,從他那裡知道了做股票需要有一套自己的交易系統,必須要有明確的買賣點,嚴格的止盈止損。具體的選股也是要精益求精,不是亂做一通。可惜沒有多久就失去了聯系,神龍見首不見尾。只能自己慢慢優化,終於在一九年開始穩定下來。
太多的煎熬,太多的不眠之夜。不敢想像再來一遍會是如何,還好我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慢慢走,不急不躁,穩步前行。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這是我近五年才明白過來的道理——慢就是快。
我剛開始炒股時一個星期掙了十幾萬,那時候點正,正好遇到大盤大漲,導致自己信心爆棚,又追加五十萬資金入市,但是很快遇到了大盤調整,自己還老是追漲停股,結果高位被套,不忍心割肉止損,結果越虧越多。唉,最後倒虧幾十萬,那時候整天渾渾噩噩的,感覺日子過得沒意思,天天想著怎麼整合資金殺進去翻本,但是由於剛入股市,懂得不多,技術也不好,越虧越多,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後來還是在老婆的勸說下,終於不再追加資金,就那點錢在裡面瞎玩唄。然後天天看新聞,看 財經 知識,看大盤,跟眾多股友一起討論,慢慢的技術越來越成熟,經過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回本了。
經歷過炒股的這段時間,真的是讓我成長了很多,也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了,不會像個愣頭青一樣就知道往前沖, 社會 教你做人,該沖的時候要沖,該退的時候就要退,知進退,守規矩,不盲目,多思考,這是一段非常好的經歷,經歷的越多,人生才越豐富精彩。與君共勉!
我相信大家在進入股市的時候都跟我一樣,想通過股市改變自己的生活。這無可厚非,如果來股市只是來賺點零花錢,那還不如把錢存銀行類,你存銀行就已經戰勝股市百分之70的人了,因為股市是一贏二平七賠錢的格局。
我剛進來時,也是信心滿滿,我記得第一次買股票就賺了800塊錢,那種感覺好極了,是一種難言的爽快。後面碰見熔斷股災,賠了一部分,因為我當時入市的資金就萬把塊錢,就是想如果賠了就當交學費了,如果賺了就更好的思想,後面有炒了幾年,中間有賠有賺,曾經買過幾天就翻倍的股票,中間賣早了,後來翻了三倍的股票,我記得很清楚16年初的當升 科技 ,也有買了兩天就跌了百分之20的股票。所以後來就一直買各種各樣的介紹技術分析的書,先明白股票的專業術語,以及當特殊k線出來的背後的意義。但是技術分析解決的是斷線問題,到最後適合散戶的還是長線的穩健投資,把閑散資金投一部分買中國的核心資產,類似於茅台五糧液平安之類,我相信絕對比你投資房子要劃算的多
❹ 有哪些好的網路小說網站
1、起點中文網
起點中文網創立於2002年5月,是國閉衡行內領先的大型原創網路文學網站,站內作品涵蓋玄幻/武俠/都市/歷史/軍事等多種題材的小說,形成了完善的創作、培養、銷售為一體的電子在線出版機制,帶動了眾多作品改編成網路游戲、影視劇、話劇以及出版線下圖書等。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2、創世中文網
創世中文網成立於2013年,是由網路文學業界資深團隊精心打造的,集閱讀、創作、互動社區、版權運營於一體的全開放網路文學平台。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3、縱橫中文網
縱橫文學成立於2008年,是由網路與完美世界聯合投資打造的文學平台,旗下擁有「縱橫中文網」,「熊貓看書」等知名產品,是國內優秀的原創小說創作平台和數字內容閱讀平台。隸屬於北京幻想縱橫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4、雲起書院
雲起書院是引導行業的女性文學創作基地,成就無數平民作者的文學夢想。作為網路文學產業的重要細分市場,女性文學有著巨大的市場想像空間。雲起書院將肩負起打造新女性文學產業生態的重任,基於騰訊強大的資源平台和運營體系,促進中國女性文學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迎接「全民閱讀」時代的到來。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5、瀟湘書院
瀟湘書院始建於2001年5月,是較早發展女生網路原創文學的網站之一,也是較早實行女生原創文學付費的網站之一。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瀟湘書院已發展成國內領先的女生原創網站,用戶數量與日俱增,訪問流量在國內文學類網站中名列前茅。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6、晉江文學城
創立於2003年,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女性向原創文學網站,致力於打造以文學為核心的女性化泛娛樂生態平台,集小說創作/版權輸出/實體出版等業務於一體。隸屬於北京晉江原創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7、17K小說網
17K(一起看)小說網創建於2006年,是中國數字出版領導者——中文在線旗下,集創作、閱讀於一體的國內領先在線閱讀網站。隸屬於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小說閱讀網
小說閱讀網是全球文學綜合版權運營商之一,主要提供都市生活、婚戀職場、古言穿越、歷史軍事、青春勵志、懸疑幻想等體裁文學作品的線上閱讀、手機無線閱讀、線下出版、影視改編、游戲改編、動漫改編服務。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9、紅袖添香
成立於1999年,知名中文女性閱讀品牌,全球前沿的女性文學數字版權運營商,在言情、職場小說等女性文學寫作及出版領域頗具影響力。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10、起點女生網
起點女生網,成立於2009年11月,其前身是「起點轎嘩女生頻道」,專注於對女性網路原創文學及作者的培養和挖掘。起點女生網依託起點中文網的成熟運作機制,成功實現了女性網路原創文學的商業化發展模式。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11、番茄小說
番茄小說是位元組跳動於2019年推出的面向網文熱愛者的免費閱讀產品,國內極具影響力的免費閱讀平台,專注於為讀者提供暢快不花錢的極致閱讀體驗。隸屬於北京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
12、書旗小說
阿里文學旗下手機閱讀APP,擁有阿里文學平台上的小說資源,集在線閱讀、自動書簽、智能搜索、閱讀設置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文學娛樂網站攔喊。隸屬於廣州阿里巴巴文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13、掌閱小說網
成立於2015年,掌閱科技旗下大型原創小說網,致力於打造集多媒體閱讀/實體出版/影視/漫畫/游戲等一體的文學平台。隸屬於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多看閱讀
北京多看科技有限公司,多看科技成立於2010年2月。2012年成為小米旗下成員企業,致力於面向互聯網的電子閱讀應用,在iOS/Android移動端被廣泛使用,深受用戶喜愛。隸屬於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15、塔讀文學
創立於2010年,知名精品小說閱讀網站,致力於提供讀者精品原創小說和暢銷出版書籍的在線閱讀和下載服務,其都市言情/玄幻/武俠/網游/歷史軍事類小說頗受讀者歡迎。隸屬於北京易天新動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16、咪咕閱讀
咪咕數媒推出的閱讀手機軟體,前身為和閱讀,集閱讀、互動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手機新媒體平台,涵蓋出版圖書/原創小說/雜志/聽書等多種內容形態。隸屬於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17、賓士Anysoft
杭州賓士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11月成立,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數字閱讀和智慧家庭業務。公司聚合海量優質的文字和有聲閱讀內容,通過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閱讀載體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的數字閱讀服務,多方位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
18、QQ閱讀
閱文集團旗下手機閱讀APP,全球大型的正版中文電子圖書閱讀平台,支持多種手機平台和電子書格式,提供熱門玄幻、武俠、原創、網游、都市、言情等小說在線閱讀與下載,於2017年6月推出QQ閱讀電子書。
19、熊貓看書
網路91無線自主研發並出品的免費閱讀軟體,支持在線書籍查詢/分類閱讀/新聞訂閱等功能,提供個性化的閱讀需求。隸屬於北京幻想縱橫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20、逐浪網
逐浪網成立於2003年10月,是南京大眾書網圖書文化有限公司旗下集閱讀與創作為一體的原創文學平台。擁有逐浪小說網、新小說吧和逐浪小說APP等原創網站和移動渠道。
21、長江中文網
長江中文網是長江傳媒(股票代碼:600757)旗下專業的原創小說網站,由長江傳媒全資子公司——湖北長江傳媒數字出版公司精心打造。隸屬於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22、磨鐵圖書
磨鐵文學旗下包括四大網路文學內容品牌:磨鐵中文網、墨墨言情網、錦文小說網和逸雲書院,兩大移動閱讀平台:磨鐵閱讀APP和來看閱讀APP。隸屬於北京磨鐵數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3、網易文學
網易文學是網易公司聚合國內原創文學內容的重要業務,隸屬網易文學漫畫事業部。旗下擁有國風中文網、採薇書院兩大原創文學網站,以及網易雲閱讀、網易蝸牛讀書兩大移動端產品,注冊用戶超1億。隸屬於廣州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24、火星小說
北京金影科技有限公司由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創辦,專注於移動互聯網和創新文化產業,發掘、培育閱讀、影視、游戲、動漫、出版和有聲等全領域的優質IP。目前,公司旗下有火星小說、毒葯矩陣、金影影業三大品牌。
25、榕樹下
華語文學門戶-榕樹下是國內歷史悠久、頗具品牌的文學類網站,創辦於1997年。「榕樹下」曾使無數愛好文學的普通人好夢成真,並凝聚了一批在華語文學界具有影響力的作家,如韓寒、慕容雪村、寧財神、李尋歡、安妮寶貝、邢育森、蔡駿、今何在、郭敬明……
隸屬於閱文集團旗下。
26、不可能的世界
北京晨星盛世網路文化有限公司基於互聯網網路小說打造「不可能的世界「,顛覆傳統,為網路文學添加新色彩。
27、3G書城
3G書城隸屬於廣州市久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網站,始創於2005年,也是3G門戶的獨立運營大型閱讀集群平台和大型原創文學網站。
28、天下書盟
2003年創建,開始涉足數字化出版和數字版權輸出,同時開始傳統紙質圖書的出版。隸屬於北京天下書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29、米讀小說
米讀小說是國內免費網路文學閱讀平台,2018年5月米讀小說正式上線,秉承變革創新精神,在業內開創電子小說免費閱讀的商業模式,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網路文學內容和個性化、智能化服務。隸屬於上海大犀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0、集文網
杭州集文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集文網。由杭州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主辦,是專業從事數字出版服務的公共平台。
31、飛盧中文網
飛盧中文網成立於2005年5月,位於北京,是國內一家集正版數字閱讀、文學創作、以及IP培育孵化於一體的數字創作閱讀網站。隸屬於北京騰飛克科技有限公司。
32、七貓中文網
於2017年5月正式上線,是七貓旗下面向網路文學作者提供創作指導與版權運營等全方位一體化服務的優質內容孵化平台。隸屬於上海七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當然還有很多的小說網站,不過很多都是主流平台旗下網站,還有一些則是一些完全免費的渠道網站,大部分都是無法簽約作者的。再加上一些類似筆趣閣的,那就數不勝數了。當然如果想要寫網路小說的就可以從以上三十多個里看看。
❺ 想學習股票基礎知識
股票基礎學習步驟
第一步:了解證券市場最基礎的知識和規則
第二步:學習投資分析傳統的經典理論和方法
第三步:在前兩步基礎上,對股市投資產生自己的認識,對股價變動的原因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理論
第四步:在自己對證券市場認識和理解的指導下,形成自己的方法體系和工具體系以及交易規則
第五步:找一款模擬炒股游戲,身臨其境體味股市風險
股票學習視頻+電子書籍等網路雲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lmusSpG-I3KDHiX-pSE5HQ
提取碼:2D72
本資源內容包羅萬象包含:股票基礎、股票,炒股實戰、基金,基金定投、基金投資、投資,理財,財務管理,老闆財務管理等各類方向網課和其他書籍文檔等學習資料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