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孔菲德是怎麼做股票投資的
美國股海「空手道」大師孔菲德從小家境貧寒,只能靠勤奮學習去改變現狀。
1954年,孔菲德告別了費城,隻身漂泊到了紐約,找了一份「互助基金」推銷員的工作。
孔菲德起初是為投資者公司推銷股票,然而野心勃勃的他並不甘心做一名小小推銷員。
1955年,經公司允許,孔菲德自費去了巴黎,當時歐洲許多國家禁止本國公民購買美國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國資本以這種方式流向美國。看來向歐洲公民推銷股票這條路已行不通了。
經過觀察,孔菲德發現了歐洲這個禁區中的「新大陸」——美國的僑民市場。
那時歐洲的經濟正在成長,漸致富足,但和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情況比較,相去甚遠。
這些美國僑民有很多餘錢,他們有很多人都讀到關於華爾街空前繁榮的報告,但由於遠居異國,又沒有一條方便之路可以讓他們將資金投於美國股票市場上。孔菲德的出現,正好與僑民的願望不謀而合,真乃是天賜良機。
孔菲德經過廣泛遊說,賣了很多投資者計劃公司的股票,為公司和他本人贏得了巨額利潤。
孔菲德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垂法斯基金公司。
這家公司當時的基金股票銷路很好,比投資者計劃公司擁有更廣闊的市場。於是他毅然做出決定,脫離投資者計劃公司,加入更有名氣的垂法斯基金公司。
隨後,孔菲德寫信給垂法斯基金公司,談論了他發現的歐洲市場情況,並提出了一個快速開發統計報告,要求垂法斯委派他擔任歐洲總代理。
這一建議很快送到了垂法斯的高層決策群中,他們反復研究討論之後,一致認為這項計劃對垂法斯的發展非常有利,如果成功就可以擴大經營范圍,打開國際市場的局面。於是孔菲德的要求很快就被答應了。
不久,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並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投資者海外服務公司(簡稱IOS)。
開始時他自己一個人推銷垂法斯股票,然後他招聘了許多推銷員,這種安排是互助基金的標准組織方式:孔菲德可以從每一個推銷員的每筆交易中提取1/5的傭金。
IOS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到20世紀50年代末,它已擁有100個推銷員,他們的足跡踏遍世界各大洲的許多國家,它的推銷員隊伍壯大到孔菲德一人難以控制的地步。
就這樣,孔菲德也建立了金字塔般的組織,這回他已距離「金字塔」塔尖不遠了。
他一層層地從每一個屬下身上提取他應得的那部分傭金。
1960年,孔菲德已凈賺100萬美元,而他自己從未投入一分一厘的資金,實際上他不是「一本萬利」,而是「無本萬利」的空手道高手。
孔菲德手中擁有了雄厚的資本,加之公司的聲譽越來越高,可以放手大幹了。於是,他採取了在互助基金這一行中石破天驚的一步——成立了他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
孔菲德的第一家互助基金,名叫國際投資信託公司(簡稱IIT)。公司在號稱是「自由中的自由市場」的盧森堡登記。基金的通訊地址和實際經營的總部,依然在瑞士,和IOS在一起。
孔菲德的那些熟練而有沖勁的推銷員們,能使一股潛在的客戶獲得一個印象,即IIT是一家以瑞士為基地的殷實可靠的大公司,IIT股票銷售的情況就如股市繁榮時的熱門股票。12個月以後,該公司已獲得其投資者投入的350萬美元,基金繼續不斷地增長,直到最後增長到將近7.5億美元。
長期以來,孔菲德對他只能向美國公民推銷的限制,一直感到氣惱。
20世紀50年代末期,有幾個國家的政府抱怨IOS的推銷員(也許並未得到孔菲德的支持),私下違背這個規定,而大批地將垂法斯的股票,通過銀行和以貨幣交換的方式,賣給非美國公民。
孔菲德現在決定要設法將這一限制一國一國地解除。
他去見每一個國家的財政當局,說:
「你們現在擔心資金流出貴國,對不對?好吧,我告訴你我的做法。我的新基金IIT,將投入一部分資金,購買貴國企業股票。但你們要准許我向貴國人民推銷基金股票,作為交換條件。」
他一國接一國地說服了對方。
他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從推銷員、推銷主任、超級推銷員,到了老闆的地位,登上了互助基金的「金字塔」塔尖,他的財源滾滾而來。
隨後,孔菲德又在加拿大注冊登記了「基金的基金」公司,財源又進一步開闊。
孔菲德又把注意力轉向了金融中心——華爾街。
眾所周知,華爾街股市一直是譽滿全球的。它的許多熱門股票都是搶手貨,孔菲德只有躋身其間,才能有用武之地。於是,孔菲德和他的助手們又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美國的法律,由公眾擁有的投資公司只做多層基金的生意,而個人擁有的公司則不受這種限制。這樣,如果本公司成立只有一個股東的「基金的基金」公司,這就合乎個人公司的定義;這種私有資金也就可以在美國公開經營而不受干涉。說穿了,他就是在華爾街設立一個公司辦事處,這對長期不能在華爾街和美國其他各地立身的國際投資信託公司來說,更是一舉兩得。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私人基金成立起來,它們對任何股票都大膽投資,從炙手可熱的熱門股票到令人望而卻步的冷門股票,從房地產投資到北極石油探測,他們都插上一手,從中撈到不少好處。
「基金的基金」公司已經不僅是一個投資於其他基金的超級基金組織,而是一個受少數大亨操縱的公司,他們無所顧忌地從事著一連串的投資冒險事業。
孔菲德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雖是默默無聞,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脫穎而出,名聲大噪,成為美國股票巨星並富裕得令人難以置信。
⑵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
中國的A 股市場90%的參與者都是散戶,誕生「牛散」這一特定的群體並不奇怪。所謂「牛散」,簡單來定義就是因持倉量巨大而出現在上市公司「十大股東」名單中的自然人。
從「打新」到參與定增,從博重組到炒概念,「牛散」的武藝五花八門,這是「牛散」第一個過人之處。例如,「ST 大王」吳鳴霄擅長從垃圾股中挖掘重組題材;創業板大佬趙建平善於從中小板、創業板中找到黑馬;而劉益謙青睞「定增」方式做上市公司長期的財務投資者。可以說,在他們熟悉的領域,這些「牛散」的戰績比多數投資機構、私募基金還要出色。
第二個過人之處是,「牛散」的資金量都非常巨大。「牛散」在一隻股票的持股量,經常從數百萬到上億股,動用的資金則是從幾千萬到幾億元。經歷這一輪牛市後,「牛散」們的賬面資產更是大幅飆升。例如,金融大亨諶賀飛持有的申萬宏源的市值已經超過12 億元;而私募大佬徐翔的母親鄭素貞更牛,在文峰股份一隻股票上的持股市值已經超過43億元。
第三個過人之處是,「牛散」的行蹤已經成為股市指標。每當季報、年報公布了知名「牛散」的最新持股消息時,便有小散緊隨其後、跟上搶籌,而主力則趁機拉升股價。
以文峰股份為例,去年12 月23 日,鄭素貞以8.6 億元受讓文峰股份1.1 億股(相當於7.85 元/股),發布消息當天文峰股份便漲停;隨後橫盤兩個月,今年2 月27 日,公司發布「每10 股轉增15 股、派發現金紅利3.6 元」的誘人方案。此後,文峰股份漲停不斷,在最近30 幾個交易日內股價就大漲了280%。鄭素貞成為文峰股份「二當家」僅3 個多月就獲得將近35億元的賬面浮盈。
跟著「牛散」學選股
每個「牛散」都自有其強於他人之處,這些超能力是在A股這個特定市場磨練多年摔打出來的。還有些「牛散」人脈關系龐大、嗅覺靈敏、消息靈通,這更是普通散戶學不來的。不過不要緊,對於那些先知先覺的「牛散」,散戶可以關注他們選股的特點,從中總結一些經驗。
比如「最牛散戶」劉芳,她今年以來持有的兩只股票都有相同的特點:總股本2億~3億股,市值也不大,百億元以下;公司主營業績不佳,尋求轉型之中。此外,這些上市公司家族企業特徵十分明顯。例如「龍大肉食」為宮學斌、宮明傑父子控制,「彩虹精化」的控制人陳永弟、沈少玲為夫妻關系。
這些企業的大部分財富由家族擁有,所以本身有很強的維護上市公司股價(「市值管理」)的意願,民間把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形象地稱之為「強庄股」。
以劉芳潛伏的彩虹精化為例:去年年底彩虹精化向大股東陳永弟等人定增,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三個光伏發電項目,復牌後彩虹精化股價持續大漲了150%以上,大股東原來的持股市值增加了約9 億元,再加上剛剛定增1.6 億股帶來的約24 億元財富,這次定增後大股東賬面財富增加了33億元。當然,大股東吃肉,「牛散」喝湯,潛伏其中的劉芳獲利在2500 萬元左右。
專門「賭」重組的趙建平,選股能力更是超強。今年他投資的9 只股票,全部來自中小板以及創業板,目前有6 只處於停牌狀態,原因都是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如此高的「中獎率」肯定有獨門秘笈,不妨索性就把「趙建平」當做小盤重組股指標吧。
有人愛小盤股,也有人愛大盤藍籌。持股萬科A 股多年不離不棄的劉元生、重倉金融股的諶賀飛就是例子,他們的資金往往集中在一兩只股票上,不像趙建平那樣分散。
如果投資者既想獲得大盤藍籌的穩健,又想從小盤股中博取高收益,不妨建立一個「藍籌 成長股」的組合,藍籌可以從保險、銀行、券商、房地產龍頭股中選,而小盤成長股可以重點關注「牛散」劉芳、鄭素貞和趙建平的持股。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一:最神秘的「牛散」——劉芳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二:價值投資者——劉元生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三:「牛散」隊長——黃木順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四:定增大王——劉益謙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五:創業板大佬——趙建平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六:新三板牛人——姚劍定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七:金融大亨 ——諶賀飛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八:擒獲最牛新股——周軍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九:曾經的ST大王——吳鳴霄
中國股市十大「牛散」之十:最牛老太——鄭素貞